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导游词 > 福建导游词 >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精选19篇)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精选19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2.3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精选19篇)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1

福建泉州洛阳桥(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于(公元1053年-1059年),全桥系花岗岩石砌筑,建成之初桥长834米,宽7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武士造像分立两旁。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20多米宽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2

大家好!首先我欢迎各位来泉州参观、考察。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同时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伟大的古建筑——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讲到这里也许各位来宾会提出疑问,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洛阳江畔的洛阳桥头。我们面前的这座桥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洛阳桥。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也因此称之为“万安桥”。据《泉州府志》记载,旧万安渡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建成。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我们身后的这棵松树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

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者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传蔡襄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高中状元,遂本朝为官,但他从小受其母教诲,为官后要为郡人修桥,为民解难。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请回本府为官,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后为洛阳江水深浪大,难造桥基而日夜发愁。一天他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指点他派人向海龙王求助。蔡襄一觉醒来十分惊奇,便给海神写一封求助公文,问手下衙吏:“谁人下得海。”一个衙吏随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来此人姓夏得海,误以为老爷叫他,随口应答。于是派他前往海神处投递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无回,便告别了妻子,买了一壶酒喝得大醉卧在海滩上,想让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觉醒来,黄色的公文袋变成了红色公文袋,于是连忙回来交给蔡襄,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个“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终于领悟了海龙王的启示,当月甘一日酉时动工,果然此时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涨潮,桥基终于顺利砌成。但是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桥的高度不够,每逢洪水,桥面经常被淹没。所以后来又传说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为此桥出资增高三尺。李五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挥霍,被小人诬告,无故被抓往京城问罪。当他的囚车过洛阳桥时,水已淹没路面,他很艰难地过了桥,因此他对天发誓,要是他能平安无事回乡,一定出资将洛阳桥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顺利回家,因此就出资将桥增高了三尺。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洛阳桥已经是经过修葺的,最后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带领十九路军路过泉州时修建的。

下面向各位来宾介绍一下有关洛阳桥的建筑特点。早在北宋,我们的先民就以惊人的毅力和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一种直到现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型基础。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当时没有现代的起重设备,就采用“浮运架梁法”,利用海朝涨落的高低位置,架设桥面大石板,显示了我们先民建桥的非凡才智。船形桥墩也颇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洛阳桥成功地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3

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的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洛阳桥是我国这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桥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洛阳桥在建筑上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基”,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里。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

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交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种牡蛎。果然,没出几年,牡蛎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一个整体,又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的一大创造。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浮运法。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4

大家好!首先我欢迎各位来泉州参观、考察。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同时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伟大的古建筑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讲到这里也许各位来宾会提出疑问,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洛阳江畔的洛阳桥头。我们面前的这座桥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洛阳桥。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也因此称之为万安桥。据《泉州府志》记载,旧万安渡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建成。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我们身后的这棵松树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

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者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传蔡襄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高中状元,遂本朝为官,但他从小受其母教诲,为官后要为郡人修桥,为民解难。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请回本府为官,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后为洛阳江水深浪大,难造桥基而日夜发愁。一天他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指点他派人向海龙王求助。蔡襄一觉醒来十分惊奇,便给海神写一封求助公文,问手下衙吏:谁人下得海。一个衙吏随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来此人姓夏得海,误以为老爷叫他,随口应答。于是派他前往海神处投递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无回,便告别了妻子,买了一壶酒喝得大醉卧在海滩上,想让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觉醒来,黄色的公文袋变成了红色公文袋,于是连忙回来交给蔡襄,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个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终于领悟了海龙王的启示,当月甘一日酉时动工,果然此时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涨潮,桥基终于顺利砌成。但是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桥的高度不够,每逢洪水,桥面经常被淹没。所以后来又传说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为此桥出资增高三尺。李五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挥霍,被小人诬告,无故被抓往京城问罪。当他的囚车过洛阳桥时,水已淹没路面,他很艰难地过了桥,因此他对天发誓,要是他能平安无事回乡,一定出资将洛阳桥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顺利回家,因此就出资将桥增高了三尺。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洛阳桥已经是经过修葺的,最后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带领十九路军路过泉州时修建的。

下面向各位来宾介绍一下有关洛阳桥的建筑特点。早在北宋,我们的先民就以惊人的毅力和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一种直到现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型基础。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当时没有现代的起重设备,就采用浮运架梁法,利用海朝涨落的高低位置,架设桥面大石板,显示了我们先民建桥的非凡才智。船形桥墩也颇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洛阳桥成功地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

接着我们继续参观蔡襄词。它始建于宋代,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修建,饲堂大厅中间是蔡襄的塑像,中亭有万安桥记碑刻,此碑世称为三绝碑。文章精练,用一百五十三个字记载造桥的时间、年代、桥的长宽、花费的银两,参与的人物等,书法遒美,刻工精致。此碑为洛阳桥增辉不少。这碑文由蔡襄自撰自书。蔡襄字君漠,仙游人,曾两次任泉州知府。是我国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除了著名的《万安桥记》外,还有藏于河南安阳魏公饲的《昼锦堂记》;福州鼓山的《忘旧石》等碑刻。除此之外,他还有大量的纸本书法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对前人优秀书法精华的吸收。有古书《评书》认为追配前人者,独蔡君漠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由于他大量接受前人的优点,融会贯通,因此蔡襄的书法充满了艺术魁力

蔡襄的书法作品表现了一种当时文人的气息,他效法过王羲之,颜真卿等,取法争上,超然脱俗,神清气淡,达到古雅优美的境界。这种境界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欣赏的同时得到提升。蔡襄的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是重复,因此形成一种新的书法格局。学古人而泥古,继承前人而创造,使蔡书有了新的美学价值,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永留书法史册。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各位来宾自由活动,留影纪念。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5

泉州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佑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泉州洛阳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有桥墩46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在市区东北郊洛阳江入海处,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里长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当时,大桥建成后,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

洛阳桥的修建成功,轰动了泉州远近,引起当地造桥热潮,先后造了十大石桥,其中建在晋江上的安平桥,规模更是宏伟。

洛阳桥是当时泉州郡守宋代大书法家蔡襄倡导兴建的,他撰写的《万安桥记》碑刻,是书法珍品,为历代书法家珍视,现保存在桥头蔡忠惠公祠内。

“万历三十五年秋地震,桥圮,大石桥折入于海,桥北故址塌南四尺奇。余乃采石从海底结趾二十三,葺旧三十五,整补扶栏五百,增两翼镇风塔各一,折梁重易,关搂亭榭一新。”

中国第一座海湾大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著名跨海梁式石构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也对它做了很高的评价。千百年来,一提起洛阳桥备受赞颂的是北宋一代名臣蔡襄,其实建造洛阳桥的实际主持人却是卢锡。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6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导游。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字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沿着陡峭的石阶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围山势迥异,景色清幽,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来深吸一口气,是不是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呢?

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字已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待会儿哪位游客留连忘返,也找块石头留下墨宝,那可不行哦!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字,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字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所以,这三个字念“喝水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字,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字,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没听完的故事,看那没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一刻!谢谢大家。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7

南普陀寺是中国古代建筑物之一,大雄宝殿石柱上有副对联:"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夏岛对太武以增辉。"这副对联将寺庙开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说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说寺庙在唐朝就有了,距今也有1200多年;寺庙对着南太武山,真是风水宝地。据说该寺是唐代首先到岛上开发的陈氏族人所建,五代时,称泗洲院,宋初叫无尽岩,后该名叫普照寺. 普照院,元代至正年被毁,明洪武时重建,明末又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由统一台湾的施琅将军重建。因与浙江普陀山普济寺同观音菩萨,又地处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是目前国内僧人较多的寺庙。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呈中轴线递次向上,主体建筑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向左右对称展开,依次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东西二侧依次升高的庑廊,回护着三殿,形成一个整体,雄伟壮观。南普陀寺原为"临济宗"一派世袭主持,1920xx年起,该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拨贤者为方丈。自那时到至今已选任了11任方丈。

南普陀寺改革开放后增加了活力,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也得到了十方信善的捐赠。80年代以来,所有堂院都翻修一新,还新建了一批设施,主要有:海会楼. 普照楼. 方丈楼. 太虚图书馆,两座山门以及闽南佛学院的教学楼. 僧舍楼,还有佛教协会的办公室. 上客堂,会客楼。1992年在般若池畔,新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大禅堂,堂高三层,八角重檐飞脊,围以白石雕栏,精巧严密,富贵堂皇。现在的南普陀寺是建寺以来最为昌盛的时期,是闽南乃至福建最为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的寺院!南普陀寺院内以及后山五老峰前,都留下历代许多摩崖石刻和多块碑记,主要有明太常寺卿林宗载的"飞泉",清施琅将军的"为善最乐",以及抗荷将军沈有容等的题刻和光绪三十四年美国舰队访问厦门的刻石,都提供了历史的见证。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8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Good morning everyone.

Welcome to fuzhou ,welcome to china.I am much honored to have chance to give all of you this trip-guiding of Three Lanes and Seven name is Lin Aiping, who is a tourguide from Fuzhou sunny day travel agency. The drive next to me is g ,who has more than ten year’s experience in driving, so he will makes our trip a safe and pleasant one. His bus number is 闽 you needs any help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let us know.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serve you in the next few days. We really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Fellow friends,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is located at the centre of Fuzhou ,and the fuzhou is located at the centre of Fujian first,let me introduce Fujian province to you. Fujian lying in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and bordering Zhejiang , Jiangxi and Guangdong Province, As one of the earliest citie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China, Fujian geographical conditon is ause of the long history,beautiful scenery ,splendid culture an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aiwan and overseas Chinese,Fujian become a very special tourist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that we will tour next is one of the top ten unique tourism brand of Fujian.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area is about 40 hectare,three lanes are Yijin Lane, Wenru Lane and Guanglu Lane. the Seven Alleys are Yangqiao Alley, Langguan Alley, Anmin Alley, Huangxiang Alley, Taxiang Alley, Gongxiang Alley and Jibi 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is the well preserved architectural complex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It has more than 200 ancient hous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As a famous ancient block,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is an important symbol to show the long history of Fuzhou city. It enjoys a reputation of "the Museum of the building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Look back the history ,you will find that many famous peopeo who contribute much to our coutry all lived here days, some of the local people are still living y I will take you to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injuemin and bingxin.

Fellow friends,this residence is an example of Qing dynasty architecture. Sitting west and facing east, it occupies a total area of 694㎡. It was the ancestral home of Lin Juemin,Linjuemin ,born in Fuzhou, was one of the seventy-two martyrs of Huang Huagang during Guangzhou uprising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when he decided to revolution for his country,his wife not bojected but supported at the wall,this is his letter writted to his wife when he was in danger . This letter expressed his deep love to his wife which was so touching that it was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fter his death, the house was sold to Xie Luan’en, Bingxin’s grandfather. Do you know who is bingxin?Bingxin was born in Changle. Her original name was Xie Wanying and her pen name is Bingxin. She was a renowned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 writer, translator and author of children’s has ever lived here when she was a child,which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once said that her old home is in the south back street of fuzhou,where was always be in 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is a a cradle of brilliant the residence for example,there is not only linjuemin and bingxin’ancestral home,but also the ancestral home of linhuiyin,who was known as the talented woman of one generation.

ok,today’s visit of the ancestral home of Lin Juemin has finished. Thank so much to your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t last I hope that your visit will be a memorable experience. Thank you!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9

鼓浪屿是厦门西南禺的一座小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宽的海峡与市区相隔。岛上四季如春,岛上树木丛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园的美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因为岛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击声如鼓鸣而得名。岛上最高处叫日光岩,附近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训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海边有菽庄花园,花园旁边的金色沙滩,为天然海滨浴场。岛上无车辆,清雅脱俗。尤为游人所赞赏的是,此地的居民文化素质非常的高,钢琴拥有量为全国第一。月下风中,琴声悠扬,漫步其间,韵味无穷,给人以极其优美的艺术享受。

日光岩俗称“晃者”,位于岛的中央,是鼓浪屿的最高峰(海拔92.7米)。从山脚沿石梯登临而上,沿途有日光岩寺、莲花庵。古避暑洞。郑成功水操台遗址以及历代名人的多处题刻。岩顶筑有圆台,站立其间,凭栏远眺,厦鼓风光尽收眼底。裕庄花园坐落于鼓浪屿的南端,分“补山”园和“藏海”园两部分,以园饰海,以海拓园,整座花园设计精巧,园内主要建筑“四十四桥”就建在海上,桥上有观钓台。渡月亭和“海阔天空”。“枕流”等事台叠石。

浩月园位于鼓浪屿的东南隅,全园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而建。园内景点包括郑成功青铜群雕。郑成功巨型石雕像。郑成功微雕展览馆。郑成功碑廊。皇帝殿。激光舞台。孔雀园。皓月休闲度假俱乐部等。其中郑成功青铜群雕是以青铜铸成的半圆半浮大型群雕,为目前国内历史人物青铜群雕中罕见的一组;郑成功巨型石雕像,高15.7米,重1400吨,用625块花岗岩组成,整座雕像拔地凌空,气宇轩昂,己成为厦门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物。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10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代表_旅行社欢迎大家观临本地,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_,你们可以叫我X导,在我身边的是王师傅,他的驾龄丰富,请大家放心乘坐,今天就由我和王师傅为大家服务,各位有什么建议和要求都可以提出来,我们将尽力为大家服务。[大家在以后的游览中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全心全意为您服务是我社宗旨]在此我希望各位能够在本次游览中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最后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

首先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古田的地理位置和古田会议会址的基本情况。

古田镇位于上杭县的西北部,与新罗、连城两县交界,地形奇特,山清水秀,军事有利防守,当年龙岩同往古田,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上下个二十里,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接下来,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古田会议会址的情况。古田会议会址初建于1848年,红军第一次挺进闽西,根据《少年先锋队队歌》又将和声小学改为曙光小学,而闻名中外的古田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各位,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贵重物品跟我下车,我们的游览时间为2小时,现在是9点,11点我们将在这里集中乘车参观下一个景点,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车是一辆蓝百相间的旅游中巴。

各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地方,你们看,在一片开阔的田野上,座落着一幢,庄严肃穆的祠堂,后山坡上,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在绿荫的衬托下,闪闪发光,那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

在古田会议广场,左侧就是当年红军的阅兵场,场上设有司令台,1930年元旦,在此召开了别开生面的军民联欢会,演出结束后,朱德军长还给了每位演员两个铜板的压岁钱,在往右看,那有一口饮水井和荷花池。古田会址大门横匾上书写着“北郭风清”四个大字,大门两侧,刻着一幅对联:“学术放西欧开笛子新智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字里行间透视出祠堂主人,学习,开放,振兴的意识,体现了古田人民既学习西洋文明又不放弃传统文化的办学思想。

进入红漆木门,就是当年古田会议会场旧址,你们看4跟圆柱上张贴着字纸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反对机会主义”,“反对盲动主义”,“反对逃跑主义”。大厅6列学生桌椅陈旧而整洁,左边主席台上摆着两张四方桌和一排长凳,墙上架着一块黑板。黑板上方中央挂着石印的马克思和列宁像,再上方挂着红色会标“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场下厅的三合地板有好几处斑斑黑迹,这是当年古田会议召开期间,天气寒冷,红军代表们衣裳单薄,代表们烤火取暖留下的痕迹.从这里可以看到革命前辈没当年创业的艰苦,我们再看左右两边的厢房,右侧的第一间是临时办公室,房间陈设极为简陋,只有一桌两凳。

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古田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主要功绩:

1920_年12月28日至29日,这是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次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曙光小学召开。120多位红军党代表,士兵代表以及地方干部代表和妇女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同志作了报告,并多次讲话,朱德同志作了军事报告,陈毅同志传递草的《古田会议决议》。

那么古田会议的主要功绩在于总结了中国红军建立两年多的丰富经验,纠正了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从而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基础,使我军同一切旧式军队划清界限而开始成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军队,它是我建党建军伟大的历史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可以说古田会议铸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了中央来信,并作了反对枪毙逃兵的讲话。代表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

那么古田会议的主要功绩就在于总结了中国红军建立两年多的丰富经验,纠正了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从而奠定了我军的政治工作的基础,使我军同一切旧式军队划清界限而开始成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军队,它是我建党建军的一个里程碑。可以说古田会议铸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

在即将结束这次参观游览的时候我们热忱的欢迎游客们再次踏上这块红色的土地,再来沐浴古田会议决议所放射出的灿烂光芒,再来领略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的浓浓深情!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11

泉州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泉州洛阳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有桥墩46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在市区东北郊洛阳江入海处,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里长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当时,大桥建成后,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

洛阳桥的修建成功,轰动了泉州远近,引起当地造桥热潮,先后造了十大石桥,其中建在晋江上的安平桥,规模更是宏伟。

洛阳桥是当时泉州郡守宋代大书法家蔡襄倡导兴建的,他撰写的《万安桥记》碑刻,是书法珍品,为历代书法家珍视,现保存在桥头蔡忠惠公祠内。

“万历三十五年秋地震,桥圮,大石桥折入于海,桥北故址塌南四尺奇。余乃采石从海底结趾二十三,葺旧三十五,整补扶栏五百,增两翼镇风塔各一,折梁重易,关搂亭榭一新。”

中国第一座海湾大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著名跨海梁式石构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也对它做了很高的评价。千百年来,一提起洛阳桥备受赞颂的是北宋一代名臣蔡襄,其实建造洛阳桥的实际主持人却是卢锡。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12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九日山。

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

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

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

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

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

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

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

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

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

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

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0__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

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

山中古迹遍布,目前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最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

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

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

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

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

来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

《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

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

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

嘉?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

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

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13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观临本地,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你们可以叫我小陈,在我身边的是王师傅,他的驾龄丰富,请大家放心乘坐,今天就由我和王师傅为大家服务,各位有什么建议和要求都可以提出来,我们将尽力为大家服务。大家在以后的游览中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全心全意为您服务是我社宗旨在此我希望各位能够在本次游览中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在1989年12月22日刚任职不久的就前来瞻仰了会址,并亲笔写下“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的题词。20xx年9月再次为会址题词“古田会议是我党建设历上的里程碑”

我们来看会议左侧的这块大草坪是当年的红四军的阅兵场,在我手指的方向还有一个阅兵台,在古田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黄思君领导在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元旦迎新晚会。

古田会议会址原来是廖氏宗祠,又叫做万源祠,建于清朝的道光时候,在民国改为了和声小学,好了我们来看下这副对联“学术防西欧开弟子新智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这副对联体现了古田人民在学习西方知识的时候也在学习我们传统的文化。1920xx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在闽西的时候,把和声小学就改为了曙光小学。

各位游客,请大家随我到会址里面来参观。我们踏过了青石大门就进入了前院来,瞧我手的方向,至今还保留着红军宣传员刷写的标语“保护学校” 1920xx年12月28日到29日,中国

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这里胜利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做了政治报告,朱德做了军事报告,会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红军建设的丰富的经验,批判了红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非组织观点,极端民主化等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强调了马列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全党全军的重要性,重申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原则。

进入红色木门,就是会议的场所了会议保持了当年的陈设,6张学生座椅陈旧而整洁,会场的四根柱子上都标贴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反对机会主义”“反对盲动主义”“反对逃跑主义”。主席台上有两张合在一起的长四方桌,背靠墙上有个小黑板,上面是马克思和列宁像,在上面布置的是红色会标“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靠外墙还挂着一个欧式壁钟。

大家看看会场的周围,谁能回答上来看看? 这一片片的痕迹的什么造成的?这是因为当年召开会议的时候是冬天,比较冷,代表们就是一遍烤火一遍开会的,这些痕迹就是当年烤火留下的。

大家随我向右边走,这间就是毛泽东当时的临时办公室。

会议的右侧有一个水井还有一口池塘,毛主席最喜欢在这里散步思考问题,会议背后的那座山,人们亲切的称为主席山。

在当我们里毛主席的那个年代久远的时候,我们不能忘了,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的红军为我们打下的江山,好了今天的讲解结束了。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14

现在我们开始登山了,请大家谨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同时要注意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哦!看,前方这株迎客松正向我们微微点头,欢迎大家的到来。

这颗迎客松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过去的冠豸山上满山遍野古木参天,半山腰有“松风亭”,山顶有“听松亭”,还有“印松麓”等景观和石刻,也留下了厦门书法名家罗丹先生在抗战期间写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峰雨,万壑松涛十里关”的崖刻。品松韵,沐松风,树正气,赞风格,这是游冠豸山的一大乐趣,上世纪六十年代,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写有一篇《松树的风格》,它笔下的松树给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挠,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这正与“冠豸”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觉迎客松为我们带来一片荫凉,那就让我们带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觉,继续登山吧。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15

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欢迎来到泉州开元寺。人们常说:不游开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说,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那么,开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说泉州素称“泉南佛国”,那么开元寺便是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刹。而开元寺内的东西塔则是泉州古城的标志。

在我们生活的年代,高楼大厦的建设者运用现代化机械从事“高空作业”,古代呢?没有起重机,没有大吊车,更谈不上“直升飞机”和“电脑设计工程”,然而华夏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古建筑。大家看,耸立在草坪上的两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塔专家罗哲文教授曾望塔兴叹:“鬼斧神工”!

据《寺志》记载:东西塔建于南宋,前后历时20_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两座塔重约19510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部用花岗岩依照木头入榫的结构建造而成,这在中国古塔建筑史上相当罕见,充分体现了我国宋代高超的建筑水平。

我们眼前的是东塔“镇国塔”,建于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誉为“石塔之王”。近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发行。而西塔“仁寿塔”高度与东塔相差四米多,为44.06米,先东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两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对成双,俗称“东西塔”。

各位团友,您可以抬头数一数这东塔共有几层?是的,它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七级浮屠”,而是五层八角楼阁式建筑,就佛教含义而论,五层古塔象征中国南方较为盛行的大乘教“五乘说”。同时,各位还可看到石塔每层都有人物浮雕像,合计一塔共有80尊,两塔则有160尊石雕人物像,这些人物大都是中外历史上对佛教颇有建树的名家。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西塔的两尊人物浮雕,一是长胡须的莲花观音,二是手持大刀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孙行者。有人确认这位诞生于南宋的孙行者是成书于明代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始模特”。说来有趣,90年代,六小龄童到泉州开元寺时,

曾被邀请登上西塔与南宋的石刻“孙行者”合影留念,本地传为佳话。

各位还可看到,在东塔下面须弥束腰部位有四十方连环画式的石刻浮雕画,其中有一图“经来白马”尢为珍贵,它讲述的是佛教如何传入中国的故事。其它几十幅浮雕画取材的大部分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出家—悟道—成佛等经典故事,而上述故事中人物穿的却都是中国宋代服饰,真可谓是“入境随俗”。

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创建至今七百多年,经受了风雨雷电的洗礼。特别是公元1620_年(明万历年间),它们与泉州另一标志景观——宋代洛阳桥一同经受了八级大地震的严峻考验,东塔刹顶上八条铁链震断了七条,塔身安然无恙,洛阳桥同样纹丝不动。迄今为止,双塔塔基没有下沉,塔身没有倾斜,双塔屹立如山、巍巍壮观。所以,在泉州流传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做人要有骨气的名言,“我站起来就是东西塔,躺下去就是洛阳桥。”

可以说,东西塔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也是泉州古建筑的“制高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惜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我们今天无法登塔。他日若有机缘,各位登塔远眺,泉州风光尽收眼底,意趣无穷。

东西塔讲解到此结束,给大家10分钟时间,与这巍巍东塔合影留念。谢谢!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16

伊斯兰教圣墓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的圣慕村灵山山麓。

伊斯兰教圣墓又称“三贤、四贤墓”,座落于东湖之畔灵山的半山腰上。根据《闽书》的记载,唐朝武德年间(618~620_年),穆罕默德派遣门徒大贤四人来华传教,一贤在广州传教,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并卒葬灵山。两墓并列,塔式墓盖是花岗石雕刻而成的,占地2平方米。墓盖的底座环刻莲花瓣图案装饰,上层为截面呈圆栱状的墓顶石,刻工简朴无华。墓室之西、北、东三面依山修筑马蹄形的回廊环抱墓室,以阻挡山洪流沙的浸漫,回廊内保存有历代的石碑,正中的是阴刻阿拉伯文的辉绿岩石雕琢的石碑,是迄今在圣墓发现的最古老的碑刻,记载了伊斯兰历720_年时,一批居住在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修复圣墓的史实。

回廊的西侧,有郑和行香碑,上书:“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祐。”这是郑和在公元1420_年第五次航行圣地麦加之前,专程至灵山拜谒二位先贤,地方官蒲日和为之刻碑纪念。回廊下还有五方汉文碑刻,是康熙至同治年间五度重修圣墓的碑刻题记。

墓园的周围古冢累累,安葬着数以百计的元代以前来到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墓园的两侧是明、清以来泉州穆斯林的公墓,每逢开斋节和宰牲节,都有穆斯林前来拜谒祭扫。灵山圣墓的附近山青水秀,风光幽雅。圣墓的右前方有一块天然巨石,风吹能动,手推就能摇动,俗称“风动石”。石上有明代时刻的“碧玉毬”三字。“玉球风动”是泉州的胜景之一。

圣墓邻近唐代的人工湖——东湖,夏日湖面满开荷花,香溢四野。东湖至灵山脚下约70多万平方米的范围,已被划为伊斯兰文化的规划区。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17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就被誉为“东方的第一大港”,海外交通非常繁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宗教遗迹和伟大的方建筑,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伊斯兰教圣墓。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东郊灵山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山青水秀,绿草有茵,是穆斯林向往的胜迹。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目前它的教徒人数仅次于基督教徒。该教创立于公元七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七世纪20_年代,阿拉伯半岛原为多神教信仰地区,后来因受到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影响,逐渐向一神教过渡。后来汉志地区有人根据社会需要,反对崇拜偶像,因此就创造一种不太拘泥于教条与仪式的一神教,即“哈尼夫教”。该教尊古莱氏人的部落主神“安拉”为唯一的神,相信“天命”、“复活”、“惩罚”、“报应”等。它的产生为伊斯兰教打下了思想基础。但是,哈尼夫教不具备统一阿拉伯民族的条件。因为当时不重视教义理论建设,又缺少一位能接受“安拉”启示的先知,所以,穆罕默德目睹多神教的落后和阿拉伯半岛的分裂,于是进入希拉山洞沉思。

据传他在洞中听到天使加波列大向他传达真主的声音,并确信真主选他为“先知”。真主向他启示,他将成为真主的使者。于是,穆罕默德向人们转达真主“安拉”的恩典。力量和威严。因为穆罕默德宗教宣扬“一切顺从安拉“,故称“伊斯兰”。伊斯兰教的教徒就是顺从安拉的人,故称“穆斯林”。但是穆罕默德受到古莱氏多神教徒和奴隶主贵族的残酷迫害,于公元620_年,便率领麦加的穆斯林转移麦地那,这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也因此被定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穆罕默德在“凡穆民皆兄弟“的“大一统”口号下,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封建神权的国家。并且迅速地发展传教到周边地区,因此便成为世界性宗教。

各位来宾,关于为什么叫伊斯兰教圣墓?可能大家还不一定清楚,我这里可以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埋葬伊斯兰教穆斯林贤人的墓葬。关于这个明末史学家何乔远在《闽书,方域志》据传说载,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0_年)。穆罕默德曾派四大门徒来中国朝贡,后留中国传教。这就是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的最早传说,而传到泉州更是传说纷纷。相传唐朝武德年间,泉州湾有一次鳄鱼患难成灾,渔民不能出海打鱼,船运货物无人装卸,从南洋、阿拉伯等国来的船舶不敢入港,一时泉州湾的海外通商贸易突然受到了破坏,茶叶、瓷器、丝绸、铁器等货物堆积如山,不能顺利出口外销。外来的珍珠、琥珀、象牙、珊瑚、玛瑙和香料等进口货物也无法起卸,沸腾的泉州港顿时冷落窒息。就在这没有驱鳄良策之时,忽有吏部官员奏书:“西方大食国圣人穆罕默德,回教的创始人,有四大门徒在中国传教,听说四人法力高强,烈日难灼体肤,雨水不湿衣裳,入火不死,入水不灭,定有驱鳄之神通。

“于是唐高祖李渊降旨宣召四人,四人皆头缠白巾,身披法衣,手捧经典(伊斯兰教的经典为古兰经),席坐顶礼。大唐皇帝问治鳄安民之方,其中一人启奉:“真主降示经典,吾等奉天传教,如善恶恶,驱鳄何难。”便朝西膜拜,口诵经文,举手一招,御苑右树忽移庭前,复一挥手,树还原处。众皆骇异。四人合掌大笑,为首的一人称:“盘根古树尚能招之即来,挥之而去,何况游动的水族鳄鱼”皇帝大悦,即封四人为“贤人”。为保障海外通商港口的繁荣、商旅的安全,遂派一贤到广州,二贤到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到泉州来驱鳄,三贤、四贤到了泉州果真率领众回教徒朝西跪拜,仰天呼号,诵读古兰经文,其中一人拨剑遥指鳄群立鳄鱼蠢动浅滩,另一人双臂高擎,即有一群神鹰鼓翼而来,盘旋空际,爪抓巨石,向鳄鱼投掷,霎时石如雨下,击中鳄鱼,不死则伤,只好逃离泉州湾。泉州湾又恢复正常的海运。

当时泉州人感念神威法力,托庇安宁,信奉回教者甚多,又因海外交通发达,所以很多阿拉伯商人便定居泉州,并且与当地人通婚。就现在泉州一带的回民还有四万多人,他们有的还保留着回教的习惯,有的已经汉化,于是三贤、四贤就结庐在灵山并在此传教。他们死了以后也就葬在这里,因为夜里常有灵异之光发出,所以人们就称之为“灵山圣墓”。当时还没有清真寺,所以很多人都到这里来礼拜。后来随着穆斯林教徒的不断增多,到了宋朝才由阿拉伯人出资建造了通淮衔清净寺,它是我国唯一保留至今的宋代伊斯兰教寺。

墓地正中有亭,亭中有两座花岗石雕的长方形墓盖石,墓盖底座环刻莲花瓣图案,简朴无华,衬托二位贤者的高洁品德。墓后是一个半月形回廊环抱墓室,据说这样象征伊斯兰象初月一样纯洁。这几根造型特异的廊柱,上下两端偏细,据主建筑学家考证,为唐代柱式叫“梭柱”。这一考证为圣墓的历史年代提供了实物佐证。回廊正中这方青草石雕琢的阿拉伯文石碑刻,记载了元代至治三年(公元1320_年)有一批阿拉伯穆斯林远渡重洋来到泉州,为圣贤修墓的过程,他们的这举动表达了对真主的尊从。还有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一行香碑。公元1420_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航行圣地麦加之前,专程到泉州来拜谒。这是泉州地方官蒲日和为他所立的行香碑,以作纪念。

这个风动石就是当年传说中神鹰掷落的大石头,这块石头风吹则晃,手推则动,俗称为“风动石”。也是福建省三个风动石之一。回教徒们把它看作是真主安拉赐予平安的遗物。明朝嘉靖年间,泉州知府周道光在上面刻上“碧玉球”三字,后人又勒上“天然机妙”四个字,因此便构成了泉州一景“玉球风动”。

千百年来,这座伊斯兰教圣墓一直受到历代泉州人民和穆斯林的保护,它是我国极为珍贵的伊斯兰历史文物。它犹如不朽的花朵,永远开放在穆斯林的心中!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18

鼓浪屿是厦门西南禺的一座小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宽的海峡与市区相隔。岛上四季如春,岛上树木丛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园的美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因为岛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击声如鼓鸣而得名。岛上最高处叫日光岩,附近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训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海边有菽庄花园,花园旁边的金色沙滩,为天然海滨浴场。岛上无车辆,清雅脱俗。尤为游人所赞赏的是,此地的居民文化素质非常的高,钢琴拥有量为全国第一。月下风中,琴声悠扬,漫步其间,韵味无穷,给人以极其优美的艺术享受。

日光岩俗称“晃者”,位于岛的中央,是鼓浪屿的最高峰(海拔92.7米)。从山脚沿石梯登临而上,沿途有日光岩寺、莲花庵。古避暑洞。郑成功水操台遗址以及历代名人的多处题刻。岩顶筑有圆台,站立其间,凭栏远眺,厦鼓风光尽收眼底。裕庄花园坐落于鼓浪屿的南端,分“补山”园和“藏海”园两部分,以园饰海,以海拓园,整座花园设计精巧,园内主要建筑“四十四桥”就建在海上,桥上有观钓台。渡月亭和“海阔天空”。“枕流”等事台叠石。

浩月园位于鼓浪屿的东南隅,全园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而建。园内景点包括郑成功青铜群雕。郑成功巨型石雕像。郑成功微雕展览馆。郑成功碑廊。皇帝殿。激光舞台。孔雀园。皓月休闲度假俱乐部等。其中郑成功青铜群雕是以青铜铸成的半圆半浮大型群雕,为目前国内历史人物青铜群雕中罕见的一组;郑成功巨型石雕像,高15.7米,重1400吨,用625块花岗岩组成,整座雕像拔地凌空,气宇轩昂,己成为厦门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物。

2022年福建洛阳桥的导游词 篇19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山门,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岩,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嶙峋,别有一番情趣。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过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级布上,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得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1991年3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丈坪,亦名遵岩、星台岩。位于清源洞东南。《闽书》载:宋高僧可遵所构,其地巨石偃亘,周数百武,故名。历史上曾建有“枕云亭”及3座石塔。明万历间,泉州太守姜志礼书“百丈坪”三个大字,十分壮观。

清源天湖,其内大坝坝顶海拔3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30米,坝顶长140米,宽2。8米,总库容11。5万立方米,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明代石室,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创建于宋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初为木构,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改为仿木石构建筑。石室内的宋代石雕释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凿而成,高4。62米,宽2米,作立状。佛像庄严大方,端庄慈祥,雕工精湛。穿过石室左侧的崖洞,豁然开阔,只见三块巨石恰似三条大蟒蛇,伸头出洞,故谓“三蟒出洞”。古时在山崖的平台处,建有“望州亭”,可俯瞰古城胜景。崖璧上显眼的“忘归”石刻二字,道出了如此美妙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人流连忘返。

灵山圣墓,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

北京导游词
天津导游词
河北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内蒙古导游词
辽宁导游词
吉林导游词
黑龙江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