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医生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

医生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4.1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医生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半个多世纪前,胡适先生曾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给工作、生活马马虎虎人群作了形象画像,入木三分。100多年前,《致加西亚信》把罗文忠诚、敬业、勤奋、创新“送信”故事演绎得出神入化,独领风骚。区委五届七次全会上印发薄薄一张纸素描而出《哈佛医生这样做手术》,力透纸背,哈佛医生以“高度负责态度、一丝不苟精神”,给他们中国同行带来“震动”、汗颜、甚至是警醒。如果说罗文精神诠释是充分发挥人主观能动性话,哈佛医生作风必将把“和谐、严谨、创新、奋进”八字作风砺炼得更具神韵,“差不多先生”则应在哈佛医生手术刀下重获新生。

医生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

技术以严密求精为贵,工作以严谨求进为贵,做人以严格律己为贵。今年是“五年齐动”统筹发展提升之年,作为区委参谋部和服务部,我们办公室更应砺炼严谨之风,营造严谨之气,塑造严谨之团队,样样工作讲究精益求精,次次服务致力尽善尽美,个个成员把严谨当作一种自觉追求,使严谨、细致成为办公室工作良好风尚。

一、觉悟严谨之内涵

觉悟决定心态,心态影响习惯,习惯成就工作,工作美丽人生。区委五届七次全会在全区倡导严谨观,要求全区各项工作在细节上下功夫,追求精致、精品、经典。办公室全体成员必须始终保持工作无小事觉悟,以“不能因为我不严谨给工作带来损失”心态,锻炼事事、时时、处处讲严谨良好习惯。

觉悟严谨内涵,要体现在工作标杆上。医生工作标杆决定手术质量高低,精神状态决定工作“气象指数”。办公室“三个一流”对自身是严格要求,对全区性工作来说,则是必然定位。我们要在工作标杆上书写三种风气。一是“零失误”志气。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百分之一”失误就等于百分之百失败。对每一项工作、每一道程序都要严把关、把严关,做到“服务领导零缺陷、协调办事零不足、联系群众零距离”,将效果提上去,把失误降为零;二是“出精品”灵气。要有一种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神,文稿写作坚持高水平,办事办会坚持高标准,创出精品,力争一流,不留遗憾,多留“遗产”;三是“拓内涵”锐气。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在“零失误”、“出精品”同时,要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不断拓展办公室工作内涵,砺炼区委办人人格特质。

觉悟严谨内涵,要体现在工作态度上。要致力于消除四种不良状态:一是应付状态。有备方能无患,办公室全体同志都要认真对照“五个不让”、“六个马上就办”要求,衡量自己工作,找出自己不足;二是情绪化状态。办公室工作贵于百事如常,要在工作中保持一种豁达、大气心态,在荣辱面前、在进退面前、在得失面前宠辱不惊、不骄不躁,不凭性子做事,不看心情待人,不搞向低水平、低层次互相攀比;三是不知然状态。要着重在增强业务能力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规范性上下功夫,在遵守规则上下功夫,于细微处见水平,在平常处显真经,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平常处显素质;四是不用心状态。对于一些看似小事工作或环节,要用“笨办法”去记,用巧方法去做,用细活儿去办,不能过后就忘,漏洞频出。

觉悟严谨内涵,要体现在工作方法上。一次手术要取得成功,科学诊断、规范流程、严格制度和精湛医术是保证。办公室工作程序性很强,各项要求很高,要努力做到“四化”:一是工作超前化。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思考谋划在前,筹备运作在前,文稿处理在前,想细每个环节,想全每个方面,想遍整个过程,做到件件有准备,时时有底数,事事有对策,即使已经筹备停当,亦应在脑海中“过一遍电影”;二是工作责任化。一个人能力有大小,见识有高低,但责任心却是平等。有责任感才会严格要求自己,要用“高投入”磨炼自己,用高标准反省自己,追求工作精确性和完美性。对责任内工作,要做到有责任不推卸,有困难不畏缩,有麻烦不回避;对领导交办事不说“不”,对日常工作不说“与我无关”,自觉维护办公室整体形象;三是工作程序化。百密尚且一疏,千虑难免一失。办公室工作头绪繁杂,突击性很强,公文处理、文稿协作、协调服务、会议筹备、信息督查、机要保密等等工作,都要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和制度严格执行,力求做到丝丝相接,环环相扣,滴水不漏;四是工作用心化。凡事少一点应付,多一份尽心;少一点放松,多一点精细;少一点马虎,多一点认真,要以大局之心,细致之眼,将用心好状态进行到底。

二、追求严谨之风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差不多先生并非天生;梅花香自苦寒来,哈佛医生之作风、人格也并非一日之功,其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令我们感动、感情和感怀。全办每个同志严谨作风和良好习惯绝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处细节抓起。砺炼严谨之风,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严谨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对任何一件经办工作,都要本着追求完美、不出差错“应有态度”,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敷衍和搪塞。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年年月月,认真认真再认真,细致细致再细致,做到不让领导布置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需要办理文件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到办公室联系工作同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办公室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

二是建立严谨规范。哈佛团队为病人制定了一整套安全、规范、周密手术及治疗方案,手术中决不允许增添任何多余环节。科学规范是成功一半。遵循一个良好和规范工作程序,是做好办公室工作前提。做每件工作、办每个事情,如果没有一定规矩、一定程序,就容易乱套,容易出事,甚至导致与主观愿望相反结果。办公室“百分考核”、“总结会商”、“办公室工作规范”等规章和制度都已陆续出台和完善,无论是协调服务、档案公文还是综合文字、机要保密,都要遵循这些规范,平时多用心、多积累、多领悟,对各个环节和步骤都仔细揣摩、反复研究、烂熟于胸,待到执行任务时才能有条不紊、左右逢源、“手到擒来”。

三是培养严谨作风。规范制订并不难,难就难在一以贯之地执行上。严谨作风要体现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在工作每一个细节,唯有达到既有宏观之森林、更有微观之树木,既有经线和纬线、更有工作指向标境界,才能真正实现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大小事都能在规范“大地”上成功着落,才能使严谨、规范伴随工作全部进程。办公室是全区“枢纽”和“窗口”,任务很多,事无巨细,不能“跟着感觉走”,不能出现“可能”、“大概”、“差不多”等字眼。要有高度负责态度,严谨细致作风和一丝不苟精神,勤调研、勤思考、勤问、勤记,尤其是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规范吗”?

哈佛医生“僵化”铸就了“让人难以挑剔”,彰显是一种冰层之下有暖流精神洗礼,哈佛团队“改用耗时费力细管注射”、“特意带来了红色心形‘防咳垫’送给病人”,燃烧是罕见激情,打造“三个一流”服务团队需要不正是这种激情和洗礼吗?

医生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在许多人看来,医学人文似乎是一个高深的学理命题,关涉一大堆的知识,其实不然,它更多的是一份源于体验的发问和追思。

与大多数同届的学生相比,医学生要在学校里多呆一年,其实,这一年也不是呆在课堂里,而是在病床边,正式的称呼叫临床实习。1982年的下半年,我就是在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内科癌病房里度过的。

癌病房是一个忧伤而且有几分沮丧的地方,依一个实习大夫的有限医术,实在无法改变这种境况。因此,心中充斥着无奈。应该说这种治疗手段上的有限而导致的无奈并非是实习大夫的独有心情,资深大夫也有,只是他们似乎被“资深”的经历拖向迟钝甚至麻木。相反,未曾迟钝的无奈将一个实习生的心志引向医学人文的思考。

在许多人看来,医学人文似乎是一个高深的学理命题,关涉一大堆的知识,其实不然,它更多的是一份源于体验的发问和追思。

这一份体验来自病房里的一位叫阮明霞的病人,从门诊记录上知道她先前是建筑设计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她在我分管的病房住了不到两个月,在一个无雪的冬日的凌晨静静地走了。入院时已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全身转移,放疗、化疗已无力回天。医院与医生能作的只是一些止痛、补充白蛋白之类的症状学、营养学处理。因此,治疗效果是无法积极推进的。对于一位早已明了预后同时又对生命深深眷恋的知识女性来说,内心的撕裂是可想而知的。生命的倒计时读秒可不是竞技场上运动员的终点期盼。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向死而生”,每一丝的镇定和从容都需要百倍于常人的毅力和豁达。然而,作为一位躯体上每况衰弱的女性,她居然悲欣两洒闯黄泉,一开始还有阅读,后来只是听亲人的细数往事、磁带音乐,最后以锁眉的沉思。濒死的前一天,例假来了,此时,她已无力再说什么,只是以眉头的舒展来庆幸女性的自得,然后吃力地写下几个字,让家人为她系上卫生垫,她要最后一次完成做女人的仪式,不容半点马虎,即使死神马上来临。受职业的谴使,我凝立在病榻旁,显然没有失去亲人的那份剧烈的悲切,但仍然为她那份对生的执著和坚毅所感动。

时光流逝,往事已定格在记忆深处,如今忆及仍不觉依稀。她脸上显露出的凝重仿佛是一尊尊活动的大理石雕塑,而她眼里流淌的眷恋却又像是绵羊对牧场的回首,无须用什么高尚的医德去启发,稍具人类情怀的人便能在这种地方体会到强烈的敬畏感,对生命的深深敬畏。其实,人一生下来就站在通向死亡的传送带上,也就是说都在排队去火葬场,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全然不想理会死亡,无论是死亡的哲思,还是死亡的意象,甚至是死亡的字眼。仿佛死亡不是生命的必然归程,而是一种命运的偶然和意外事件,因此,许多人无法直面癌症,本质上是无法直面死亡。心理上发生崩溃,病情迅速恶化。蒙田一生患结石病,时常被死亡困扰,后来他参透了,产生了一个高明的想法,叫“与其被死亡追逐,不如回过头来与死亡相邀,与死神对饮”。在癌病房里,除了我分管的床位,我读遍了所有病友的脸,也读到了几张豁达的面容,发现这份豁达与年龄无关,与知识无关,与职业无关。只与心理准备有关。但每天这样读过来,还是品味出许多心灵皱褶,譬如恐惧感与生命的眷恋感不同,能克服恐惧感的人却未必能割断浓浓的眷恋,无畏与善良可以同行,一些生活中十分柔弱善良的人在直面死亡时能表现出凛冽的刚性和金石气,一种彻底的大无畏气概。让旁人只能敬重而无须怜悯。这份“向死而生”的豁达与尊严是人生中最最豪迈的东西。23年过去了,今天回头寻索当年的那份体验和体悟,仍然感慨万千,这是我认识死亡,学习医学人文的“启蒙课”。

医生读书心得体会 篇3

早在五年前,我的书架上就有一本《欧也妮·葛朗台》。当我得知这是一本关于“吝啬鬼”的书后,就没再翻过。因为我在这之前已读过一本叫《悭吝人》的书,领教了阿巴公。今年寒假,我偶然地翻开了它,就再也没轻易合上。

阿巴公是个贪婪至极的人。如果葛朗台仅仅是贪婪,那也不会写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我也就不会如此感兴趣。重要的是,葛朗台的形象概括了整整一段历史,他的吝啬也含有特定的历史内容。

葛朗台老人是位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人物。从书的开头我们便可看出他具备第一代资产阶级的一切特点,没有多少文化,却精于盘算。他的每笔投机从没失败过,至使财富不断膨胀。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了葛朗台本人的性格——吝啬。尽管家财万贯,却几乎无消费。我们甚至不能说他“爱钱如命,”因为在他眼里,钱比命重要。“把死人看得比钱重就叫做没出息”。把兄弟的死讯告诉侄儿没让他犯难,可要说出“你一点家产都没有了”倒让他感到难于启齿,因为这句话“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苦难。”

在事故中,我更看到了葛朗台老头的“朋友”,个个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很显然,这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在拜金主义横行的世道上,一切权利的中心就是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它使人的灵魂扭曲变形。巴尔扎克正是捕捉到了这一点,才写下了发人深省的《欧也妮·葛朗台》。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欧也妮的爱情。而在这样的家庭中的爱情必然是苦涩的。欧也妮爱上了夏尔,却受不了来自各方包括父亲葛朗台的反对。夏尔由于家中破产,被迫与欧也妮分手。这一切的祸根就是金钱与迷恋它的人们。以至于当葛朗台死后,可怜欧也妮守着他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

写到这里,在我脑海中已不仅仅是葛朗台老头的吝啬与欧也妮的纯真,这简直是一个悲剧。而且是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悲剧。它平凡而其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不过在古典悲剧中主宰一切的是命运;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则是金钱。

我曾反复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甚至想写一篇续文论改变欧也妮的命运。我想过,这有时代的因素在内。法国革命后,日益膨胀的资产阶级中势必会出现拜金主义,这同封建社会出现人剥削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人的贪婪导致了这样的一场悲剧。不看从前,就拿现在的人来说,难道没有一个人跟葛朗台有相似点。我们扪心自问,自己就从来没有像葛朗台相似的经历吗?不是,我们有。现在的人并不强于以前的人多少,只是社会强于以前的社会。人,似乎总是这样,自己取得了多少,就想得到比这更多的;自己失去或将要失去多少,就想失去更少的。难怪比尔·盖茨还在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财富,也难怪他会为几美元的停车费而嫌贵了呢!这——就是人的贪婪。可怕,但挥之不去。

也许有一天,一本名为《大方人》的书会成为世界名著,与《欧也妮·葛朗台》、《悭吝人》同名。但也许这不可能,因为人的贪欲还在。或许随着社会的进步它会减少,但不会消亡。或许还会有许多未上演的悲剧已经彩排好了。

医生读书心得体会 篇4

主人公以实玛利和魁魁格在开头那令人捧腹的邂逅让我以为他俩还能在今后的捕鲸中风头倍出,而后面的章节有一半以上是介绍捕鲸方面的说明,而不仅是记叙,在这方面可以体现作者有相当丰富的捕鲸随行经验,而且查阅了很多关于鲸和捕鲸的资料,如果你对这个行业陌生或者感兴趣的话,看看这部名著将受益匪浅,因为通过故事,你会很自然的讲枯燥的说明文消化掉。而作者在后面就很少提到主人公和魁魁格的友谊了,也许捕鲸需要团队合作,并不是俩人就能搞定的事,魁魁格只是从主人公角度观察的最仔细和真实的捕鲸人吧!

魁魁格的那种野性又纯真的性格也许映射着白鲸的性格,同时魁魁格与主角的对话让我得知,魁魁格曾强烈的向往文明,但是在了解到了那些"文明"后却失望,甚至感到自己被"污染",而无法坦然的回去继承王位了。

刚开始我有个疑问,抹香鲸会吃人或咬断人腿吗?当我在继续读下去后,发现这只叫莫比-迪克的白鲸是特殊的抹香鲸,不仅因为它是白色,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向人类的捕鲸船挑战的勇气,当然,在这本书中写道的抹香鲸都是以巨型乌贼为食的,尽管长着牙齿,却没写专门吃人,书中的白鲸莫比-迪克也不吃人,因为是报复人类,或者有意挑战人类而把捕鲸者咬死弄死,所以,也许白鲸就是一种象征敢于向人类挑战的勇士或者恶魔罢了。

作者生活的年代在1809-1894年间,那时还没有声纳方面的科学,因此,作者在描写鲸那缺乏视野的眼睛和几乎找不到的耳朵时,对于这般感官的鲸如何能环游大洋留下了一些疑问,他并没有胡乱猜测定性,因此,从这点我敢肯定,作者其他在介绍鲸的文章中一定是相当严谨的,不错,他甚至还能找出当时和前人对于鲸的描写所犯下的一些可笑错误。

至于最后的结局,我一般是不想在读后感中写上的,因为这相当于“剧透”,而我还希望有人因看到我这篇文章而对这部小说产生兴趣,我不知道那些编写“序”的家伙们是怎么想的,既想吊一下读者的胃口,却又大大咧咧的把结局丢出来了。

除了魁魁格,捕鲸船“斐廓德号”上还有很多饱满的人物形象,如骄横的船长亚哈、猖狂的标枪手塔斯蒂格、胆小的比普,以及厨司、木匠、铁匠等等,加上那些惹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向你说明了捕鲸船上的生活并不是想你想象的那样如同监狱一般。

海上世界是我们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人所不能想象的,那时的捕鲸可以说是除了战舰水手外最危险的职业了,要乘着小艇靠原始的冷兵器来对付重达几十吨的巨兽,而不像现在,我记得看到过一组现代捕鲸船的照片——直接在大船上用炮射出鲸标,命中后启动起重机将鲸拖回船上的加工间,分解过程是自动的,鲸肉直接被包装成了罐头。不过,即使作者那个年代捕鲸的冷兵器使用的也是相当科学,可见当时人们的聪慧,而且我认为,那种用原始的武器挑战自然界险恶的东西时,才有吸引我们,带给我们惊险和刺激的故事。

医生读书心得体会 篇5

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拉丁美洲。这是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并且相当陌生的大陆。我的一个朋友曾说,如果这个故事让中国人去写,哪怕让日本人和韩国人去写,都不会这样让人感觉艰涩难记。我们的习惯与他们截然不同,我们不会祖孙几辈用同样的名字。如果父亲叫李军,那么儿子顶多叫李小军,是不会再叫李军第二或孙子再叫李军第三的。这样我们就更可以对整个故事梗概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吧。这虽然好像是一个缺憾,但我认为不但是与他们文化本身有关,更重要的是作者想借此表达整个家族无论是从性格还是命运的一种联系与轮回。初读虽然容易混淆,但多读几遍,家族的几代人都会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你可以轻易地指出哪个是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哪一个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奥雷良诺上校,哪一个是追求自由的象征的俏姑娘雷麦黛丝,哪一个是朝气勃勃的却以悲剧收场的阿玛兰塔·乌苏娜……

这是一个极度孤独的故事。从第一代的布恩迪亚,直到第七代的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寻求自己的理想,无论是建立属于自己的村落、土地、工厂、铁路,还是爱情、亲情、友情,还是战争、权力、金钱,他们在从无到有,从盛至衰的过程中,极度渴望,却又无法沟通,这使他们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甚至挥霍了一生的青春,始终都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最终他们都无力地、无奈地陷入到不可救药的孤独中,在无人理解中孤独地老去、死去。

它不单是一个家族传奇,也揭示了一个大陆的百年历史。从最初吉普赛人用一块钻石样的大冰块打破了他们的蒙昧,到老布恩迪亚意识到地球是圆的,到乌苏娜学会糖制小动物,到奥雷良诺学会制作小金鱼等首饰,到皮埃特罗·克列斯比为布恩迪亚家族引进的第一台自动钢琴,到尼康诺神父在当地建立的第一座教堂,到奥雷连诺参加国内两党战争从此成为争议的人物,到香蕉园的建立,到铁路的通车,甚至到中国瓷器的远渡重洋,到后来的镇 压工人起义,到最后一切的消亡,都不是孤立的,是与整个外部世界紧密相关的,它的名字虽叫百年孤独,但这块土地其实并不孤独,就像一位作家曾说的那样:其主要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 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我并不喜欢这本书,它很沉重而又深刻,以我的简单平淡、没有读过很多历史书籍、也不是一个喜欢政治的人,所以我能想到的比起那些深刻的书评者们一定是很肤浅。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读这本书,并不是为了喜欢,只是为了要重读智慧。

读书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工作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军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