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学习心得专题 > 县纪委书记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提纲

县纪委书记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提纲

   来源:文书咖    阅读: 1.4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线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本目的是要使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使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根基更加牢固。党员干部是党的肌体细胞,中国共产党就是由一个个党员细胞组成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只有每个党员细胞都健健康康、正正常常地发挥作用,党这个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抵抗住各种外力的侵略,反过来保护好每一个细胞不受伤害。前几天,我们看了《苏共亡党二十年祭》的专题片,相信大家看了以后都很受教育。当强大的苏联轰然倒塌,苏共党员、苏联人民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待遇的降低、生活的艰辛。所以,我们每个党员都应该有忧患意识,只有我们这个党好了,大家才会好、人民群众才会好。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党组织需要、老百姓欢迎的党员干部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今天,我就以“争做一名好党员好干部”为题,跟各位党员一起共同学习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

县纪委书记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提纲

一、什么样的党员干部是党组织需要、老百姓欢迎的党员干部

毛泽东同志有个著名的论断,即“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为,“只有依靠成千成万的好干部,革命的方针和办法才能执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更是需要一大批能够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发挥好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党员干部是党组织需要、老百姓欢迎的党员干部呢?关于这个问题,xx在去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短短二十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新时期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信念坚定”,就是要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的力量,是无形而巨大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向着革命胜利的目标不惜抛头颅、撒热血,凭的就是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因此,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就是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充满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为民服务”,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胡xx同志生前写过一幅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好的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自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价值取向和衡量尺度。

“勤政务实”,就是坚持真抓实干不松懈。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好的干部,谋发展、求进步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求真务实、不玩虚招,真抓实干、不务虚功,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敢于担当”,就是把责任稳稳扛在“肩”上。能否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的是一个干部的胸怀和勇气,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林则徐有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好的干部,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和稀泥,他们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诿、直面矛盾不上交。

“清正廉洁”,就是把名利远远抛在“身”后。好的干部,有一个“百毒不侵”之身、“金刚不败”之躯,为官从政把住一个前提:不谋私,守住一条底线:不腐败,物欲横流面前始终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怀一身正气、洒两袖清风。

好作风是好党员、好干部必备的基本条件。今年3月9日,xx在参加全国人代会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能否做到“三严三实”,已经成为了衡量好党员、好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在此,我也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一下“三严三实”的要求。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我的理解,达到上面这“二十字”标准、做到“三严三实”的党员干部,就是党组织需要、老百姓欢迎的党员干部。

二、做党组织需要、老百姓欢迎的党员干部,核心问题是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

xx同志曾经说过:“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其实也就是在要求我们,和群众要像和亲人一样贴心相处、坦诚交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这样才能汲取群众智慧,走群众路线,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受到群众的欢迎。所以,作为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就一定要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

什么是群众观点?这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说起。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以全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就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因为代表群众利益才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因为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执政地位,反过来,也只有始终代表群众利益才能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所以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明白“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要经常想想我们党从哪里来,党员这个身份到底代表的是什么。如今,我们常常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作“鱼和水”的关系,为什么不倒过来说“水和鱼”的关系?因为我们共产党人知道,“水里面可以没有鱼,但鱼离开了水就很危险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五个群众观点: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第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第五,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引导群众并重的观点。这五个观点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明白了群众观点,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群众立场?群众立场,就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政治立场。那么,如何站稳群众立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是站稳群众立场的基础。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党员、干部不是好党员、不是好干部。只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服务、当老师尊重、当亲人对待,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时刻不忘“雪中送碳”,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爱戴和拥护。站稳群众立场,关键要解决好为谁掌权的问题。党员、干部一定要从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三个问题,在任何时候都要警醒自己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这是站稳群众立场的法宝。

明白了群众观点,站稳了群众立场,再来想想如何走好群众路线的问题。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走好“从群众中来”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求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对群众意见进行加工、提炼和深化,形成比较正确的、深刻的、系统的意见,从而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走好“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求我们把已经制定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再拿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实践,化为实际行动,并使之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走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分好蛋糕,把发展成果惠及群众,让群众得到实惠,调动好群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来把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

三、党员干部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根本方法是落实好“四句话”的总要求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一总要求,形象生动,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指导性。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就是要按照这4句话12个字的总要求来经常提醒自己、警示自己。具体方法,我认为就是要学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一)学会“照镜子”——正视自我、发现问题

为什么要“照镜子”?古话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照镜子”,主要是要照党章之镜、廉政准则之镜、改进作风要求之镜、群众期盼之镜、先进典型之镜这五面镜子,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问问自己究竟群众观念有没有、能力够不够、作风正不正、工作实不实,知不足然后奋进。xx说: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要么懒得照镜子,只图安于现状;要么忌讳照镜子,明知有错也不改;要么是“化妆”之后照镜子,照不到“真容”;要么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不联系实际,照不到问题;要么是照哈哈镜,只见长处,不见短处,更不敢触及痛处。这样的照镜子,起不到作用,达不到目的。只有瞪大眼睛往“实”处照、往“深”处照、往“小”处照,才能照出问题,才能修身正己、警钟长鸣。

如何“照镜子”?

第一,对照党章“照镜子”——要查摆工作责任心强不强。钟南山院士是呼吸道疾病方面的专家,xx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他代表医院主动请战,要求集中收治最危重的病人。他说,当病人需要时,不能畏缩,这个责任是不能选择的!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他仔细地检查病人的口腔,由于他呢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他率领团队总结出来了一系列防治经验,使被收治的非典患者获得了最高的治愈率和最低的死亡率。钟南山说:“信念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灵魂,共产党员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对事业的责任心上,体现在胜任本职岗位的能力上,体现在以自身良好形象发挥带动作用上。”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钟南山院士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是因为他心里装着病人,把救死扶伤当作第一责任。我们“照镜子”,首先就是要查摆工作责任心强不强,看自己是把工作当做谋生工具还是把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是把完成工作任务当做痛苦不堪的事情还是把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好当做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多想想参加工作为什么?退休之后留什么?人生苦短,如果只讲享乐,我相信,这样的人生过程是有遗憾的。何不乘此时光尽点责任,少留点遗憾。

第二,对照先进典型“照镜子”——要查摆奉献精神有没有。1988年3月,61岁的xx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谢绝了组织要他到昆明养老的安排,回到施甸老家大亮山种树。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杨善洲住在油毛毡房里,关节炎和风湿病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为了省钱,他到大街上拣果核。20年后,杨善洲建成了7.2万亩的林场,价值数亿元。xx年,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交给施甸县,当县委对他多年的付出进行酬谢时,他淡淡一笑说:“我为的不是钱。”一边是他无钱为家里盖一间像样的房子,一边是他把价值数亿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体现了一名党员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杨善洲眼里,自己身为一名党员,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照镜子”查摆奉献精神,就是要看我们在各自岗位上,能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能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把工作做精,把服务做细;是否存在吃不了苦、吃不得亏、受不了气的现象;能不能坚持淡泊名利,少论得失,主动担当,真诚奉献。

第三,对照廉政准则“照镜子”——要查摆是否假公济私。1918-1920年苏联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时期,苏联遭遇严重的粮食危机。在一次会议上,时任粮食部长的瞿鲁巴突然昏倒,他是饿晕的。作为主管粮食的最高官员,却没能填饱自己的肚子,列宁当即指示设立“疗养食堂”,强迫国家粮食部长“疗养”。 这个案例,虽然说的是外国的例子,但他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很好地处理了公私关系,严于律己,不占公家便宜,不向公家伸手。“照廉政准则的镜子”,就是要查摆公私界限,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第四,对照八项规定“照镜子”——要查摆文风会风是否有形式主义。1980年2月29日,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说了这样一段话:“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会上讲短话,话不离题。议这个问题,你就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赞成或反对,讲理由,扼要一点;没有话就把嘴巴一闭。不开空话连篇的会,不发离题万里的议论。即使开短会、集体办公,如果一件事情老是议过去议过来,那也不得了。总之,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邓小平不仅自己率先垂范,对党内的重要会议、汇报、重要领导人的讲话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文风会风也是作风。不开长会,不讲长话,不写长文,不讲形式讲实效,在这一方面,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对照“八项规定”“照镜子”,就是要查摆我们的文风会风。看是否整天陷于文山会海;是否存在小会开成大会,短会开成长会;是否存在用会议部署会议,用文件传达文件,泛泛提要求;是否存在照本宣科,缺少自己思想,没有现实针对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会“正衣冠”——改正错误、修正形象

为什么要“正衣冠”?“正衣冠”,主要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看一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章的要求,是否符合群众的期盼,经常正一正党性修养、党员义务这顶“帽子”,紧一紧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这根“弦”。“正衣冠”既不是穿名牌服装、戴高档手表,也不是耍威风搞特殊,高高在上,更不是像庙里的泥菩萨那样,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只有严守党的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端正行为,规范言谈,才能树立和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怎样“正衣冠”?就是要树正气,得民心。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耿飚之问”的故事。耿飚同志是老一辈的革命家,当年领导的兵团,曾经横扫千军。1991年,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耿飚同志,重返半世纪前战斗过的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县。晚饭后,他住的招待所外黑压压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他们告的是县乡干部与民争利。这个县干群关系的恶化,使耿飚同志感到震惊与痛心。耿飚同志随后召开了一个干部大会,作了一次讲话,他没有直接批评、责备当地官员,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件往事。50年前,耿飚同志任副旅长的129师385旅就驻扎在这个地方,一个战士严重损害了当地群众的利益,旅部决定按纪律枪毙他。老百姓知道了,也是黑压压来了一大群人,为这个违纪的战士求情。耿飚对父老乡亲们说,纪律是必须执行的,于是老百姓都跪下了,哭着说共产党都是好人,希望能饶了这个战士。耿飚反复说明八路军的军纪,可老百姓一个也不起来,最后,耿飚只得流着眼泪接受了群众的请求。故事说完了,耿飚激动地大声问道:“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犯了事,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耿飚一问惊人,全场鸦雀无声……老百姓会不会为干部求情,耿飚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因为有一些党员干部早已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我想“耿飚之问”说明:“百姓心中有杆秤”,“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人民群众心里也就有多重”。所以,正衣冠,就是要让我们的党员干部认识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牢记“老百姓会为我们求情吗?”这一振聋发聩的“耿飚之问”。

(三)学会“洗洗澡”——去污除垢、身心洁净

为什么要“洗洗澡”?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这个“洁”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思想和作风的一尘不染、干净整洁。要达到这个目的,党员干部就应该洁身自好,多给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洗洗澡”,增强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只有坚持整风精神开展批评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原因,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才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怎样“洗洗澡”?就是要敢于向自己开刀,剖析自己的思想。这里,也有个例子。李立三同志是我们党内能够认真进行自我批评的典范。李立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之后,被免职后去莫斯科作检讨。东北解放以后,中央同意他回国工作,为了便于工作,他就化名为“李敏然”。哈尔滨的领导人当时还不太清楚他是谁,看到从莫斯科回来这么一个风度翩翩的老布尔什维克,就请他去给高级干部们讲讲党史。李立三很痛快地答应了,可是党史那么长,讲哪段呢?李立三想了想,决定讲一讲“立三路线”,他在会上分析了“立三路线”产生的原因、领导人的责任、从中应该吸取的教训等。讲完以后,场上一片称赞声,果然莫斯科回来的老党员,水平就是高。这时候有个干部举手发问,您把犯错误的领导人的心理活动讲得那么详细,您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说,我就是李立三。话一出口,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谁都没有想到,李立三本人在剖析“立三路线”。经过短暂的沉静之后,会场上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很多人在多少年以后回忆说,正是通过听那次党课,才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是一个老党员的坦荡胸怀和自我批评精神。这个例子说明,作为共产党员,要清洗自己身上的污垢,就要敢于公开进行自我批评。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只有无私无畏,才能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勇于揭露矛盾,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洗澡净身的效果。

(四)学会“治治病”——根除毒瘤、轻装前行

为什么要“治治病”?有病必须下狠心、出狠手,绝不能讳疾忌医。否则,就会由小毛病变成大毛病,变成病入膏肓、酿成大祸。身体生病了,要吃药打针;思想和作风生病了,更要抓紧根治。“治治病”,主要是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制止和纠正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只求生活舒适安逸,嘴馋胃大、嗜吃贪杯,得了“享乐病”;有的甚至为一己私利,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得了“腐败病”。这些病,轻则害人害己,重则误党误国,必须有病早治,无病预防,防微杜渐。千万不要受私心杂念摆布,执迷不悟,讳疾忌医,小病变成大病,最终无可救药。要针对“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病症”,找准“病灶”,综合施治,真正把作风改好。

怎样才能“治治病”?“治治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的重要一环,检验实践活动的成效就是要看“治病”的效果。得病容易治病难,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为自己负责、为党负责、为人民负责的态度,主动查病,配合治病。“治治病”,讲究时机与条件。教育提醒,是一种预防性措施,治在病情轻微之时,不用药或少用药,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可谓治当其时,用药少而效果好。治病的方法:第一,警示教育,防患未然。把贪污腐败犯罪的典型案例当作活生生的教材,对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是“治治病”的一种有效形式。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注重发挥警示教育的作用。要抓好几个发生在我们周边、群众熟知的典型案件进行剖析,从起因到过程,从教训到危害,把腐化的过程讲解清楚,让受教育者思想受到震撼;要用现实案例开展教育,通过参观监狱,受到自由的可贵,通过聆听忏悔,消除侥幸的心理,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训诫,让教育入脑入心,给思想加上一道防火墙,给行为筑起一条防洪堤。第二,诫勉谈话,敲山震虎。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是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遏制和防范违纪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可以达到提前打招呼、及时提醒、教育挽救的目的。诫勉谈话要端正目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反对不教而诛,避免把犯错误的同志一棍子打死,要从团结教育的愿望出发,强化对犯错误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诫勉谈话要严格要求,指出其存在问题,分清是非责任,督促整改,使谈话对象少犯或不犯错误,发挥诫勉谈话的临界预警功用,避免小病拖成大病。第三,专项治理,会诊除根。治病须治根,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就要展开专项治理,标本兼治,不能搞运动式、一阵风,必须形成常抓不懈的科学机制,让“治治病”触及灵魂。比如,“庸懒散奢”是干部作风上比较常见的通病,我们要结合执纪监督的职责,抓好专项治理。治“庸”是要重点解决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走样变形,领导力或执行力比较差等问题;治“懒”是要解决工作拖拉、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治“散”是要解决在编不在岗,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网炒股、玩游戏或玩牌、打麻将、参与赌博活动等问题;而治“奢”则主要是解决包括用公款“大吃大喝”在内的一些问题。庸懒散奢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利益,要治理这些顽症,就要启动专项治理的组合拳。建立教育机制,通过给党员干部发送廉政短信、组织收看专题片等形式,进行思想教育,触动灵魂;建立监督机制,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等,发动群众监督,不定时地进行明查暗访,进行组织监督;建立常态通报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治理情况,曝光处理的案件及人员名单。只有惩治有力,教育才有说服力,制度才有约束力。第四,问题查处,手术去病。对问题严重的党员干部绝对不能姑息,对病情严重或者病入膏肓者,就要通过手术祛除病灶,依据党纪国法,该查办的查办,去除党内毒瘤。

总之,中央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解决“心”的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为此,一方面要治标,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另一方面要治本,多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为了群众,就会得到群众拥护;依靠群众,就会拥有无穷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将激发全党全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勇气和热情,必将凝聚全党全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心得专题
开学第一课专题
政企专题
安全专题
安全生产专题
保先
办公室
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