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换工作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换工作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1.1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工作心得体会 篇1

工作三年之后,准备换工作,和大家分享一下期间的心里变化和经验。

换工作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可以是毕业以后一直没换工作,对于找工作方面还是约等于零经验。但是,找工作之前,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想去一个什么样的单位,自己以后往哪个方面进行发展,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首先找工作前期准备,先学习相关知识点,看完Java编程思想,数据结构,鸟哥私房菜基础篇,当自己感觉差不多了(其实还有很多知识点没看完),花几天准备一份英文简历和中文简历,前期工作算是完活;第二阶段,上招聘网站建立简历,包括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我比较喜欢用智联招聘,然后刷新简历,投比较喜欢的单位,在找工作也是需要有一个简单的策略,对技术不是太扎实,经验不是太丰富的同志可能需要找一些单位来练一下手,找找面试感觉和知识点。

找工作经历的几个心态阶段:(1)对自己定位不是太清晰,有一点不自信或者轻狂;(2)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好像整个人快扛不住了,比较着急,有点不自信了,压力很大,心里很累,这个阶段可能会拿到一些offer,但可能不是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这个时候就是考验自己是否能坚持自己的原则的时候;(3)调整心态,必须要,以一个平静的心去看到每一次面试,每一个结果,不要为得失而伤心,一定得进行经验总结,变得成熟了,自信了,工作找到了......

第一周:第一个面试(天融信)拿到了offer,面试职位为Hadoop开发工程师,面试主要问题:问了一些项目中的并发、数据量、规模,Hadoop中Yarn的架构、数据流,REST的定义和优势,写一个单例模式;第二个面试(四维图新)等消息(你懂的),面试职位为Hadoop高级开发工程师,面试主要问题:先进行笔试,笔试的问题包括:(1)MapReduce的map阶段和reduce阶段描述,(2)列举出常用的几个非关系数据库和shell命令,(3)用mapreduce实现两个表的联合分析,(4)利用MapReduce对一个文本进行分析,按时间对每条数据进行输出,(5)ganglia的组成,特点进行描述,(6)用HBase进行数据库设计,面试中问了项目中用的一些开源软件,为什么要选这些开源软件,与其他类似产品的差别,在平时工作和同事之间遇到比较麻烦的事情,怎么去进行人员的管理;第三个面试(搜狗),面试职位为数据开发工程师,首先进行笔试,笔试的题主要为分类和聚类算法的分析及设计,监督和非监督算法分析,反正基本是不怎么会,面试过程还比较ok,首先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和项目相关的,也主要涉及大数据和大并发方面的,之后问了一个算法题,两个单向链表从某一个元素开始相交,求出相交的 元素(用最小的计算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实现)。总结:第一周收货一般,失败原因:第二个面试机会当时没太计划去,估计是被看出来了;第三个面试失败,问了面试官,他说面试还可以就是笔试有点太差了,所有无论如何笔试都得好好答。

第二周:第一个面试(当当网),数据开发工程师,首先进行笔试,笔试题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不会,忘复习了)关于关系数据库,SQL脚本语言的考察,给了很多张表,从里面找出想要数据,第二部分关于shell脚本考察,第三部分关于physon脚本考察,第四部分结合MapReduce对两张关系表的统计分析;面试由两个技术人员进行面试,问了关于简历中项目相关事项,主要是关于Hadoop相关的项目,问了几个shell命令:文本去重显示和排序显示,最后让我写第四部分关系表的SQL脚本(没写出来),所以直接给pass掉了;第二个面试(58同城),数据分析工程师,第一技术面问了关于项目中的并发,多线程,以及集合,线程池,第二技术面问了几个问题:多态定义,同步和阻塞区别,工厂设计模式的含义,答的不是太好,所以给pass掉了;第三个面试(点心移动),第一轮技术面试,问了关于项目,Yarn的架构,HBase怎么进行数据的存储,以及一个程序题(有45张扑克从1开始一直递增+两张花牌当什么牌都可以,从扑克中随机抽出5张扑克,判断抽出的5张扑克是否为连续的顺子);第二面,感觉比较厉害的,上来问题比较简洁,问题1,通过Java怎么解决内存复制问题(其实是零复制技术),问题2,MapReduce通过什么来进行进度的统计,问题3,hashmap数据结构能不能放1000万条数据,说明原因,能的话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几个问题给干蒙了,所以pass了。第二周面试完以后人基本快不行了,连续受挫,快丧失最后一点自信了。

第三周:总结之前的原因(在数据库设计方面不足),保持好的心态,不要失去自信,及时弥补不足的方面。第三周主要进行了三个面试,第一个是文思海辉和tibco的合作研发中心,第一面主要是关于Yarn、MapReduce相关的问题,大家聊得比较开心,面试同事比较好说话,第二面为部门经理面试,主要是问了一些宏观上的问题,为什么选择换工作,对tibco的一些介绍,还不错,第三面是美国打过来的电话面试,首先是问了一些关于Hadoop的技术问题,再问了一些Java的基础知识,主要是线程安全方面的,再进行一些英语考察,最后就是生活问题,最后拿到了offer,目前处于纠结是否去;第二个是美国的一个创业公司,总共面了5面吧,第一次就是HR的面试,问一下换工作的想法和考察一下英语水平,第二次是电话技术面试,问一下现在做的项目,遇到比较麻烦的问题,从阅读Hadoop源码学到的一些设计或思想,Java的基础知识,集合和线程安全方面,第三次是面对面的技术面试,主要是问的数据库设计,orm相关的知识,在orm有一个懒加载,问了实现懒加载的思路,第四次面试为技术面,写一个算法题,从一组数中找出素数,以最简单的数据复杂度和计算复杂度,再者问了一些具体业务相关的内容,第五次为北京负责人面试,主要是问一下综合能力,怎么去适应一个新环境,怎么去接触新事物,对公司的理解,对公司所做业务的理解,第六次为HR面试,被HR说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被强烈鄙视了,完事了,过了2天HR打电话讨论待遇问题,拿到offer了,基本去这儿了;第三个面试是国内一家创业工作,显示进行了两轮技术面试,第一轮问了很多关于MapReduce的内容,主要是考察对MapReduce的理解,出来一个code题(平面有很多点,找出经过点最多的直线),题是做出来了;第二轮问了Java基础知识,算法题(有一组随机数,一这组数的值作为高,产生一个柱状图,从上往下往该柱状里灌水,求积水的面积),ok,第三轮为技术总监,以为比较简单了,谁知还是技术面,除了一个题(有一个母字符串,一个字符串,从母字符串头开始,判断是否包含子字符串,到最后一个后接着字符串第一个字符计算,如母字符-adfrtio,子字符串-oa,那么字符串是包含子字符串的),问用什么数据结构来实现,第四轮就是HR面了,主要是对公司的一些介绍和换工作的原因,目前处于等待offer的阶段。

换工作的心得体会 篇2

第二次面试和经理在咖啡厅喝了杯蓝山,敲定了他的部门要我去试试,虽然副总裁还要审批,hr还要确认证书,及需要检查身体,但还是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想和大家分享下心情,并说说我的一些经历,希望这其中某方面对你有些帮助。

毕业三四年了,去年从会计转了审计,但无论在那家单位,总有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这其中有大部分是我自己的问题,我自己在反思;但这个行业我是否喜欢,这个专业是否能发挥我的最大潜能,我也在反思,其实这个行业和我读大学选专业的时候的想象差异太大了,虽然上大学时的想法非常片面,但我的价值取向到现在都还差不多,当现在发现差异太大时,我会对工作失去激情和动力,都工作都成了应付,这是对我自己和公司极大的不负责任,我自己也非常郁闷,于是我想到了换个行业做,从去年年前准备到现在,一切都还顺利。下面还是说说我这次换工作的过程中总结的些小细节,其实网络上有很多这样类似的东西,我只是说说我的切身体会,认为有用、实在的捧个场,认为偏激、幼稚的就一笑了之了:

一、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战,很简单的一句话,很多人明白的道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准备两字。对很多想找(换)工作朋友来说,不少人可能就在某些找工作的网站上挂个简历,然后就在哪姜太公钓鱼,看过一篇文章,这种方法的找到合适工作概率排名比较靠后。

我的准备是:首先是定位,选公司,准备该公司的相关资料,针对该公司投简历。

对自己本身情况要有清晰的定位,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能力,能胜任的岗位;在定位后,我在网上了解相关的公司,最后挑选了几家公司,排序,我在排序后,先准备第一选择的公司的相关资料(我的计划是,第一选择失败,就继续准备第二选择的资料),当我自己认为差不多时,就对该公司投简历了。

二、方法:

上面说到投简历,其实对我来说还是蛮曲折的。首先,该类公司虽然现在缺人,但很少在找工作的网站看到他们招人,在他们公司的网站也没有相关的信息。其二,很惭愧,按正常的程序,我的简历投到他们人力资源去,肯定会石沉大海,因为我的硬件肯定、确实会不符合要求的。

我的方法是:电话直接找到他们部门经理,说明来意,看能否得到个机会。

被人拒绝过,人家看过简历后,明显是因为硬件不够,就拒了,听人家那个客气、委婉劲,我那个伤心啊;但非常幸运,也有人给了我机会,给了面试的机会,更幸运的是人家也愿意给我个试试这工作的机会。

三、信心:

其实我想做这份事,就表示我有信心去做好这件事,我想这是你去面试的必要条件,特别对我这种要换个行业的。

在面试时,经理说了基本技能、心态、责任心等方面的要求,说实话,要求很高,我现在的能力还有欠缺,但我认为给我一段适应的时间,我能行,我给出了肯定答复。后来经理和我说,这些要求吓退过一些应聘者。

还有,信心会在一些身体形态体现出来,第一次我基本面带微笑和面试官聊了一个半小时。我个人认为,自然的微笑,在面试中很重要。

四、仪表:

有人说第一次见面时的仪表会影响到薪资,这个我不太认同。但我认为仪表适当可以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因为这是对自己和对别人尊重的一种体现。

结婚时的西服,好像第二次这样穿的这么正式;一个星期前理的发,当时头发也不是特别长,我是特意为这半个月有面试机会准备的;早上起来洗个澡,很少早上起来洗澡,因为我很重视那次人家给我的机会。

五、其他:

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好象是废话,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积极的心态,我想你是很难找到你心仪的工作,除非你超牛,猎头天天找你,催你。

还有个小技巧,面试时可以带个笔记本,对对方的问题,要点概要性记录,在你回答问题时更有针对性,这也表示对面试官的尊重,应该会有加分的。

唠叨了很多了,希望唠叨中有的方面对大家有用,希望大家找工作顺利,也希望大家工作中也顺利,同时希望我自己早日接到hr电话叫我带证书查验和去检查身体,也希望我自己入职后工作也顺利。

换工作的心得体会 篇3

换工作,我得到了三个offer,一个是传统行业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一个是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公司(外包),一个是做游戏的互联网公司。找了三个方向的工作,也了解了我的市场水平。

朋友们都说外包不是人做的,低人一等,简直狗猪狗不如;朋友们说传统行业的信息系统极其无聊;朋友们说做游戏很有意思(也有说加班厉害的)。

在上家公司(国内知名上市私营软件集团公司的一个子公司)3年来,我的绩效分别是A B C,我对公司的认可度也是A B C 。从刚进公司的奋发图强积极上进,到中期的迷茫不知所措,再到后来的去意已决,我总结了一句话:技术人生少走弯路,混人脉混关系别混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刚进公司的时候,我热爱技术,工作上更是任劳任怨,也解决了公司的不少难题,年终绩效为A,无人非议。那年,我工作两年多了。这个时候,领导找我谈话了,说我工作能力强,要给我更大的担子挑挑,让我干项目经理去,其实就是希望我一个人去收拾一个没人愿管的运维项目(这个项目涉及公司的多个部门)。领导再三强调,这是个项目经理的岗位,在客户面前拉风,在公司内部有地位,当经理才是人生王道!领导确实是一片好心,帮我规划美好的未来,也帮公司解决项目上的难题。

好吧,刚开始我勤勤恳恳,也学着去陪笑脸,请客吃饭,混关系,试着让项目走上符合公司氛围的节奏。同时,我也与技术慢慢疏远。我干了一年多的“项目经理”,发现公司的项目,要么在公司上层有大领导关怀,这样你才能比较顺利地处理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要么与那些大客户有关系,这样你能省去公司很多人的脸色,领导也会跟你陪笑脸。而像我这样的,凭借着技术人员的一腔热血,是没法感召其它同事和我一样为工作不计付出的,也没法给其它部门的同事实在的好处让其积极配合,更没法以就事论事的态度处理客户的需求。说到底,公司做的这些项目,很多是基于大领导或者客户的关系上建立起来的,而进不了这个关系圈的人,再努力,也处理不了项目上的决策性的事情。我也分析了客户(大型企业)的环境,他们公司也一样,说到底核心竞争力也是靠着关系与人脉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也无非就是把钱从一些人的口袋拿到别一些人的口袋。得出这些结论后,我决意继续我的技术人生之路了,我喜欢实实在在的感觉。

做项目经理的那一年,领导找我谈话说绩效是B,我说超过我的期望了,因为我想继续做技术,我不是当管理的料。随后就是公司组织的重组,我被调到另一个部门了,这一干又是大半年(项目经理4个月,新部门8个月)。我还想,做技术我喜欢,卖力,自己也顺心。于是我在新部门还是积极热心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可是,公司的“关系”与“人脉”再一次冲击了我的底线。因为这一年的绩效为C,都让我自己开始怀疑我是否适合做软件技术了。当然,我对自己是不会灰心的,在新部门也踏实地工作与努力,我相信还是有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可是为什么是C呢?后来我了解到,在那次调整部门后,新部门的领导觉得我们这些后来进部门的人不是“自己人”(当然前部门的领导也会觉得我不是他的人),因此,把好处都给了原本自己部门的人,而我虽然卖力却也成为了非已的对象。也就是说,在公司,没人把我当”自己人“了。

做项目经理那年是B,确实超过期望,我就不是干那行的料。按公司惯例,C会导致我接下来的工作继续是苦逼没意思的。可是新部门是C我就不能接受了,我勤勤恳恳抵不过人家游手好闲,而且分派的工作也是其他人都不愿去做的。我要是一开始就仅专注我的技术人生,就是一味单纯地在公司做技术,我也不会接触到这么多公司的关系、人脉因素,可能还是会开心地做着我的技术呢。但是我知道的太多了,我必须得走。

对我来说,外包与否没关系,做技术在哪都一样。做游戏嘛也还行,软件技术不会挑行业的。我所在乎的是,能不能脚踏实地地做事,大家座一块是否聊得来,能不能让我坚持自己长远的走技术道路的目标。一般说来,给的钱多,更实在,我就去了软件外派到金融公司的这个工作了。这个时候,我刚好工作满五年。

到现在,我已经在外派的岗位上工作了3周了,外派的单位是某大型国企集团下新成立的一家子公司。我还觉得不错,去年新成立的公司已经开展了10多个项目了,我也参与了其中的5个项目了(apache mina,esb,gateway三个技术性的项目,以及两个电商的业务项目)。从我的实际感觉来看,很多人都说错了吧。人家新成立的国企子公司 ,做事很规范很人性化,东软是外包企业,但流程也很规范,而且只要你有能力,不管是东软还是外派有单位,都有你发挥的余地。很多人说外包不长久,是因为外包公司及外派的单位不会培养人,只会压榨人。我想说,你们真的想多了,这家新成立的子公司的同事对技术人员很纯粹,技术交流没有障碍,而且我与这家企业没有任何关系或者人脉。相比起大型私企软件集团的那家子公司,这家大型国企的子公司的氛围要好很多!看看自己的工作环境,只要大家一起踏实做事,就是好的工作环境。

不要老想着进一家公司,就指望有领导提拨你,罩着你,不要想着打好关系就能搞定一切,也不要鄙视外包或国企。专注自身的持续积累与成长才是重要的,做技术来不得半点鬼混。关键看你的出发点是什么,还是那句话:技术人生不走弯路,混人脉混关系别混自己。

换工作的心得体会 篇4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忙迫,很少有耐性读长篇大论,因此短小的文章应运而生,它可以轻松立读让我们在匆忙的生活节奏中找到放松和消遣。

时下颇为流行一种小小说,也就是所谓的极短篇,微型小说或掌中小说。人们都以为小小说是现代消费文化的产物,对读者而言,或许是的。但对作者而言,其实要在电光石火的一剎那带给人一点感悟,或者在时间的切片中留给人一点烟花似的回忆,那就不算消费了。文化中也有垃圾,当然,就看时间冲刷后所剩为何。如果不是我们舍近求远的话,在我们古典文学里,早已有过小小说的形式,并且又最经得起时间淘洗的著作,那就是《世说新语》。

最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李自修注译的《世说新语》选译本,李自修在一九八九年时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就出过一本选译本了,后来二○○四年在人民出版社又出了全译本,在注译本中,他不但吸收了学术界有关此书研究的新成果,还阐释了自己的许多新见解。如今河北教育那个选译本重新修订后二○一○年再度出版,可见《世说新语》这本书在复兴古典文学的潮流中又重新受到了重视。说实话,这本书当史书看对学问有益,拿来当消闲书看,它三言两语简约明快实在有趣。

不过,一般人都知道外文要有好的翻译,殊不知古文更需要有好的译注,尤其古人名号多,再加官衔,地名又跟现在的大不相同,如果没有专家学者说明一下,有时还真不好懂。

譬如:我在书里读到桓南郡每次见人办事不麻利的时候就喝叱道: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哀家梨?什么东西?这像骂人的话吗?)然后看注译说:以前江宁一带有姓哀的人家种出来的梨子又大又甜水蜜桃似的,所以桓公骂的是:你得了哀家的梨子是不是要蒸着吃?套句现代话就是说:连这也不知道,笨到这种地步!

欣赏总要从理解着手,注译者,画龙点睛者也。李自修出任河北教育出版社的领导之前,本来就在师范学院里教授古典文学,科班出身加上本身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有兴趣,由他注译此书真是让这本经典古书又活了过来。

还有一则堪称极品小小说:连标点只有二十字,写一个人的俭吝: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还有谁能写一个人的刻薄比这更甚的呢?也不怕麻烦把每个李子核都钻破。)这位王戎的绝事还不止此一桩,他侄子结婚,他送去一件衣服做贺礼,等婚礼完了,他就去要回那件衣服。他还是竹林七贤之一呢。

说实话,古文如今读来像隔靴搔痒,不易进入情况,可是读李自修这本书,我后来干脆跳过正文直接读他的译文,愈读愈有兴趣,以至欲罢不能。以前只知《世说新语》是经典文学之一,如今通过他的注译才总算认知了它的经典所在。

《世说新语》是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共约两百年间的名士言行录,它描写魏晋名士的才能秉赋,道德修养,情感个性,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不但文字简约,典雅有味,而且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虽写古人古事,今天读来依然好像在看电影一般。

譬如:其中写一个人的急躁(只有一百字不到),王蓝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去捅,没有捅到,大发脾气,举起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就用木屐去踩,又没踩中,他更加光火,捡起蛋来放进嘴里,恨恨地咬破再恨恨地吐到地上。

我读了忍不住要笑。三言两语描写得多生动啊。此外,还有很多的成语都由此书中来,譬如:望梅止渴,咄咄逼人,东床快婿,卿卿我我……等等,不胜枚举。此书共分三十六门,由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品藻,任诞……到仇隙。其中“贤媛”篇,记写几位女性,特有现代感,似乎女性主义思想在魏晋时代就已存在。

譬如:许允新媳妇长得很难看,行完交拜礼后,许允根本不想留在新房,可是新娘子拉住他袖子不放。许允就说:女人应有四德,你有几德?新娘子说:除了容貌我都有。然后反问他:读书人应有的品行,你有几样?许允说:我全有。新娘说:读书人以德为先,你好色不好德,怎能算都有?从此小两口遂相敬重。

还有一则:赵飞燕诬陷班婕妤,说她在神明前诅咒汉成帝,班婕妤答得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做好事尚且不一定蒙福,做坏事还希望得到什么呢?如果鬼神有知,不会接受奸人的诅咒,如果鬼神无知,诅咒又有何用?所以我不做这种事。

此外,相对于王戎的吝啬,在“汰侈”篇中记石崇的奢侈,令人发指之处亦叫人读之难忘。但是,我最感到惊讶的是:它对于魏晋名士的荒诞放达,着墨亦能跳出儒家教条,表现出的时代趣味竟然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嬉皮(西痞)一族颇为类似。西痞族标榜超脱,崇尚虚无,旷达任性,而魏晋名士派的个人主义作风,尤其竹林七贤那种“散发裸身饮酒纵欲”的生活态度,真的跟西痞如出一辙。原来好的文学作品,非但可以超越古今,还能中外有共识,《世说新语》真是最好的证明。

换工作的心得体会 篇5

今天很意外的跟着朋友蹭了个位置了《神秘世界历险记》的试映会,对于很多对此动画抱有期待的死忠粉们来说,算是抢了个先机。既然给了机会,大朋友也便仔仔细细的将它端详了一番。试着写写观后感。。

试映会的规模没有预想的大,可能是因为举办的位置太过偏僻,但是也并不影响观影的愉快心情。海报上大眼睛小妞和那个肥嘟嘟不知道什么生物的小怪兽,果然已经萌翻了咱们一众姐姐。姐姐们(或者是阿姨们?)惊呼海报有亮点啊,色彩饱和度高,主要角色突出,尤其是两个主人公那小样儿,一下子激起好感浪千层啊。5分,好评!后来介绍才知道哦,是两个主人公,妹子叫“雨果”,小怪兽叫“啦啦”。各种了解之后开始言归正传。

《神秘世界历险记》描绘的是一个小女孩独自一人闯入异想世界的经历,与《千寻》、《爱丽丝》之类属于一种选题的影片。影片能够通过优秀的场景设计和人物塑造,来创造与平常生活完全不同的新鲜感,并通过巧妙的世界观构架,在情绪上带动观众入戏。影片中大量的森林场景和各种各样的动物造型,俨然给观众描绘出一幅完全不同于人类世界,又不过分架空的动物王国,能够给大朋友和小朋友一个合理的想象空间。为好的故事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个影片在角色的设计上可谓是集众之长,虽然我们还是无法完全脱欧美或者日本的卡通风格的影子,但是啦啦和雨果小朋友胜在颜好,也就是所谓的“各种萌”。此种特点,体现在举手投足间的欢脱和喜感,能够成功激发成年观众的“父母爱”,在“叔叔阿姨”年龄段人群中广泛受用,可见影片对于小朋友这一主力人群外,在挖掘成年市场上也做了广泛的功课,成为此片大卖的重要预兆。

决定一部电影的成功和失败,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和评价,但在它还不需要收益衡量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内容和技术上看到他本身所能反映出的东西。就好像是《神秘世界历险记》,看过试映会的姐姐们,目前还不能从市场性的角度评价它的好与不好,但从观影感受上却有着很具象的感受。影片通篇都具有很饱满的视觉色彩,阳光,色彩斑斓的森林植物,以及各种萌物的设计,俨然一副梦工厂范儿,能够让人产生一种,积极,愉悦,放松的心情,这是影片的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制作方在场景细节方面的严谨处理和对于核心角色的用心设计,充分体现中国三维角色动画的一流水平。只是似乎角色动作和场景空间感处理仍然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大硬伤。既然现在世界普遍放弃了二维动画而选择了三维动画的表达方式,中国的动漫作品也要时刻小心在模型,场景,贴图,光线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如何在计算机处理的画面中注入空气,使其变成灵性的画面,是值得我们精细琢磨的。

本片最宝贵的,就是发明了一个延展性很强的啦啦。其憨厚,善良的性格必将在公映后,引来一众粉丝的溺爱,所以对于这部电影来讲,它就是活生生的USP,其生命力和号召力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在本部电影中啦啦能够成功俘获颜饭们的芳心,但似乎在人物关系发展上,啦啦还需要稍稍的做下努力。影片对于啦啦的`来历并没有涉及,对于啦啦和雨果同学的“自来熟”友情也米有太过完整的交代,这些对于深究剧情的观众可能会造成一些疑问,不过也让大家感受到了“第二部呼之欲出”的气息。希望第二部的时候,姐姐们能够得偿所愿的看到更加完整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关系发展。

其实,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动画产业来说,我们每一部动画电影的诞生无不需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好评和差评,相信《神秘世界历险记》是一个华丽的起步,我们的拉拉和雨果小朋友将开始一段充满故事的历程,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们希望发现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我相信他们也会跟观众越走越近,成为大家成长中最好的朋友。

读书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工作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军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