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办公 > 合同 > 借款合同 > 借款合同审核指引(精选3篇)

借款合同审核指引(精选3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1.8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借款合同审核指引 篇1

借款合同审核指引

借款合同审核指引(精选3篇)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的审核要点主要包括:

一、借款币种与金额

在借款合同中借款币种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所借货币的种类,借款金额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所借取的货币数额。借款币种与金额是借款合同的主要内容,是双方享有合同权利和履行合同义务的主要依据,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对借款币种及其数额做出明确约定。对于借款币种应当载明是人民币还是外币,并应当载明具体的货币的名称,借款数额应当注明其货币单位。

二、借款用途

借款用途是借款人使用借款的直接目的,决定着借款人对借款的使用方向与使用范围。借款人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借款,与其能否按期履行还款义务由直接关系。我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二条、第二百零三条规定,贷款人可以按约定检查监督借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未按约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或者解除合同。可见,按约使用借款既是借款人应尽的义务,也是判断借款人是否违约的重要依据。因此,当事人应当将贷款用途在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

三、借款期限

借款期限是借款人对借款的使用期限。我国《民法典》第二百零六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民法典》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民法典》第二百零一条规定,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在有偿借款合同中,贷款期限与利息成正比,借款期限越长借款人支付的利息越高。当事人如果对借款期限约定不明或者具有歧义,不仅影响到合同的履行,而且借款当事人的借款目的也有可能不能实现。故在审查借款合同中,应当注意审查相应条款。

四、借款利息与利率

在有偿的借款合同中,贷款人出借货币的最终目的是收回本金及利息,利息是借款人使用借款所付出的代价。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民法典》第二百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民法典》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期间不满1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1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1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1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可见,借款合同当事人之间除了利率作出约定外,还应当对利息的支付时间作出约定,否则应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如果接待双方约定的利息未超过年利率24%,则受法律保护;约定的年利率超过36%,超过部分借款人可以请求返还;年利率为24%--36%之间的,已支付的超出年利率24%部分借款人不可请求返还,未支付部分法律再在保护。

故在审查借贷合同的利息条款时,应当注意借贷双方是否明确约定利息,约定利息的数额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明确告知客户利息超过法律规定的后果。

五、还款方式

还款包括一次性还款和分期还款,对于商品房按揭还款方式主要有等额本息还款法和等额本金还款法。还款方式与当事人的合同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借款合同中应当明确采取何种方式还款。对于采取分期还款和按揭还款的,还应在合同中明确每次的还款日期、还款金额或者还款金额的计算方法。

六、借款担保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订立借款合同,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依照《民法典》的规定,根据借款合同的性质,借款合同可选择采用保证、抵押和质押三种形式之一,在合同中订立担保条款或者另行签订担保合同。审查借款担保条款时,应当注意担保条款能否成立、担保期限以及担保的实现方式。

七、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根据《民法典》第二百零一条第二款、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五至二百零七条的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借款合同当事人可以根据《民法典》的上述内容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形及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但是,上述规定仅仅是原则性规定,如贷款人违约时的赔偿损失的范围、赔偿数额或者计算方法,借款人违约时应支付的逾期利息的计算方法等,应当在合同作出明确清晰的约定。

借款合同审核指引 篇2

劳动合同审核指引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审核要点主要包括:

一、合同期限

由于《劳动合同法》规定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律师审查劳动合同时应提醒用人单位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工作内容与性质,确定劳动者适合长期留用还是短期用工,是否适合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合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该条款为劳动合同核心条款之一,使得用人单位不能自由支配劳动者,不能随意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实际上是对自由用工的一大限制。律师审查劳动合同时应提醒用人单位对工作内容、工作地点进行模糊化、抽象化处理,以强化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

三、劳动报酬

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达到用人单位要求后,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按月核发税后劳动报酬,劳动者的个人所得税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薪酬方案执行。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其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因劳动者过错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劳动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由用人单位在发放劳动报酬时扣除,扣除金额不能超出法律规定且扣除后的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四、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该条款应当明确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执行何种工作制度。执行标准工时制的,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四十小时,并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的,应当提醒用人单位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审批。劳动者的休假及法定假日和休息日,按国家有关规定以及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或其他社会保险,按时缴纳保险费。用人单位依法从劳动报酬中为其代扣代缴各项社会保险和福利费用。劳动者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以及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享受社会保险和相应的福利待遇。

六、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

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卫生健康的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设施、用品,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并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劳动者应当严格遵守用人单位制定的工作规范、操作规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劳动安全制度,自觉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七、培训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法制、劳动安全卫生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和业务技能、技术培训。劳动者应积极参加用人单位组织或提供的培训,并按要求完成培训任务、达到培训目的、掌握技术技能或提交培训成果。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的,双方应另行签订《专项培训协议》分别约定各自权利义务。

八、保密条款

劳动者任职期间必须遵守用人单位规定的保密制度,履行与其工作岗位相应的保密职责。对于任职期间知悉或者持有的任何属于用人单位,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用人单位承诺有保密义务的技术信息、经营管理信息或其他商业秘密信息,劳动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使任何第三方知悉。劳动者离职后承担保密义务的期限为无限期保密,并不得利用在用人单位获得的商业秘密为其他任何第三人服务。否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用人单位因此受到的一切损失。

九、劳动纪律与规章制度

劳动者应按要求提供真实无误、合法有效的个人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证件、体检、简历、离职证明、教育学历、婚姻及家庭状况、健康状况证明、资质或技能证明、承诺保证等),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惯例、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经营规范,遵守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程序、工作纪律、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工作规范,遵守用人单位保密制度。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身份受聘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组织、个人或从事任何第二职业、兼职工作。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用人单位可依据本单位规章制度给予纪律惩戒。如果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应向用人单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甚至解除劳动合同。

十、劳动合同的终止与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及本合同的约定执行。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劳动者应当在15日内办理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与工作交接,并必须全部归还所属用人单位的财产和文件资料。劳动合同的解除或终止若存在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的,应当在双方办理完毕工作交接手续后,用人单位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

十一、通知与送达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相互发出或者提供的所有通知、文件、文书、资料等,均可以当面交付或以劳动合同所列明的通讯地址履行送达义务。一方如果变更通讯方式和地址的,应当在变更后3日内书面通知另一方,否则另一方按劳动合同所列明的通讯地址向对方履行送达义务,视为送达,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或后果由变更方自行承担。

借款合同审核指引 篇3

合同起草与审核指引

起草或审核合同是律师最基本、最常规的业务,其实质是法律知识与公司经营业务知识的融合。如何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合同审查工作,协助当事人在降低交易风险的前提下完成交易,并最终实现交易目的,既是律师基本素养的体现,也是每一位律师应追求的目标。原则上,律师起草或审核合同可分为准备工作、形式审查、实质内容审查、收尾工作四个阶段:

一、准备工作

(一)沟通

审阅当事人提供的背景材料,与经办人沟通,了解合同背景及订立目的,了解我方与合同相对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及当前进展,进而充分获知我方当事人的需求,确定合同的性质,并对合同中需要重点约定的条款初步勾画、重点备注。

(二)找法

查阅合同所涉事项全部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国际惯例等,判断送审的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理、可行,思考应当怎样修改,寻找相关法律依据。

(三)参照

研阅有关合同范本(相关国家合同示范文本、行业推荐的合同示范文本、企业的合同范本等),并决定是否参照。

二、形式审查

(一)审查合同首部、正文、签署部分是否齐全

合同本身可分为三部分:首部、正文及签署部分。首部指合同名称、编号、各方当事人名称、住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开户行、账号等,部分合同会在首部设置“鉴于”条款;正文则指合同第一条至最后一条具体条款;签署部分指合同各方签字盖章及签署时间、地点。

常见错误主要有:当事人名称错误,合同名称与实质内容不符,签署时间前后矛盾;地址、法定代表人错误等。

(二)审查合同相对方主体是否适格,是否具备相应资质

1.合同相对方为规模较大、分支机构或职能部门较多的企业时,应当注意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内部职能部门的签约主体资格问题。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具备营业执照即具有签约主体资格,企业的职能部门则不具有。

2、审查相对方的营业执照,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核实,以了解其主体合法性(是否合法存续、有无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形等)和经营范围;

3、对法律法规规定应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合同项目(如电信、医疗、建筑工程、通讯等业务),应根据合同内容审查相对方的资质情况。

三、实质审查

(一)确保合同合法、有效

律师在审查合同时应当特别注意《民法典》第三章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以及一些特别法的相应规定。《民法典》第三章针对合同生效估出了具体规定。《民法典》第44条规定了合同生效的条件,第44条第二款规定了须经审批程序的合同的生效条件,第45条规定了附条件的合同的效力,第46条规定了对附期限的合同的效力,第47条规定了行为能力欠缺的人所签合同效力,第48条规定了无权代理合同的效力,第49条规定了表见代理合同的效力,第50条规定了法定代表人越权签订的合同的效力,《民法典》第50条规定了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的效力。上述规定在具体审查合同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甄别确定合同的效力。 律师在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时,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审查主要条款是否缺失

《民法典》第十二条列出了一般合同的八项主要条款:

1、合同各方名称/姓名、住所。在合同中一般设置“通讯方式”条款,明确各方联系人、书面文件寄达地址、电子邮箱地址等。

2、标的。区别动产与不动产,动产应标明名称、型号、规格、花色等;不动产则应注明名称、面积与座落地点。对无形财产、劳务、劳动成果等,则应要求经办人提供准确的描述。

3、数量。对数量的描述应准确,计量单位、计量方法等应符合相关国家规定。

4、质量。如需适用国标、行标,合同中应明确标准代号之全称。合同中应设置“验收条款”,明确质量检验的方法、责任期限及质量异议期等。

5、价格或报酬。应明确数额、计算标准、结算方式和程序。

6、履约期限、地点和方式。履约地点、交付标的物的方式、劳务提供方式与结算方式均应具体明确。

7、违约责任。合同应明确规定违约责任,确定违约金的数额及计算方法。

8、争议解决。明确争议解决的管辖法院。

此外,还应约定合同期限、各方的权利义务条款、合同生效条款,酌情考虑是否约定其他内容。

(三)审查各方权利义务

合同应当具有公平性与可操作性,而公平性与可操作性集中体现在合同各方权利与义务的条款的设置中。合同的公平性是指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要相对平衡。过分强调一方的权利、忽略合同相对方的利益的合同,要么无法签署,要么“显失公平”。可操作性是合同得以有效利用、完成交易和实现利益均衡的具体保证。实践中,大量的合同缺乏可操作性,具体表现在:对合同各方权利的规定过于抽象;对合同各方的义务规定不明确、不具体;虽对各方的权利义务做了详细规定但却没有具体操作程序条款,或对此规定不清等等。

在设置权利、义务条款时,律师应首先确保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交易各方的市场地位调整相应条款,使各方权利义务相对公平。律师必须全面了解交易程序,明确交易的各个环节对合同各方的要求,进而按照交易环节有针对性地设置各方的权利、义务条款。对合同相对方义务条款的设置必须具体、明确,各个环节均应考虑全面。若合同涉及不熟悉的业务领域,律师除了询问经办人、通过网络检索做基本了解之外,还要花费一定时间、精力研读业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研究相关案例。

(四)明确违约责任

在设置违约责任条款时,必须考虑到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合同中应避免出现“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类似条款,该类条款因不具有可操作性,在纠纷发生时毫无用处。律师在审查违约责任条款时,应结合前述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条款,按合同相对方的义务条款,并结合行业习惯,逐条列举其可能发生的违约情形,并明确违约责任的具体执行办法。此外,违约责任的设置应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考虑合同性质、双方合作的关系、未来可能的交往情况等等,从多角度分析后确定最能维护当事人利益的违约责任条款。

(五)争议解决条款

设置争议解决条款时,应注意仲裁与诉讼仅可选其一。约定仲裁解决的,则应写明仲裁委的准确全称。约定诉讼解决的,可以明确约定管辖法院,同时应注意为诉讼管辖设定连接点,以方便向法院起诉时的立案受理。关于何时约定仲裁,何时约定诉讼,律师应结合仲裁与诉讼本身的特性及所审合同、客户的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仲裁与诉讼相比,具有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一裁终局、快捷便利、私密性强的特点,可以保证当事人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利益,避免经历一审、二审甚至再审这样漫长的诉讼过程。仲裁审理一般以不公开为原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及商业秘密,尤其是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件。

四、收尾工作

(一)审核合同的文字、结构和体例

1.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

检查合同的每一条款、每一词、每一字、每一标点符号,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确定合同中是否存在前后意思矛盾、词义含糊不清的文字表述,并及时调整易产生歧义的字词,确保合同的文字表述准确无误。

2.审查合同结构的是否合理

合同结构是指合同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和搭配形式。完整的合同正文部分应当包括标的物、数量和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方式、地点和期限、违约责任、合同生效及终止、不可抗力、争议的解决方式、保密、合同修订、未尽事宜、通知、合同正副本份数、附件等条款。正文部分内容繁多,且无固定模式,如何编排,取决于律师个人习惯、经验等等。通常做法是:在对合同标的物、数量和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方式、地点和期限等合同必备条款进行叙述后,采取专章的形式对各方权利与义务进行界定,约定各方的保证和承诺、违约责任条款及争议解决方式。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重点突出,二是便于叙述,三是能够保证合同整体框架的协调。

3.注意合同体例的适用性

合同体例是指合同简繁及合同各条内容排列形式。有的合同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要涉及,有的合同力求简要;有的合同采取“章”、“条”、“款”、“项”的形式,有的合同只有“条”、“款”、“项”,有的合同直接按“一、二、三……”顺序排列。合同体例既要视当事人要求而定,又要与合同所涉事项、金额、履行方式、有效期、操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相一致,不能千篇一律。

(二)沟通与反馈

合同审查修改意见只是律师提出的方案、建议,其是否满足实际需要,仍需要与客户确认。律师在审查修改合同时,对于需要客户注意的事项都要以批注或留言方式予以提醒注意,并对重点交易程序、交易内容通过电话联系并确认。在完成合同审查后,与具体经办人及时沟通,请客户的决策层过目后,就分歧点与客户充分讨论后,决定是否予以修订。这样做既是对客户负责,也可以减少律师的执业风险。

承揽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
运输合同
知识产权合同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房地产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