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工作计划 > 学期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计划

   来源:文书咖    阅读: 4.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学年,我校面临第三轮三年主动发展总结性评估,又适逢到常州大学过渡,学校教学面临着新的考验。课程处将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聚焦课堂转型,促进教、学方式改变,争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1.课程优化有突破。深入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深化数学体验课程基地建设,形成我校特色课程。

2.教学成效新提升。聚焦课堂的学与教,深入推广“书香卡”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学生课堂学习常规》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新提升。

3.校本研修重效果。中考学科的教研组对外继续加强与兄弟学校教研组的联系与切磋,对内继续加强集备,提高备课组的整体水平。

4.科技教育保特色。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为目的,开展少而精的具有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为参加市、省级科技活动打下基础。

二、主要举措

(一)课程优化有突破

具体目标

1.学习借鉴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成功经验,各学科积极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化实施途径。

2.重视数学课程基地建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丰富校本课程内涵,完善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形成内容丰富,过程规范,评价多元的常态运作。

主要举措

1.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途径。

(1)数、理、化学科的学案、校本作业在去年使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汇编成册。

(2)加强作业管理。进一步优化中考学科的作业批改方式,切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批改的针对性,定期进行优秀笔记、优秀作业的展示。让有效的作业管理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作业质量监控。继续探索形成校本化的家庭作业,进行作业的分层要求、课外延伸拓展、研究性学习和自我反思等设计,提倡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改正和整理,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2.重视数学课程基地建设。通过数学课程基地的建设,探索手持技术、平板电脑等现代技术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丰富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变师生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与态度;加强对先进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的学习,并促进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深化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

3.进一步完善七彩校本课程体系。深入实施校本课程,围绕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选课环节的设计;精减校本课程内容,加强过程管理;关注对课程本身、学生学习的评价,学期末开展校本课程展示活动。

(二)教学成效新提升

具体目标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研究课堂学与教的行为,培养优化“管、教、学”一体策略。

主要举措

1.完善并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继续实行每日巡课制度、每周的中层蹲点制度、每周的组长督学制度、定期的课堂教学诊断制度,通过巡查、诊断、通报、整改等,加强对常态课的常规管理。

2.继续推行“聚焦课堂”活动。本学期的聚焦课堂,围绕“书香卡”、手持技术、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展开研究,既保证开课的数量,又要保证开课的质量,研究不同课型的课堂,注重听课后的评课、反思、改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研究品质。

3. 开展学生差异教学研究。针对生源结构的变化,基于学生学习差异调查的基础上,探索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在教学手段、教育技术、分层作业、补偿教学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尤其是针对学生在数学和英语学习方面的较大差异寻求教学策略,形成校本化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

4.规范落实教学调研。严格、规范组织期中、期末考试,与兄弟学校联合命题、阅卷,关注过程,反思教学,确保调研有触动、有思考、有发展。

5.提高“研会”成效。结合时段特点,策划并召开三个年级的教学研讨会,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三)校本研修重效果

具体目标

1.深入落实集备制度,改进常态校本教研方式,提高常态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2.通过推进校优秀教研组建设,树立典型,提升教研组在市区的影响力。

主要举措

1.集备活动一查二审三通报。年级主任和蹲点干部深入备课组,查活动开展情况,审集备后的教案,每两周公示集备检查情况,确保集备活动扎实开展。

2.继续推进“校本研修半日谈”。上个学期各组每个月都有一次集中的组内教研,本学期继续推出半日校本研修制度,或邀请专家蹲点课堂即席指导,或观看课堂实录反思教学,或前往兄弟学校学习经验,让校本教研更有成效。

3.加强教研组联合教研。各教研组通过与兄弟学校开设同题异构课堂进行联合教研,深度研讨。

(四)科技教育保特色

具体目标

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为目的,开展具有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

主要举措

1.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参加科技竞赛。在校本课程中增加科技类的课程,注重平时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兴趣。

2.举办好第三届科技节活动。理、化、生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科技节中感受到实践带来的创新的乐趣。

三、具体安排

月份 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教研组长会议

2、备课笔记检查

3、开学研讨第一课

4、部门、教研组工作计划

5、九年级家长会议

十月份

阶段教学检测、总结会

2、课堂教学诊断活动

3、教研组联合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期中考试

期中分析会、学生会、家长会、评教活动

对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4、听课笔记检查

十二月份

1、聚焦课堂之教学诊断

2、校本课程教师案例收集

3、校本课程成果展示

一月份

1、期末考试

2、聚焦课堂之复习教学

3、教研组学期工作展示

学校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工作计划
班级工作计划
班主任工作计划
大学生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计划
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