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 关于糖人的美文欣赏:忘不掉的“糖人李”

关于糖人的美文欣赏:忘不掉的“糖人李”

   来源:文书咖    阅读: 3.1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站:吹糖人工艺给无数的小孩子带来了甜蜜和欢乐,是大家共同的童年回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忘不掉的“糖人李”》。

关于糖人的美文欣赏:忘不掉的“糖人李”

那天,小外孙从街上买回了一个糖人——孙悟空。一看见栩栩如生的孙大圣,顿时开启了我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

儿时,经常能看到街面上,一个挑着担子手摇拨浪鼓的中年男人,经常能听到拨浪鼓响风车转的画面。神奇的鼓声召来四方八邻的小伙伴。看到挑子上随风旋转的彩色糖风车,神态各异用糖吹成的小动物,神型兼备、玲珑剔透的糖娃娃,孩子们欢欣雀跃,像过年那样快乐。有的拿来旧牙膏皮,有的拿来废铜破铁,有的拿来空墨水瓶,用不同的方式“以物换糖”,安慰在眼睛里、在肚皮内、在口水中早就按捺不住的百转千回的“馋虫”。

让我最难忘的是享誉椒城的“糖人李”。那时候的“糖人李”五十出点头,一顶半旧的草帽遮住了半个黝黑的脸,但一笑起来会露出两排缺斤少两、但又十分友善的黄牙。他祖籍河北人,只身一人挑着糖担闯天下。刚到全椒时,借居在老街西门的土地庙里,而土地庙刚好在我读书的小学——宝林小学(现在的前进小学)的前面,因此,上、下学都忘不了去光顾“糖人李”的糖挑子,有时候去迟了还真扒不上。

“糖人李”的糖挑子一头是晚上睡觉用的被褥,另一头才是做糖用的浅浅的竹扁。竹扁下藏着一只小火炉,那是化糖用的。钉在竹扁竖木条上有一个转动的木轮,叫“彩轮”,扇面上标有五颜六色均匀的各种各样的彩头。如果你扳动射针,射中旋转木轮上的任何地方标注的彩头,“糖人李”会立刻现场制作一个糖人送你,这叫“打彩”。

在旁人看来,制作糖人十分不易。可软软的各色糖泥在“糖人李”的手中或捏、或拉、或拽、或揉、或吹,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或动物不到两三分钟就展示在你的面前。

“糖人李”吹捏糖人的动作利索,技艺娴熟,手法大概有搓、捏、吹、团、挑、揉、压、按、擦、拨等,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变化多样,让人眼花缭乱。他从加热到一定温度的糖料中揪下一团,快速揉成圆球,用食指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并快速拉伸。在拉到如细管大小时,猛地折断糖棒,并立即用嘴吹气造型。

最常见的有十二生肖动物,还有《西游记》、《水浒传》中的人物糖塑。一根细细的木棒,在他的手里,绕上一点糖稀,配上适合颜色的糖泥,用手一捏,用嘴一吹,糖稀像气球那样丰满起来。看到“糖人李”三下两下,把一只在灯台上偷油喝的老鼠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时,围观的孩子们会不约而同的用童声齐唱“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拿到糖人的孩子,舍不得吃,拿在手上左看右看,直到快化了,才依依不舍地用嘴在糖人上舔一舔。可以说,围观“糖人李”做糖人是儿时最幸福的时光。

如今,“糖人李”已叶落归根,“吹糖人”的挑子已很少出现在街头巷尾。这门不起眼的手艺像许许多多中国民间传统工艺那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这名不见经传的吹糖人工艺,给一代又一代孩子带来幸福,带来快乐,带来了永久的记忆,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而又美好的想象空间。

公众号:天府散文

学习心得专题
开学第一课专题
政企专题
安全专题
安全生产专题
保先
办公室
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