首页 > 其他 > 导游词 > 导游词精选 > 灵山导游词(精选20篇)

灵山导游词(精选20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1.3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灵山导游词 篇1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 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导游词(精选20篇)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 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代怀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 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灵山导游词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古灵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导游,相信我会陪您度过一个美好愉快的灵山之旅,灵山导游词。

古灵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古灵山风景区是电视剧《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是殷纣王降香、女娲修真处,文化悠远,景色逸人。主要由一像、一宫、一洞、一花、一湖、一谷、五泉、五峰构成。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开篇第一章“殷纣王女娲宫降香”指的就是古灵山女娲宫。古灵山风景区位于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处,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因殷商时期建寺而古,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据明代《淇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普通年间,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达40余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也曾在此修行主持。《尚书》、《淮南子》等作品中记载,古灵山是远古时代传说人物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修真地,而在西山峭壁,还巍然矗立着一尊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女娲峰,另外还有女娲宫、古佛洞、醒目泉、祖师铜顶、灵光阁等景点,景致独特,耐人寻味,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下来我们可逐一参观游览,需要时间大约三个小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女娲广场,眼前这尊高十三米的花岗岩雕塑,就是女娲托石补天的形象,她分为前后两部分,咱们现在看到的正面部分是女娲补天的形象,背面也就是后面那部分则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女娲雕塑的底座由三层平台构成,第一层平台是石雕十二生肖,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被称作是人类的始祖、共同的母亲,这十二生肖便代表了华夏亿万有情儿女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踏上第二层平台,大家看到的是玄妙无比的八卦,象征着女娲法力无边,神秘莫测。向东走,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幅浮雕,上边生动描述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四个远古时代的人物场景:盘古开天劈地、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托石补天、后羿射日。来到北边,您抬头看到的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相传女娲在捏土造人时感觉用手捏的速度太慢,便急中生智,折断了身旁的一根柳枝蘸着泥浆往外甩人,但在甩的过程中难免用力不匀、磕磕碰碰,所以就形成了现在世界上的残疾人,而女娲先前用手捏的那部分人便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柳枝甩出来的则成为了平民百姓。是啊,女娲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万物众生,被称为人类共同的母亲,而古灵山主要突出的又是女娲文化,所以古灵山又被称作是“母亲山”。再向西走,大家请看这幅浮雕:纣王降香女娲宫。提到纣王,大家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在这部作品中,很多章节您都可以看到“朝歌”这个名字,这里的朝歌就是现在的淇县,它是殷纣王早年执政时期的都城。而这幅浮雕上,便生动再现了纣王当年慕名女娲之灵气,亲率文武百官以及八百御林军、三千铁骑前来古灵山女娲宫降香的盛况。关于当时降香的具体情节,呆会儿女娲宫咱们再细说端详。这边请。

一直以来,古灵山以“古、灵、美”而著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到此观光游览。提起“古”,主要是创建年代古老久远,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提起“灵”,则是由于这里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来此是求财必发、求官必升、求子必灵、求福必验,可以说是求啥应啥;而提到“美”,咱们的眼睛也可以逐一发现体会,是啊,这里群峰耸翠、山水相映,的确可称为“人间仙境”,所以也难怪女娲也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间县令于慧游览到此,总结出了著名的“灵山十景”,像“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径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也无不描绘出了这里引人入胜的景致。

的确,这里不仅有人文景观女娲雕塑,自然景观也令人赞不绝口。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下来,站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从这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对面西山峭壁上突出来的部分,就是古灵山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女娲峰。这是一自然形成的景观,高70余米,与现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保存的汉代女娲神像极为相似。大家可以看到,她的鼻子向外突出,下巴微微上翘,脸部轮廓非常形象,胸前长着一棵草,好像胸花一样非常别致。而且,她高高挽起的发髻后边,还背着一个小背篓,好像在背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亲切,而头上那把保护伞,也在日复一日地甘心情愿为女娲遮风挡雨。只不过,尽管如此,女娲的面部表情依然是那么的端庄肃穆,没有咱们想象中的母性的慈祥和和蔼可亲,为什么呢?这还得从殷纣王说起了。咱们边走边聊。

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第一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全剧中的纣王形象定下了一个基调:纣王到女娲宫降香,见到女娲雕像姿容俏丽、栩栩如生,便随即在女娲宫的粉壁上题下了一首风流诗亵渎女神,最终却因此而落了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这部演绎作品,把纣王描写成了一个骄奢淫逸、残忍暴戾的昏君,致使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错误的理解了殷纣王。其实,真实的殷纣王并非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角色。眼前的这块碑刻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纣王以及纣王到女娲宫降香的经过。纣王从继承王位到兵败自杀,共在位52年,一生中的前半期他曾是一个志向远大、统治贤明的君主。司马迁的《史记》这样记载纣王,说他“资便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说”,在他的统治下,殷商曾是一个先进富庶的强大帝国,纣王曾亲自统兵出征,平定东夷,使中原的疆土,开拓到遥远的淮河和长江流域,将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尚未开拓的蛮荒的南方,进而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融合。所以,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焉------”意思是说纣王的功绩比他的错误要大的多,近代史学家、大文豪郭沫若也曾这样评价纣王说“统一神州赖此人”,今天的淇县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纣王建功立业的传说,他也应该和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君王一样,是一个功过掺半、功大于过,应该得到人们客观评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统治者像纣王一样,在建立了非凡的文治武功之后,却沦于荒淫暴戾,最终走向毁灭。

在《封神演义》这部演绎作品中为纣王后半生种下祸根的就是刻在石刻上的这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姻骋媚装”。原本,女娲的博爱仁慈、传神绝美教化德泽了百姓众生,也装扮了古灵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难怪殷纣王游览到此时情不自禁作诗吟唱,但是,他不该生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轻薄臆想,也正是这最后两句感叹,使这个放荡不羁、轻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祸端,一向慈悲为怀的女娲恼羞成怒,仰天长叹,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苏妲己身上,进而迷乱无道昏君,最终导致了百年成汤基业毁于一旦、商代王朝大厦崩倾的悲惨结局。也正因为如此,女娲走出了行宫,来到西山山巅,千百年来站在那儿栉风沐雨,看人间真善美、观世间假恶丑,保佑着后代子孙的延嗣安康。所以也难怪咱们刚才看到的女娲峰神情那么独特呢,真可谓端庄中略显慈祥,肃穆中透露着和蔼,刚毅还夹带着无奈。《封神榜》作为一部演绎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慢慢地形成了现代人对纣王的误解。纣王之所以落得这样的可悲下场,可以说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当时的历史和体制造成的。

这里就是女娲宫。里边供奉的分别是女娲和伏羲。女娲是我国远古传说时代母系群团或氏族的著名首领之一。最初记载女娲名字的典籍有:《楚辞》、《礼记》和《山海经》,这些都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论著。女娲和伏羲二名并称则始于西汉《淮南子》。

相传女娲、伏羲后来来到昆仑山结为夫妻,成婚育子繁衍人类,其族人逐渐壮大。后来,这个部族扩展到古冀州,居于“雷泽”边的洪洞一带,这个就称为“女娲”部族。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传说,女娲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还曾经遗留在人间两块奇石,一块化作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另一块就遗落在了古灵山,成为了古灵山的镇山之宝--五彩神石。这块石头是1998年阴历三月十五日,女娲生日那一天在女娲峰峰顶上发现的,而在这里,还有一首诗:未遇补天滞人间,盛世淡妆立庭前。灵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对云烟。可以说对五彩神石描绘的淋漓尽至,相信您读过之后也会对五彩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左半部颜色明亮而右半部则相对较暗,中间这条线被称为阴阳分界线,它把这块石头分为两部分,发亮的这块代表阳间,而发暗的这半部则代表阴间,石头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轮廓形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头后飘起的长发则将阴阳两界连接。据《百神图》考证辨认,这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下方是一位头戴王冠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胡子老头为南极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话,咱们还能看到头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孙悟空。大家有兴趣的话也不妨再仔细看看,您将会在这块石头上发现七十二位全神。作为古灵山的镇山之宝,灵气大无边,摸一摸财运发,拜一拜免灾难,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心欢笑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石塔,叫超公和尚塔。1981年从古灵山寺岩内挖出。该塔是青石雕造的圆塔,总高2.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此塔没有经年铭文,但从1974年该塔旁出土的超公禅师石棺上铭文,可知此塔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塔的形制与技艺在古建筑和石刻艺术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下一个景点是古佛洞。

在我们当地,流传有这样一首诗: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为何故,健身又祛病。壁石多元素,岩浆造化成。奥妙说不尽,陶醉自然中。所以每一位到古灵山来参观的游客也无不进洞领略其妙。来到古佛洞口,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幅对联,“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上念下念完全一样,是一个回文联,耐人寻味。

这是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古灵山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大家钻洞时也请注意安全。

钻出古佛洞,各位不妨再回头看“人生再造”,都说此洞有坦途也有曲折,有光明也有黑暗,由此出来,真可谓人生再造呀!

这里是醒目泉,泉水经层层页岩石过滤之后流出,矿物质含量特别高,对眼睛非常有益,当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变大,大眼可以变成双眼皮。当然,心诚则灵哦!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中国最早的爱情公园--桑中。

中国自古就有描写爱情的成语“桑中之约”,成就了一段关于爱情的千古佳话。这个成语出自《诗经-鄘风-桑中》。提到《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述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事件等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05篇。其中风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传唱于民间。雅则比较像红色歌曲,带有官方色彩。而颂更像现在传唱的宗教歌曲。

大家非常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千古绝唱就是国风中的一篇,可见当时的民风是十分开放的。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这篇《桑中》同样与爱情有关,诗中一名男子回忆与心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当时两人“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意思是我们相约在桑中,于上宫许下美好的誓言,直到夜幕降临之后,淇水岸边送我归去。

如今的桑林、上宫依然存在,随着大家漫步与其中,那女娲宫中关于爱情的誓言,已经漫过山谷,笼罩着你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着缠绵的诗句,在您今后的人生中延续,为您敲响幸福的钟声。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素有“天下第一铜顶”之称的祖师金顶,这里供奉有道教神仙谱系中赫赫有名的天界尊神--真武大帝。因真武祖师大殿屋顶是铜瓦铜板而得名。铜顶位于玄武山顶峰,面对女娲峰,背靠龙虎山,东边的龙山与西边的虎山相连形成半包围,恰似祖师宝座,俗称柳圈椅。站在铜顶之上,俯视古灵山庙宇金碧辉煌,环视八百里太行山,雄壮、巍峨,铜顶上建有九祖大殿、人祖殿、无极老母大殿、善恶门等多个殿堂,特别是九祖大殿耗资110万元,仿北京太和殿样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可谓中原地区山顶唯一一座大殿,内奉九位老祖(盘古、三皇五帝),九尊大像均为贴金铜像,威严端庄,金光灿灿、栩栩如生,令人瞻仰。

各位朋友,古灵山主景区的讲解已经结束,很高兴为您讲解服务,欢迎您下次光临,祝您旅途愉快,再见!

灵山导游词 篇3

灵山大佛景区,是于1997年建成的5A景区,占地面积约30公顷,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的"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就位于这个岛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江南佛教文化的代表性丛林。使灵山在国内的旅游行业中取得了重要地位。

在岛上的几十个山峰中有一座小山与众不同,这座山就是灵山,灵山脚下有一座千年古刹--祥符寺。祥符寺在历史上规模宏大、高僧辈出、法务兴隆、香火鼎盛。传说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曾驻锡于此,因见寺后主峰钟灵毓秀、翠霭多姿,与天竺佛陀说法处的灵鹫山颇为相似,遂将其命名为"小灵山",并由其大弟子窥基在此开宗立派,创建了佛教中著名的"慈恩宗"。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将这段历史总结为八个字--"山连鹫岭,法继慈恩",意指小灵山与印度的灵鹫山,祥符寺与玄奘法师开创的慈恩宗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时光飞逝,进入九十年代,为保存古迹、弘扬文化,由中国佛教协会、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发起,恢复了千年古刹祥符寺,文化与艺术、信仰与科技造就的神奇――灵山,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南无卢舍那佛道场。作为一尊高达88米、国内第二大的青铜佛像,灵山大佛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宗教、历史和文化上,还体现在旅游上,灵山担负着带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重任。大佛、大庙、大景区,浓郁的佛教气息,无处不在的信仰精神和感化力量--这是灵山大佛景区的宏伟蓝图。

灵山导游词 篇4

古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中,距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灵山寺在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山岩嵯峨,曲溪流泉,峰回路转,步换景移,绿树红花,百鸟欢歌。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风景名胜主要景观有灵山、龙山、虎山、尖山、女娲峰、孕育峰、观音显圣、双剑横秋、金龟攀壁、骆驼峰、眼睛圣母像、窃窃私语、神仙对弈、灵猴石像、情人石、九龙峡、财神沟、清凉沟(碾沟)、灵峪、女娲宫、盘古殿、古佛洞、娲皇洞、观音洞、老母洞、黑龙洞、滴水洞、灵山泉、醒目泉、黑龙泉、饮马泉、涤心泉、灵湖、太公湖、黑龙潭、玉带河、千年古柏、梨花坡、群峰耸翠、灵光阁、夫妻柿树、灵山金顶等80余个。景区内每年7~8月举办古灵山女娲文化暨山水旅游节;10~11月举办女娲万人朝拜盛会;已举办了首届女娲文00化研讨会。

最佳旅游季节最佳旅游时间:秋季历史文化明代嘉靖年间淇县县令于慧题写了灵山十景:“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经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明崇祯时监察御史孙徵兰摩崖题诗曰:“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

灵山导游词 篇5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 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 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 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灵山导游词 篇6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古灵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导游,相信我会陪您度过一个美好愉快的灵山之旅。

古灵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古灵山风景区是电视剧《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是殷纣王降香、女娲修真处,文化悠远,景色逸人。主要由一像、一宫、一洞、一花、一湖、一谷、五泉、五峰构成。古典文学名着《封神演义》开篇第一章“殷纣王女娲宫降香”指的就是古灵山女娲宫。古灵山风景区位于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处,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因殷商时期建寺而古,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据明代《淇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普通年间,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达40余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也曾在此修行主持。《尚书》、《淮南子》等作品中记载,古灵山是远古时代传说人物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修真地,而在西山峭壁,还巍然矗立着一尊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女娲峰,另外还有女娲宫、古佛洞、醒目泉、祖师铜顶、灵光阁等景点,景致独特,耐人寻味,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下来我们可逐一参观游览,需要时间大约三个小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女娲广场,眼前这尊高十三米的花岗岩雕塑,就是女娲托石补天的形象,她分为前后两部分,咱们现在看到的正面部分是女娲补天的形象,背面也就是后面那部分则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女娲雕塑的底座由三层平台构成,第一层平台是石雕十二生肖,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被称作是人类的始祖、共同的母亲,这十二生肖便代表了华夏亿万有情儿女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踏上第二层平台,大家看到的是玄妙无比的八卦,象征着女娲法力无边,神秘莫测。向东走,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幅浮雕,上边生动描述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四个远古时代的人物场景:盘古开天劈地、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托石补天、后羿射日。来到北边,您抬头看到的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相传女娲在捏土造人时感觉用手捏的速度太慢,便急中生智,折断了身旁的一根柳枝蘸着泥浆往外甩人,但在甩的过程中难免用力不匀、磕磕碰碰,所以就形成了现在世界上的残疾人,而女娲先前用手捏的那部分人便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柳枝甩出来的则成为了平民百姓。是啊,女娲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万物众生,被称为人类共同的母亲,而古灵山主要突出的又是女娲文化,所以古灵山又被称作是“母亲山”。再向西走,大家请看这幅浮雕:纣王降香女娲宫。提到纣王,大家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古典文学名着《封神演义》,在这部作品中,很多章节您都可以看到“朝歌”这个名字,这里的朝歌就是现在的淇县,它是殷纣王早年执政时期的都城。而这幅浮雕上,便生动再现了纣王当年慕名女娲之灵气,亲率文武百官以及八百御林军、三千铁骑前来古灵山女娲宫降香的盛况。关于当时降香的具体情节,呆会儿女娲宫咱们再细说端详。这边请。

一直以来,古灵山以“古、灵、美”而着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到此观光游览。提起“古”,主要是创建年代古老久远,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提起“灵”,则是由于这里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来此是求财必发、求官必升、求子必灵、求福必验,可以说是求啥应啥;而提到“美”,咱们的眼睛也可以逐一发现体会,是啊,这里群峰耸翠、山水相映,的确可称为“人间仙境”,所以也难怪女娲也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间县令于慧游览到此,总结出了着名的“灵山十景”,像“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径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也无不描绘出了这里引人入胜的景致。

的确,这里不仅有人文景观女娲雕塑,自然景观也令人赞不绝口。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下来,站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从这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对面西山峭壁上突出来的部分,就是古灵山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女娲峰。这是一自然形成的景观,高70余米,与现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保存的汉代女娲神像极为相似。大家可以看到,她的鼻子向外突出,下巴微微上翘,脸部轮廓非常形象,胸前长着一棵草,好像胸花一样非常别致。而且,她高高挽起的发髻后边,还背着一个小背篓,好像在背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亲切,而头上那把保护伞,也在日复一日地甘心情愿为女娲遮风挡雨。只不过,尽管如此,女娲的面部表情依然是那么的端庄肃穆,没有咱们想象中的母性的慈祥和和蔼可亲,为什么呢?这还得从殷纣王说起了。咱们边走边聊。

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第一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全剧中的纣王形象定下了一个基调:纣王到女娲宫降香,见到女娲雕像姿容俏丽、栩栩如生,便随即在女娲宫的粉壁上题下了一首风流诗亵渎女神,最终却因此而落了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这部演绎作品,把纣王描写成了一个骄奢淫逸、残忍暴戾的昏君,致使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错误的理解了殷纣王。其实,真实的殷纣王并非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角色。眼前的这块碑刻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纣王以及纣王到女娲宫降香的经过。纣王从继承王位到兵败自杀,共在位52年,一生中的前半期他曾是一个志向远大、统治贤明的君主。司马迁的《史记》这样记载纣王,说他“资便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说”,在他的统治下,殷商曾是一个先进富庶的强大帝国,纣王曾亲自统兵出征,平定东夷,使中原的疆土,开拓到遥远的淮河和长江流域,将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尚未开拓的蛮荒的南方,进而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融合。所以,孔子的着名弟子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焉------”意思是说纣王的功绩比他的错误要大的多,近代史学家、大文豪郭沫若也曾这样评价纣王说“统一神州赖此人”,今天的淇县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纣王建功立业的传说,他也应该和中国历史上许多着名的君王一样,是一个功过掺半、功大于过,应该得到人们客观评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统治者像纣王一样,在建立了非凡的文治武功之后,却沦于荒淫暴戾,最终走向毁灭。

在《封神演义》这部演绎作品中为纣王后半生种下祸根的就是刻在石刻上的这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姻骋媚装”。原本,女娲的博爱仁慈、传神绝美教化德泽了百姓众生,也装扮了古灵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难怪殷纣王游览到此时情不自禁作诗吟唱,但是,他不该生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轻薄臆想,也正是这最后两句感叹,使这个放荡不羁、轻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祸端,一向慈悲为怀的女娲恼羞成怒,仰天长叹,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苏妲己身上,进而迷乱无道昏君,最终导致了百年成汤基业毁于一旦、商代王朝大厦崩倾的悲惨结局。也正因为如此,女娲走出了行宫,来到西山山巅,千百年来站在那儿栉风沐雨,看人间真善美、观世间假恶丑,保佑着后代子孙的延嗣安康。所以也难怪咱们刚才看到的女娲峰神情那么独特呢,真可谓端庄中略显慈祥,肃穆中透露着和蔼,刚毅还夹带着无奈。《封神榜》作为一部演绎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慢慢地形成了现代人对纣王的误解。纣王之所以落得这样的可悲下场,可以说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当时的历史和体制造成的。

这里就是女娲宫。里边供奉的分别是女娲和伏羲。女娲是我国远古传说时代母系群团或氏族的着名首领之一。最初记载女娲名字的典籍有:《楚辞》、《礼记》和《山海经》,这些都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论着。女娲和伏羲二名并称则始于西汉《淮南子》。

相传女娲、伏羲后来来到昆仑山结为夫妻,成婚育子繁衍人类,其族人逐渐壮大。后来,这个部族扩展到古冀州,居于“雷泽”边的洪洞一带,这个就称为“女娲”部族。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传说,女娲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还曾经遗留在人间两块奇石,一块化作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另一块就遗落在了古灵山,成为了古灵山的镇山之宝--五彩神石。这块石头是1998年阴历三月十五日,女娲生日那一天在女娲峰峰顶上发现的,而在这里,还有一首诗:未遇补天滞人间,盛世淡妆立庭前。灵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对云烟。可以说对五彩神石描绘的淋漓尽至,相信您读过之后也会对五彩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左半部颜色明亮而右半部则相对较暗,中间这条线被称为阴阳分界线,它把这块石头分为两部分,发亮的这块代表阳间,而发暗的这半部则代表阴间,石头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轮廓形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头后飘起的长发则将阴阳两界连接。据《百神图》考证辨认,这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下方是一位头戴王冠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胡子老头为南极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话,咱们还能看到头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孙悟空。大家有兴趣的话也不妨再仔细看看,您将会在这块石头上发现七十二位全神。作为古灵山的镇山之宝,灵气大无边,摸一摸财运发,拜一拜免灾难,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心欢笑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石塔,叫超公和尚塔。1981年从古灵山寺岩内挖出。该塔是青石雕造的圆塔,总高2.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此塔没有经年铭文,但从1974年该塔旁出土的超公禅师石棺上铭文,可知此塔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塔的形制与技艺在古建筑和石刻艺术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下一个景点是古佛洞。

在我们当地,流传有这样一首诗: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为何故,健身又祛病。壁石多元素,岩浆造化成。奥妙说不尽,陶醉自然中。所以每一位到古灵山来参观的游客也无不进洞领略其妙。来到古佛洞口,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幅对联,“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上念下念完全一样,是一个回文联,耐人寻味。

这是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古灵山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大家钻洞时也请注意安全。

钻出古佛洞,各位不妨再回头看“人生再造”,都说此洞有坦途也有曲折,有光明也有黑暗,由此出来,真可谓人生再造呀!

这里是醒目泉,泉水经层层页岩石过滤之后流出,矿物质含量特别高,对眼睛非常有益,当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变大,大眼可以变成双眼皮。当然,心诚则灵哦!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中国最早的爱情公园--桑中。

中国自古就有描写爱情的成语“桑中之约”,成就了一段关于爱情的千古佳话。这个成语出自《诗经-鄘风-桑中》。提到《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述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事件等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05篇。其中风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传唱于民间。雅则比较像红色歌曲,带有官方色彩。而颂更像现在传唱的宗教歌曲。

大家非常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千古绝唱就是国风中的一篇,可见当时的民风是十分开放的。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这篇《桑中》同样与爱情有关,诗中一名男子回忆与心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当时两人“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意思是我们相约在桑中,于上宫许下美好的誓言,直到夜幕降临之后,淇水岸边送我归去。

如今的桑林、上宫依然存在,随着大家漫步与其中,那女娲宫中关于爱情的誓言,已经漫过山谷,笼罩着你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着缠绵的诗句,在您今后的人生中延续,为您敲响幸福的钟声。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素有“天下第一铜顶”之称的祖师金顶,这里供奉有道教神仙谱系中赫赫有名的天界尊神--真武大帝。因真武祖师大殿屋顶是铜瓦铜板而得名。铜顶位于玄武山顶峰,面对女娲峰,背靠龙虎山,东边的龙山与西边的虎山相连形成半包围,恰似祖师宝座,俗称柳圈椅。站在铜顶之上,俯视古灵山庙宇金碧辉煌,环视八百里太行山,雄壮、巍峨,铜顶上建有九祖大殿、人祖殿、无极老母大殿、善恶门等多个殿堂,特别是九祖大殿耗资110万元,仿北京太和殿样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可谓中原地区山顶唯一一座大殿,内奉九位老祖(盘古、三皇五帝),九尊大像均为贴金铜像,威严端庄,金光灿灿、栩栩如生,令人瞻仰。

各位朋友,古灵山主景区的讲解已经结束,很高兴为您讲解服务,欢迎您下次光临,祝您旅途愉快,再见!

灵山导游词 篇7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其地山势奇伟,林木葱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刹灵山寺旁依少华山,唐朝起寺院改为“灵山”。该寺地处豫鄂两省之间,是官营建的寺院之一。信阳灵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20xx年)皇姑故后,圣上前往降香,封为“国庙”。相传唐朝有一县令弃官出家,长途跋涉,到印度学习佛法,学成后返回灵山寺传经讲法。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北宋·仁宗年间,有灵然禅师上奏圣上,国母信仰佛教,批该寺三年公粮(每年两万七千两银子)重新进行修建,宋元祐二年(1087年)复修,明朝人张仲简有碑记。元朝仁宗,延佑二年(1320xx年)又建。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增建佛殿及钟鼓楼台。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塑造白石佛像三尊、罗汉一堂,至武宗正德二年冬(1520xx年)落成。

据有关资料记载,灵山寺僧属临济正宗支派。这座寺院由金鼎(又名少华山)、大寺、中、南、北、马放沟等六部分组成,原有殿宇一百六十多间。朝拜、降香鼎盛之年可达三十多万人。灵山寺建筑布局结构严整,六座大殿依山势呈梯形由低到高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现有六间前大殿、三间祖师殿、五间大佛殿、三间法堂、五间祭仙宫、五间五星殿、共计三十间。六座大殿分别供有各种仙佛造像:欢乐殿供关公,祖师殿供达摩,大佛殿供释迦,法堂供罗汉,祭仙宫供上、下八仙,五星殿供玉皇大帝和魁星。显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xx年(1920xx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

“文革”期间,各种佛像砸毁贻尽,金鼎殿宇全部拆毁,唯“圣寿禅寺”四字保存至今。山门匾额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所写。1995年有僧尼35人。“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

灵山寺佛缘

位于信阳市罗山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共有七寺三庵,包括灵山寺、金顶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龙牙寺、险石寺、圆通庵、福全庵、延寿庵。灵山寺是一座颇为奇特的寺院,院内既有僧又有尼,唐代的建宁公主就曾在灵山寺出家为尼,这一制度也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奇观。到了宋、明两代,皇帝曾多次亲临灵山,足见灵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其中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灵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名播海外。千百年来,“灵山三奇”——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

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

朱元璋与灵山寺的渊源——3上灵山寺

灵山寺至正八年元朝仁宗,延佑二年(1320xx年)又重建。1349年由陈大用任主持。公元1320xx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风阳县东北)太平乡孤庄村一个佃户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继辞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亏邻居汪大娘认识皇觉寺的高彬长老,便把他介绍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个光干活儿不念经的小行童。时隔不久,寺里断粮,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阳)一带云游乞讨,成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气异常炎热,朱元璋来到灵山寺,行至距寺院不远的狮象口,因饥饿、炎热交加,昏倒路旁。灵山寺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将其救回寺院。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寺。朱元璋自结识灵山寺僧陈大用,在他的帮助下,文化知识日益丰富,思想日趋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以灵山为据点,四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罗山县尹李思齐(元代末年群雄之一后降明)派元兵包围了灵山寺,前来捉拿朱元璋。紧急之中,陈大用打通竹竿,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院内深井,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二上灵山寺。

现如今灵山寺还有一口井,取名叫藏龙井,这是朱元璋曾经躲过的井。前来朝拜的人们,都会取井中水,用来冲洗一下自已的双手。把自已的霉运冲掉,留下好运连连。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该寺降香,此为第3次上灵山寺,敕封住僧为金碧禅师,改名“圣寿禅寺”,并亲题匾额。同时还赐给这座寺院“半副銮驾”、金瓜、钺斧等仪杖,寺脊上装有龙头凤尾,称为“皇庙”。

清康熙51年(公元1720xx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罗汉造像等,并对该寺再次重修。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灵山寺杲英墓。[2]灵山寺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中颇有声望。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期间,曾提出往该寺瞻仰,因当时交通不便,末能成行。

灵山导游词 篇8

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罗山县西南部境内,西南分别与信阳县、湖北省大悟县交界,东连鸡笼山,西邻鸡公山。它含六大景区: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金顶景区、龙凤祥林景区、龙牙寺景区、丸里落雁湖景区。景区总面积约61平方公里。景区西距京广铁路和107国道40公里,东至京九铁路50公里,北到南信(阳)叶(集)路10公里,京(北)珠(海)高速公路从灵山脚下通过;有罗山—灵山、伍家坡—灵山、鸡公山—灵山、大悟—灵山四条公路交汇于此。

灵山,最早叫八山,源于八座主要山峰。其最高峰叫霸山,古人误以为此峰为县境最高峰之故。因“八”“霸”音近,后八山被混称为霸山。此山“每有云气覆顶必雨,验之信然”,其中一次高峰叫小灵山,自然与山名吻合,“灵”“霸”二字又同一“雨”头,故霸山之名渐被灵山取代。

灵山,形成于中生代白辈纪(1。5一0。7亿年前),为花岗岩基。这里山体连绵,层峦叠障,沟豁纵横,年平均气温13-15℃。夏季山上山下日温差7℃,夜温差15℃。山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植物类有1000多种。最值得一挺的是灵山云雾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中的精品;其次是板栗、中华弥猴桃,为高营养食品,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杜仲、桔梗、七叶一枝花等是名贵中草药。动物类有1067种190科之多,仅鸟类就达169种,景区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董寨林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冠和二级保护动物自冠长尾妈等。哺乳类动物主要有野猪、野山羊、狼、金钱豹、大灵猫等。

自然景观遍布山林。奇石陡崖、千姿百态、相应成趣;幽谷密林长流水,瀑潭高悬天地惊,青天繁星风无尘;落雁九里渊鱼深,唉乃一声山水绿。据不完全统计,灵山共有大小瀑布36条,大小山洞72个,有名的奇石怪壁108处。其中,智慧姑娘像西方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女神;险石造形神秘,体积巨大,惊险赫人,为天下第一奇石;“骆驼”仰首向天,巨大逼真,生动有趣;逍遥洞是洞连洞、洞叠洞神奇奥妙;仙人洞地处险峻,洞顶造型奇特,世所罕见;银洞飞瀑,集壮观、神秘、奇特、险峻为一体,堪称天下一绝九里落雁湖群山环抱,湖岸曲折有致,湖光山色相映生辉,灵蝴阴云,飘飘逸逸,仙气荡荡产八山神笔峰为天公造字,字分阴阳,笔划规整,结构神妙,令人不可思议……人山谷昕潺潺流水,登山顶着乱云飞渡,整个灵山仿若一个神奇的世界。

灵山导游词 篇9

灵山风景区位于门头沟与河北交界处,距市区122公里,海拔2303米,灵山是北京地区最高峰,因为海拔高、温度低而成为京郊避暑胜地。虽然灵山方圆只有25平方公里,却是京郊唯一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灵山风景区天然景观独特,夏季气候变幻莫测,山间云雾缭绕,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生长着杜鹃、丁香、白桦林和榛子、黄花、玫瑰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为著名,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藏牦牛在北京唯一

的天然繁衍养殖场。 灵山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山里活跃着松鼠、狐狸、野兔、山鸡、林中还有野山羊、狍子、野猪等动物。青海之舟——牦牛也在此扎根繁衍,形成了独特景观。尤为让人庆幸的是在灵山可见到稀有珍禽——褐马鸡,这里有700多种动物和800多种植物可供欣赏,还有很好的科 学考察的最佳资料。为了方便游客,1997年灵山景区修建了高空索道,全长1548米,落差430米,只需25分钟便可让您到达山顶。

北京第一峰灵山,景色秀丽,夏季气候怡人,是游人休闲、度假、避暑的良好场所。冬季银光素裹、白雪皑皑,是开展滑雪运动的理想场所。进入景区沿途既能见到古代的烽火台,又能饮到四季不涸的干泉水,您还能品尝到灵山特产的莜面卷以及当地的山榛、山韭菜、野黄花和新鲜的菌类。

灵山的植被也是虽海拨高度的上升而变化。这里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其中19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最为出名,它是新疆细毛羊、伊利马、青藏牦牛在北京生活的唯一天然繁殖养殖场。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山林里活跃着松鼠、野兔、山猪、狍子等野生动物,还有可能见到稀世珍禽褐马鸡。

暑天到灵山能有独特的清凉感觉,但因高山低温,与城里温差大,最好多添一点衣服。入冬时去灵山,那里还是深秋,厚厚的黄色草甸铺满山坡,别是一番情趣。因为是难得的高原、草原风光,所以这里是风光摄影、学生考察、生物采集、家庭摄像的好地方。“京都第一峰”灵山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与河北省交界处,具有"首都小西藏"的美誉,是京郊唯一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夏季清凉,适合野营避暑。

灵山导游词 篇10

古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中,距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灵山寺在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山岩嵯峨,曲溪流泉,峰回路转,步换景移,绿树红花,百鸟欢歌。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风景名胜主要景观有灵山、龙山、虎山、尖山、女娲峰、孕育峰、观音显圣、双剑横秋、金龟攀壁、骆驼峰、眼睛圣母像、窃窃私语、神仙对弈、灵猴石像、情人石、九龙峡、财神沟、清凉沟(碾沟)、灵峪、女娲宫、盘古殿、古佛洞、娲皇洞、观音洞、老母洞、黑龙洞、滴水洞、灵山泉、醒目泉、黑龙泉、饮马泉、涤心泉、灵湖、太公湖、黑龙潭、玉带河、千年古柏、梨花坡、群峰耸翠、灵光阁、夫妻柿树、灵山金顶等80余个。景区内每年7~8月举办古灵山女娲文化暨山水旅游节;10~11月举办女娲万人朝拜盛会;已举办了首届女娲文00化研讨会。

最佳旅游季节最佳旅游时间:秋季历史文化明代嘉靖年间淇县县令于慧题写了灵山十景:“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经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明崇祯时监察御史孙徵兰摩崖题诗曰:“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

灵山导游词 篇11

走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幅古灵山喷绘彩图,上面有行醒目的大字“封神榜故事发生地 ”记录了新版《封神榜》剧组来淇县采风的一些画面。在这部新版作品中,“朝歌”二字的读音也由原来的“chaoge”改为了“zhaoge”,有“喜迎朝阳、高歌黎明”之意。淇县古称沫邑,又称沫乡,殷纣王时改名为“朝歌”,明代时期因淇河绕城而过又改名为“淇县”,之后一直沿用到今天。今天的朝歌可谓历史文化悠久灿烂,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啊!

在《封神演义》这部演绎作品中为纣王后半生种下祸根的就是石刻上的这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装。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原本,女娲的博爱仁慈、传神绝美教化德泽了百姓众生,也装扮了古灵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难怪殷纣王游览到此时情不自禁作诗吟唱,但是,他不该生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轻薄臆想,也正是这最后两句感叹,使这个放荡不羁、轻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祸端,一向以慈悲为怀的女娲恼羞成怒,仰天长叹,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苏妲己身上,进而迷乱无道昏君,最终导致了百年成汤基业毁于一旦、商代王朝大厦崩倾的悲惨结局。也正因为如此,女娲走出了行宫,来到西山山巅,千百年来站在那儿栉风沐雨,看人间真善美、观世间假恶丑,保佑着后代子孙的延嗣安康。呆会儿我们到梨花坡观景台可以近距离看到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女娲峰。《封神榜》作为一部演绎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慢慢地形成了现代人们对纣王的误解。纣王之所以落得这样的可悲下场,可以说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当时的历史和体制造成的。

灵山导游词 篇1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古灵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导游_X,相信我会陪您度过一个美好愉快的灵山之旅,灵山导游词。

古灵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古灵山风景区是电视剧《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是殷纣王降香、女娲修真处,文化悠远,景色逸人。主要由一像、一宫、一洞、一花、一湖、一谷、五泉、五峰构成。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开篇第一章“殷纣王女娲宫降香”指的就是古灵山女娲宫。古灵山风景区位于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处,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因殷商时期建寺而古,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据明代《淇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普通年间,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达40余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也曾在此修行主持。《尚书》、《淮南子》等作品中记载,古灵山是远古时代传说人物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修真地,而在西山峭壁,还巍然矗立着一尊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女娲峰,另外还有女娲宫、古佛洞、醒目泉、祖师铜顶、灵光阁等景点,景致独特,耐人寻味,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下来我们可逐一参观游览,需要时间大约三个小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女娲广场,眼前这尊高十三米的花岗岩雕塑,就是女娲托石补天的形象,她分为前后两部分,咱们现在看到的正面部分是女娲补天的形象,背面也就是后面那部分则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女娲雕塑的底座由三层平台构成,第一层平台是石雕十二生肖,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被称作是人类的始祖、共同的母亲,这十二生肖便代表了华夏亿万有情儿女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踏上第二层平台,大家看到的是玄妙无比的八卦,象征着女娲法力无边,神秘莫测。向东走,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幅浮雕,上边生动描述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四个远古时代的人物场景:盘古开天劈地、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托石补天、后羿射日。来到北边,您抬头看到的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相传女娲在捏土造人时感觉用手捏的速度太慢,便急中生智,折断了身旁的一根柳枝蘸着泥浆往外甩人,但在甩的过程中难免用力不匀、磕磕碰碰,所以就形成了现在世界上的残疾人,而女娲先前用手捏的那部分人便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柳枝甩出来的则成为了平民百姓。是啊,女娲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万物众生,被称为人类共同的母亲,而古灵山主要突出的又是女娲文化,所以古灵山又被称作是“母亲山”。再向西走,大家请看这幅浮雕:纣王降香女娲宫。提到纣王,大家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在这部作品中,很多章节您都可以看到“朝歌”这个名字,这里的朝歌就是现在的淇县,它是殷纣王早年执政时期的都城。而这幅浮雕上,便生动再现了纣王当年慕名女娲之灵气,亲率文武百官以及八百御林军、三千铁骑前来古灵山女娲宫降香的盛况。关于当时降香的具体情节,呆会儿女娲宫咱们再细说端详。这边请。

一直以来,古灵山以“古、灵、美”而著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到此观光游览。提起“古”,主要是创建年代古老久远,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提起“灵”,则是由于这里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来此是求财必发、求官必升、求子必灵、求福必验,可以说是求啥应啥;而提到“美”,咱们的眼睛也可以逐一发现体会,是啊,这里群峰耸翠、山水相映,的确可称为“人间仙境”,所以也难怪女娲也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间县令于慧游览到此,总结出了著名的“灵山十景”,像“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径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也无不描绘出了这里引人入胜的景致。

的确,这里不仅有人文景观女娲雕塑,自然景观也令人赞不绝口。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下来,站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从这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对面西山峭壁上突出来的部分,就是古灵山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女娲峰。这是一自然形成的景观,高70余米,与现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保存的汉代女娲神像极为相似,导游词《灵山导游词》。大家可以看到,她的鼻子向外突出,下巴微微上翘,脸部轮廓非常形象,胸前长着一棵草,好像胸花一样非常别致。而且,她高高挽起的发髻后边,还背着一个小背篓,好像在背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亲切,而头上那把保护伞,也在日复一日地甘心情愿为女娲遮风挡雨。只不过,尽管如此,女娲的面部表情依然是那么的端庄肃穆,没有咱们想象中的母性的慈祥和和蔼可亲,为什么呢?这还得从殷纣王说起了。咱们边走边聊。

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第一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全剧中的纣王形象定下了一个基调:纣王到女娲宫降香,见到女娲雕像姿容俏丽、栩栩如生,便随即在女娲宫的粉壁上题下了一首风流诗亵渎女神,最终却因此而落了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这部演绎作品,把纣王描写成了一个骄奢淫逸、残忍暴戾的昏君,致使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错误的理解了殷纣王。其实,真实的殷纣王并非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角色。眼前的这块碑刻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纣王以及纣王到女娲宫降香的经过。纣王从继承王位到兵败自杀,共在位52年,一生中的前半期他曾是一个志向远大、统治贤明的君主。司马迁的《史记》这样记载纣王,说他“资便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说”,在他的统治下,殷商曾是一个先进富庶的强大帝国,纣王曾亲自统兵出征,平定东夷,使中原的疆土,开拓到遥远的淮河和长江流域,将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尚未开拓的蛮荒的南方,进而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融合。所以,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焉------”意思是说纣王的功绩比他的错误要大的多,近代史学家、大文豪郭沫若也曾这样评价纣王说“统一神州赖此人”,今天的淇县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纣王建功立业的传说,他也应该和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君王一样,是一个功过掺半、功大于过,应该得到人们客观评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统治者像纣王一样,在建立了非凡的文治武功之后,却沦于荒淫暴戾,最终走向毁灭。

在《封神演义》这部演绎作品中为纣王后半生种下祸根的就是刻在石刻上的这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姻骋媚装”。原本,女娲的博爱仁慈、传神绝美教化德泽了百姓众生,也装扮了古灵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难怪殷纣王游览到此时情不自禁作诗吟唱,但是,他不该生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轻薄臆想,也正是这最后两句感叹,使这个放荡不羁、轻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祸端,一向慈悲为怀的女娲恼羞成怒,仰天长叹,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苏妲己身上,进而迷乱无道昏君,最终导致了百年成汤基业毁于一旦、商代王朝大厦崩倾的悲惨结局。也正因为如此,女娲走出了行宫,来到西山山巅,千百年来站在那儿栉风沐雨,看人间真善美、观世间假恶丑,保佑着后代子孙的延嗣安康。所以也难怪咱们刚才看到的女娲峰神情那么独特呢,真可谓端庄中略显慈祥,肃穆中透露着和蔼,刚毅还夹带着无奈。《封神榜》作为一部演绎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慢慢地形成了现代人对纣王的误解。纣王之所以落得这样的可悲下场,可以说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当时的历史和体制造成的。

这里就是女娲宫。里边供奉的分别是女娲和伏羲。女娲是我国远古传说时代母系群团或氏族的著名首领之一。最初记载女娲名字的典籍有:《楚辞》、《礼记》和《山海经》,这些都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论著。女娲和伏羲二名并称则始于西汉《淮南子》。

相传女娲、伏羲后来来到昆仑山结为夫妻,成婚育子繁衍人类,其族人逐渐壮大。后来,这个部族扩展到古冀州,居于“雷泽”边的洪洞一带,这个就称为“女娲”部族。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传说,女娲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还曾经遗留在人间两块奇石,一块化作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另一块就遗落在了古灵山,成为了古灵山的镇山之宝--五彩神石。这块石头是1998年阴历三月十五日,女娲生日那一天在女娲峰峰顶上发现的,而在这里,还有一首诗:未遇补天滞人间,盛世淡妆立庭前。灵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对云烟。可以说对五彩神石描绘的淋漓尽至,相信您读过之后也会对五彩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左半部颜色明亮而右半部则相对较暗,中间这条线被称为阴阳分界线,它把这块石头分为两部分,发亮的这块代表阳间,而发暗的这半部则代表阴间,石头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轮廓形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头后飘起的长发则将阴阳两界连接。据《百神图》考证辨认,这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下方是一位头戴王冠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胡子老头为南极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话,咱们还能看到头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孙悟空。大家有兴趣的话也不妨再仔细看看,您将会在这块石头上发现七十二位全神。作为古灵山的镇山之宝,灵气大无边,摸一摸财运发,拜一拜免灾难,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心欢笑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石塔,叫超公和尚塔。1981年从古灵山寺岩内挖出。该塔是青石雕造的圆塔,总高2.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此塔没有经年铭文,但从1974年该塔旁出土的超公禅师石棺上铭文,可知此塔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塔的形制与技艺在古建筑和石刻艺术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灵山导游词 篇13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灵山导游词 篇14

灵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旧时有大小寺院13所,现存2所,其中灵山寺已有两千年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最早所建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明太祖朱元璋曾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主持陈大用为金碧禅师,并亲笔为大寺题写“圣寿禅寺”匾额。现有大殿7层,僧民30余人。农历三月初一庙会,进山朝拜旅游者络绎不绝。

险耍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风光酿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古时,因其山东南的九里关与今信阳境内的平靖关、武胜关合称冥或嘟〈meng〉塞,为天下九塞之一,北进中原商人楚,唯此三关可通,其东面山脚下就是著名的楚豫古道,故而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占山为王,落草为寇者有之;避兵匪,躲宫害者有之。

灵山秀丽的山色,奇异的景观,又产生了丰富的与之相关的风物文化,几乎景景有传说,石石有典故。这些传说和典故与景观相映生辉,将本来就秀丽、神奇的自然景观装点得更加秀丽和神奇。灵山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远近风传它有求必应,非常灵验,虽无科学道理,但信者甚众,有求必应的传闻颇多,有的求财求运者竟不惜跋涉数千里之遥。

灵山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含量及很高的潜在旅游价值吸引着天下游人,每年来此旅游者达30万人次。1994年6月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并即将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今该景区已处在加速开发建设之中。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灵山旅游开发建设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不久的将来,灵山定能挤身于世界名山之列。

灵山导游词 篇15

灵山寺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淇县城西北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灵山寺在群山环抱之中,峰峦 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山岩嵯峨,曲溪流泉 峰回路转,步换景移,绿树红花,百鸟欢歌。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灵山寺自古就是群山聚汇的风水宝地,南北朝梁普通年间,由曾出任京城昭统寺大统、网领全国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创建。唐永徽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灵山寺长老法一人到长安垂徇佛事,唐开元年间,灵山寺又得以重修。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500余亩,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寺西侧有女娲宫,相传是殷纣王降香的地方。

灵山寺现存女娲峰、古佛洞、女娲宫、玉带河、黑龙潭、大佛殿、观音洞、卧虎洞等主要景点40多个。雄浑秀丽的山水景色与千年古迹、优美传说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地,是人们观光、朝拜、探险的好地方。

灵山导游词 篇16

灵山自然风景区距京城122公里,其顶峰海拔2302米,是北京的第一峰。西与龙门森林公园毗邻;东与龙门涧景区相连;南与109国道相通。由于其海拔高度所致,使灵山在方圆25平方公里内形成北京地区集断层山、褶皱山为一体,奇峰峻俏、花卉无垠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

生长着杜鹃、丁香、白桦林和榛子、黄花、玫瑰、金莲花、野韭菜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为著名,似厚绒绒的地毯上嵌绣着千万朵争芳斗艳的鲜花,因此,它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藏牦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养殖场,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灵山风景区内有旅游饭店3座,可同时接待就餐1200人,住宿500人以上。

此外,村内有农家旅店,如有兴趣住进“三兄弟”、“山里人”,定能享受一下山里人的烤全羊、烤野兔和手扒羊肉等野味。

灵山导游词 篇17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 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 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 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灵山导游词 篇18

古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中,距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灵山寺在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山岩嵯峨,曲溪流泉,峰回路转,步换景移,绿树红花,百鸟欢歌。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风景名胜主要景观有灵山、龙山、虎山、尖山、女娲峰、孕育峰、观音显圣、双剑横秋、金龟攀壁、骆驼峰、眼睛圣母像、窃窃私语、神仙对弈、灵猴石像、情人石、九龙峡、财神沟、清凉沟(碾沟)、灵峪、女娲宫、盘古殿、古佛洞、娲皇洞、观音洞、老母洞、黑龙洞、滴水洞、灵山泉、醒目泉、黑龙泉、饮马泉、涤心泉、灵湖、太公湖、黑龙潭、玉带河、千年古柏、梨花坡、群峰耸翠、灵光阁、夫妻柿树、灵山金顶等80余个。景区内每年7~8月举办古灵山女娲文化暨山水旅游节;10~11月举办女娲万人朝拜盛会;已举办了首届女娲文00化研讨会。

最佳旅游季节最佳旅游时间:秋季历史文化明代嘉靖年间淇县县令于慧题写了灵山十景:“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经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明崇祯时监察御史孙徵兰摩崖题诗曰:“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

灵山导游词 篇19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 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灵山导游词 篇20

参观过铜顶之后,沿南侧的石径下山,我们来到的是醒目泉,大家抬头可以看到上有“醒目白”三个字,大家是不是有点儿疑惑,这是书法当中借景题字的写法,下面用真水代替“水”字,白加水即为泉,与画家“画僧不画寺、画鱼不画水”是一样的道理,更耐人寻味。这是我们淇县文物旅游局第一任局长王臣堂书写的,上面还留有“一任”的字样。醒目泉水经层层页岩石过滤之后流出,矿物质含量特别高,对眼睛非常有益,当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变大,大眼可以变成双眼皮。当然,心诚则灵哦!醒目泉的神奇功效,咱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这还得从商纣王说起,在商朝末年,纣王穷兵黩武、骄奢淫逸,为了抵抗周武王大军,抓了很多尚不满十八岁的男童,在灵山里面有一个村庄叫凉水泉村,村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她的儿子相依为命,她唯一的儿子被抓走充当了壮丁,老母亲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日久天长竟然把眼睛哭瞎了,儿子等到纣王兵败,鹿台自焚,周王释放了大批俘虏,他这才得以回家,看到老母双眼已瞎伤心万分,便日夜背着母亲遍询名医,都没有看好,不得以只好背着母亲回家,途中路过这溪水边母亲用泉水洗了几把脸,眼睛居然能看清东西了,儿子高兴万分,四处奔走相告。因此泉能明目,故人称“醒目泉”,这只是传说故事,不过专家取水鉴定,里面的确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铁、锌、硒对人体有益的成份,是绝对的纯净水,天然的优质矿泉水,没有任何污染,所以,许多游人都纷纷慕名而来取水饮用,接下来咱们大家可亲自体会一下这醒目泉水的神奇。

这里是太公湖,相传姜子牙当年在朝歌屡不得志,曾到此垂钓,他的鱼钩非常独特,是直的,所以至今还流传有“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歇后语。

北京导游词
天津导游词
河北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内蒙古导游词
辽宁导游词
吉林导游词
黑龙江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