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工作报告 > 申报材料 > 小学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申报材料大纲

小学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申报材料大纲

   来源:文书咖    阅读: 1.8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通过课堂观察学习研究方法,以生为本提高研究实效性

小学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申报材料大纲

XX年至XX年,基于美国国家教育和经济中心与匹兹堡大学合作的《英语、数学、科学、应用学习能力表现标准》这一研究成果,我校确立了《促进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因为研究聚焦课堂,为了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老师们尝试以课堂观察记录真实的研究情况,并通过数据及描述性的文字,检验研究的假设是否有效,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以及如何进行解决。

一)基于课堂,扎扎实实开展研究

在课堂观察全面启动之前,学校选择了一个教研组,在与组员深入沟通的基础上,进行了首次的课堂观察。课前,执教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其他教师分工领了不同的任务,坐到了教室的不同方位。课后,在聚焦这些描述性语言,比对教师与学生同一环节的不同行为、语言、情感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

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剖析的原因,研究小组通过进一步深入而细致地研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在之后的第二次教学中,教研组根据讨论的结果对这一环节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很大程度提高了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之后,学校将这一次的课堂观察全过程,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做了介绍和推广,并邀请了教研组长和执教教师各自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引起更多教师的共鸣与理解。

在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过程中,各个研究小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研究障碍,此时,科研室与学术委员便会深入课堂,通过数据统计、现场描述,拨云见月地发现问题,深入浅出地剖析问题,最后在集体的研讨中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这样“基于学生观察”的研究手段,使我们实现了角色的转变、视角的转换和焦点的转移,使“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学习”的理念通过具体的研究落到了实处。

二)有效整合,教研科研相辅相成

研究工作无论如何都会占用教师的教育教学时间,研究越是深入,所花费的时间越是多。如何保障教师的研究时间,使减负增效落到实处呢?答案只有一个,有效整合。在借助课堂观察推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科研室提出将课堂观察工作与教导处的滚雪球听评课工作相结合,有主题,有目的,有方法听评课能切实提升这项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利用录播教室的创建,科研室将研究的空间进行了最大化的利用和延展,在录播教室进行的教学实践,通过网络,坐在办公室的老师们都能参与其中,极大提高了研究参与者的广度。而坐在教室中的老师们借助课堂观察,强化了合作的意义,使研究团队更具凝聚力。

二、在专家引领中提升研究水平,通过制度建立确保研究质量

一)搭建平台提供优质资源——建立导师制度

为解决教师研究过程中的难点,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学校制定了科研导师制度,除定期聘请市高校专家、市理论研究所专家外,我们还聘请在各学科领域有专业发言权,并能在实践中有指导能力的市级专家,如市师资培训中心的专家,市区在某一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名师或特级教师。由于这些专家既有扎实的一线教学经验,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因此受到了教师的欢迎。我们的研究工作室重视实践,立足课堂,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在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研究,理论与实践互为融合,对教师研究而言,既提高了厚度,也拓展了广度。

二)提高教学研究综合能力——变压力为动力

研究工作室的老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的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地讨论。在与专家的互动中,老师们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研究的思路,敢于批判性地开展工作。工作室开展至今,这些教师在市区主要刊物发表了多篇具有研究意义的学术论文,有的还参与了各级论文的评选,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工作室教师与专家沟通、对话和研讨,接受专家个别化的辅导,虽有压力,但都有各自的收获和提高。导师引领使成熟期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至本学期,我校已有多位工作室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并在市区比赛中屡获佳绩。通过导师引领,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走向了多元的对话与开放,教师在专业上能更深度地探讨、研究和共享,从而提高了课题研究主动适应教学的可能,提高了研究组织的群体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让教师走向了自觉的、深度的合作,实现了科研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三、在团队合作中深入开展研究,通过群体力量碰撞智慧火花

我们所说的合作,从形式上看,既有纵向又有横向。纵向指本学科跨年段的合作;这种纵向合作研究,可以让每一位教师对本学科的学科学习能力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性认识,便于系统、准确地把握;横向指本年段跨学科的合作,它可以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支持和依托,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以滚雪球听评课为载体,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聚焦课堂,强调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和行为跟进的“行动研究”。我们开展“一人多次研讨式”或“多人多次研讨式”的“滚雪球”听评课活动。整个过程,每个学科组的老师们都积极地投入,共同拟定教案,精心备课,设计生动有效的课件,毫不保留为承担教学展示的老师们出谋划策。同一教学方案经过大家多次上课、评课、修改调整,每个人既借鉴他人的经验,又结合自己的想法,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总结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策略,找到了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由于“滚雪球”教学研讨活动集聚了团队的智慧,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实实在在提高了教师的课改执行力。

二)以校本专题研究为平台,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各学科教师在研究之初就以年级组为单位,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能力从每个单元到每节课都进行了教材梳理,并及时得到了专家的反馈,接着,我们按照梳理的内容进行了课堂实践,并在一定层面上开展了研究课的探讨,专家在这12节课中选择了5个点做了更深入地辅导。在一遍又一遍修改文本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忙到晚上12点半,有的放弃周末休息,反复修改。在期末的教师专家互动论坛上,老师们精彩的发言,专家独到的点评都深深吸引了大家。五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在专家的帮助下,获得了更高一层的进步,也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如备课之前,先做教材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分析,而后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课后也不忘进行教学反思。

四、以多形式研究为途径,促进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

一)课例研究

. 培养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研究,是我们培育学校合作文化,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又一抓手。学校结合专家辅导报告,组织各学科以年级组为单位,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选择2至3个学科学习能力,在了解能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了教材的梳理,找到了可以进行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点,制定了达标水平。接着,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根据标准,讨论培养学科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并依托滚雪球听评课的合作教研团队,将预设的培养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并将课后个体反思与集体研讨相结合,

同时,我们还将重点放在了提高教师课例研究的撰写上,专家通过群体辅导与个别辅导想结合的方式,指导老师们进行课例撰写,既规范撰写的格式,又指导撰写的内容。在体例上,我们的课例不同于以往的教案,它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以及教后反思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内容上来说,每个部分都必须紧紧围绕我们的研究主题——学科学习能力来展开。如在教材分析中,应指明教师使用的具体教学内容,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适合什么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什么适合等。在学生学习基础分析中,应体现要培养这个学科学习能力学生需要怎样的基础,现在学生的现状如何,某一能力中的哪个方面是已经具有了,哪方面还有困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困难,是否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等。至于教学目标,则要尽可能地将能力细化、具体化、可测化,不能泛泛而谈。设计思路主要是教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方法能清晰地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不同教师所撰写的课例来看,有的能力培养在整节课是横向铺开式的,有的能力培养则是层层递进式的。

应该说,课例是教师深入研究学科学习能力,将教学实践梳理脉络,提炼分析的产物,教师通过反复修改和完善课例,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研究水平,也积淀了一定的理论素养。

二)作业研究

学科学习能力的作业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回家作业有所不同,它可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活动或一项任务,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或者由学生单独完成的学习任务,如调查、实验、辩论、问题解决等。此时的作业,既是达到目的的载体,也是展开教学的载体。为使老师们更为清晰地了解学科学习能力作业的撰写规范与格式,我们特别邀请了理论研究所的王所长为全体教师进行了互动式的讲座。讲座前,先由三位教师按照规范的格式尝试撰写,讲座中,王所长选择了一份比较满意的作业设计向大家介绍作业的设计,这样的讲座更贴近老师工作实际,也更容易为老师们所接受。在讲座后,专家还与老师们进行了互动,大家把自己还不理解的困惑提出来,寻求即时的帮助。这一环节大大提高了教师作业设计的效率,从反馈效果来看,大部分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正确选择了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作业内容,从作业展示、作业说明、作业效果、实施时的操作要点等几个方面全面展示了老师们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过程与方法。

回顾几年来走过的研究之路,我们感到学校的科研工作通过以点带面、骨干带头、经验带教,形成了学校的科研骨干力量,形成了以科研凝聚人,凝聚教师于课题周围:以科研开发人,开发教师的创造能力;以科研引导人,引导教师与大师为友;以科研提升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的科研氛围。

自查报告
情况报告
事迹材料
申报材料
社会实践报告
述职报告
述廉报告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