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创业活动调研报告(精选5篇)

创业活动调研报告(精选5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创业活动调研报告 篇1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就要求就业者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音节调整。就业者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广安市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工作,各类有创业创新愿望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每个创业项目给予创业补贴。截止目前,广安市开展创业培训1058人,享受创业补贴5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0万元,大众创业出现了遍地开花的良好势头。

创业活动调研报告(精选5篇)

一、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着力营造大众创业氛围。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强化了工作措施。把“创业、创新、创优”和“苦抓、苦创、苦干”的“三创”“三苦”精神贯穿于全民创业教育始终,开展了系列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广安市上下形成了以政府创新思路,政策引导发展,社会营造环境,为大众创业创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突出政策指导,着力优化大众创业环境。目前《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已通过市政府研究,送达市委常委会,预计本月将正式颁布实施。实施意见明确了广安到2019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相关部门职责,着力为大中专毕业生、城乡复退军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和小微企业量身定制创业扶持计划,初步形成了囊括“工商税费减免、财政金融扶持、创业基地建设、目标考核管理”的全民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对创业主体坚持“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补则补”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减免有关税费,放宽投资创业领域、项目审批管理、投资创业注册等限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房租、水电等补贴,这些措施有效降地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劳动者创业热情,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和扶持各类人员创业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大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是推进市县园区(基地)建设,着力搭建大众创业平台。一是完善窗口建设。市、县两级全部挂牌设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劳保所设立了创业服务窗口,推进创业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逐步形成了创业服务市-县-乡三级全覆盖。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选择、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创业指导服务。二是推进园区(基地)建设。广安市努力加强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完善园区保障要素,着力构建一批产业特色突出、承载能力较强的创业孵化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低廉的创业场所。目前,广安市已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园区3个。

四是强化资金扶持,着力破解大众创业瓶颈。一是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每个创业项目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最高补贴可达到10万元。二是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10万元,最长2年的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

五是完善创业项目库,着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广安市开展了创业项目收集整理工作,并组织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及时补充更新,努力创建项目多元、可行性强、适应各类创业者需求的创业项目库,根据创业者自身条件和愿望积极开展了项目推介工作。

六是加强创业服务队建设,着力提升创业服务指导水平。一是成立创业指导专业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广安市各地组织建立了以企业家、专家学者和部门专业人员为成员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队伍,制定了创业专家志愿团管理办法,加强了创业指导服务。二是着力扩大专业服务志愿队队伍,为不断壮大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创业培训教学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已组织13名人员到省上参加创业师资班培训学习,4名老师被评为创业培训讲师。

在深入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根本。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扶持大众创新创业工作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才能形成人人尊重创业、人人参与创业、人人支持创业的生动局面;政策创新是关键。正是由于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扶持创业的政策才更加给力,才能营造更加优良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创业氛围;建设园区(基地)是抓手。正是由于建设了一批工业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一条街,才使政府扶持大众创业有阵地,抓创业工作才有着力点;管理服务是基础。正是由于优质、高效的创业服务,才壮了创业者的胆气,减少了创业风险,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二、存在问题

(一)创新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从企业层面看:有的得过且过、“小富即安”思想比较严重;有的怕担风险,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舍不得投入,不敢闯市场,不敢创大业;有的想创新但无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从社会层面看:不少人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甚至嫉能妒富;有的缺乏创业勇气和耐力。从干部层面看:有的缺乏事业心,习惯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开拓意识不强;有的缺乏主人翁责任感,习惯于当评论员,实干意识不强;有的缺乏公仆精神,习惯于“老爷”作风,服务意识不强。

(二)创新创业的基础不够扎实

1、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薄弱。科研所实力不强,科技资源不足,创新公共服务能力滞后。

2、创新创业的投入不足。创业融资难,特别是对初次创业和起步不久的中小企业来说,因为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贷款条件,如提供抵押、担保,要求健全的财务制度或者销售合同等,所以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据20xx年广安市统计局科技统计监测年报资料显示,广安市的科技经费投入仅27453万元。

3、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关键性人才严重不足。据广安20xx年科技年报显示,调查的487户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仅为15家,有科技机构的企业仅为14家;R&D人员合计仅为825人,占调查单位从业人员数的0.8%,其中参与项目的人员为749人,参加研究的仅为153人。

4、创新创业的服务不够有力。审批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经过近几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审批流程得到了简化,但从调查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政府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园区在行政审批方面一些关系还没有理顺,目前本市虽然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已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仍然存在对窗口授权不充分,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当场办结率不高。

(三)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企业最担心的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后,其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如五金机电、玩具类产品,由于比较容易被模仿,所以一只新产品研制成功,很快就能被其他企业模仿,引起低价倾销、无序竞争,严重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许多企业还反映,发生专利纠纷时不愿意打官司,一方面是因为费时、费力、费钱,另一方面是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快,就是官司打赢了,也错过了产品生产的黄金时期,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三、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建议

广安市创业、创新工作应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业广安行动,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搭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构架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想创、会创、能创、齐创的生动局面,实现新增长、扩大新就业,促进广安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创造条件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就广安市来说,各级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乡村两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无专职工作人员,无经费保障,无固定办公场所,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不能更好地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大众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设施、经费保障、工作职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并限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基层大众创业服务平台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强化政府推动创业工作的责任机制。要把创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范畴,建立奖惩制度,落实政府抓就业创业工作的第一责任,把创业扶持资金的投入作为重点进行考核。要建立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特别要强化各职能部门的责任,避免部门各自为政单打一现象的发生,努力形成上下沟通、左右联动的大众创业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加大创业扶持资金投入渠道。将各类创业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大众创业的力度。继续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各类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放宽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金额,简化反担保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强化担保基金的独立担保功能,适当延长担保基金的担保责任期限,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吸纳带动就业较多的初创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更多支持创业者创办实体。要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社会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向各类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破解创业者融资瓶颈。

四是发挥创业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对创业先进典型采取政府奖励、组织巡回演讲、纳入创业专家团队伍等措施,积极发挥创业典型者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创业活动调研报告 篇2

青年是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创业创新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自治区政协高度重视青年创业创新工作,将“加强青年创业创新工作”作为今年界别协商会的协商议题。根据《自治区政协20xx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在高枫副主席领导下,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与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青联联合组成调研组于4月下旬赴梧州市开展调研,5月上旬赴浙江省、上海市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促进青年创业创新的意义及青年创业创新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促进青年创业创新的重大意义

推动大众创业创新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青年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一方面,创业创新是当代青年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创业创新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

(二)我区和浙江等地青年创业创新工作的有关情况

1.我区青年创业创新工作的探索

在城市青年创业创新方面,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以电子商务为抓手的青年创业创新局面初具规模。

在农村青年创业创新方面,初步形成了以树典型、强示范为重点,以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实用技能培训为抓手的工作格局。

在青年学生创业创新方面,通过系统规划和氛围营造,提高青年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浙江等地青年创业创新的做法和经验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如浙江省长李强把推动创业创新工作作为省长工程,亲自挂帅推动众创空间“梦想小镇”建设。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中排名第三。

整合资源、众筹融资。针对创业青年融资难的问题,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有效解决了青年创业融资难题。

搭建众创平台、构建众创空间。如杭州市打造了以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投资小镇双镇联合的“梦想小镇”。

结对帮扶、传帮接带。如杭州市建立有完善的创业导师制度,对创业导师进行分类管理、健全创业导师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二、我区青年创业创新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从青年自身情况看,青年创业动力和能力明显不足

从整体上看,我区青年创业率不高,青年创业的成功率也不高。影响青年创业动力和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创业意识。

2.缺乏创业资金。

3.缺乏创业知识。

4.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

5.缺乏获取创业信息和政策的渠道。

(二)从政府支持和服务看,支持青年创业创新力度不够

1.我区扶持青年创业创新的政策不足和发布政策信息渠道不畅通解不到,没有真正实施和落实。

2.我区扶持青年创业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足。

3.我区扶持青年创业创新的金融服务配套不足。

4.我区在青年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不足。

(三)从社会层面上看,青年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条件欠缺

1.青年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2.支持青年创业创新的社会资源不足。

三、推动我区青年创业创新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

与资金、技术、市场等创业要素相比更为重要的是青年创业创新氛围的培育。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青年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一是由自治区层面统筹进行系统、全面、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以及各类移动互联网媒体终端开设专栏,引导全民参与创业,在全社会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精神,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二是大力开展青年创业创新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采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举办各类创业讲堂、创业评比、创业大赛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创业创新事业。三是大力支持各类青年创业组织发展,构建遍布全区各地、各业、各领域的青年创业微生态体系,推动各类创业协会、联盟成为青年创业创新工作的最前线阵地。

(二)建立自治区、市两级创业创新工作协调机制

成立由自治区领导牵头、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全区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制定出台全区创业创新政策文件,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督查室加强对政策文件督导和落实,杜绝政策文件随意性大、零碎化、落实难等问题,切实优化青年创业创新环境。各市参照自治区成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扶持青年创业创新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切实加强对创业创新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三)建立和完善我区青年创业创新服务的阵地和平台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一是打造广西青年创业创新“主席工程”、“市长工程”。借鉴浙江杭州创业基地“梦想小镇”的经济政策和人才政策做法,由自治区主席和相关市的市长亲自挂帅,集中优势资源,在我区经济基础较好、发展层次较高的地级市打造一批示范性众创空间,抓住我区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以及推进“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的有利时机,把广大青年群体推到创业创新一线阵地。二是进一步推进青年创业创新基地的建设。依托全区各市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一批青年创业创新基地,加大青年创业基地对政策、项目、市场信息、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整合力量;加强校地合作,由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各市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政策文件,整合各种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

(四)建立扶持青年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

一是由政府牵头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青年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将扶持青年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建立和完善创业创新政策和信息统一发布、咨询和服务的平台,为青年创业创新提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法律咨询、培训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二是由政府牵头建立全区青年创业创新人才库,在全区开展统计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区各类青年数量、受教育程度、技能经验、创业意向、政策需求等情况,按照城市、农村、学生创业青年,建立青年人才动态数据库,建立个人信息、项目、业绩、信用等基本档案,为各项服务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区创业创新导师队伍,加强创业结对帮扶,鼓励创业导师以入股、合伙等方式与创业青年结成更加紧密的商业关系。四是建立青年创业项目库,向全社会征集适合青年创业的优秀项目供我区青年学习、参考,邀请专家对创业青年的项目和案例进行评估、梳理、总结,不断提高青年群体的创业能力。

创业活动调研报告 篇3

青年是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创业创新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自治区政协高度重视青年创业创新工作,将“加强青年创业创新工作”作为今年界别协商会的协商议题。根据《自治区政协20xx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在高枫副主席领导下,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与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青联联合组成调研组于4月下旬赴梧州市开展调研,5月上旬赴浙江省、上海市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促进青年创业创新的意义及青年创业创新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促进青年创业创新的重大意义

推动大众创业创新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青年是社会中最有朝气、创造力的群体。一方面,创业创新是当代青年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创业创新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

(二)我区和浙江等地青年创业创新工作的有关情况

1.我区青年创业创新工作的探索

在城市青年创业创新方面,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以电子商务为抓手的青年创业创新局面初具规模。

在农村青年创业创新方面,初步形成了以树典型、强示范为重点,以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实用技能培训为抓手的工作格局。

在青年学生创业创新方面,通过系统规划和氛围营造,提高青年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浙江等地青年创业创新的做法和经验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如浙江省长李强把推动创业创新工作作为省长工程,亲自挂帅推动众创空间“梦想小镇”建设。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中排名第三。

整合资源、众筹融资。针对创业青年融资难的问题,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有效解决了青年创业融资难题。

搭建众创平台、构建众创空间。如杭州市打造了以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投资小镇双镇联合的“梦想小镇”。

结对帮扶、传帮接带。如杭州市建立有完善的创业导师制度,对创业导师进行分类管理、健全创业导师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二、我区青年创业创新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从青年自身情况看,青年创业动力和能力明显不足

从整体上看,我区青年创业率不高,青年创业的成功率也不高。影响青年创业动力和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创业意识。

2.缺乏创业资金。

3.缺乏创业知识。

4.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

5.缺乏获取创业信息和政策的渠道。

(二)从政府支持和服务看,支持青年创业创新力度不够

1.我区扶持青年创业创新的政策不足和发布政策信息渠道不畅通解不到,没有真正实施和落实。

2.我区扶持青年创业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足。

3.我区扶持青年创业创新的金融服务配套不足。

4.我区在青年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不足。

(三)从社会层面上看,青年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条件欠缺

1.青年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2.支持青年创业创新的社会资源不足。

三、推动我区青年创业创新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

与资金、技术、市场等创业要素相比更为重要的是青年创业创新氛围的培育。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青年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一是由自治区层面统筹进行系统、全面、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以及各类移动互联网媒体终端开设专栏,引导全民参与创业,在全社会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精神,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二是大力开展青年创业创新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采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举办各类创业讲堂、创业评比、创业大赛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创业创新事业。三是大力支持各类青年创业组织发展,构建遍布全区各地、各业、各领域的青年创业微生态体系,推动各类创业协会、联盟成为青年创业创新工作的最前线阵地。

(二)建立自治区、市两级创业创新工作协调机制

成立由自治区领导牵头、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全区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制定出台全区创业创新政策文件,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督查室加强对政策文件督导和落实,杜绝政策文件随意性大、零碎化、落实难等问题,切实优化青年创业创新环境。各市参照自治区成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扶持青年创业创新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切实加强对创业创新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三)建立和完善我区青年创业创新服务的阵地和平台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一是打造广西青年创业创新“主席工程”、“市长工程”。借鉴浙江杭州创业基地“梦想小镇”的经济政策和人才政策做法,由自治区主席和相关市的市长亲自挂帅,集中优势资源,在我区经济基础较好、发展层次较高的地级市打造一批示范性众创空间,抓住我区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以及推进“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的有利时机,把广大青年群体推到创业创新一线阵地。二是进一步推进青年创业创新基地的建设。依托全区各市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一批青年创业创新基地,加大青年创业基地对政策、项目、市场信息、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整合力量;加强校地合作,由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各市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政策文件,整合各种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

(四)建立扶持青年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

一是由政府牵头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青年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将扶持青年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建立和完善创业创新政策和信息统一发布、咨询和服务的平台,为青年创业创新提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法律咨询、培训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二是由政府牵头建立全区青年创业创新人才库,在全区开展统计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区各类青年数量、受教育程度、技能经验、创业意向、政策需求等情况,按照城市、农村、学生创业青年,建立青年人才动态数据库,建立个人信息、项目、业绩、信用等基本档案,为各项服务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区创业创新导师队伍,加强创业结对帮扶,鼓励创业导师以入股、合伙等方式与创业青年结成更加紧密的商业关系。四是建立青年创业项目库,向全社会征集适合青年创业的优秀项目供我区青年学习、参考,邀请专家对创业青年的项目和案例进行评估、梳理、总结,不断提高青年群体的创业能力。

创业活动调研报告 篇4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就要求就业者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音节调整。就业者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广安市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工作,各类有创业创新愿望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每个创业项目给予创业补贴。截止目前,广安市开展创业培训1058人,享受创业补贴5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0万元,大众创业出现了遍地开花的良好势头。

一、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着力营造大众创业氛围。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强化了工作措施。把“创业、创新、创优”和“苦抓、苦创、苦干”的“三创”“三苦”精神贯穿于全民创业教育始终,开展了系列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广安市上下形成了以政府创新思路,政策引导发展,社会营造环境,为大众创业创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突出政策指导,着力优化大众创业环境。目前《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已通过市政府研究,送达市委会,预计本月将正式颁布实施。实施意见明确了广安到20xx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相关部门职责,着力为大中专毕业生、城乡复退军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和小微企业量身定制创业扶持计划,初步形成了囊括“工商税费减免、财政金融扶持、创业基地建设、目标考核管理”的全民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对创业主体坚持“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补则补”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减免有关税费,放宽投资创业领域、项目审批管理、投资创业注册等限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房租、水电等补贴,这些措施有效降地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劳动者创业热情,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和扶持各类人员创业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大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是推进市县园区(基地)建设,着力搭建大众创业平台。一是完善窗口建设。市、县两级全部挂牌设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劳保所设立了创业服务窗口,推进创业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逐步形成了创业服务市-县-乡三级全覆盖。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选择、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创业指导服务。二是推进园区(基地)建设。广安市努力加强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完善园区保障要素,着力构建一批产业特色突出、承载能力较强的创业孵化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低廉的创业场所。目前,广安市已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园区3个。

四是强化资金扶持,着力破解大众创业瓶颈。一是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每个创业项目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补贴可达到10万元。二是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10万元,最长2年的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

五是完善创业项目库,着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广安市开展了创业项目收集整理工作,并组织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及时补充更新,努力创建项目多元、可行性强、适应各类创业者需求的创业项目库,根据创业者自身条件和愿望积极开展了项目推介工作。

六是加强创业服务队建设,着力提升创业服务指导水平。一是成立创业指导专业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广安市各地组织建立了以企业家、专家学者和部门专业人员为成员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队伍,制定了创业专家志愿团管理办法,加强了创业指导服务。二是着力扩大专业服务志愿队队伍,为不断壮大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创业培训教学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已组织13名人员到省上参加创业师资班培训学习,4名老师被评为创业培训讲师。

在深入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根本。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扶持大众创新创业工作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才能形成人人尊重创业、人人参与创业、人人支持创业的生动局面;政策创新是关键。正是由于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扶持创业的政策才更加给力,才能营造更加优良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创业氛围;建设园区(基地)是抓手。正是由于建设了一批工业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一条街,才使政府扶持大众创业有阵地,抓创业工作才有着力点;管理服务是基础。正是由于优质、高效的创业服务,才壮了创业者的胆气,减少了创业风险,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二、存在问题

(一)创新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从企业层面看:有的得过且过、“小富即安”思想比较严重;有的怕担风险,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舍不得投入,不敢闯市场,不敢创大业;有的想创新但无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从社会层面看:不少人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甚至嫉能妒富;有的缺乏创业勇气和耐力。从干部层面看:有的缺乏事业心,习惯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开拓意识不强;有的缺乏主人翁责任感,习惯于当评论员,实干意识不强;有的缺乏公仆精神,习惯于“老爷”作风,服务意识不强。

(二)创新创业的基础不够扎实

1、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薄弱。科研所实力不强,科技资源不足,创新公共服务能力滞后。

2、创新创业的投入不足。创业融资难,特别是对初次创业和起步不久的中小企业来说,因为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贷款条件,如提供抵押、担保,要求健全的财务制度或者销售合同等,所以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据20xx年广安市统计局科技统计监测年报资料显示,广安市的科技经费投入仅27453万元。

3、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关键性人才严重不足。据广安20xx年科技年报显示,调查的487户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仅为15家,有科技机构的企业仅为14家;R&D人员合计仅为825人,占调查单位从业人员数的0.8%,其中参与项目的人员为749人,参加研究的仅为153人。

4、创新创业的服务不够有力。审批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经过近几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审批流程得到了简化,但从调查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政府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园区在行政审批方面一些关系还没有理顺,目前本市虽然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已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仍然存在对窗口授权不充分,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当场办结率不高。

(三)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企业最担心的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后,其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如五金机电、玩具类产品,由于比较容易被模仿,所以一只新产品研制成功,很快就能被其他企业模仿,引起低价倾销、无序竞争,严重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许多企业还反映,发生专利纠纷时不愿意打官司,一方面是因为费时、费力、费钱,另一方面是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快,就是官司打赢了,也错过了产品生产的黄金时期,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三、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建议

广安市创业、创新工作应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业广安行动,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搭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构架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想创、会创、能创、齐创的生动局面,实现新增长、扩大新就业,促进广安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创造条件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就广安市来说,各级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乡村两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无专职工作人员,无经费保障,无固定办公场所,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不能更好地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大众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设施、经费保障、工作职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并限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基层大众创业服务平台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强化政府推动创业工作的责任机制。要把创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范畴,建立奖惩制度,落实政府抓就业创业工作的第一责任,把创业扶持资金的投入作为重点进行考核。要建立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特别要强化各职能部门的责任,避免部门各自为政单打一现象的发生,努力形成上下沟通、左右联动的大众创业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加大创业扶持资金投入渠道。将各类创业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大众创业的力度。继续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各类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放宽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金额,简化反担保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强化担保基金的独立担保功能,适当延长担保基金的担保责任期限,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吸纳带动就业较多的初创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更多支持创业者创办实体。要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社会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向各类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破解创业者融资瓶颈。

四是发挥创业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对创业先进典型采取政府奖励、组织巡回演讲、纳入创业专家团队伍等措施,积极发挥创业典型者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创业活动调研报告 篇5

近日,为贯彻落实克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委对大众创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参阅人社部门有关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了回归创业群体开展实地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据统计,20xx年至20xx年,全省回归创业总人数为21.97万人,共创办企业5.86万家,带动就业人数157.19万人,投资总规模1496.80亿元,总产值4585.81亿元。

一是回归创业涉及行业领域较多,以服务业为主。据统计,全省回归创业中,第一产业1.82万家,占回归创业的31.07%;第二产业1.43万家,占回归创业的 24.43%;第三产业2.61万家,占回归创业的44.50%。总体上看,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家乐、餐饮娱乐、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服装加工等行业。调查显示,回归创业大多集中在县城、乡镇和村组,通过创办、领办企业,吸引了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地区集中和就近就地优化配置,有力推动了城镇化建设。

二是回归创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以小微企业为主。创办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工回归创业选择申办个体工商户。据调查,创办企业规模在100万元以下的有3.8774万个,占回归创业的66.11%;100至1000万元的有1.4836万个,占回归创业的25.29%;1000万以上的有0.5044万个,占回归创业的8.60%。调查显示,回归创业个体规模虽小,但通过创业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持久活力。

三是回归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带动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回归创业不仅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非常明显。据统计,近六年来,回归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57.1893万人,其中20xx年至20xx年带动就业人数分别为28.0737万人、33.2632万人和39.6967万人,回归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调查显示,回归创业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回归企业大多属劳动密集型,用工量大、门槛低,吸纳了大批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同时还有效缓解了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留守”和“空巢”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四是回归创业者素质较高,示范效应较强。自身素质较高且有一定积蓄的中青年,是回归创业的主力军。他们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及实践能力较强,更容易接受新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市场观念,对成功创业有一定的信心。据黄冈市调查,回归创业人员中80%以上都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赤壁市一批回归创业的大学生自发成立青年创业协会、创业青年发展促进会,建立创业者交流合作平台,在创业者中众筹成立了绿购网等一批创业项目。调查显示,一大批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归投资创业,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人才,还带回了都市文明、现代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还带动了整个县域文明程度的提高,给广大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活力和全新观念。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省回归创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调查中发现,回归创业的企业在资金、人才、政策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困难。

(一)资金方面

资金缺乏、融资难是回归创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调查显示,创业者初始资金来自家庭支持的占36.8%,个人积蓄的占22.7%,朋友集资占20.3%,金融机构贷款占12.0%,政府扶持占6.2%,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各占1.0%。虽然资金来源渠道呈多元化趋势,但自筹资金占80%左右,创业筹资是很大的难题。虽然返乡创业者积累了一定资金,解决了注册资金,但流动资金、发展资金短缺,贷款困难,已经成为回归创业普遍面临的最大障碍。主要原因:一是经营风险较大。由于创业企业规模较小、实物资产较少、技术水平不高,其发展极易受到经营环境的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影响自身的资金积累和信贷融资。二是缺乏抵押物。新办企业大多是租用场地,农村土地和住房不能作为贷款抵押资产,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导致创业者很难获得贷款,在资金不足时往往是找民间借款,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比例很小。三是贷款门槛较高。座谈中,回归创业人员普遍反映,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周期长,门槛高。比如,受广大回归创业者欢迎的小额担保贷款由于现行政策规定,需要公务员担任担保人,也让许多人在申请时受到阻碍。此外,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满足流动资金需求,贷款需求较急、频率较高且资金需求一次性量较少,融资的复杂性使其融资成本较高。

(二)人才方面

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招不到、留不住,是回归创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与回归创业人士座谈中,多数反映管理、营销、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难招,并已成为企业提升发展的障碍。主要原因:一是创业初期提供的待遇相对较低。回归创业者大多数出身农民,创业地大多在县或乡(镇)、村,创办的实体大多属微利项目,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质量不高,尚未实现由数量型的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和集约型增长转变,难以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二是基层缺乏吸引力。回归创业者创业地大多在县或乡(镇)、村,创业地的生活水准、环境和物质文化条件等缺乏竞争优势和吸引力,导致外地人才和劳动力不愿来,本地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大量流向发达地区,即使工资待遇与本地企业差不多,他们也更愿外出长见识,开眼界,使回归创业“竞进提质”困难。三是部分新兴行业发展平台不够。调研发现,我省本地互联网、网络游戏等新兴行业发展不足,该领域创业企业在本地招聘高端人才困难。如调研的武汉得意生活和洪山网络游戏公司均反映武汉招聘不到互联网领域高端管理、技术人才,而通过猎头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高薪挖的人才却由于武汉互联网行业发展平台、发展空间不优而不愿意来汉工作。

(三)政策服务方面

近年来,国家、省和各市州均陆续出台了支持大众创业的政策文件,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创业企业对政策扶持的感受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扶持未能全覆盖。据调查,创业者从未享受过创业扶持的占49.7%,享受过小额担保贷款的占15.9%,税费减免政策占14.8%,创业培训补贴占7.9%,创业扶持补助占7.5%,其他占3.1%。一方面,各部门对创业者的政策扶持尚未全覆盖,对未享受创业政策的初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公。另一方面,各部门在项目扶持、资金补助中 “扶优扶强”、“锦上添花” 思想浓厚,热衷于扶持大企业、大项目,忽视了对小项目、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二是部分扶持政策难以落实。据了解,部分扶持政策尤其是信贷扶持落实遭遇市场化难题。如黄陂区百分百纺织公司是一家丹江移民创业企业,为丹江移民转移就业作出了贡献和牺牲,当地各部门和金融机构领导多次表态应贷款支持,但当该企业申请贷款时被具体操作的信贷员否决,原因是目前该企业目前亏损,达不到银行内部设置的贷款条件,一旦该企业还不起贷款,该信贷员将下岗失业。三是政策扶持未形成合力。一方面,由于创业工作涉及面广,相关部门政策扶持各自运作,缺乏联动,如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科技创新资金、大学生创业基金、青年创业基金等,尚未形成互相协作、合力帮扶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涉及创业工作的部门众多,但没有“牵头”和“兜底”,创业服务仍有欠缺,还存在真空地带。如武汉得意生活反映,该企业拟申请在手机APP上为用户提供水电燃气费用支付的功能,为此多次到经信、发改、金融等职能部门申请,得到答复均不属于自身业务,甚至无一部门知道该项业务归口哪里办理。

除上述资金、人才、政策等主要问题外,还存在创业创新不足、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不优等问题,随着国家、省进一步重视和完善大众创业工作机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这些问题都将逐步得到改善和解决。

三、有关对策建议

(一)加强创业引领,优化创业环境。

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扶持创业的职责任务,切实加强对回归创业工作的组织和集中引导。加强政策集成,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力度,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改善回归创业的环境。打造和优化回归创业的环境设施,加速城镇化步伐,加快创业园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小城镇成为回归创业者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手续,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网络优势,拓宽企业销售渠道,使回归创业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改进金融服务,完善创业融资机制。

进一步调整、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拓展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允许回乡创办企业和申办个体工商户用土地经营权、商品林权、农房、农业生产设施及产出物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回归创业提供贷款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探索建立小微企业和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创业基金并由政府承担一定的融资风险等方式,进一步破解回归创业的融资难题。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供创业人才保障。

开展以农村新成长劳动力为重点,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根据回归创业者的投资规模、行业类型、个人素质等条件,有针对性地加强回归创业跟踪指导,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创业风险。针对回归创业企业的用工需求,定期组织专场招聘活动,使更多的本地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缓解回归企业招工难。鼓励和指导回归创业通过自身发展,进一步提高工资待遇、福利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营造企业特色文化,不断增强回归创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增加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经费投入,有针对性地为回归创业企业培养一批本地化、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队伍,为回归企业“提质增效”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四)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大众创业空间。

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试点在我省各地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研究推广赤壁市“青创会”等新型创业平台模式,有效集成创业资源,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政策咨询、投融资、创业辅导和“一站式”办理创业手续等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大众创业提供“一对一” 的平台和 “交钥匙”工程,实现创业全链条增值服务,满足大众创新创业的共性和个性需求。

自查报告
情况报告
事迹材料
申报材料
社会实践报告
述职报告
述廉报告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