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工作总结 > 学习总结 > 民政局培训总结

民政局培训总结

   来源:文书咖    阅读: 1.4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这次进行了民政局提供的社会工作者岗前培训,是我受益匪浅,也学到了许多香港社工先进的地方,也对深圳的社工发展有了很大的了解,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我深深感到培训的重要性,再次也感谢民政局领导以及香港资深社工督导为我们付出的辛苦努力,此次培训的内容也很多,也介绍了很多工作方法,让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次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具体的培训内容我也不做介绍了。由于我是做学校社会工作的,所以我在培训期间也努力了解学习了很多学校社会工作方面的知识,为以后走进学校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心理准备。

民政局培训总结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类,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它是教育学和社会工作学的交叉学科。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运用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协助学校改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克服其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协调关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更好发展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学校社会工作包括几大理论:

1.任务中心理论。

任务中心理论主张在诊断暨服务过程中,首先订定明确的计划与时限,如此才可能达成治疗的目标。因此,它是一种简单而且有一定时间限制的个案工作方法。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是有机体面对情况的一种反应态度,它不仅包括人的身体反应和动作,并且包括口语说明和主观的经验。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免不了外来的消息对有机体的刺激,经过这种刺激后,即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人总是期望一些令人满意的行为,而反对造成不适的行为,因此,行为会不断发生改变。由于“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行为是经过学习而来的”,所以,如果要去除当事人的不适当行为,应该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再学习”的机会,以修正当事人所希求且能感到满足的行为。

3.社会学习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观察的过程和奖励与处罚的运用习得的。比如,如果一个学生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那么这个学生和其他同学就会在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追随这种行为。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学生的行为被忽视或者一个学生因为行为不当而受到惩罚,那么这个学生和其他同学为了避免否定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仿效这种行为。

4.社会化理论。

每一个人出生之后,经过一系列被动或主动的学习与教育的过程,才能成为社会所接受的人。这种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化是一个过程,是个人走向群体、进入社会、理解和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人了解和掌握社会的知识、技能、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一个自然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毫不夸张的说,社会化使人成其为真正的人。社会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式的社会化,成人通过有意识的选择与设计,将社会认可的价值、态度、角色、知识、规范等,按部就班地灌输给儿童,如学校教育。另一类是非正式的社会化,也就是非刻意的安排与训练的社会内容,如同辈群体的影响等。

5.标签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在校青少年会因为成绩或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标记为“坏学生”、“坏孩子”。为什么要给某些人打上“标签”,作用又是什么?“标签”的观念于1951年有勒姆尔特(t)首先提出,1961年贝克(er)在《局外人》一书中加以引申阐述。标签理论从主观层面探讨个人偏差行为的形成,认为偏差不完全是个人品质所决定,而是他人应用规范及制裁于违反者的结果。偏差者是那些武断地被标定为偏差的人,而偏差行为是被加上“偏差”这顶帽子的行为。根据这个观点,如果学校老师或者学生家长随意对偶尔犯错的学生加上坏的的标(如笨蛋、问题学生、不良学生等),这样往往会成为日后促成这些学生陷入更加严重偏差行为的有力因素。当这些学生被套上坏的标签以后,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开始修正他们的自我形象,将自己归属于这些被标签的角色,导致一种“自我应验预言”的恶果。然后,更进一步用偏差行为来防卫、攻击及适应周围环境对他们初次过失行为反应所引起的问题。显然,有时候“标签”的作用具有很大的负效应。将此理论运用于学校社会工作,有助于学校社会工作者洞察学生产生偏差行为的可能性因素,减少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时先入为主和偏见,有效地改善学生处境。 学校社会工作追求的目标

实现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在狭义上是抚助社会生活功能失调的人。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发挥潜能,学校社会工作为学校中学习和生活适应失调的学生提供服务,协助他们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在帮助他们学会如何预防问题的出现,发展自己的潜能。

保证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主要体现在必须为少数因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不能参与教育或不能充分获得教育机会的学生提供生活与学习的帮助,使他们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获得学业成就的机会和实效,发挥自己的潜能。

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协调,以配合学校的需要和增强教育的功能。家庭、学校和社区是影响学生心理、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三大因素,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社会化人格的三大力量。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和职责所在。

学校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培养的学生首先必须符合社会规范,遵纪守法;其次必须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生存,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积极作用的社会成员。

可见,在本质上学校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一环;在方法上,学校社会工作运用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在目的上,学校社会工作围绕学校教育的目的,协助学生准备现在及未来的生活。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社会工作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班级授课制是产生至今最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但是无法充分关注教育中的个别需要与生活指导。对于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仅仅依靠对教学组织形式自身和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不够的。学校社会工作不是在学校体制内,而是在学校体制之外,主要采用个案和小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一起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行为,可以帮助学校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和体系下展开学校社会工作,可以完善教育功能,协助学生在班级教学制度中得到一些个别化与生活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学校社会工作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化的需要。学生在学校中不仅仅要获得知识、技能和思维的训练,还要在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顺利实现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诸如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和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而教师和家长难以及时妥善地加以解决。或者由于学生的担忧和顾忌,而不愿意让教师和家长知道,而专门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现代社会急剧变化,家庭功能锐减,给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可以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学校、家庭和社区协作共管,建立社区监护网络,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使他们健康成长。

适应现代社会分工合作的需要。现代社会的职业分工越来越细,服务所需的技术也越来越精,现代教育制度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要求学校内教师与行政人员各司其职,各有分工,从而导致彼此的协调和沟通不及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学校社会工作有利于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确立统一的教育目标。可以说,学校社会工作是沟通学校、家庭与社区的桥梁。学校社会工作有助于扭转单纯依赖学校的教化功能,一味强调学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责任,而忽视家庭与社区的影响的局面。完善的现代学校不仅需要任课教师与行政人员,还需要社会工作者的配合和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社会工作需要专业理论和方法的背景,它既有别于一般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辅导和青少年辅导活动。

相比其他一些领域的社会工作而言,学校社会工作尚处于探索和发展之中,但在国外和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的实际工作中,它已经展现了重要作用。学校社会工作应该受到社会各方的普遍重视,培养和吸纳大批的社会工作者关注和解决学校教育中的青少年。

学习总结
自我总结
德育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学生工作总结
少先队工作总结
幼儿园工作总结
班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