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优秀员工个人材料

优秀员工个人材料

   来源:文书咖    阅读: 3.8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王恒贵,现任技培中心机电工程系主任。1982年从大庆石油学校毕业工作后,先后任钻井教研组组长、实习办主任、钻采演练厂厂长、实习科副科长、学工部主任等职务。1996年,被学校评为“建校十五年模范标兵”。1996年至1998年,先后被评为局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XX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技工学校优秀教师。1994-1999年负责学校实习工作期间,使学校各专业考工及格率大幅提高,采油专业更是连续5年在全局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优秀员工个人材料

在同事的眼里,他是一个攻坚克难,永争一流的领头雁。参加工作以来,他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XX年担任化工与机械工程系主任后,在专业建设上,他带领全系教职工科学设计,精心谋划,瞄准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目标,建设起数控、车工、管钳等实训中心以及机电、驾修等实训室,为技能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他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理论教师和技能教师的相互融合,为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础。他积极引进企业6s管理体系,工厂化的实训教学保证了教育培训质量。他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与生产经营相结合模式,开拓机械加工市场,变消耗型实习为效益型实习。在他的带领下,机电工程系现已成为中心专业涵盖最广、在校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教学系部之一。

一、加强研究,理清思路,谋划未来的发展

化工与机械工程系是XX年3月从原化工与机电工程系分离出来的一个系部。XX年3月,中心将电工专业划归化工与机械工程系,成立了现在的机电工程系。

在建系之初,化工与机械工程系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概括起来就是“五少”、“一新”。“五少”一是教师少:全系只有17 名教职工;二是专业少:只开办化工、车工、汽修3个专业,且专业发展步履维艰;三是教研室少:只有化工、机械和汽修3 个教研室;四是实训基地少:没有能满足技能教学需要的实训场所;五是在校学生少:在校学生只有200多人;“一新”是我们系班子成员都是从中心其他单位调过来重新组合的一个全新的领导班子。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这样大的困难,他和班子成员深知身上的责任重大,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引领化学与机械工程系的发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有死路一条;思路不清,走一步,看一步,也只能维持生存;要想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必须谋划新的发展思路,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探讨和实践,他提出了“1362”工作思路。 “1” 是实现一个目标,即创建“省内职业院校一流的机电工程系”;“3”是建设3大培养培训基地,即现代机加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现代机电维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现代汽车维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6”是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即人才强系战略、质量保证战略、科研创新战略、市场拓展战略、校企合作战略和文化引领战略。“2”是实现两个效益,即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努力用3至4年的时间创建校内一流的教学系部,再用3至4年的时间创建省内一流的教学系部。

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发展目标,对内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作用,引领全系教师共同奋斗。对外得到了中心领导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机电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学习型团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体化”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XX年,针对系教师少,教师结构不合理,尤其是新开设的数控技术、管工、钳工、冷作工等专业师资严重缺乏的实际, 他采取多种办法增加教师数量、改善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从装备制造集团、射孔弹厂、建设集团等单位引进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机械类高级工程师2人,机械类和汽修类工程师2人,机械类高级技师1人,技师、助理技师和高级工8人,增加了来自企业的力量。

二是接收新毕业的研究生、大学毕业生10人,增加了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

三是校内调入优秀专业教师6人,充实教师队伍。

四是安排40名教师分别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常州技师学院、省教师进修学院、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第一机床厂等院校、企业,学习数控、电工、液压新技术以及汽车修理和cad技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五是大力开展校内培训,以老带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六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技能比赛或参与省市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比赛的评委工作。利用这个交流平台,检验其真实能力,促进其自觉学习,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

七是学以致用,把教学和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XX年,在中心冷库改建成管钳实训基地工程中,他同班子成员一道,组织管钳实训中心的8名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暖气、护栏、楼梯、实训工装夹具的制作与安装工作,既锻炼老师的组织施工能力,又达到了训练学生的目的,同时也为中心节约了场地建设资金,收到很好效果。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现代的职业教育追求的是“学校和企业的零对接”,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建设校内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在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他组织全系教师依据“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指导原则,相继建成了一批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经营、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具有省内或市内一流水平的实训基地,有力地保证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占地1900㎡,拥有48台套数控设备的数控实训中心,可以进行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线切割和数控电火花等5个工种的技能训练。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 900 ㎡,拥有26台套普通车床、铣床、钻床设备的车工实训中心,可以进行车工、铣工、钻工、刨床工、插床工等等5个工种的技能训练。数控和车工实训中心的装备水平都位于全省技师学院前列。还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占地1500㎡,拥有100多个工作台的管钳实训中心,投入120万元,装备了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实训室、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和变配电值班室等4个实训室。通过这些实训场地的建设,为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实训基地建设说起来容易,而建设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在XX年7月数控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面对36台数控机床和两个仿真室80台电脑局域网的安装和调试的艰巨任务,他亲自在前线指挥,既当施工员,又当技术员,夜以继日地工作。设备轻的三吨多,重的五吨多,没有吊车、叉车、吊索,又舍不得花钱去租,他就组织教师“托关系走后门”,去找去借。XX年,有2台数控生产铣床和4台数控生产车床要安装,每台重达5吨多,体积也很庞大。由于土建已经完工,吊车吊不进去,叉车又只能搬动3吨以下的设备,他就组织数控实训中心的教师自已动手做撬扛、滚扛,十个人一个战斗小组,硬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把6台5吨多的数控机床一台台挪进了车间。许多人肩膀压红了,双手磨出了血泡,却没一个人喊苦叫累。正是有了他这样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榜样力量,才带出了敢打硬仗的教职工队伍,才使得机电系的各项工作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机电系的实训基地,仅设备安装、调试费,就为学校节约了近10万元。

四、加强教学管理,实施精细管理,筑牢基层班组建设基石

俗语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基础、抓管理的目的在于规范秩序,在于提高效率和效益。他以追求科学管理为宗旨,苦练内工,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他运用iso9001管理体系的理念,经常进行教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持续改进工作。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他坚持周教学例会制度,提高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统筹学制班教学、培训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和生产经营工作的协调开展;坚持教研制度,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和生产研究,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坚持月度讲评会制度,及时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坚持《机电系教师奖惩制度》,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他全面推行五型班组建设,实施标准化管理。数控实训中心还参照企业模式推行“6s”管理,实训教学车间化,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数控实训中心规范的教学管理、良好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成为中心对外形象的窗口。数控实训中心也连年被评为石油管理局“五型”班组、油田公司“工人先锋号”和先进“职工小家”。多次接待省教育厅领导、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领导、市委书记盖如垠、韩学键、市长夏立华、局长王永春、王亚伟和学院领导的参观检查。

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他所率领的机电系,各项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实现了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基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办学实力大幅增强。专职教师由17人,发展到现在的53人;开办专业也由原来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10个;全系在校学生近XX多人;每年培训创收 100多万元;生产经营创收20多万元。已经成为技师学院的第一大系,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的欢迎。07届数控高级班的毕业生许志佳在创业集团井田实业公司机械厂工作,技术精干,为企业解决了很多生产难题;丁彦明同学因工作能力出色被公司指派到新成立的青岛海旭泵业有限公司担任数控加工班班长。

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范铖同学夺得XX年省龙哥龙妹数控大赛第一名,代表黑龙江省参加第三届全国数控大赛,获得数控车高级工组第11名,并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XX年由我中心职工和学生组成代表队,代表大庆市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一届职工技能大赛,取得了数控车组团体总分第1名,数控铣组团体总分第2名的好成绩;范城、于浩分获数控车组第2名和第5名,亓玉久获数控铣组第2名,为大庆市和我校争了光。

自查报告
情况报告
事迹材料
申报材料
社会实践报告
述职报告
述廉报告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