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导游词 > 导游词精选 > 大鹏古城导游词(通用5篇)

大鹏古城导游词(通用5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2.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大鹏古城导游词 篇1

亲爱的游客们:

大鹏古城导游词(通用5篇)

大家好,我们今天去游大鹏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严可昀。请大家在古城内不要乱扔垃圾,我会给大家发一个垃圾袋,大家把垃圾扔在里面,谢谢合作。

我们现在到了古城门口,我先给大家介绍古城。大鹏古城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始建于公园1394年,为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开所筑。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冠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当年大鹏所城占地约10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城墙由山麻石、青石砖切成。深圳今天的简称“鹏城”即源于此。

大鹏古城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巍然屹立:雄伟庄重,风格古朴的城门伟岸高鳞次  比,错落有志的民清居民保存完好;狭窄蜿蜒,幽长深远的小港以青石板铺就,宁静而古朴;数座结构雄伟,独具特色的清代“将军地”有序分布,其中以抗英名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地”最为壮观。赖家自清嘉庆年间以来,世代行武,三代曾出5位将军,史称“三代五将”. 赖恩爵作为林则徐的副将,成功地指挥了著名的中英“九龙海战”,打响了鸦X战争的第一枪,后升任广东水师提督,正一品。道光二14年1944,皇帝御批 建造“振威

皇帝御批“振威将军地”,并亲书牌匾及楹联送至。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典建筑。此外,古城内还有清福建水师提督刘启龙的“将军地”以及侯王庙、天后宫、赵公祠、参将署等一批文明古迹可供参观。是深圳市重点文明保护单位。

请各位游客不要在墙壁上乱涂画,保护好深圳唯一的文明古迹,谢谢各位游客到此一游。

大鹏古城导游词 篇2

亲爱的团友们:

大鹏古城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始建于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为广州左卫千户张斌

开所筑,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当年大鹏所城占地约11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城墙由山麻石、青石砖砌成。深圳今天的简称“鹏城”即源于此。

如今古朴的大鹏所城藏身于一片现代的农村建筑中。来到大鹏所城大门口,矗立于眼前的是大鹏古城雄伟庄重、风格古朴的城门,城门几经修葺,保存完好。当您摸着饱经岁月侵蚀的斑驳城墙,仿佛可以听到几百年前的隆隆炮声。

虽然古城已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是大鹏所城主要格局、街道及建筑仍保存得相当完整。那以青石板铺就的狭窄蜿蜒小巷,宁静古朴:那建筑宏伟、独具特色的数座清代“将军第”,分布有序。其中以抗英名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为壮观,该将军第有150年的历史,拥有数十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众多,雕梁画柱,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大鹏客家史料记载,赖家自清嘉庆年间以来,世代行武,三代曾出五位将军,史称“三代五将”。赖恩爵作为林则徐的副将,成功指挥了“九龙海战”,该战是中国近代抗英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一仗。

考古专家认为,大鹏所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所城。20xx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大鹏所城被正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深圳市迄今为止惟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您访古凭吊、了解历史、领略明清古风的好去处。有人说:“不亲自来看一看大鹏古城,就不能称作深圳人。” 胡子 回答采纳率:31.7% 20xx-09-21 20:37 检举各位团友:

大鹏,山清水秀,是传说中大鹏鸟栖息的地方。据专家考证,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七年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就座落在这里。在明、清两代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中,她成为了我国南部沿海的海防重镇,并在此涌现出被誉为“宋有杨家将,清有赖家帮”的赖家三代五将、刘起龙父子将军和抗日英雄刘黑仔等二十多名将领,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轰轰烈烈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乐章。

站在大鹏古城前,最吸引大家的是什么呢?哦,是城楼!对,这是古城南门楼,历经六百年春秋和数百次战火硝烟的洗礼,风貌依旧,登城楼远眺,看--古城三面环山,一处面海,进可攻,退可守,实乃兵家必争之地;回首城内,东南西三大城门巍然屹立,古老的街巷宁静古朴,明清民居古色生香,11万平方米的古城,规模之庞大,展示的大鹏所城那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如今大鹏所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深圳唯一的“国宝”,而且鹏城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了。

咳,这曾是赖恩爵将军的书房,现辟为鹏城博物馆。请移步进馆参观。对,这就是赖将军古铜头像,他那深邃的眼光,表现出抗击侵略者之不屈不挠的气概。哦,想挪得动这数百斤的石臼?谈何容易。这是赖将军当年学武的个红桔,可以想见当年赖将军苦练杀敌本领之坚信。呵!这个官帽箱的造型是很特别吧?方方的箱子上面凸起一个清朝官帽的形状,这可是件非常珍贵的重要文物。这里一桩桩一件件,都清晰地再现了600多年鹏城的故事。

来,看这门匾上写着什么?“振-威-将-军-第”,这就是赖恩爵将军腹地了。把晋封的陈好和皇帝的御笔挂在自家的门匾上,可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这所面积达2500平方米将军府第,150年了仍保存完好,瞧这十几栋房子,配上这----红砖地、青砖墙、石柱基、木架梁,正间、次间和侧间,偏厢、倒厢和长廊,三厅、天井和水井,前院、后院和高墙,雕龙刻凤在梁枋、御赐对联在门旁,好一派“将门府第”之气象。

出了赖府巷,这里也有一处“振威将军第”,将军的名字叫刘起龙,这位水师提督一生致力于巡洋辑盗,战绩卓著,为官清廉,是鹏城内唯一见过皇帝的人,“抹黑将军”“巧训舅父”等故事在古城中广为流传,深得将士和古城人民的敬仰。

游客朋友们,600年前,70多个姓氏的军民为包围边疆奋战在大鹏所城,而今,众多有识之士因改革开放而投身特区建设;赋予了深圳古往今来的独特文化内涵,深圳精神。如今,我们可以告慰因失去香港而忧郁去世的赖恩爵将军:祖国强大了,香港回归了,您的遗愿实现了。

真可谓:

六百年前风云变,大鹏所城镇海疆;六站六捷传佳话,抗御英雄清史扬。

古墙斑驳追思忆,海浪声声话当年。将军空有千钧力,朝廷腐败难回天。

斗转星移岁月迁,古时沧海今桑田;中华儿女多壮志,开天辟地谱新篇。

五湖英才聚鹏城,香港回归心相连;可慰英魂无遗恨,继往开来万万年。

大鹏古城导游词 篇3

欢迎大家到我们这座著名的川北古城游览。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城市建在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聚结交汇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势十分险要。前人说它“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蜀之粟,左通荆襄,右出秦陇”。自古就是一座军事重镇,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我们今天的游程安排是:先去游览张飞庙和锦屏山,然后参观游览极有特色的古城保护区。现在,请允许我先把阆中古城的特色,概略地作一介绍,以作为各位实地游览前的引导。

阆中之古,首先是古城历史悠久。阆中是古巴国的都城。据史料记载,周武王伐纣,得到巴人的大力协助“牧野之战”就是由巴人组成的“虎贲”军出战,“凌殷人倒戈”,而取得胜利。周王朝建立后封巴人为子国,都江州(即今重庆),因避楚国之逼,迁都阆中。公元前3__年秦惠文王灭巴后置巴西郡,设阆中县。此后历代皆为郡、州、府、道的治所,也是那时川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仅以建县的历史计算,至今已有2300多年。

第二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影响的名人辈出,古迹犹存。阆中这座山水秀丽的古城,不仅吸引了历代众多的名人贤士来此游览居停,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个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地方。汉武帝时,这里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和历算家落下闳,其后有东汉时期的大气象学家任文孙父子和“三国时期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前后4__年间,阆中出了这么多成就卓著的天文学家实在了不起。此外,三国良将马忠、谋士程畿、南宋抗金猛将张宪、元明花木兰式女英雄韩娥,清代农民起义领袖兰廷瑞等都出生在这里。有人统计出:从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间,阆中先后出了4个状元,94个进士,几百个举人。

阆中又是革命老区。1933年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在阆中地区转战3年之久,并建立了阆中、阆南苏维埃政权,19000多阆中优秀儿女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第三是古城保存比较完整,文物价值很高。改革开放以来,阆中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与此同时,市政府十分重视对古城区和文物古迹的维修保护,特别是令现代建筑界十分关注的古城格局,古风浓郁的上百条古街道和成群连片的四川古民后,更是十分珍贵的人文瑰宝。许多人参观之后,总是赞叹不已,连称“别处少见”。

好,就说到这里,张飞庙到了。桓侯祠墓--张飞庙

各位佳宾,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名闻遐迩的桓侯祠,亦称张飞庙。张飞,益德(翼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情同手足。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司隶校尉、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七年之久。公元221年,张飞为急于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逼迫部下赶制白盔白甲,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葬于阆中,被追封为桓侯。阆中追慕张飞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岁祀不缺。唐时庙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来才叫“桓侯祠”。现存的张飞庙是一组唐代风格的明、清建筑四合院,由山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厢房等组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建造精美

山门为明代重建,正门上端悬挂的“汉桓侯祠”大匾为最近逝世的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跨进八形的大门,便是高耸的敌万楼。“敌万”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天之勇。楼为明初所建,重檐歇山式屋顶,四瓣镶成的梅花方形柱,翘角连云、气势不凡。两边侧殿为文物展览室和群塑厅。文物展出有1000多件。请看这百碑文:“汉将军飞,率精兵万人大破贼首张都于八蒙,立马勒铭”。据说是张飞亲笔书写,足见张飞不仅是一员猛将,而且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世人说张飞是粗中有细,这石碑算得一件证物。群塑馆里根据《三国演义》描写的张飞主要业绩制作的六组雕塑,各位都熟悉《三国演义》,不用我再作解说,就请一一看去。

走进大殿,中间端坐一尊竖眉瞠目,状貌威猛的张飞,却怎么是头戴王冠,身着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来在清朝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两边是长子张苞执蛇矛、功曹马齐捧丹书。左右两壁是岳飞 草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将大殿烘托出一派威严而儒雅的气氛。

后殿实为墓亭,古雅简朴,肃然卓立。亭柱一副对联:

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

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

上联写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遗憾。下联说他死后,此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无头之躯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张飞被杀后,凶手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顺长江东下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

墓亭下窝庐形约有拱穴内,端坐着张飞的武身像。请看,这像真是“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了吧!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驻守阆中时,曹魏大将张梆带领5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守卒不过万人,在宕渠与张合相拒,前后50日,张飞依靠当地人民的支持,从梓潼山小路直取张合大本营——瓦口隘,大败张合,取得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感戴他在他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

张飞墓高约6米,方圆100多平方米,全用黄土垒成,宛如一个椭圆形的小山峦,岁月沧桑,墓穴无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茵茵,似乎印证出千百年来无数后人对这位勇猛刚强、嫉恶如仇的“张三爷”的敬爱。阆苑仙境——锦屏山

来此就是阆中市有“嘉陵第一江山”之你的锦屏山风景区。请看这锦屏山山势起伏,峰峦相连,山上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山下水流湍急的嘉陵江象一条碧玉带从山脚蜿蜒而过,山水相融,组成一幅秀丽清雅的天然图画,吸引了历代多少的文人名士来此留连。比如大家熟知的唐代诗人杜甫、李商隐,大画家吴道子,宋代文豪苏东坡、诗人黄庭坚、陆游等,都曾为锦屏山风光所倾倒。杜甫的诗中称为“阆中城南天下稀”。近几年景区进行了一番修葺整治,更添新的风采,特别是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阆中游览的古雅品位,使我们感悟到它既是观光之旅,又是知识之旅。现在就让我们以景区内的古迹名胜作为标志,一路游览下去。

这里是阆中杜少陵祠,纪念杜甫的祠庙。杜甫曾在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八月和广德二年两次来到阆中,并举家在此居住半年之久,其间写下了60多首诗歌。他在《阆山歌》和《阆水歌》中,赞美阆中的山“己觉气与嵩华敌”,阆中的水“石黛碧玉相因依”。  杜少陵祠依山而筑,保持了唐宋时代肃穆典雅的风格,祠堂前厅悬挂的70多幅诗词木刻和画,寄托了对诗人的怀念;两旁厢房陈列有古文物、古木漆家具等,增添了祠堂的古意。正殿是汉白玉的杜甫立像,正在挥笔凝神,推敲词句,构思新章。这尊雕塑,己非古物,但我们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乾道八年两次到阆中瞻仰少陵祠后,在《游锦屏谒少陵祠堂》一诗中写他当时看到的杜甫塑像的情景,可得到一些印象。诗说:“虚堂奉祀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原不死。”眉宇高寒的杜甫,孤独地但却长久地留在祠中,受后人凭吊,也就是留芳百世了。

一路观景而行,己到宋烈文侯祠,也就是张宪祠了。说张宪,可能有的人感到陌生,但只要说是岳飞身边的爱将,知道的就多了。张宪是锦屏山这一带的人,南宋时岳飞领兵抗金,张宪投入岳飞帐下为将。他骁善战,赤胆忠心,功授副都统制,深受岳飞的器重,并招之为婿。在岳家军直捣朱仙镇,即将“痛饮黄龙”时,以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害怕岳飞迎回徽、钦二帝后,自己丧失皇位,连发12道金牌召岳飞班师,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岳飞。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年仅27岁的张宪同岳飞父子一同被害于杭州风波亭,葬于离岳墓不远的东山港口。20年后,金兵再次南侵,刚刚登基的孝宗皇帝为了激励臣民抗金,对岳家军来了个“平反加封”,张宪被追封为龙神卫士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又赠宁远承宣使。明代,再追封为烈文侯,在家乡阆州建祠纪念。

张宪祠占地约30亩,座西向东,三面环山,地形象一把圈椅,前人把祠堂选在锦屏山腰的这个地段,可算是一块“风水宝地”。再加上那苍劲傲岸的青松翠柏,刚柔相济的香樟绿杨,把祠庙围得严严实实,更显得庄重静穆。张宪的塑像放在院中而不在殿内,也是一种“匠心独具”的表现:张宪功高蒙冤,壮志未酬,人虽死,心不甘,所以塑像不稳坐殿中而是立在陛下。你看他身披金甲,左手按剑,右手抚腰,威严挺立。再看他的神情,园睁怒目,仿佛在问:抗金保国,何罪之有?紧蹙双眉,似乎对未能劝住岳飞班师回朝而痛心疾首。看到这里,联想西子湖畔那流芳千古的岳王坟和遗臭万年的秦桧跪像,我们都会感受到“历史是最公正的”“民心是最公道的”。

现在看到的是观星楼,观星楼是阆中古城的骄傲。我们开始说过,在祖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灿澜星空中,阆中出现过群星争耀的壮丽图景。他孕育和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任文孙父子和周舒祖孙三代等,为我国天文、气象学做出卓越贡献的英才,使阆中成为我国汉唐时期最大的天文研究中心。特别是世界天文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太初历》作者,伟大的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落下闳。落下闳(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长公,阆中市人,精通天文,擅长历算,受汉武帝征聘,官至太史待诏。一生中对天文科学的最大贡献有三个:一是创立了“浑天说”,认为宇宙是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二是创制“浑天仪”,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最精密的天体观察仪,并建立了观星楼;三是制“太初历”,为历史上第一部有文记载的历法。落下闳的天文研究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天文研究都有较大的影响。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他是世界天文学领域里“灿烂的星座”。

在落下闳的影响之下,汉末又诞生了任文孙、任文公父子天文学家,任氏父子在继承落下闳天文研究的基础上,在气象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能够预报风雨、旱灾、洪灾,对天文气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国时,阆中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献身于天文事业,成为继任氏父子之后的又一天文世家。他们在自己的庭院中建筑了测天台,不避寒暑,长年观察,辛勤地积累资料,加以判断,从而得出十分准确的结论。

由于阆中天文研究人才辈出,故历代诸多天文研究行家被吸引来此。唐初,著名天文学家袁天罡在高宗时(650年)迁于阆中定居,于蟠龙山建立观星台以测天象。袁天罡死后葬于阆中。紧接着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李淳风,寻其行踪,于公元664年也来到阆中,继续天文数学研究,李淳风死后亦葬于阆中。

前面那座古朴的大殿是锦屏碑林,里面收藏着历代名人书画墨迹260多件,刻工精美,内容丰富。其中的张飞“立马勒铭”汉隶碑,杜甫的“诗篇”,吴道子的“观音”,郑板桥的“竹”,张善子的“虎”,最受称道。

来此是“八仙洞”,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此修道。洞深孔多米,宽约17米,塑有八仙神像,洞外“飞仙阁”檐牙高耸,古树浓荫遮地,真有钟灵毓秀的味道,难怪唐代星象学家袁天罡在山壁上大书“此山磨灭,英灵乃绝”八个大。

也许正由于吕洞宾在此修道的传说,后人在山上修起一座群体建筑构成的宫观,定名为吕祖阁。建筑依山势走向,以中心阁楼为主体,配以偏殿,长廊,面积达__多平方米。

有人说,站在锦屏山八仙洞口看阆中古城,最能看出古城的佳妙风水和前人建城的高超构思。你看,嘉陵江在山下绕了一个大弯,把对岸形成一“半岛”,江水澄碧,就像一条玉带束腰,而古城就建在半岛上,盘龙山有如一条巨龙绕伏其后,锦屏山似一道画屏遮护在前,左右群山扶持,城中街市如花开叶布,与山水相照应,使古城奠基于同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之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思想,很有科考价值。我是不懂风水之学的,只觉得从锦屏山看古城,那山水城楼交相辉映的美景,真是令人陶醉。还是陆游的诗说得好:“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城廓如锦屏。涉江亲到锦屏山,却望城廓如丹青”。也难怪杜甫写诗称赞锦屏山“来游此地不知还”了。各位佳宾,是否也有同感呢!古城民居

我们现在去游览阆中古城保护区,观赏的方式是自由组合,步行游览,__的时候返回住地。

阆中的古城保护区,多系明清建筑,也有些在风格上还保留着唐末时期特色。古城以巍峨高耸的华光楼为轴心,成扇形面展开,大街宽不过8米、小巷则仅两三米,一色青瓦平房,朴素淡雅。街巷布满民居古院,推开院门,多有照壁,转过照壁方能入院。进得一院,还有二院三院,大院套小院,天井连天井,池台花木,回廊亭榭,古色古香。再仔细观看,长檐遮街,上面的瓦当吊檐,下面的木质门窗,都有花纹雕饰,特别是那些木条花格窗,其图案千姿百态,争奇斗巧,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门窗的上抹板、隔板、腰华板、下抹板,又各有雕刻,或为禽鸟,或为花卉,或镌刻“福、禄、寿、喜”,除象征吉祥如意外,还有浓郁的审美情趣。各个民居古院,其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或为商家华丽型,或为文人典雅型,还有官家宏大气派的和呈“多”形的大院。如果住在一个大院宾馆里,透过花窗观看院中花木池台,禁不住一股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真有味道。

好了,我只说这些,个中意趣,各位在游览中自能体会,我们回头再相互交流。现在我愿意参加一组同去观光,谁欢迎我?好,我们一起出发……

大鹏古城导游词 篇4

各位佳宾:

欢迎大家到我们这座著名的川北古城游览。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城市建在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聚结交汇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势十分险要。前人说它“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蜀之粟,左通荆襄,右出秦陇”。自古就是一座军事重镇,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我们今天的游程安排是:先去游览张飞庙和锦屏山,然后参观游览极有特色的古城保护区。现在,请允许我先把阆中古城的特色,概略地作一介绍,以作为各位实地游览前的引导。

阆中之古,首先是古城历史悠久。阆中是古巴国的都城。据史料记载,周武王伐纣,得到巴人的大力协助“牧野之战”就是由巴人组成的“虎贲”军出战,“凌殷人倒戈”,而取得胜利。周王朝建立后封巴人为子国,都江州(即今重庆),因避楚国之逼,迁都阆中。公元前3__年秦惠文王灭巴后置巴西郡,设阆中县。此后历代皆为郡、州、府、道的治所,也是那时川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仅以建县的历史计算,至今已有2300多年。

第二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影响的名人辈出,古迹犹存。阆中这座山水秀丽的古城,不仅吸引了历代众多的名人贤士来此游览居停,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个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地方。汉武帝时,这里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和历算家落下闳,其后有东汉时期的大气象学家任文孙父子和“三国时期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前后4__年间,阆中出了这么多成就卓著的天文学家实在了不起。此外,三国良将马忠、谋士程畿、南宋抗金猛将张宪、元明花木兰式女英雄韩娥,清代农民起义领袖兰廷瑞等都出生在这里。有人统计出:从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间,阆中先后出了4个状元,94个进士,几百个举人。

阆中又是革命老区。1933年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在阆中地区转战3年之久,并建立了阆中、阆南苏维埃政权,19000多阆中优秀儿女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第三是古城保存比较完整,文物价值很高。改革开放以来,阆中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与此同时,市政府十分重视对古城区和文物古迹的维修保护,特别是令现代建筑界十分关注的古城格局,古风浓郁的上百条古街道和成群连片的四川古民后,更是十分珍贵的人文瑰宝。许多人参观之后,总是赞叹不已,连称“别处少见”。

好,就说到这里,张飞庙到了。桓侯祠墓--张飞庙

各位佳宾,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名闻遐迩的桓侯祠,亦称张飞庙。张飞,益德(翼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情同手足。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司隶校尉、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七年之久。公元221年,张飞为急于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逼迫部下赶制白盔白甲,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葬于阆中,被追封为桓侯。阆中追慕张飞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岁祀不缺。唐时庙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来才叫“桓侯祠”。现存的张飞庙是一组唐代风格的明、清建筑四合院,由山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厢房等组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建造精美。

山门为明代重建,正门上端悬挂的“汉桓侯祠”大匾为最近逝世的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跨进八形的大门,便是高耸的敌万楼。“敌万”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天之勇。楼为明初所建,重檐歇山式屋顶,四瓣镶成的梅花方形柱,翘角连云、气势不凡。两边侧殿为文物展览室和群塑厅。文物展出有1000多件。请看这百碑文:“汉将军飞,率精兵万人大破贼首张都于八蒙,立马勒铭”。据说是张飞亲笔书写,足见张飞不仅是一员猛将,而且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世人说张飞是粗中有细,这石碑算得一件证物。群塑馆里根据《三国演义》描写的张飞主要业绩制作的六组雕塑,各位都熟悉《三国演义》,不用我再作解说,就请一一看去。

走进大殿,中间端坐一尊竖眉瞠目,状貌威猛的张飞,却怎么是头戴王冠,身着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来在清朝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两边是长子张苞执蛇矛、功曹马齐捧丹书。左右两壁是岳飞 草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将大殿烘托出一派威严而儒雅的气氛。

后殿实为墓亭,古雅简朴,肃然卓立。亭柱一副对联:

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

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

上联写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遗憾。下联说他死后,此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无头之躯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张飞被杀后,凶手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顺长江东下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

墓亭下窝庐形约有拱穴内,端坐着张飞的武身像。请看,这像真是“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了吧!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驻守阆中时,曹魏大将张梆带领5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守卒不过万人,在宕渠与张合相拒,前后50日,张飞依靠当地人民的支持,从梓潼山小路直取张合大本营——瓦口隘,大败张合,取得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感戴他在他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

张飞墓高约6米,方圆100多平方米,全用黄土垒成,宛如一个椭圆形的小山峦,岁月沧桑,墓穴无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茵茵,似乎印证出千百年来无数后人对这位勇猛刚强、嫉恶如仇的“张三爷”的敬爱。阆苑仙境——锦屏山

来此就是阆中市有“嘉陵第一江山”之你的锦屏山风景区。请看这锦屏山山势起伏,峰峦相连,山上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山下水流湍急的嘉陵江象一条碧玉带从山脚蜿蜒而过,山水相融,组成一幅秀丽清雅的天然图画,吸引了历代多少的文人名士来此留连。比如大家熟知的唐代诗人杜甫、李商隐,大画家吴道子,宋代文豪苏东坡、诗人黄庭坚、陆游等,都曾为锦屏山风光所倾倒。杜甫的诗中称为“阆中城南天下稀”。近几年景区进行了一番修葺整治,更添新的风采,特别是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阆中游览的古雅品位,使我们感悟到它既是观光之旅,又是知识之旅。现在就让我们以景区内的古迹名胜作为标志,一路游览下去。

这里是阆中杜少陵祠,纪念杜甫的祠庙。杜甫曾在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八月和广德二年两次来到阆中,并举家在此居住半年之久,其间写下了60多首诗歌。他在《阆山歌》和《阆水歌》中,赞美阆中的山“己觉气与嵩华敌”,阆中的水“石黛碧玉相因依”。  杜少陵祠依山而筑,保持了唐宋时代肃穆典雅的风格,祠堂前厅悬挂的70多幅诗词木刻和画,寄托了对诗人的怀念;两旁厢房陈列有古文物、古木漆家具等,增添了祠堂的古意。正殿是汉白玉的杜甫立像,正在挥笔凝神,推敲词句,构思新章。这尊雕塑,己非古物,但我们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乾道八年两次到阆中瞻仰少陵祠后,在《游锦屏谒少陵祠堂》一诗中写他当时看到的杜甫塑像的情景,可得到一些印象。诗说:“虚堂奉祀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原不死。”眉宇高寒的杜甫,孤独地但却长久地留在祠中,受后人凭吊,也就是留芳百世了。

一路观景而行,己到宋烈文侯祠,也就是张宪祠了。说张宪,可能有的人感到陌生,但只要说是岳飞身边的爱将,知道的就多了。张宪是锦屏山这一带的人,南宋时岳飞领兵抗金,张宪投入岳飞帐下为将。他骁善战,赤胆忠心,功授副都统制,深受岳飞的器重,并招之为婿。在岳家军直捣朱仙镇,即将“痛饮黄龙”时,以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害怕岳飞迎回徽、钦二帝后,自己丧失皇位,连发12道金牌召岳飞班师,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岳飞。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年仅27岁的张宪同岳飞父子一同被害于杭州风波亭,葬于离岳墓不远的东山港口。20年后,金兵再次南侵,刚刚登基的孝宗皇帝为了激励臣民抗金,对岳家军来了个“平反加封”,张宪被追封为龙神卫士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又赠宁远承宣使。明代,再追封为烈文侯,在家乡阆州建祠纪念。

张宪祠占地约30亩,座西向东,三面环山,地形象一把圈椅,前人把祠堂选在锦屏山腰的这个地段,可算是一块“风水宝地”。再加上那苍劲傲岸的青松翠柏,刚柔相济的香樟绿杨,把祠庙围得严严实实,更显得庄重静穆。张宪的塑像放在院中而不在殿内,也是一种“匠心独具”的表现:张宪功高蒙冤,壮志未酬,人虽死,心不甘,所以塑像不稳坐殿中而是立在陛下。你看他身披金甲,左手按剑,右手抚腰,威严挺立。再看他的神情,园睁怒目,仿佛在问:抗金保国,何罪之有?紧蹙双眉,似乎对未能劝住岳飞班师回朝而痛心疾首。看到这里,联想西子湖畔那流芳千古的岳王坟和遗臭万年的秦桧跪像,我们都会感受到“历史是最公正的”“民心是最公道的”。

现在看到的是观星楼,观星楼是阆中古城的骄傲。我们开始说过,在祖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灿澜星空中,阆中出现过群星争耀的壮丽图景。他孕育和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任文孙父子和周舒祖孙三代等,为我国天文、气象学做出卓越贡献的英才,使阆中成为我国汉唐时期最大的天文研究中心。特别是世界天文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太初历》作者,伟大的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落下闳。落下闳(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长公,阆中市人,精通天文,擅长历算,受汉武帝征聘,官至太史待诏。一生中对天文科学的最大贡献有三个:一是创立了“浑天说”,认为宇宙是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二是创制“浑天仪”,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最精密的天体观察仪,并建立了观星楼;三是制“太初历”,为历史上第一部有文记载的历法。落下闳的天文研究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天文研究都有较大的影响。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他是世界天文学领域里“灿烂的星座”。

在落下闳的影响之下,汉末又诞生了任文孙、任文公父子天文学家,任氏父子在继承落下闳天文研究的基础上,在气象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能够预报风雨、旱灾、洪灾,对天文气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国时,阆中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献身于天文事业,成为继任氏父子之后的又一天文世家。他们在自己的庭院中建筑了测天台,不避寒暑,长年观察,辛勤地积累资料,加以判断,从而得出十分准确的结论。

由于阆中天文研究人才辈出,故历代诸多天文研究行家被吸引来此。唐初,著名天文学家袁天罡在高宗时(650年)迁于阆中定居,于蟠龙山建立观星台以测天象。袁天罡死后葬于阆中。紧接着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李淳风,寻其行踪,于公元664年也来到阆中,继续天文数学研究,李淳风死后亦葬于阆中。

前面那座古朴的大殿是锦屏碑林,里面收藏着历代名人书画墨迹260多件,刻工精美,内容丰富。其中的张飞“立马勒铭”汉隶碑,杜甫的“诗篇”,吴道子的“观音”,郑板桥的“竹”,张善子的“虎”,最受称道。

来此是“八仙洞”,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此修道。洞深孔多米,宽约17米,塑有八仙神像,洞外“飞仙阁”檐牙高耸,古树浓荫遮地,真有钟灵毓秀的味道,难怪唐代星象学家袁天罡在山壁上大书“此山磨灭,英灵乃绝”八个大。

也许正由于吕洞宾在此修道的传说,后人在山上修起一座群体建筑构成的宫观,定名为吕祖阁。建筑依山势走向,以中心阁楼为主体,配以偏殿,长廊,面积达__多平方米。

有人说,站在锦屏山八仙洞口看阆中古城,最能看出古城的佳妙风水和前人建城的高超构思。你看,嘉陵江在山下绕了一个大弯,把对岸形成一“半岛”,江水澄碧,就像一条玉带束腰,而古城就建在半岛上,盘龙山有如一条巨龙绕伏其后,锦屏山似一道画屏遮护在前,左右群山扶持,城中街市如花开叶布,与山水相照应,使古城奠基于同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之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思想,很有科考价值。我是不懂风水之学的,只觉得从锦屏山看古城,那山水城楼交相辉映的美景,真是令人陶醉。还是陆游的诗说得好:“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城廓如锦屏。涉江亲到锦屏山,却望城廓如丹青”。也难怪杜甫写诗称赞锦屏山“来游此地不知还”了。各位佳宾,是否也有同感呢!古城民居

我们现在去游览阆中古城保护区,观赏的方式是自由组合,步行游览,__的时候返回住地。

阆中的古城保护区,多系明清建筑,也有些在风格上还保留着唐末时期特色。古城以巍峨高耸的华光楼为轴心,成扇形面展开,大街宽不过8米、小巷则仅两三米,一色青瓦平房,朴素淡雅。街巷布满民居古院,推开院门,多有照壁,转过照壁方能入院。进得一院,还有二院三院,大院套小院,天井连天井,池台花木,回廊亭榭,古色古香。再仔细观看,长檐遮街,上面的瓦当吊檐,下面的木质门窗,都有花纹雕饰,特别是那些木条花格窗,其图案千姿百态,争奇斗巧,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门窗的上抹板、隔板、腰华板、下抹板,又各有雕刻,或为禽鸟,或为花卉,或镌刻“福、禄、寿、喜”,除象征吉祥如意外,还有浓郁的审美情趣。各个民居古院,其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或为商家华丽型,或为文人典雅型,还有官家宏大气派的和呈“多”形的大院。如果住在一个大院宾馆里,透过花窗观看院中花木池台,禁不住一股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真有味道。

好了,我只说这些,个中意趣,各位在游览中自能体会,我们回头再相互交流。现在我愿意参加一组同去观光,谁欢迎我?好,我们一起出发……

大鹏古城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大同云冈石窟。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方石雕艺术宝库,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与甘肃敦煌石窟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据史书记载,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前的

北魏王朝,共有洞窟45个,现存佛教造像51000余尊,佛龛1200多个。依据武周山势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又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今天我们着重参观第5、6窟和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下面我们从第5、6、窟开始参观。

云冈石窟的第5、6窟是毗连一体的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最精彩、最为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 窟的洞窟开头为椭圆形的草庐式,分前后两室。进入后室,首先感觉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这尊两腿双盘的大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的第一大佛。大佛着褒衣博带,通肩袈裟,头顶为蓝色螺鬓,佛像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肩垂耳,给人以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由于后世为了积功德造福,对这尊佛像敷了厚厚的泥装,再塑了金身,可惜的是,我们看不到原始的北魏石雕的形态了。第5 窟的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像的右边这尊立佛是未来佛,由于这尊佛身上泥装的脱落,我们得以目睹原始的北魏石雕艺术的风采。第5 窟值得让大家欣赏的还有,在窟室南壁 门拱上方两层高约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门东侧雕有菩提树和树干下二佛对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下面我们参观第6窟。

第6窟被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约15米,它分为上下两层。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洞窟的四壁雕满了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这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美妙神奇的佛国世界。由于雕刻技艺极为精湛,雕刻内容十分丰富。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你看那四塔柱上层的接引佛。整个四壁加上塔柱一共15尊,和下层大龛的5尊佛像,都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刻法来增加佛像的立体感。在中心塔柱上层4个角和4 个9层塔柱和上层中心的四方立佛,更是采取了具有镂空雕刻法。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独具匠心的仙人们利用有限的壁画,用浅浮和高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以块浮雕的形式连接排列,形象而生动的雕刻了33幅释迦佛陀本生的故事图,吧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例展现在世人面前。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20窟,第20窟就是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经历了1000多年的洞窟坍塌之后,这尊高达13.7米的大佛就端坐在光明之中了。大佛雕刻于1542年前,她的圆润的发髻,宽阔的额头,细纤的长眉,方直的鼻梁,垂直的双耳,雕刻的极其自然,那充满了无穷智慧的双眼是那样的安详和宁静。这尊佛像在端庄之中含着俊秀,在慈祥之中藏着庄严,在智慧之中有露着敦厚。堪称妙相之佛,传神之佛。作为云冈石窟5万余尊佛像的代表,她不辞劳苦,年复一年的用佛祖那博大的仁爱抚慰着芸芸众生。

好了,主要洞窟的已经向大家介绍完了,下面请大家自行游览,静静的体会佛国世界的静谧和伟大吧。

北京导游词
天津导游词
河北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内蒙古导游词
辽宁导游词
吉林导游词
黑龙江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