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导游词 > 内蒙古导游词 >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精选18篇)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精选18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8.9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精选18篇)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1

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辽阔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辽阔的草原哺育着热情好客的民族,我代表草原人民,代表呼伦贝尔市全景旅行社的全体员工欢迎各位的到来。

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呼伦贝尔市全景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者小X,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此次旅行将由X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度过一次愉快的旅程。 机场景观大道

现在我们离开的是呼伦贝尔东山机场,1932年,日本关东军在这里修建并且试机成功,它是国家1级4D级机场,位于海拉尔区东山,距离市区约3.8公里,20xx年正式更名为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现在已经开通了50多条航线。前面我们看到的雕塑就是生长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成吉思汗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坐着的是他的母亲克额仑;站着的是他的大妃孛儿帖;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是被誉为城市名片之路的机场景观大道,景观大道公路全长4.025公里,路边的马头琴、勒勒车、长调、呼麦等雕塑构成了民族风情,提高了呼伦贝尔的城市品位和层次;群雕象征着和谐、欢迎、腾飞、展示了草原上流传千百年的动人传说;苏鲁锭雕塑象征着草原兴旺,事业腾飞。由3个酥油灯雕塑组成的群雕代表着草原人民无限的关怀和祈祷;兄弟会雕塑再现了哈萨尔王兄在草原上相会的情景,也将成为我们这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行的前方看,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座小城,就是海拉尔。可能有的团友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到呼伦贝尔旅游怎么就到了海拉尔呢?这我就有必要和大家解释一下了。呼伦贝尔是一个地级市,海拉尔是一个县级市,其实海拉尔只是呼伦贝尔的一部分,它是呼伦贝尔的中心城市,就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一样,海拉尔也是呼伦贝尔的首府城区,它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果说海拉尔是呼伦贝尔的一个统称,那么呼伦贝尔草原就是以海拉尔草原为中心的;海拉尔区于清雍正十二年也就是1734年建成,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当时称“呼伦贝尔城”。海拉尔区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

全区有28个民族,总人口达26万人。素有“草原之都”的美誉。

我们现在旅游车所在地就是海拉尔的胜利大街。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窗的左侧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路是学府路,顾名思义,在这条路上坐落着一所国家二类本科院校-呼伦贝尔学院。

成吉思汗广场、市人民医院

那么请大家往车窗的左前方和右前方看,右前方呢,是呼伦贝尔市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共同打造的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那到底是哪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一会儿我将为大家慢慢道来。现在大家向车窗的左侧看,我们现在看到的广场就是以千年伟人成吉思汗命名的成吉思汗广场,这座广场是至今为止呼伦贝尔市境内最大的广场,也是海拉尔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人说广场就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的“客厅”,那么成吉思汗广场就是我们呼伦贝尔最大的会客厅,广场总面积25.5公顷,前面看到的主题雕塑是千年伟人成吉思汗上马出征的图景,他的方向正对额尔古纳,那为什么要对着额尔古纳那?因为额尔古纳是蒙古人的发源地,它象征着望故乡。

海拉尔市政府

大家现在看到的位于我们车窗右侧红瓦绿墙、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我们呼伦贝尔最早的市政府,它修建于1945年,是按照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王爷庙建成的,也是我们呼伦贝尔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中央桥、伊敏河

我们现在踏上的这座桥就是海拉尔的中央桥,也是海拉尔的景观之一,它于1942~1944年修建,当时称兴安桥,桥长323.9米、宽7米,为钢筋盘混凝土桥。桥的东西两端建设了欧式钟楼。海拉尔三面环山一水中流,三山分别是东山、西山和北山,而这“一水中流”就是我们脚下的这条伊敏河,伊敏河是海拉尔河最大的一级支流,鄂温克语意为“可饮用的水”。全长359公里,这条河是蒙古人的生命河,在桥的东西两侧分别为河东、河西,河东就是我们旅游车刚刚行驶的那条街,它是海拉尔的市政府中心,河西是商业中心。也就是我们即将要到达的街区,同时,河西是海拉尔区人民最大的购物广场。

商业区

前方下了中央桥我们就进入了河西区,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店铺,大家看在车窗的右前方那座高大的建筑,就是海拉尔的本土品牌,友谊商厦,它完全是按照一种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来设计的。外观宏伟、装潢考究,内部设施齐备,购物环境优雅、舒畅;它已有三十多个分店,可以说是与我们海拉尔人的出行、购物密不可分的。

这里就到了海拉尔的商业中心地带,也就是海拉尔的三角地,这里是繁华的商业区和购物中心,他的意义远超过一条普通街道的内涵,它的美观与否,直接关系到海拉尔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改建后的三角地中心地带,就像一座街心花园;我们可以看到翠绿的草坪、牛拉勒勒车雕塑和数十个街灯组成了三角地街心整体布局,这样的图景展现了牧民们的生活方式。

刚才跟大家提到了呼伦贝尔的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那么现在我就为大家讲一下具体都是哪些;呼伦贝尔自20xx年撤盟立市改为呼伦贝尔市,现在是全国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而这2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将近300万的人口,一个区就是我们现在旅游车的所在地海拉尔区。五个市分别是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七个旗则是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陈巴尔虎旗。呼伦贝尔市就是由这13个旗市区共同组建的。而我们行程的这几天将要穿越这25.3万平方公里的部分土地,现在呢,请大家看我们车窗外两侧的建筑,海拉尔的建筑是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在内蒙古自治区六十周年大庆的时候,呼伦贝尔市政府对海拉尔城区的房屋进行了修建,而这一做法被当年人称为“穿衣戴帽”工程。海拉尔不仅有传统的平房和高大的楼房,还有俄罗斯风格的木刻楞房,一些楼顶有蒙古包式和俄罗斯式的建筑,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草原气息和俄罗斯异国情调。

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大家看车窗左侧,这里就是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它的前身是海拉尔公园,是为了纪念在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里面有红军烈士纪念塔。苏联

红军烈士纪念塔总高为16.25米,塔身为八棱型,顶端有一颗金星,正面用俄文刻着“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塔基南北两侧刻有27名阵亡官兵的姓名、军衔和出生年月。

客运站

现在位于我们汽车左侧的就是我们海拉尔区的客运站,那有的游客肯定就在想,客运站哪个城市没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在这里我就不得不跟大家说一下了,我们刚刚说的呼伦贝尔包括的十三个旗市区中还有很多苏牧、嘎查这样的小地方,就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乡、镇,包括旗市之间,这样的地方生活着很多勤劳朴实的牧民,而由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地方是不通火车的,所以说客运是我们呼伦贝尔地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大家刚刚也看到了,每天这里都会聚集成百上千的人来等待客运。

立交桥

前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地著名的立交桥,它位于市区的北部,横跨滨州铁路,螺旋展线的造型简洁明快。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的车窗的右侧看,大家猜一下我们看到的这个绿色的管道是什么?如果猜对了 我会给大家一些小奖励,品尝一下海拉尔的大雪糕。(议论出结果中)。好了 刚刚听到了很多答案,有的说是煤气管道,有的说是石油管道,而我们坐在坐位上的那位先生/女士,答对了。它是输送暖气的。而我们现在车行右侧看到的这个建筑呢就是海拉尔的热电厂。这个热电厂对于呼伦贝尔来说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呼伦贝尔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良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聚降。霜冻早,可以说我们呼伦贝尔的供暖期长达8个月之久。呼伦贝尔冬天特别的寒冷,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四十二度左右,根河市能达到零下五十度左右。而现在呢很多人都在说,热电厂建的位置离城区这么近到底合不合理,主要还是污染问题,但是呼伦贝尔市政府对环保这一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窗的左前方看,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海拉尔的北山,北山上有一个世界反法西斯纪念园,当年呢,日本人在这里发动了侵华战争,我们看到北山上有很多的树,这些树就是当年日本人栽种的,可能有的团友就会想到日本人终于在中国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日本人当年在北山的地下建立了日伪工事,它是日本关东军17处要塞中规模最大、军事设备保存最完整的要塞。北山的树木可以为他们所建的工事做一个掩护,因为当时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一个国际性质的战争,其中有中国、蒙古国、苏联 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当我们的空军在北山飞行时由于树木做掩护很难发现日本人的军事所在地。当年日本人在北山修建日伪工事是有原因的;海拉尔这个城市在军事上来讲是属于易守难攻的城市,海拉尔是三山环山一水中流,三山就是我们飞机场的所在地东山、我们看到的北山还有一个是西山,一水就是我们刚刚桥下看到的伊敏河。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已经行驶到海北一桥,海北一桥流淌的就是伊敏河,伊敏河从海拉尔的城区缓缓流过汇入前方不远处的海拉尔河。那么现在我们的旅游车马上就要行驶到海北二桥了,这里是伊敏河与海拉尔河的交汇处。大家可以看到的桥下流淌的这条河流,这条河流就是海拉尔河,那么这一路上我不只一次的和大家提到过海拉尔,海拉尔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看这条河,海拉尔的名称就是因这条河而得名,当时在这条河的两岸长满了野韭菜。而野韭菜的蒙语“哈里亚尔”意为汉语很像海拉尔,而蒙古族有以动植物的名称给山川河流命名的习俗,所以就把这条河称为海拉尔河。那么在清朝末年东清铁路修建到海拉尔的时候建立了铁路,有了铁路就一定要有一个火车站、火车站建立了之后、就要有一个名字,所以当时蒙古族就以海拉尔河的名字给这个火车站命名。当时,这个城市叫做“呼伦贝尔城”,那么随着火车站的建立,客流量越来越大,很多山西、河北的商人来此做贸易,海拉尔的火车站就越来越出名,逐渐替代了它原来的名字“呼仑贝尔城”。而蒙古族也有以山川河流的名称给城市命名的习俗,所以就把这座小城叫做海拉尔,海拉尔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2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3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现有270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连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俄罗斯等族共3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呼伦贝尔市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区、5市、7旗。

〔进入草原时〕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象。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和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等。

〔来到蒙古包〕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

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长期生活在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的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蓝天白云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骑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同胞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筋骨强壮、充满豪气与力量?据说这与蒙古族平素喜欢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鲜嫩和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和勒勒车〕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车。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历史和勒勒车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类似流传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状的住宿建筑物。从广义上推算,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辐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深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可保畅通无阻。牧人倒场(搬家),勒勒车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

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游客们参与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举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流淌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全境,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道异常弯曲,似“九曲回肠”,因经著名作家老舍品题为“全国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誉。

两岸水草丰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和草原旅游胜地。下游流经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注入呼和诺尔湖,又于湖东南流出而归入海拉尔河。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风光奇秀,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尔虎草原中心地带,310国道从旁经过,距海拉尔区45公里,距满洲里市110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我国目前少数未受任何工业污染和农业开发的天然优良草原之一,在国内草原旅游资源中具有垄断性和独特性。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该旅游区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河流、湖泊、矿泉、冰雪、芦苇等多样类型为辅的自然生态景观。“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蓝色的湖”,面积12平方公里。

湖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格的自然画卷,使这里成为草原生态观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巴尔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袭至今的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礼仪向来自远方的游客诉说着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着这里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成长摇篮的风采。这里浓缩着呼伦贝尔草原的精华,游呼伦贝尔草原,不可不来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噢!旅游区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另外还有大小蒙古包几十顶,供游人住宿。设有射箭、摔跤、骑马、访问牧民家庭、观看驯马、套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会、乘船游湖等活动项目。

该旅游区(中心地带),1997年被评为内蒙古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游牧圣地——金帐汗部落草原旅游区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下游东畔,是呼伦贝尔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区。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马背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景区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来到这山青水秀、水草丰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蓝蓝天空,白白云朵,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和浓浓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游牧圣地。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现为国家2A级旅游区。

一位颇有诗才的游客来呼伦贝尔草原的这两个旅游区游览后即兴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颇为感人。诗曰:(一) (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无边连苍穹。 大盘高堆手扒肉,小碗满斟宾主情。神往蓝天何惬意,心驰绿野愈陶情。 祝酒歌催人欲醉,一堂笑语伴欢声。 (三) (四) 宴罢出游兴正浓,呼朋骑马试追风。 欣然下榻蒙古包,闹市喧嚣尽远抛。蓝湖曲水随心漾,更喜牧羊雨蒙蒙。 独特风情凭体验,此行最是乐逍遥。朋友们,谁的诗写得好,也请留下您的大作、墨宝,既可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之旅的纪念,也可供后来者赏析,启迪旅游者的心灵。

〔结束语〕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的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增进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爱大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会在呼伦贝尔草原!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4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现有270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连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俄罗斯等族共3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呼伦贝尔市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区、5市、7旗。

〔进入草原时〕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象。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和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等。

〔来到蒙古包〕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

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长期生活在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的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蓝天白云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骑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同胞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筋骨强壮、充满豪气与力量?据说这与蒙古族平素喜欢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鲜嫩和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和勒勒车〕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车。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历史和勒勒车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类似流传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状的住宿建筑物。从广义上推算,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辐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深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可保畅通无阻。牧人倒场(搬家),勒勒车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

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游客们参与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举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流淌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全境,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道异常弯曲,似“九曲回肠”,因经著名作家老舍品题为“全国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誉。

两岸水草丰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和草原旅游胜地。下游流经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注入呼和诺尔湖,又于湖东南流出而归入海拉尔河。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风光奇秀,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尔虎草原中心地带,310国道从旁经过,距海拉尔区45公里,距满洲里市110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我国目前少数未受任何工业污染和农业开发的天然优良草原之一,在国内草原旅游资源中具有垄断性和独特性。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该旅游区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河流、湖泊、矿泉、冰雪、芦苇等多样类型为辅的自然生态景观。“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蓝色的湖”,面积12平方公里。

湖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格的自然画卷,使这里成为草原生态观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巴尔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袭至今的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礼仪向来自远方的游客诉说着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着这里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成长摇篮的风采。这里浓缩着呼伦贝尔草原的精华,游呼伦贝尔草原,不可不来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噢!旅游区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另外还有大小蒙古包几十顶,供游人住宿。设有射箭、摔跤、骑马、访问牧民家庭、观看驯马、套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会、乘船游湖等活动项目。

该旅游区(中心地带),1997年被评为内蒙古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游牧圣地——金帐汗部落草原旅游区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下游东畔,是呼伦贝尔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区。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马背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景区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来到这山青水秀、水草丰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蓝蓝天空,白白云朵,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和浓浓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游牧圣地。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现为国家2A级旅游区。

一位颇有诗才的游客来呼伦贝尔草原的这两个旅游区游览后即兴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颇为感人。诗曰:(一) (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无边连苍穹。 大盘高堆手扒肉,小碗满斟宾主情。神往蓝天何惬意,心驰绿野愈陶情。 祝酒歌催人欲醉,一堂笑语伴欢声。 (三) (四) 宴罢出游兴正浓,呼朋骑马试追风。 欣然下榻蒙古包,闹市喧嚣尽远抛。蓝湖曲水随心漾,更喜牧羊雨蒙蒙。 独特风情凭体验,此行最是乐逍遥。朋友们,谁的诗写得好,也请留下您的大作、墨宝,既可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之旅的纪念,也可供后来者赏析,启迪旅游者的心灵。

〔结束语〕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的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增进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爱大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会在呼伦贝尔草原!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5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是个好日子,草原上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正是观赏呼伦贝尔大草原风光的好天气。

各位请看,车窗外是一碧千里的草原。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五颜六色的野花构成了一幅让人一眼望不到边的绚丽画卷。这里就是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大草原的辽阔,也使我们的心情变得舒畅起来。城市里的噪音,生活中的烦心事,都随着飞快转动的车轮,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看啊!这边牛羊遍野,那边骏马成群。天边散落着白色的蒙古包和随风招展的五色彩旗,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首人人爱唱的蒙古族民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边马儿跑……”

现在是中午十一点。前边就要到内蒙古第一大湖,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呼伦湖了。这里湖面广大,一眼望不到边际。说起呼伦湖,我就不能不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它的美丽传说了。

很久很久以前,大草原突然遭到风妖和沙魔的侵袭。狂风大作,黄沙蔽日。牧民们被迫背井离乡,去寻找绿色的土地。天神得知后,马上派来一对化名为呼伦和贝尔的天鹅。它们俩与妖魔展开了殊死争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它们俩决定永远保护这块秀美的草原,于是两只天鹅分别变成了呼伦湖和贝尔湖。辽阔的湖面挡住了风沙,滋润了牧草,使得大草原恢复了生机。当地的老百姓把它们俩的名字连在一起,便把这里称作呼伦贝尔大草原了。

游客们,刚刚乘快艇游完了呼伦湖,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咱们该拜访一下当地的蒙古族同胞,在蒙古包里休息、用餐了。

走进蒙古包,蒙古族的姑娘们是要向咱们敬下马酒的。这是蒙古族的一种迎接贵宾的礼仪。咱们每个人要左手端杯,右手用无名指蘸酒,弹向天,弹向地,再弹向前方,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双手端杯一饮而尽,表示对主人们的尊敬!

进了蒙古包,主人会用新鲜的牛奶、奶茶来迎接咱们。草原上的美食很多,手扒羊肉,马奶酒,都是待客的佳品。祝大家玩得尽兴,吃得开心,住得舒适。

各位游客,拜会完了蒙古同胞,我们今天的旅程也就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身体健康!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6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是个好日子,草原上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正是观赏呼伦贝尔大草原风光的好天气。

各位请看,车窗外是一碧千里的草原。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五颜六色的野花构成了一幅让人一眼望不到边的绚丽画卷。这里就是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大草原的辽阔,也使我们的心情变得舒畅起来。城市里的噪音,生活中的烦心事,都随着飞快转动的车轮,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看啊!这边牛羊遍野,那边骏马成群。天边散落着白色的蒙古包和随风招展的五色彩旗,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首人人爱唱的蒙古族民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边马儿跑……”

现在是中午十一点。前边就要到内蒙古第一大湖,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呼伦湖了。这里湖面广大,一眼望不到边际。说起呼伦湖,我就不能不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它的美丽传说了。

很久很久以前,大草原突然遭到风妖和沙魔的侵袭。狂风大作,黄沙蔽日。牧民们被迫背井离乡,去寻找绿色的土地。天神得知后,马上派来一对化名为呼伦和贝尔的天鹅。它们俩与妖魔展开了殊死争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它们俩决定永远保护这块秀美的草原,于是两只天鹅分别变成了呼伦湖和贝尔湖。辽阔的湖面挡住了风沙,滋润了牧草,使得大草原恢复了生机。当地的老百姓把它们俩的名字连在一起,便把这里称作呼伦贝尔大草原了。

游客们,刚刚乘快艇游完了呼伦湖,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咱们该拜访一下当地的蒙古族同胞,在蒙古包里休息、用餐了。

走进蒙古包,蒙古族的姑娘们是要向咱们敬下马酒的。这是蒙古族的一种迎接贵宾的礼仪。咱们每个人要左手端杯,右手用无名指蘸酒,弹向天,弹向地,再弹向前方,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双手端杯一饮而尽,表示对主人们的尊敬!

进了蒙古包,主人会用新鲜的牛奶、奶茶来迎接咱们。草原上的美食很多,手扒羊肉,马奶酒,都是待客的佳品。祝大家玩得尽兴,吃得开心,住得舒适。

各位游客,拜会完了蒙古同胞,我们今天的旅程也就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身体健康!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7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8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9

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辽阔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辽阔的草原哺育着热情好客的民族,我代表草原人民,代表呼伦贝尔市全景旅行社的全体员工欢迎各位的到来。

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呼伦贝尔市全景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者小X,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此次旅行将由X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度过一次愉快的旅程。 机场景观大道

现在我们离开的是呼伦贝尔东山机场,1932年,日本关东军在这里修建并且试机成功,它是国家1级4D级机场,位于海拉尔区东山,距离市区约3.8公里,20--年正式更名为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现在已经开通了50多条航线。前面我们看到的雕塑就是生长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成吉思汗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坐着的是他的母亲克额仑;站着的是他的大妃孛儿帖;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是被誉为城市名片之路的机场景观大道,景观大道公路全长4.025公里,路边的马头琴、勒勒车、长调、呼麦等雕塑构成了民族风情,提高了呼伦贝尔的城市品位和层次;群雕象征着和谐、欢迎、腾飞、展示了草原上流传千百年的动人传说;苏鲁锭雕塑象征着草原兴旺,事业腾飞。由3个酥油灯雕塑组成的群雕代表着草原人民无限的关怀和祈祷;兄弟会雕塑再现了哈萨尔王兄在草原上相会的情景,也将成为我们这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行的前方看,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座小城,就是海拉尔。可能有的团友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到呼伦贝尔旅游怎么就到了海拉尔呢?这我就有必要和大家解释一下了。呼伦贝尔是一个地级市,海拉尔是一个县级市,其实海拉尔只是呼伦贝尔的一部分,它是呼伦贝尔的中心城市,就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一样,海拉尔也是呼伦贝尔的首府城区,它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果说海拉尔是呼伦贝尔的一个统称,那么呼伦贝尔草原就是以海拉尔草原为中心的;海拉尔区于清雍正十二年也就是1734年建成,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当时称“呼伦贝尔城”。海拉尔区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

全区有28个民族,总人口达26万人。素有“草原之都”的美誉。

我们现在旅游车所在地就是海拉尔的胜利大街。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窗的左侧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路是学府路,顾名思义,在这条路上坐落着一所国家二类本科院校-呼伦贝尔学院。

成吉思汗广场、市人民医院

那么请大家往车窗的左前方和右前方看,右前方呢,是呼伦贝尔市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共同打造的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那到底是哪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一会儿我将为大家慢慢道来。现在大家向车窗的左侧看,我们现在看到的广场就是以千年伟人成吉思汗命名的成吉思汗广场,这座广场是至今为止呼伦贝尔市境内最大的广场,也是海拉尔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人说广场就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的“客厅”,那么成吉思汗广场就是我们呼伦贝尔最大的会客厅,广场总面积25.5公顷,前面看到的主题雕塑是千年伟人成吉思汗上马出征的图景,他的方向正对额尔古纳,那为什么要对着额尔古纳那?因为额尔古纳是蒙古人的发源地,它象征着望故乡。

海拉尔市政府

大家现在看到的位于我们车窗右侧红瓦绿墙、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我们呼伦贝尔最早的市政府,它修建于1945年,是按照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王爷庙建成的,也是我们呼伦贝尔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中央桥、伊敏河

我们现在踏上的这座桥就是海拉尔的中央桥,也是海拉尔的景观之一,它于1942~1944年修建,当时称兴安桥,桥长323.9米、宽7米,为钢筋盘混凝土桥。桥的东西两端建设了欧式钟楼。海拉尔三面环山一水中流,三山分别是东山、西山和北山,而这“一水中流”就是我们脚下的这条伊敏河,伊敏河是海拉尔河最大的一级支流,鄂温克语意为“可饮用的水”。全长359公里,这条河是蒙古人的生命河,在桥的东西两侧分别为河东、河西,河东就是我们旅游车刚刚行驶的那条街,它是海拉尔的市政府中心,河西是商业中心。也就是我们即将要到达的街区,同时,河西是海拉尔区人民最大的购物广场。

商业区

前方下了中央桥我们就进入了河西区,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店铺,大家看在车窗的右前方那座高大的建筑,就是海拉尔的本土品牌,友谊商厦,它完全是按照一种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来设计的。外观宏伟、装潢考究,内部设施齐备,购物环境优雅、舒畅;它已有三十多个分店,可以说是与我们海拉尔人的出行、购物密不可分的。

这里就到了海拉尔的商业中心地带,也就是海拉尔的三角地,这里是繁华的商业区和购物中心,他的意义远超过一条普通街道的内涵,它的美观与否,直接关系到海拉尔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改建后的三角地中心地带,就像一座街心花园;我们可以看到翠绿的草坪、牛拉勒勒车雕塑和数十个街灯组成了三角地街心整体布局,这样的图景展现了牧民们的生活方式。

刚才跟大家提到了呼伦贝尔的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那么现在我就为大家讲一下具体都是哪些;呼伦贝尔自20--年撤盟立市改为呼伦贝尔市,现在是全国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而这2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将近300万的人口,一个区就是我们现在旅游车的所在地海拉尔区。五个市分别是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七个旗则是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陈巴尔虎旗。呼伦贝尔市就是由这13个旗市区共同组建的。而我们行程的这几天将要穿越这25.3万平方公里的部分土地,现在呢,请大家看我们车窗外两侧的建筑,海拉尔的建筑是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在内蒙古自治区六十周年大庆的时候,呼伦贝尔市政府对海拉尔城区的房屋进行了修建,而这一做法被当年人称为“穿衣戴帽”工程。海拉尔不仅有传统的平房和高大的楼房,还有俄罗斯风格的木刻楞房,一些楼顶有蒙古包式和俄罗斯式的建筑,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草原气息和俄罗斯异国情调。

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大家看车窗左侧,这里就是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它的前身是海拉尔公园,是为了纪念在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里面有红军烈士纪念塔。苏联

红军烈士纪念塔总高为16.25米,塔身为八棱型,顶端有一颗金星,正面用俄文刻着“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塔基南北两侧刻有27名阵亡官兵的姓名、军衔和出生年月。

客运站

现在位于我们汽车左侧的就是我们海拉尔区的客运站,那有的游客肯定就在想,客运站哪个城市没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在这里我就不得不跟大家说一下了,我们刚刚说的呼伦贝尔包括的十三个旗市区中还有很多苏牧、嘎查这样的小地方,就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乡、镇,包括旗市之间,这样的地方生活着很多勤劳朴实的牧民,而由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地方是不通火车的,所以说客运是我们呼伦贝尔地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大家刚刚也看到了,每天这里都会聚集成百上千的人来等待客运。

立交桥

前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地著名的立交桥,它位于市区的北部,横跨滨州铁路,螺旋展线的造型简洁明快。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的车窗的右侧看,大家猜一下我们看到的这个绿色的管道是什么?如果猜对了 我会给大家一些小奖励,品尝一下海拉尔的大雪糕。(议论出结果中)。好了 刚刚听到了很多答案,有的说是煤气管道,有的说是石油管道,而我们坐在--坐位上的那位先生/女士,答对了。它是输送暖气的。而我们现在车行右侧看到的这个建筑呢就是海拉尔的热电厂。这个热电厂对于呼伦贝尔来说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呼伦贝尔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良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聚降。霜冻早,可以说我们呼伦贝尔的供暖期长达8个月之久。呼伦贝尔冬天特别的寒冷,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四十二度左右,根河市能达到零下五十度左右。而现在呢很多人都在说,热电厂建的位置离城区这么近到底合不合理,主要还是污染问题,但是呼伦贝尔市政府对环保这一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窗的左前方看,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海拉尔的北山,北山上有一个世界反法西斯纪念园,当年呢,日本人在这里发动了侵华战争,我们看到北山上有很多的树,这些树就是当年日本人栽种的,可能有的团友就会想到日本人终于在中国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日本人当年在北山的地下建立了日伪工事,它是日本关东军17处要塞中规模最大、军事设备保存最完整的要塞。北山的树木可以为他们所建的工事做一个掩护,因为当时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一个国际性质的战争,其中有中国、蒙古国、苏联 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当我们的空军在北山飞行时由于树木做掩护很难发现日本人的军事所在地。当年日本人在北山修建日伪工事是有原因的;海拉尔这个城市在军事上来讲是属于易守难攻的城市,海拉尔是三山环山一水中流,三山就是我们飞机场的所在地东山、我们看到的北山还有一个是西山,一水就是我们刚刚桥下看到的伊敏河。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已经行驶到海北一桥,海北一桥流淌的就是伊敏河,伊敏河从海拉尔的城区缓缓流过汇入前方不远处的海拉尔河。那么现在我们的旅游车马上就要行驶到海北二桥了,这里是伊敏河与海拉尔河的交汇处。大家可以看到的桥下流淌的这条河流,这条河流就是海拉尔河,那么这一路上我不只一次的和大家提到过海拉尔,海拉尔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看这条河,海拉尔的名称就是因这条河而得名,当时在这条河的两岸长满了野韭菜。而野韭菜的蒙语“哈里亚尔”意为汉语很像海拉尔,而蒙古族有以动植物的名称给山川河流命名的习俗,所以就把这条河称为海拉尔河。那么在清朝末年东清铁路修建到海拉尔的时候建立了铁路,有了铁路就一定要有一个火车站、火车站建立了之后、就要有一个名字,所以当时蒙古族就以海拉尔河的名字给这个火车站命名。当时,这个城市叫做“呼伦贝尔城”,那么随着火车站的建立,客流量越来越大,很多山西、河北的商人来此做贸易,海拉尔的火车站就越来越出名,逐渐替代了它原来的名字“呼仑贝尔城”。而蒙古族也有以山川河流的名称给城市命名的习俗,所以就把这座小城叫做海拉尔,海拉尔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10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现有270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连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俄罗斯等族共3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呼伦贝尔市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区、5市、7旗。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象。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和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等。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长期生活在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的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云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骑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同胞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筋骨强壮、充满豪气与力量?据说这与蒙古族平素喜欢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鲜嫩和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和勒勒车〕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车。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历史和勒勒车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类似流传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状的住宿建筑物。从广义上推算,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辐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深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可保畅通无阻。牧人倒场(搬家),勒勒车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游客们参与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举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流淌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全境,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道异常弯曲,似“九曲回肠”,因经著名作家老舍品题为“全国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誉。两岸水草丰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和草原旅游胜地。下游流经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注入呼和诺尔湖,又于湖东南流出而归入海拉尔河。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风光奇秀,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尔虎草原中心地带,310国道从旁经过,距海拉尔区45公里,距满洲里市110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我国目前少数未受任何工业污染和农业开发的天然优良草原之一,在国内草原旅游资源中具有垄断性和独特性。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该旅游区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河流、湖泊、矿泉、冰雪、芦苇等多样类型为辅的自然生态景观。“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蓝色的湖”,面积12平方公里。湖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格的自然画卷,使这里成为草原生态观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巴尔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袭至今的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礼仪向来自远方的游客诉说着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着这里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成长摇篮的风采。这里浓缩着呼伦贝尔草原的精华,游呼伦贝尔草原,不可不来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噢!旅游区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另外还有大小蒙古包几十顶,供游人住宿。设有射箭、摔跤、骑马、访问牧民家庭、观看驯马、套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会、乘船游湖等活动项目。该旅游区(中心地带),1997年被评为内蒙古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游牧圣地——金帐汗部落草原旅游区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下游东畔,是呼伦贝尔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区。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马背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来到这山青水秀、水草丰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蓝蓝天空,白白云朵,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和浓浓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游牧圣地。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现为国家2A级旅游区。一位颇有诗才的游客来呼伦贝尔草原的这两个旅游区游览后即兴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颇为感人。

独特风情凭体验,此行最是乐逍遥。朋友们,谁的诗写得好,也请留下您的大作、墨宝,既可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之旅的纪念,也可供后来者赏析,启迪旅游者的心灵。〔结束语〕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的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增进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爱大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会在呼伦贝尔草原!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11

Lady and Genlenmen:

Welcome to HunLunbeier Grassland! First of all, Id like to tell you why People call this bdautiful grassland Hulunbeier grassland. There is a moving legend behind it. A long, long time ago there lived a couple of lovers on the grassland. The girl was a Hu lun. The boy was Bei Er. One day a demon chief called Mang Gusi abducted HuLun and dried up the grassland. The grass withered and yellowed and domestic animals died one after order to save the grassland and Hu Lun, BeiEr traved a great distance on foot, chasing after Mang Gasi day and night. Finally, he fainted from exhaustion. In his weakened state, he dreamt that the demon chief had magically turned Hu Lu,Bei Er traveled a great distance on foot, chasing after Mang Gasi day and night. Finally, he fainted from his weakened state, he dreamt that the demon chief had magically turned Hu Lun into a flower which was and suffering from the windy dream in front of him. He immediately watered the flower and broke the spell. Hu Lun changed back into her former self. But the demon chief would not give up. He immediately watered the flower and broke the spell. Hu Lun changed back in to her former self. But the demon chief would not give up. He seized Hu Lun and took her away again. Hu Lun racked her brain for a way to escape. She succeeded in getting hold of the magic pearl on the demon chief`s head. On swallowing the pearl Hu Lun turned into a lake. In the meantime BeiEr had killed all of the other demons, but failed to find Hu Lun. Heartbroken, Bei Er jumped in to a lake to kill of a sudden the earth split open and formed two lakes, Hu Lun lake and Bei Er Lake, with the Wilson River closely connecting them. Later,people living on the grassland named the land hulunbeier Grassland in momory of them.

HuLunbeier covers an area of 250.557 square kilometers,with a totel population of 2.66 million. The Mongolian natiality is the dominant ethic group, and 35 other nationlities,such as Dawoer, Ewenke, Elunchun, Han, Manchu, Russian, etc.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m on the grassland. Hunlunbeier is called green and clean land because it is relatively free of pollution.

(Entering the grassland)

Now were setting foot on Hunlunbeier Grassland. All of us have escaped from the city and its clamour and entered a place like a dreamland,Look! The grassland looks like asoft, green cerpet, Nowyou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in the distance; numeros kinds of wild flowers are in bloom, and wisps of smoke are rising continuously from the yurta scattered on the grassland. When the gentle breeze brushes against the grass, herds of horses and cattle and flock of sheep seem to be drifting from here ro there. What a beautiful picture!

(Visiting a yurt)

This is the yurt we saw from the bus just now. Look!The host and his family have come out of the to greet us. Of couse, this is not an arranged reception, to be sure. But before we enter the yurt, Idlike to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folk costoms here. No matter which yurt you happen to visit, you will finethat on hesring your footsteps the Mongolian people will extend a warm welcome outsite the yurt, to do justice to their reputed hospitality. When greeting you, they will put their hands against their chests and bow slightly. With a how do you do, They invite their guestsin. Male guests are invited to sit on the left and female on the right, while host sits in midle. The moment you take your seats, your host will have milk tea and various kinds of milk products pleaced in front of you. After a white, you will most probably probabyly be asked to help yourself to a special course called shouba lamd. As a way of showing respct to his distinguished guest, your hast will prsent you with a hada( a piece of silk used as a greeting gift), Together with a cup of lacal wine. Mongolians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talent in singing and r beautiful songs are as entertaining and pleasant as the blue sky, white clouds, greengrass and fresh flowers, In folk culture, there is a saying that a feast is not a true feast without the company of songs. Every person in the grassland, man or woman, old or young, can sing folk songs. When proposing toasts to their guests, they will show their hospitality by singing folksongs and playing special fiddles. The Mongolian people have lived on the vast grasslan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y have refined their talent for sing and dancing. You can not only please your eyes with their traditional ethnic dancing but also with their mondern ones featuring merry rhythms and vigorous let`s enter the yurt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is opportunity to be guests in a Mongolian herdsman`s home.

(Stepping out of the yurt)

Under the blue sky and white clouds, you will see a vivid picture of flocks of sheep and herds of cattle, galloping horses and skillful herdsen on horseback brandishing horsewhips. Do you want to go for a ride ? If you are skilled at riding, why not ride a Mongolian horse for a while or wander about on camelback?If you are afraid of riding horses or camels,never mind. You still can enjoy the nomandic life by taking a special Mongolian vehicle called a Lele.

(Briefing on the physique of Mongolians)

Now you have had a look at the grassland with your own eyes, but did you noticed that the Mongolian girls are graceful,elegant and vigorous, and the young fellow are robust, heroic and muscular? It is said that this has much to do with their life styles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horse sports,running and her,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milk tea and milk products in developing their muscles and bones canot be underestimated.

(Briefing on the dietary habit of Mongolians)

Lets start with milk tea,The host minces the tea and put it in a kettle to boil it. When the kettle starts boiling with a gurgling sound, the host pours the fresh milk into it. Thus the herdsman coming in from a snowstorm will warm up immediately after having such a cup of milk tea. A bowl of milk tea, stir-fried rice, several piece of a dry milk product and some lamb is regarded as a delicious meal by the ordinary Mongolian herdsman. Milk products include the skin of boiled milk, milk curd, milk wine, cheese, butter and so on. The formal meal may be served with meat and a flour-base product.

While you are here on the grassland, it will be a great pity if you do not try Shouba Lamb(boil meat which is eaten using a knife and your hands) lamb is first cut into big slices and then put into boiling water to it is half done, you cut it into smaller pieces with the Mongolian knife and eat it. TheMongolian people think that half-done meat contains more nutrients.

(Briefing on Mongolian clothing)

The Mongolian robe is unique to this ethnic group. The robe is often matched with a belt and head its high collar and long sleeves, the robe protects people from mosquitoes.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obe is made loose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iding horses and is long enough to keep the knees warm. You can find all kinds of clothes here today, but the robe is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Mongolians and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ir national conscience and identity.

(Briefing on Mongolian yurta)

You can see mongolian yurta here and there on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and structure of the mongolian yurta?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Xiongnu,an ancient ethnic group, their ancestors lived in the Northland long ago. Their living quarters were called yurta. In this sense Mongolians, as a ethnic group, can date to 4,000 years ago. So the Mongolian yurta are a symbol of the history of this ethnic group. Now let`s talk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a yurt are a symbol of the history of this ethnic group, Now let`s talk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a yurt. Herdsmen first build a round foundation with pieces of stones, Then they set up the structure with wodden wods and beams linked together with wollen or fur ropes,Lastly, they cover the structure with animal skins or felt ceiling of the yurt is round. With such a structure, the yurt can withstand snowstorms and heavy rainfalls. The door of the yurt is small and down to the ground. The yurt can be easily moved and this is suitable for nomadic accounts for the reason why the structure of the yurt remains unchanged till today. If the Mongolian yurt is seen as the home of the herdsmen, then the lelecarts can be viewed as their mobile homes. lelecarts move slowly with big noise. It is hard to tell when the history of lelecarts began. All the carts are made of birch, so they will reain in good condition even in wet weather. The wheels of the carts are tall and can easily roll across the uneven roads, lush bushes, thick snow and marshes. lelecarts are indispensable for herdsmen when they move cross snow-covered areas.

(Briefing on Mongolian festivals)

There are a lot of Mogolian festivals held every year on the grassland, but the most famous one is Nadam,the carnival the grassland. Nadamin the Mongolian language means recreation or entertainment. When it comes, there will be a lot of performances,such as horse racing, wrestling, archery and some other special ethnic performances. The Nadam fair is a time-honored festival and was known world wide for 700years, Nowadays the Nadam fair is often held during the harvest season of the grassland, either in June or ng that period, herdsmen often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sell domestic animals and livestock products and purchasse daily necessilties and livelihood-related goods.

Acturally, the herdsmen have few chances to get together on such a vast grassland, so Nadam also plays the role of a big trade fair for them, When we talk about Nadam, we should also talk about offering sacrifice at o in Mogolian means a pile of rocks or earth. On the vast and endless grassland, it is hard to tell directions, so people thought of pilling rocks or earth to mark them, In its lo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obao has become the shrine to offer scrifices to the God of the Mountain and the God of the ng the sacrifice offering ceremony,people insert tree branches into the Aobao and put pieces of colorful cloth or paper flags with written scripture on the branches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memorial ceremonies, namely blood,wine,fire and jade. No matter what type it is, a lama will be invited to butn incenses, chant scriptures and pray for the blessing of the people and their livestock. Participants will walk around the Aobao clockwise three r the ceremony, the herdmen will not only enjoy horse races,wrestling and archery, but also singing, dancing and drinking to their heart`s content. Around that time, young lovers will probably leave the crowd to be in a world of their own.

Dear,distinguished guests,after this tour of this grassland I believe you must have a general idea of how the Mongolian pelple live here and may een feel reluctant to leave the beautiful hulunbeier Grassland. I belive the grassland and its people enjoyed your visit as much as you did and look forward to your next one.

Ladies and Gentlemen,I hope to have another chance to meet you again on this very land, the Hulunbeier Grassland. Goodbye and good luck.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12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13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14

我去过许多美丽的地方:新疆、北京、天津和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其中,最美丽的就要数呼伦贝尔了。

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里有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那云有时像牛,有时像马,真是千姿万变。在天空下,有许多的蓝色或白色的蒙古包。那里还有一个个的敖包,敖包上挤满黄色、白色和蓝色的哈达。那是多么神圣啊!

呼伦贝尔有辽阔无垠的碧绿野草,仿佛草地和天空融为一体。一路上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像黄色的海洋,蜜蜂快乐的在那里劳动。看着那嫩绿的小麦,好像一块绿色的地毯。还有那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令人神清气爽。再来看看膘肥体壮的牛、羊和马。他们有的在草原上奔跑;有的在草原上吃草;还有的在草原上悠闲地散步。好像它们才是这个草原上的主宰。在傍晚的时候,有许多火烧云在天空,它们一会变成 绵羊,一会变成狗,真是形态万千。到了晚上,有一位俄罗斯人拉着手风琴唱着歌。还有一群俄罗斯老太太围着火翩翩起舞。在这个宁静的夜晚,篝火点缀了平静的湖面。在月光的照耀下,雕楼显得特别洋气。

走进呼伦贝尔大草原,如同走进了画卷。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15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市,东经117000'10''~117041'40'',北纬48030'40''~49020'40'',呈不规则斜长方形,长轴为西南至东北方向。为构造成因的半咸水湖。呼伦湖西岸为起伏的山峦和俊俏的悬崖陡壁;东岸和南岸地势平坦开阔。湖底为泥底,比较平坦。呼伦湖的位置水的补给除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外,主要来自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的克鲁伦河,以及连接贝尔湖和呼伦湖的乌尔逊河。

呼伦湖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湖。位于呼伦贝尔市。有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注入。湖面海拔539公尺,面积2,315平方公里,最大水深8公尺。旧时呼伦湖北与海拉尔河相通,湖水外洩入黑龙江。现已断流成为内陆湖。1958~1962年间因与湖相通的穆得那亚河被堵塞,湖水上涨2.5公尺。近年湖面蒸发量与湖泊补给水量取得新的平衡,水位又趋稳定。冬季封冻.

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内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

呼伦湖的自净能力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首先湖的面积大,与多条草原河流沟通;其次由于地处高纬地区,气温低,对湖体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湖体构造特殊,露出30余个泉点,有大量地下水的补给。因此,呼伦湖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区域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1]

呼伦湖呼伦湖在史前已经有人类居住。历史上曾数易其名:《山海经》称大泽,唐朝时称俱伦泊,辽、金时称栲栳泺,元朝时称阔连海子,明朝时称阔滦海子,清朝时称库楞湖,当地牧人称达赉诺尔(蒙古语,意为“像海一样的湖泊”)。而呼伦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称,“呼伦”是由蒙古语“哈溜”音转而来,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古代这两个湖盛产水獭,生活在湖边的蒙古人便以动、植物名称命山、河、湖、泉名称的古老习惯为两湖命名。清初,游牧在湖边的蒙古人开始称呼伦湖为“达赉诺尔”。“达赉”蒙古语意为“海”,“诺尔”意为“湖”,“达赉诺尔”意为“海一样的湖”。

呼伦湖呼伦湖湖水的范围变化非常大,在《山海经》、《唐书》这些古书中都有记载。呼伦湖以前叫大泽,在汉语文献里面叫很大的湖泊,有时候可能达几千平方公里,但有的时候又很小,比如说在清末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它干涸了,就剩下几个小水泡和大量的湿地。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及20世纪60一80年代,这个湖又都有一个扩大的过程。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16

呼伦贝尔的陈巴尔草原上的莫尔格勒河被当地人称为第一曲水,此地是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这里是呼伦贝尔的天然牧场,每到水草丰美的季节,这里就会聚集很多游牧的牧民,形成一个自然的游牧部落。莫尔格勒河畔的金帐汗蒙古部落是依照当年成吉思汗的行帐建成的,再现了当年蒙古部落的风貌。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在这山清水秀、水草丰美的所在,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

呼伦湖是绝呼伦贝尔草原的一大美景。站在湖边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在湖畔常会遇到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转眼风云突变,下起了大雨,可西方的太阳并没有褪去,这是一场难得的“太阳雨”。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17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草原中心地带的呼和诺尔的湖畔,距海拉尔市61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代表。坦荡无垠的草原环抱着波光潋滟的呼和诺尔湖。草原绿茵如毯,鲜花烂漫,蒙古包点点,犹如绿海中的白帆。

旅游点上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着骏马奔驰;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漫游。还可划着小船在呼和诺尔湖中垂钓,或背着猎枪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猎。

从海拉尔乘车沿301国道北行,在茫无边际的草海里,迎着车窗外扑鼻的花香和悦耳的鸟鸣,视野里满目碧绿,愈走愈会感到绿的色彩愈重,远山绿得滴翠。车过陈巴尔虎旗旗府巴彦库仁镇10公里,一个明镜般的湖泊便闯进了你的眼帘,这就是呼和诺尔湖。在湖西岸的山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筑为主组成的蒙古包群,如同圣洁的白莲花开放在绿野上,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诺尔旅游点,也是近年呼和诺尔草原旅游节和那达慕的会场所在。

"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色的湖"。莫尔格勒河从东北弯弯曲曲地来注入此湖,湖水又南流注入海拉尔河,面积12平方公里。湖面碧波荡漾,野鸭成群,大雁结队,雌雄相伴,游水嬉戏。牛群悠闲甩尾,骆驼昂首徜徉;蒙古百灵在空中自由飞翔,婉转歌唱,憨态可拘的旱獭在洞口吱叫不止。一座座蒙古包前风力发电机的风车在飞速地旋转着,唱着一支欢快的歌。一根根电视天线直指蓝天,彩色电视给牧人们带来了文化知识和欢乐。所有这一切给古老的草原增添了新的生机和色彩。

旅游点上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厅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厅宽敞明亮,正对厅门处摆放成吉思汗画像,四壁镶嵌着成吉思汗版画组合系列。大厅和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小型音乐会。大厅两侧设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艳丽、金壁辉煌的蟠龙立柱支护,宽敞明亮,显得高贵、宏敞,气度不凡;壁毯壁画制作精美,图案古朴,色彩明快。牛、马、羊、骆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极富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吃到草原风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汤等,还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汤白似乳、香味扑鼻的鲫鱼汤。

这里还备有供游客乘骑的马匹、骆驼和乘坐的勒勒车、米力干车等。穿着蒙古袍,以蓝天白云、草原银湖为背景,拍一张骑骆驼或策马驰骋的照片,将会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既可以参加口径枪有奖射击比赛,还可以狩猎野鸭。游客既可在湖边垂钓、乘游船在湖中摇橹搬桨,也可以观看赛马、蒙古式摔跤、乌兰牧骑演出。参加草原篝火联欢晚会最富有诗情画意,游客可以尽情唱歌跳舞。在小卖店,还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这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空气,花香和鸟语,体验比较原始的游牧生产方式,一定会使游客领略和感受到繁华的都市从未有过的情趣。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篇18

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草原中心地带的呼和诺尔的湖畔,距海拉尔市61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代表。坦荡无垠的草原环抱着波光潋滟的呼和诺尔湖。草原绿茵如毯,鲜花烂漫,蒙古包点点,犹如绿海中的白帆。

旅游点上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着骏马奔驰;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漫游。还可划着小船在呼和诺尔湖中垂钓,或背着猎枪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猎。

从海拉尔乘车沿301国道北行,在茫无边际的草海里,迎着车窗外扑鼻的花香和悦耳的鸟鸣,视野里满目碧绿,愈走愈会感到绿的色彩愈重,远山绿得滴翠。车过陈巴尔虎旗旗府巴彦库仁镇10公里,一个明镜般的湖泊便闯进了你的眼帘,这就是呼和诺尔湖。在湖西岸的山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筑为主组成的蒙古包群,如同圣洁的白莲花开放在绿野上,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诺尔旅游点,也是近年呼和诺尔草原旅游节和那达慕的会场所在。

"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色的湖"。莫尔格勒河从东北弯弯曲曲地来注入此湖,湖水又南流注入海拉尔河,面积12平方公里。湖面碧波荡漾,野鸭成群,大雁结队,雌雄相伴,游水嬉戏。牛群悠闲甩尾,骆驼昂首徜徉;蒙古百灵在空中自由飞翔,婉转歌唱,憨态可拘的旱獭在洞口吱叫不止。一座座蒙古包前风力发电机的风车在飞速地旋转着,唱着一支欢快的歌。一根根电视天线直指蓝天,彩色电视给牧人们带来了文化知识和欢乐。所有这一切给古老的草原增添了新的生机和色彩。

旅游点上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厅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厅宽敞明亮,正对厅门处摆放成吉思汗画像,四壁镶嵌着成吉思汗版画组合系列。大厅和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小型音乐会。大厅两侧设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艳丽、金壁辉煌的蟠龙立柱支护,宽敞明亮,显得高贵、宏敞,气度不凡;壁毯壁画制作精美,图案古朴,色彩明快。牛、马、羊、骆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极富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吃到草原风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汤等,还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汤白似乳、香味扑鼻的鲫鱼汤。

这里还备有供游客乘骑的马匹、骆驼和乘坐的勒勒车、米力干车等。穿着蒙古袍,以蓝天白云、草原银湖为背景,拍一张骑骆驼或策马驰骋的照片,将会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既可以参加口径枪有奖射击比赛,还可以狩猎野鸭。游客既可在湖边垂钓、乘游船在湖中摇橹搬桨,也可以观看赛马、蒙古式摔跤、乌兰牧骑演出。参加草原篝火联欢晚会最富有诗情画意,游客可以尽情唱歌跳舞。在小卖店,还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这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空气,花香和鸟语,体验比较原始的游牧生产方式,一定会使游客领略和感受到繁华的都市从未有过的情趣。

北京导游词
天津导游词
河北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内蒙古导游词
辽宁导游词
吉林导游词
黑龙江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