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九篇:九针论(一)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九篇:九针论(一)

★★★★★篇名释:1、本篇前部主论圣帝欲立针经之仁心厚爱、针道之要、用针之要、虚实之要、九针之名、九针标准、九针功能、误刺之害、用针之要;2、后部对九针正文逐句作出解论,回答了九针与天地、人事之关系,九针之适......
12-28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三篇:痹论(三)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三篇:痹论(三)

C1204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筋病已成伏梁病、唾血、流脓者,不治之死症。‖LS13—C1207‖→‖LS13—C1204‖→‖SW43‖LS13—C1207【名曰季冬痹也】。十二月之痹名叫季冬痹。C1205经筋之......
04-12
《黄帝内经素论》第六十六篇:天元纪大论(三)

《黄帝内经素论》第六十六篇:天元纪大论(三)

SW66——《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SW66-W0402‖→‖SW68—Q1201‖(已迁至《六微旨大论》)‖SW66-W0601(君火……以位)‖→‖SW68—Q0601‖(已......
12-10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篇:五味论(三)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篇:五味论(三)

‖SW74—D6001→D7401‖→‖SW74—Q4306‖→‖LS63‖SW74—D6001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黄帝说:说得好!五味阴阳之作用,怎样?Q6001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
12-29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九篇:举痛论(一)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九篇:举痛论(一)

★★★★★篇名释:本篇论述了黄帝问痛十四态及相关解论,并通过腰痛、厥头痛、真头痛、偏头痛、心痛、厥心痛、真心痛、心肠痛等丰富举例,阐述了诸痛病因、病理及治则。举者,举例也,全面也。本篇乃是通过丰富举例、全面论述......
04-12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三篇:痹论(一)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三篇:痹论(一)

★★★★★篇名释:本篇主论痹症产生机理,五体(筋、脉、肌、皮、骨)之痹,五脏六腑之痹、六经之痹、十二经筋之痹、众痹、周痹之病理及治法。因通篇均为痹症相关论述,故此名篇《痹论》。SW43-D0101黄帝问曰:【痹】之安生?黄......
12-07
研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通用5篇)

研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通用5篇)

研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篇1不敢说是兴趣,而只是出于好奇,或说是受“国学热”的影响,在紧张工作之余粗读了几遍《黄帝内经》,竟似乎感到了醍醐灌顶的美妙。做为道家经典着作之一的《黄帝内经》,自然不会仅仅限于行医治病,她对......
12-09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二篇:论疾诊尺(一)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二篇:论疾诊尺(一)

★★★★★篇名释:1、本篇前部先从色诊、脉诊导入,阐述了色诊、脉诊、尺诊三者之对应关系,阐述了五脏色诊、五脏脉诊及其病态和治法,是为论疾之论;2、后部主论人体各器官与尺部对应关系、尺肤之诊及相关病态,是为诊尺之论......
04-16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六篇:八正神明论(五)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六篇:八正神明论(五)

SW26——《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D0101服:王冰注:服,事也。Q0201八正:八方之虚邪。详见《九宫八风》LS77-C0109→C0119具论。《八正神明论》SW26-Q0302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
12-25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四)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四)

SW27——《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SW27—Q0107→Q0202‖→‖SW27—Q0401‖迁移说明:1、本节与前后文意不属,显见漏简,当迁出;2、《素问悬解》卷七《离合真邪论......
12-24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四篇:痿论(二)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四篇:痿论(二)

SW44——《痿论篇第四十四》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D0000痿论:《太素》单列于卷第二十五伤寒《五藏脏痿》,分类法异于《素问》。D0101痿:1、高士宗注:痿者,四肢痿弱,举动不能,如痿弃不用之意。2、《内经注评》......
04-14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一)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一)

★★★★★篇名释:1、前部主论十二正经之六对离合、出入之所,是为离合之论;2、后部主论真气和邪气致病之自然原理以及补泻原则,并以一脉生数十病示例,阐述了真气、邪气、正气定义及其五体之小疾、大病形成机理,通过典型的......
12-27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七篇:经络论之一(上)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七篇:经络论之一(上)

★★★★★篇名释:1、前部为黄帝向雷公亲传十二正经及任脉、督脉、冲脉理论,主论十五经之循行途径、相关病态、脉动虚实判断标志及相关治则,是为经之论;2、中部为黄帝向雷公亲传络脉论,主论十五经别络之临界穴、虚实病态......
04-15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
10-15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六篇:血络论(一)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六篇:血络论(一)

★★★★★篇名释:前部主论针刺血络时,脉中气、血之八种状态、形成原因及相关解论;后部通过具体示例阐述了诸病血络之观察及刺法。因通篇围绕血络而论,故此名篇《血络论》。LS39-D0101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
04-15
《黄帝内经素论》第六十五篇:标本病传论(三)

《黄帝内经素论》第六十五篇:标本病传论(三)

‖SW03—D0116‖→‖SW19—D1902‖→‖SW65‖SW03-D0116【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所以发病久了,就会病传、转化,上下不能并治,良医无能为力。D1903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
04-12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篇:五味论(四)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篇:五味论(四)

‖SW70—D1401→D1901‖→‖SW74—D7401‖→‖LS63‖SW70—D1401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多少,终始不同,其故何也?黄帝说......
12-26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是一本中药医药名书,其中有数百种古代一直沿用到今日的医术供后人学习,就是必须要维持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统一。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黄帝内经》读书心......
08-20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四篇:论痛(一)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四篇:论痛(一)

★★★★★篇名释:1、前部以匠人伐削树木比类,主论病之五变(风厥、消瘅、寒热、留痹、积聚)与人体体质之关系、病形与阴阳之关系;2、后部主论忍痛、不忍痛、耐毒与人体体质之关系,不同肤色、不同体质对四时之风的耐受关......
12-31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篇:刺要论(七)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篇:刺要论(七)

LS05—《根结第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05—Q0101→Q0125‖→‖LS45-D0403‖→‖SW50‖迁移说明:1、《根结》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2、《太素》置于卷第十《经脉.根结》,杨上善分......
04-11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篇:腹中论(六)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篇:腹中论(六)

《黄帝内经》卫气运行实测值与理论值对照表说明1:由以上数据可见:古人测量之严谨、算法之正确、结果之精准;说明2:在日行十四舍(即日行半日之度)时,理论值为25周;而实测值为25.2周,源于1╱28有余数,除之不尽,所谓有奇分,此即......
12-29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篇:生气通天论(五)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篇:生气通天论(五)

D0301黄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尝被伤,不脱于血,然其须不生,其故何也?黄帝说:有人天生就宦,阴部未曾受伤,不曾失血,然而其胡须不生,什么缘故?Q0301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岐伯......
04-15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三篇:岁露论(四)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三篇:岁露论(四)

S0702月满,则海水西盛:月满之时,西方海水就生大潮。农历十五日,月亮离地近,万有引力大,故有大潮。以中国东南方之厦门为例,其大潮时间经验公式为:农历日数×0.8,如农历十五日,大潮时间为12:00,而24:00低潮之际,正是西方月圆海......
12-29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五篇:厥论(四)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五篇:厥论(四)

SW45——《厥论篇第四十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D0101厥之寒、热:1、《内经注评》注:作为病名有以下几种涵义:1、指手足厥冷;2、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移时苏醒或厥而不醒;3、卒发暴急之病气血逆乱。2、......
12-23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三)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三)

‖LS05—D0201→Q0306‖→‖SW53‖LS05—D0201黄帝曰:【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大小、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余已知之矣,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