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工作报告 > 精选工作报告 > 扶贫工作报告(通用21篇)

扶贫工作报告(通用21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3.0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扶贫工作报告 篇1

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扶贫工作报告(通用21篇)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xx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黑恶势力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各级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五)特殊的贫困特征导致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受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显的特征。20xx年,全市贫困人口还有75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个国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57.32万)占了全市的75.65%;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仅 6186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其中六个国定县348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5%。除孝义、汾阳、文水外,还有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插花)贫困县,贫困层次不尽相同,要做到精准扶贫难度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盖。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XX县上明乡阳寨村由郝家山、上阳寨、下阳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46户、910口人。20xx年秋季,XX县扶贫办安排该村5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面对农民贫困状态参差不齐、智力能力差别较大、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思想严重的现状,乡、村两级干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定项目。经县扶贫办和乡村两级干部联合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养牛成本相对较高,养鸡、猪疫病难以控制,价格波动较大,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饱和状态,不宜发展。结合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禁牧影响了本地山羊发展,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较环保观念的影响,最终确定实施肉羊养殖。

(二)阳光操作确定帮扶对象(养殖户)。为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要求村民自愿报名。其中30多户农民有意愿养殖脱贫致富,还有部分农户要求平分养殖项目,人人有份,然后将自己所得部分出售,以此赚取一些现金救急。针对这一情况,乡村两级干部组织群众评议,首先否决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后针对30多户农民,作出自筹资金300元/只购买肉羊的决定。经准备养殖的贫困户讨论,认为300元/只价格较高,多数贫困户拿不出钱;之后,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决定凡自筹资金200元/只的农户都有资格享受帮扶政策。最后,通过报名、筛选、筹资,确定了30户农户,筹到现金8万元。

(三)充分酝酿确定肉羊品种。经过养殖户共同商讨,认为本地山羊宜于山坡放牧,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且圈养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养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适宜XX县气候,所以选派养殖户代表和乡、村两级干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的价格购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结合实际肉羊分配到户。根据自筹资金多少,支村“两委”确定了每个帮扶户的肉羊数量。其中,最多的农户有20多只,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买羊时,乡村两级干部就将所购410只肉羊打耳编号,回来后抓阄取羊,很快将肉羊分配到户。

(五)农户自愿整合集中饲养。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养殖能力较差的一些个户出现了向外抛售肉羊的想法,干部发现这一苗头后,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准出村,只限于本村贫困户之间;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内不准宰杀食用;三是羯羊出售须经村干部验收,方可进行。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410 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户农民手中集中饲养。从20xx年秋到20xx年春,实现了肉羊的正常饲养。经过一年时间气候适应,20xx年秋,母羊开始产羔。

截止目前,不仅410只肉羊保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场价500元/只算,一年时间可收回投资1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结合阳寨村贫困户自发参与养殖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肉羊养殖,瞄准了帮扶对象——养殖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 “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二)评议是手段。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农户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吕梁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针对吕梁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全市75万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县、乡、村、户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20xx——20xx年,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xx——20xx年,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扶贫工作报告 篇2

湘西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是国务院开展劳务协作脱贫的试点地区。近年来,湘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同志的批示精神,突出脱贫攻坚主旋律,瞄准就业脱贫总目标,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推动就业扶贫向纵深发展,探索出具有湘西特色的就业扶贫好路子。20__年全州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6万人,劳务总收入256.8亿元,其中贫困劳动力23万人,劳务收入68.6亿元,带动6.6万户贫困家庭脱贫。目前,劳务收入已成为湘西州农民增收脱贫的主渠道,对脱贫退出贡献率达60%,就业扶贫成为全州推动脱贫攻坚的重头戏。20__年、20__年我州就业扶贫连续两年在国检、省检中获得好评,实现零扣分,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稳就业真抓实干先进市州;人社扶贫工作得到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的点赞。

一、劳务协作转移就业一批,推动贫困劳动力实现有序就业,形成了湘西模式。一是签订协议,建立机制。为实现劳务协作无缝对接和常态化,我州分别与我省长株潭三市、广东省四市、山东省济南市和长三角地区签订了劳务协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双方协作范围、合作形式、工作目标。建立了省外、省内、州内和县内四级沟通协调对接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劳务协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政府对企业、企业对劳动者、基层组织对劳动者的联动机制和劳务协作信息远程交换机制,输出地负责提供求职需求清单,输入地负责提供岗位清单,网上进行数据比对,极大地提升了人岗匹配精准度。二是精准对接,有序输出。先后组织专门队伍与广东四市、长三角、长株潭等地区开展50多场次劳务协作活动,组织68场次企业用工招聘会,有序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20__年全州新增建档立卡劳动力转移就业7358人,未脱贫贫困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8.12万人。据统计,我州在长株潭就业的有4.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2.6万人;在广东省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市就业的有2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5.4万人;在长三角就业的有2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7.1万人。我州劳务协作工作获得国家领导的肯定,在全国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三是深化协作,落实项目。深入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3223+n”项目落实,向济南市有组织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64名,共建扶贫车间119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958人。推动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十八洞分院、湖南阳光阿雅职业培训学校落户湘西。争取济南市东西部劳务协作援助资金6679万元,联合开发农村专岗1.35万个。通过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及十八洞分院、济南市技师学院“轨道交通湘西班”、永顺吉利班、保靖龙骧巴士班定向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470名,实现了入学即就业、毕业就上岗的目标。两地共建就业扶贫车间、技能培训成功做法连续两年作为湘西州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上报国家考核组并得到充分肯定,在全国形成了亮点。

二、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一批,推动贫困劳动力实现自主就业,打造了湘西样板。一是提质升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坚持“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培育特色、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全面提质扩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全州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创业孵化基地有12个,其中武陵山片区湘西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获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州电子商务等三家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湖南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共有在孵各类初创企业491家,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151个。推动湖南省“乡村创业领雁培养计划”落户湘西州,成功举办了“农产电商”、“农旅融合训练营”、“民艺文创训练营”等3期训练营,培养乡村创业领雁人才90名,搭建了乡村创业者资源互助平台。20__年我州的湖南省返乡创业领雁培养计划获得了第xx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主题展优秀项目奖。二是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重点乡镇建设。立足乡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原则,推进湘西州创业带动就业重点乡镇建设三年规划,目前建成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重点乡镇10个,共培育了示范企业和示范合作社163家、创业示范户和种养殖大户1917户,带动1.3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积极*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瓶颈,率先在全省实现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管理和线上报审,目前全州在贷创业担保贷款4.23亿元,扶持500多家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帮助1.5万多名劳动力实现成功创业。一批县市和企业成为全国试点和先进典型,泸溪县被列入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花垣县、凤凰县入选商务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盘古电商被商务部评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三是持续扩大创业主体规模。积极*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瓶颈,率先在全省实现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管理和线上报审,大力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农村能人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州创业者协会建立的湘西优品汇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来势良好,长沙旗舰店影响力逐步扩大。20__年全州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8亿元,新增创业主体9006户,带动城乡就业1.227万人。目前全州在贷创业担保贷款5.6亿元,扶持500多家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帮助1.5万多名劳动力实现成功创业。全州累计创业主体10.68万户,带动城乡就业23.8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2.3万人。我州有7家企业被评为“湖南省百家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优质初创企业”,6名创业者被评为“湖南省百名自主创业就业先进个人”。

三、打造扶贫车间吸纳一批,推动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彰显了湘西特色。一是多方面保障扶贫车间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湘西自治贯彻落实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明确从20__年至20__年三年内,全州将建成300家就业“扶贫车间”,对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给予场地费、物流费、就业服务、创业扶持等补贴,为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多渠道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坚持因企施策、因人施策、因地施策,积极打造“厂房式”扶贫车间、“居家式”扶贫车间,“基地式”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劳动力与企业实现“点对点”对接。全州累计建成规模厂房式“扶贫车间”211家、合作社和家庭作坊式“扶贫车间”20__多个,共带动就业5万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万余人。涌现了凤凰县周生堂扶贫车间、龙山县惹巴妹扶贫车间、花垣县龙门村扶贫车间等一大批带头作用明显、企业发展迅速的就业扶贫典型。扶贫车间成功做法连续两年作为我州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上报国家考核组并得到充分肯定,在全国形成了亮点。三是多层次加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按照“帮扶1人、就业1人、稳定1户”要求,着力打造就业扶贫基地,建成就业扶贫基地9家、省级就业扶贫基地21家、州级就业扶贫基地57家、县级就业扶贫基地10家,吸纳劳动力就业5174名,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2100人。制定实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计划,扶持湘西经开区、泸溪高新区等9个省级工业园区659家企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4.4万人,其中农村贫困劳动力7600余名。

四、发展文创产业带动一批,推动贫困家庭妇女实现就地就业,凸显了湘西亮点。一是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下发了《关于发展文创产业带动城乡妇女就业的意见》、《关于做好巾帼就业扶贫车间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到20__年底,全州要建成“巾帼就业扶贫车间”60家,实现新增城乡妇女就业10000人;从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能人+基地十农户”等模式,发挥能工巧匠带头引领作用,促进妇女文创产业整村、整寨、整乡推进,全面增强带动农村妇女就业的能力。二是打造文创产业平台。围绕全州文化旅游发展,积极整合人社、扶贫、科技、文旅等部门的资源,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支持惹巴妹、山谷居民、七绣坊等本土优秀文创企业创办“巾帼创业扶贫车间”110个,其中今年新建并认定的规模巾帼就业扶贫车间42家,共纳就业2.5万多人,其中家庭妇女1.9万人、建档立卡劳动力1.1万人。如龙山县惹巴妹手工制品公司采取分户生产和集中销售方式,探索出“边培训、边加工、边取酬”路子,培训、签约20__多名贫困家庭妇女。惹巴妹扶贫车间获得了第xx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主题展优秀项目奖,公司董事长谭艳林同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三是强化农村妇女技能培训。根据本土文创企业需求,结合建档立卡妇女劳动力、留守妇女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际,人社、扶贫办、文旅局和妇联等单位协作开展“湘西绣娘”等编织技能培训。全州先后举办文创产业妇女培训班146期,培训农村妇女1.26万人,签约82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5360人。

五、开发公岗就地安置一批,推动贫困劳动力实现兜底就业,走出了湘西路子。一是精准开发公岗。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园区建设、重点项目、旅游服务等发展重点,结合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积极开发人社扶贫农村公益性岗位,每个行政村开发乡村保洁、公共设施维护2个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重点群体进行就业兜底安置。目前,全州人社系统稳定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89万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89万人。二是精准开展培训。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精准培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20__年全州共培训4.3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925名、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1388人。全省率先出台《湘西自治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__-20__年)》等文件,把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作为培训重点,从失业保险节余基金中按要求提取4800万元,深入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和技能提升补贴“展翅行动”,目前全州已培训3万多人。三是精准落实补贴政策。认真落实新一轮积极促进创业就业的“1+3”政策,全州通过省平台共办理落实培训、生活费、岗位、社保等各类补贴12.85万人次,补贴总额达7875.06万元。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社保降费政策,共为全州980余家民营企业减少养老保险费1.43亿元,为实施费率过渡试点的湘西经开区22户企业减负养老金358万元;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全州共为企业、用人单位减负1.746亿元、惠及40万名工作人员,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下步,全州人社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全会精神,按照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聚焦人社扶贫任务,突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在巩固拓展就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就业扶贫向纵深发展,为全州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扶贫工作报告 篇3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内容,不断扩大扶贫开发成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我国老少边穷等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的现有国情,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笔者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浅谈一点个人的思考与建议。

一、基本现状

xx县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拥有68万人口,是一个集老区、库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山区县。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贫困县,xx年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xx年被列入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一直以来都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抓国家各类扶贫政策的有关机遇,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按照精准扶贫的方式,努力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特色鲜明的扶贫开发路子,全面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仅xx年减少贫困人口2.71万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二、主要措施

(一)推进产业扶贫,拓展贫困户增收门路。县政府结合全县资源分布实际情况,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突出发展茶叶、中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先后出台了《xx县加快特色种养业意见》、《xx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励办法》等文件,整合涉农资金2亿多元,安排奖补资金1300万元,支持新建、提升特色产业基地25万亩,培育种养大户xx余户,新增省市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226家,培育家庭农场19家,涌现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1万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xx年县政府实施了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和农业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着力以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推进项目扶贫,夯实贫困户脱贫基础。坚持把农村基础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集中解决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等问题。近三年累计争取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000多个,投入资金11.5亿元,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35处、河堤58千米,整修当家塘305口,建设高标准农田5.7万亩,治理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修建村组水泥路1049公里,整治美好乡村示范点36处,搬迁深山库区一线群众5211人。今年在上级支持下,对生存环境恶劣、居住人口分散的边远村组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工程,计划搬迁贫困人口1768户6824人,并即将出台鼓励农民到中心村庄、集镇或县城购房奖励办法,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推进素质扶贫,提高贫困户脱贫能力。建立了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减轻群众就医负担。xx年,全县农村群众享受医疗改革“红利”超3亿元。实施重大疾病防控、义务教育营养餐等一系列民生项目,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免费入学、中职学校免学费等政策,做好贫困大学生、中职生、高中生和义务教育寄宿生资助,确保贫困户子女有学上、能上学、不失学。xx年,全县教育扶贫资金达5170万元,受益学生8.3万人。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技能,确保贫困户户均掌握1-2项实用技术,两年来转移就业1.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501人。现代产业园区近年来吸纳5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随着xx职业学校的建成投运,将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范围,切实提高老区劳动力素质。

(四)推进旅游扶贫,助推贫困户快速致富。树立“旅游既富县又富民”理念,把旅游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产业。近两年,通过以奖代补,积极支持群众发展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市场等旅游服务项目,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种养、观光农业等,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xx年,全县接待游客、综合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燕子河镇通过发展乡村游,带动高山泡菜、红豆腐等产品开发,年综合收入1.9亿元,带动全镇人均增收800元,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走上致富道路。今年,全县正在创建农家小院示范户50家、示范村2个、示范乡镇1个以上,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五)推进金融扶贫,增强贫困户发展后劲。以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信贷投放、促进扶贫开发。xx年,全县共发放涉农贷款52亿元,其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99亿元,支持1200多家农民合作社,带动近4000户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支持596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小额贷款计划为4亿元。同时,增设金融营业网点和自助银行网点16个,新建助农取款点384个、村级金融服务室21个,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级全覆盖,农户基本实现“申请贷款不出户、存取现金不出村、汇款业务不出乡”。

(六)推进“兜底”扶贫,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求为弱势群体筑起“最后一道保障网”。xx年,全县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惠民资金5.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超过1000元。在“低保”方面,推动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无缝衔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近三年2万户困难家庭摆脱贫困、退出低保。在养老方面,逐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全县集中供养机构床位达2688张,占五保总数的35%。推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为重度残疾人、计生优待户等群体代缴养老保险金。在救济方面,针对不同弱势群体,分类施策、因需而救。三年来开发公益性岗位400多个,加强临时救助,解决了一批贫困人口临时性、突发性困难问题;广泛引导社会各界“献爱心、送温暖”,解决弱势群体实际困难。同时,探索建立大灾救助机制,将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扩大到毛竹、森林、育肥猪、茶叶等领域,创新开展农房保险等。xx年,全县共有4.49万贫困人口享受到政府及社会救助,占贫困人口的30.4%。

通过一系列的扶贫开发举措的实施,全县扶贫产业不断得以壮大,基础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生活得以明显改善,实现了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目标任务。尤其是一些扶贫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我县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培训为广大贫困人口大量输入了“造血功能”,“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做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人口的脱贫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贫因人口基数大、山区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扶贫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山区扶贫任务艰巨,库区扶贫面临挑战。多年来,我县的扶贫工作重点和主要区域集中在深山区、高寒区和库区,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边远地区,收入来源匮乏,脱贫致富的难度极大。深山区和高寒区受地理、交通、自然资源、教育资源等因素影响明显,且缺乏主导产业,扶贫投入资金需求量大,贫困发生率高,是全县扶贫攻坚的难点区域。

(二)扶贫成本较高,工作难度加大。随着近几年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通过扶持已逐步得到发展,生产生活状况也得以改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但剩下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都处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边远村社,空间跨度大,各项建设性投入需求大,扶贫成本高,脱贫的难度大,给扶贫开发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主导产业匮乏,群众增收速度缓慢。近年来,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上贫困地区支柱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贫困村群众收入远远低于全县普通农民收入,还没达到全市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特别是深山区和高寒区,由于近年来投入较少,发展较慢,贫困村群众收入水平较低。

四、工作建议

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是实现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农村最低收入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把改善高寒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持重点,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推进贫困群众增收与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扶贫开发与民生工程有机结合,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抓住编制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问题。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着力解决农村供电质量不高和农村电力配送不正常的问题。积极探索“富裕农民进城,贫困农民下山”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在条件成熟的部分乡镇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对不宜人居的村、社进行整村、整社搬迁,着力改善贫困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二)积极培育支柱产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林下扶贫产业。充分利用贫困山区林业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扶持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链结机制,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家庭收入。

(三)加强智力扶贫培训,提升农民脱贫致富本领。要坚持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贫困初高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工作,并根据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切实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和电子电工、烹饪、焊工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加快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力度,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同时,加强扶智宣传,充分发挥基层干部领头雁作用,抓好贫困村干部政策业务培训,选派农村致富带头人参与村支两委管理,模范带动农民科学致富。

(四)整合扶贫开发资金,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要打好乡情牌,注重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带资金、技术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发展。加大社会闲散资金、项目建设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认真开展查漏补缺,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农民工培训转移、扶贫和生态移民等工作,全面加快片区公路、人饮、危房整治、电网改造、人行便道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对所有涉及到村的扶贫资金、项目,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资金走”的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国家贫困县的相关优惠政策、扶贫项目和资金,还利于民,切实巩固了扶贫开发新成果。

扶贫工作报告 篇4

一、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清单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拟解决1。3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的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筹划,制定了《XX20__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工程共投资612.2万元,重点对宏村、宏潭、美溪3个乡镇12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工程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内人口(其中涉及贫困人口316户727人)的饮水安全及饮水保障率。

(二)加强农村饮水的管理。每年安排饮水管护资金20余万元,对农村安全饮水的管理进行补助,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正常运行。

(三)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回头看”等活动。根据上级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先后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回头看”、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立行立改督查暗访、贫困人口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精准核查等行动,涵盖全县8个乡镇、66个行政村。经排查,13个贫困村已全部通水,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全县贫困户已全部通水,其中9户饮水存在用水不方便、用水保障率低等问题,经与相关镇、村积极协商整改措施,问题已于11月底前整改完毕。

(四)开发水利公益性岗位。与相关乡镇、村共同开了河道保洁、小型水利工程巡护等公益性岗位和辅助性公益岗位17个,帮助17户贫困户共增加收入85580元。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做好扶贫项目谋划工作。对照水利扶贫规划要求,提早谋划20__年扶贫项目,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战。

(二)做好扶贫项目宣传工作。对照水利扶贫规划和民生工程宣传工作要求,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惠民利民政策真正“得民心、顺民意”,打好脱贫攻坚战。

扶贫工作报告 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大会精神和22个扶贫专项方案,按照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安排,为切实做好我县工业扶贫专项工作,通过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和延伸产业链,逐步扩大贫困村贫困人口就业,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现将我县工业扶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度目标

20xx年,按照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实际,明确以产业扶持为主,通过加大对企业的技改升级力度,扩大企业规模和产量,增加群众就业和务工收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入驻绿色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引进深加工企业和生产方式,延伸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帮助本地农(牧)民群众通过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和务工等途径增收致富。一是将通过工业产业扶持和政策帮扶,通过扶持企业技改、整合和升级,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家,新引进入园企业2家,建成投产企业4家,进一步促进园区和企业发展;二是落实企业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乳业、宇妥等9户规上企业结对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其他企业结对帮扶1户以上贫困户;三是年内园区和企业新增本地就业人数100余人,其中贫困人数占企业务工人员的5%以上;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贫困人员增收120元/年。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推动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建设。2家企业已开始进行园区新厂建设;园区污水处理管网扩容项目已在本月开始建设。

(二)鼓励全县工业企业吸纳贫困村贫困人口就业。由于地理位置和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上半年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开工,解决贫困人口就业21人。牦牛乳业将在本月招收临时性季节用工150人。

(三)20xx年5月中旬,中电投光伏电站正式运营,按照国家发改等部门给予光伏扶贫的相关文件要求、相关的扶贫方案,将贫困村的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人口按每年每人次不低于1000元的补助标准给与补贴。

三、存在问题

(一)由于县地理位置特殊,加上企业生产主要为当地牦牛乳、肉产品,生产加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季节性很强,导致上半年扶贫工作开展较为缓慢。

(二)我县企业均为中小微企业,本身资金实力有限,再加上我县发展时间较短,财政力量薄弱,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所能够提供的帮助、支持极为有限,致使我县企业发展缓慢。

四、下一步计划

一是加强村企合作,针对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牧户,鼓励企业对其畜禽养殖等方面给以技术指导,带动贫困牧户的养殖产业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参与村企挂钩帮扶,支持帮助贫困村发展经济、扩大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农牧民兴办农畜产品加工业,为贫困农牧户劳动力提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岗位;三是支持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村级经营收入。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吸纳本地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增强村集体对农牧户增收的服务和带动功能。

扶贫工作报告 篇6

根据县政府20xx年9月8日会议安排,以及县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重自纠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

镇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并研究成立“范桥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负责人担任,镇纪委、财政、民政、农经、人社所等镇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自查自纠工作。

二、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20xx-20xx年,上级共扶持我镇项目17个,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16个,扶持资金238万元;到户补贴类项目8项,享受人数201人,补贴资金248968元,其中:雨露计划87人,补贴资金130500元;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40人,补贴资金2万元,到户贴息贷款补息27户,补贴资金60542元;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行动受助5人,受助资金4416元,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42人,补贴资金33600元。

三、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在财政扶贫项目的管理上,我镇扶贫工作领导组都有明确分工,有具体的财务管理和监管人员,每个项目的申报和实施,都是按县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有序进行,在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上都是按专项资金的要求管理,即按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的要求进行管理,严格用于财政扶贫项目,及时拨付和报账,没有发现滞留资金等现象。在自查自纠过程中,没有发现我镇违反分配、拨付和立项、审批的程序,也没有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和骗取扶贫资金的现象。

四、强化服务,建立队伍

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扶贫项目及资金的管理上,都相应地建立了廉政制度,并结合有关规定,自觉接受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执政的水平,力求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让党放心。

扶贫工作报告 篇7

一、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为了认真做好学院对钨英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行动迅速,认真贯彻全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多次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专题会议,学习扶贫开发工作文件,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和指导。二是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张小云同志担任组长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院扶贫开发工作。三是成立了由何永进同志担任队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队,专门负责落实学院扶贫开发工作。四是建立了扶贫开发工作制度,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队、责任人、联络员的职责分工和纪律要求,指定了学院组宣处负责学院扶贫开发工作对外联络和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二)措施得力,针对性强。学院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贫困户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户收入和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因地制宜,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对钨英村的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在学院领导以及工作队同志进村入户开展摸底调查、掌握情况、广泛听取发展意见的基础上,结合钨英村贫困现状和我院的实际情况,20__年1月14日,学院制订出台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制订了《扶贫开发工作职责分工》、《扶贫开发工作纪律要求》等相关文件。在学院《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帮扶任务、目标要求和组织领导,确定了责任分解、帮扶措施和实施步骤,严明了工作纪律、工作要求和监督检查,为确保我院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落实完成好省委、省政府交给我院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责任部门重视不够。学院个别承担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责任部门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视不够,其主要领导至今尚未赴钨英村开展工作调研,也没有提交具体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

(二)贫困户小农意识严重。由于长期贫困,信息闭塞,观念落后,钨英村贫困户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身求发展盼富裕愿望不强,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凡事都等着国家和社会的救济、帮助,宁愿苦熬受穷,也不愿苦干摆脱窘境,其精神和物资同样贫困。

(三)缺少短期见效项目。针对钨英村的实际情况,在没有其它更好措施的情况下,学院主要采取推广油单竹种植增加贫困户收入。而油单竹从种植到收获,其生长周期需要3至4年,短期难见收益,很难实现省里要求的“贫困户每年要增加收入”的目标。

(三)贫困人口大量存在。由于钨英村山高地瘠,自然环境恶劣,农业基础设施、生产技术和手段落后,长期以来受“靠天吃饭”的束缚,一遇自然灾害,经常有大量人口返贫致贫,贫困人口大量存在。今年3月,学院为95户贫困户发放油单竹种苗,结果其他村民意见很大,认为该村实际上不只95户贫困户,他们也很贫困,要求得到帮扶,发放油单竹种苗。这种情况不仅容易造成村民对当地班子有意见,也为学院的扶贫开发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下半年扶贫开发工作打算

(一)坚持“重点扶贫、平衡发展”的原则。继续坚持“重点扶贫、平衡发展”的原则,以贫困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同时兼顾其他村民的实际困难,维护当地村民稳定局面,确保“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

(二)转变贫困户观念,促进贫困户增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转变贫困户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和依赖政府的思想,增强自力更生、开放搞活意识,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落实“一户一策”措施,想方设法带动贫困户发展“时间短、见效快、收益高”的特色产业,拓宽贫困户生活渠道,实现多条腿走路,促进村民短期增收。

(三)做好油单竹种植项目后期开发工作。继续做好油单竹种植项目的后续跟进及后期开发工作,根据油单竹种植情况和经验,力争引进社会资金支持,使当地油单竹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成为贫困户稳定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据省委组织部提出的“以扶贫带党建,以党建促扶贫”的工作要求,大力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钨英村党支部各项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指导和带头作用,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扶贫工作报告 篇8

按照县委、县政府、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和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的具体要求,立足民政工作实际,发挥民政部门职能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对照《社会保障扶贫专项过程考核实施细则》相关要求,我县对20xx年度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策落实

(一)制定工作方案(基础分0.5分,加分0.5分,总得分1分)。根据社会保障扶贫工作实际,年初制定了《县20xx年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具体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并逐一落实各项工作。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脱贫攻坚工作专项分析研讨会,听取各股室的情况汇报,开展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小结,分析工作亮点和不足,确保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科学规范和有序实施,为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初与县财政局衔接,申报了项目财政资金预算报告(基础分0.3分,加分0.3分,总得分0.6分)。

(二)建立台账(基础分0.4分,加分0.4分,总得分分0.8分)。为切实做好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建立了扶贫专项到户工作台账。

(三)开展培训情况(基础分0.3分,加分0.3分,总得分0.6分)。我局今年以来,组织各乡(镇)民政助理员开展业务培训5次,培训人数达10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

二、项目推动

(一)部门间建立数据复核比对机制(基础分0.5分,加分0.5分,总得分1分)。县民政局、县扶贫移民局、县残联和县社保局召开了2次联席会议,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复核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低保对象1229户5537人,为4805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代缴了养老保险。

(二)扶贫审计、督查暗访和交叉检查及第三方评估等未发现的问题(基础分0.2分,加分0.2分,总得分0.4分)。20xx年度,扶贫审计、督查暗访和交叉检查及第三方评估等对社会保障扶贫未发现问题。

(三)对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及时反馈(基础分0.3分,加分0.3分,总得分0.6分)。扶贫审计、督查暗访和交叉检查及第三方评估等对社会保障扶贫未发现问题。

(四)全年项目资金按计划数落实(基础分0.3分,加分0.3分,总得分0.6分)。对2299户9122人农村低保对象,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714.125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29户5537人,累计发放低保兜底保障金1725.3162万元);对567人困难残疾发放生活补贴65.03万元;对667人重度残疾人累计发放护理补贴48.964万元。

(五)每月按时准确填报了大数据平台专项资金数据(基础分0.2分,加分0.2分,总得分0.4分)。

三、扶贫成效

(一)农村低保(基础分0.5分,加分0.5分,总得分1分)。严格按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4680/年执行,

(二)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分0.5分,加分0.5分,总得分1分)。20xx年,我县严格落实川人社办发号文件精神,按100元/人的标准为全县4805人三类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48.05万元。

(三)残疾人“两项补贴”(基础分0.5分,加分0.5分,总得分1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按照每人每月100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照一级每人每月80元、二级每人每月50元进行发放。

(四)精准扶贫对象生活补贴(基础分0.5分,加分0.5分,总得分1分)。20xx年发放精准扶贫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差32人,发放金额1.02万元。

扶贫工作报告 篇9

按照脱贫办关于报送住房与基础设施项目进展情况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我局主管项目开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区20xx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该项目初步概算投资1582万元,其中中央扶贫专项资金1100万元,中省水利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沙湾对口帮扶资金30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资金152万元。涉及全区6个乡镇35个村,主要建设内容为:拟新建取水口41个,新建蓄水池78口,整治蓄水池24口,安装1.25mPAdn110-20PE管31.969万米,新建管理房34座,配备消毒设备34套。项目拟以乡镇为单位设计和施工招标分为3个标段,共安乡,镇为一标段,和平乡、金河镇为二标段,吉星乡、永胜乡为三标段。

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完成投资100万元。

(二)区20xx年和平彝族乡桠溪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主要是开展桠溪村小流域综合治理11.25平方公里。主要措施为开展经济林种植,坡改梯、保土耕作、封禁治理等方式在实现产业脱贫的基础上完成生态治理。计划投资45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实施方案审查,财评,立项,准备进入招投标阶段。

(三)大渡河关村坝堤防建设项目

大渡河关村坝一期堤防可研批复投资为:4993.74万元。堤防上起红华实业有限公司已建堤防中段,下至永乐电站厂区防洪墙,总长2km。目前项目已全面动工,完成投资2100万元。该工程已完成围堰工程和马道以下基础浇筑,现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四)维修养护项目

该项目计划在镇村节水灌溉工程,涉及灌面890亩。新增1座取水工程,新增50m3蓄水池3口(采用浆砌石),同时新增灌溉管网DN160PE管(1.6MPa)1035m,DN110PE管(1.6MPa)1592m,DN75PE管(1.6MPa)541m。项目总投资120万元,目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报市局正在审查。

二、取得的成效

目前所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在均在省市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了对应任务,但目前除关村坝堤防为续建项目以外,其余项目尚未开工取得成效尚不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

本年度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建设目标为:实现单村集中式供水,由于部分村组取水距离远,铺设管道线路长,加之用水户分散,点多面广,后期施工有一定困难。

扶贫工作报告 篇10

一、工业产业扶贫20xx年实施项目推进情况

(一)重点项目推进项目

一是有序推进新能源有限公司正斗20mw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3000万元,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工作联系会2次,及时协调解决了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2个,截止11月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投资330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0%。带动1个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草地流转金)59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个。

二是强力推进农业有限公司县分公司元根深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截止11月农业有限公司县分公司完成投资58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6%;3、积极组织工业企业人才参加技能培训。20xx年从我县工业企业中选派20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各企业组织举办贫困人员业就技能培训2期30人次。截止11月共计完成50人次培训任务。

(二)县20xx年度农产品加工产值完成情况

20xx年级下达至我县农产品产值目标任务7800万元,截止11月完成全县农产品产值813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4.2%。

(三)20xx年县民族工艺美术业产值完成情况

20xx年下达至我县民族工艺美术业产值目标任务800万元,截止11月完成民族工艺美术业产值82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2.5%。

(四)中藏药产业20xx年产值完成情况

级下达我县中藏药产业目标任务:建成中药材基地0.54万亩、中药材加工35吨、实现中藏医药业总产值0.8亿元。截止11月完成产值1.001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25.1%;累计完成中药材加工39.1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1.7%;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0.54万亩,超进度完成了目标任务。

二、助推工业产业扶贫采取政策措施

根据《工业产业扶贫专项20xx年实施方案》、《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20xx年工业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季度和月份,实行清单式管理,并成立了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各股室人员为成员的“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产业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于经信股,负责牵头推进工业产业扶贫。

三、工业产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下达目标任务完成新增中小企业1户,在7月底完成新增中小企业2户;二是完成各类人才技能培训5期18人次,20xx年从我县工业企业中选派20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各企业组织举办贫困人员业就技能培训2期30人次。截止11月共计完成50人次培训任务;三是带动贫困户就业15人,六月底完成带动就业18人。

四、工业产业扶贫重要成效及亮点特色

(一)强化全县工业产业扶贫工作部署落实。

召开全县工业扶贫工作座谈会,认真总结全县工业产业扶工作经验,开展扶贫经验交流,安排部署全县工业产业扶重点工作,调动有关工业企业参与脱攻坚的积极性。

(二)稳定工业增长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支撑。

深入贯彻落实省、各项促进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推进工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降成本增效益工作,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稳定增长。

(三)着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发展。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深入推进企业培育计划,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提质增效,发挥企业扶贫开发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开展贫困村农产品促销活动。

扶贫工作报告 篇11

我县16-65周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6395人,为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20xx年以来,县人社局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带动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贫困劳动力脱贫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截止到目前,全县已建立扶贫车间41家,有12家建立在贫困村,带动772人就业,其中吸纳的贫困劳动力有326人,人均年增收达到10000元以上。在已建立的扶贫车间中,3家享受补贴18746.5元,7家享受创业贷款150万元。

一、加强政策统筹指导。

20xx年,县人社局起草下发了《县就业扶贫工作具体操作办法》,从发展扶贫车间计划、范围和条件、申请资料、补贴标准及资金拨付四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及细化。今年,我们又出台了《关于做好20xx年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对扶贫车间的开发、扶持和后续管理进行了进一步部署,并且,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xx年,我们计划在20xx年的基础上,实现全县建立100个扶贫车间、带动100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的目标。

二、创新扶贫车间开发思路。

结合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县人社局鼓励乡镇积极利用闲置猪场转场建设扶贫车间,既为扶贫车间建设节约了场地、房舍成本,又保护了环境,其中镇村利用闲置猪场转场养殖海狸鼠、镇村邓小平利用闲置猪场转场为金蛋加工厂共带动4名贫困户就业,人均年增收10000元,成为了全县扶贫车间建设的一大亮点。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利用乡镇特色产业,鼓励乡贤能人建立特色产业扶贫车间,其中镇利用腐竹的特产产业,建立了2家扶贫车间,共吸纳3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增收16000元;镇利用井冈蜜柚特色产业,建立2家蜜柚种植扶贫车间,共带动15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增收15000元。

四、引导企业生产向乡镇延伸。

为解决部分贫困劳动力不方便进城务工的问题,县人社局利用乡镇场地租金低、场地大、劳务成本低、富余劳动力足的特点,引导县城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向乡镇延伸,其中手套厂、制衣厂、针织厂在乡镇建立的产品加工点,共吸纳17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增收达到17000元。

扶贫工作报告 篇12

一、上半年工业产业扶贫主要成效

(一)工业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有力。开年以来,我局继续加大农产品加工项目推进力度,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中集约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1-6月,全县在建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共8个(洪鑫菌业、智农农业、川申农特、唯鸿生物、翊瑞农产品、茗崛茶叶、七佛茶叶、鼎源茶叶),项目竣工投产后,本年将带动瓦砾乡上河村、姚渡镇柳田村、房石镇金桥村等7个乡镇12个贫困村512户贫困户,预计户均增收800元左右,带动成效明显。

(二)企业培育带动就业成效显著。我局切实落实创业创新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县域中小微企业培育,提升中小微企业就业带动力。1-6月,新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户(2020__年报调整进规企业,鼎源茶叶和农乡食品),新增小微工业企业6户,超市下达季度目标2户,完成全年进度8户的75%。全县新增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41人,超市下达季度目标21人,完成全年进度240人的58.7%;

(三)工业产业扶贫资金监管有序。一是督促翊瑞公司做好20__年工业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目前已按照项目实际进度拨付资金33万元。二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申报20__年工业产业扶贫资金,目前已获得省级工业发展资金320万元,下一步将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按期竣工达效,为完成全年工业产业扶贫目标作出贡献。

(四)农特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拓宽。1-6月,我县组织12家企业先后参加了西安食品饮料推介会、川货新春大拜年北京站、秦巴山区年货节等活动,通过“展销与对接、线上与线下、省内与省外、扶贫与流通”的联动方式,搭建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销售主渠道,活动期间现场销售额达300余万元,签订订单500余万元,间接带动100余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800元左右。

二、上半年工业产业扶贫主要措施

(一)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附加值,带动增加农民增收。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集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为一体,实行千企千村扶贫帮村挂联、县级领导联系重点农头企业等机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进入产业发展链条。

(二)开拓农特产品销售市场,卖掉卖俏农产品。鼓励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西博会、广交会、女儿节、秦巴年货节等专业性或综合性重点展会和行业推介会。积极引导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知名品牌。

(三)推行以企带村,促进就业增收。一是以企带村吸纳就业。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以企带村”原料收购成本补贴,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签订产销协议,实行保底价收购。二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吸纳就业。从20__年开始,利用木鱼食品产业园、孔溪小企业创业园、青溪石材产业园等就业平台,通过鼓励工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解决贫困地区就业人口,对新招工企业20%的就业岗位定向招收贫困群众。三是县经信、扶贫、人社等部门紧密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用工缺口和贫困群众就业意愿,优先解决贫困户就业。

(四)切实解决企业问题,支持激励企业发展。年前组织人员对全县拟在春节期间加班生产的企业进行了摸排统计,并协调水务、电力、天然气等公司在春节期间做好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保障工作,有效确保了虹禾晶、唯鸿食品、山客山珍等企业在春节期间的正常生产。引导重点用工企业,利用春节期间务工人员返乡时机,加大企业用工需求方面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开展自主招聘、参加全县组织的用工现场招聘会等方式,有效中小微企业就业带动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半年我县工业产业扶贫取得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带动力明显不足;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缺乏,个别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三是产业品牌不强,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三是扶贫对象在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多制约因素,比如:地方工资收入水平低、就业技能技术欠缺、产业发展基础不均衡等。

四、下半年工业产业扶贫工作部署

下半年,我局将继续按照省、市、县的工作部署,把扶贫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进一步落实责任,夯实基础,努力为全市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一)继续实施一批工业扶贫项目。进一步完善工业扶贫项目机制,强化项目协调服务,积极招纳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工业项目;推动食用菌、茶叶、黑木耳、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发挥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重点推进木鱼农产品及山珍食品加工园二期道路及绿化建设项目,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新开工农产品加工项目3个。加大翊瑞农产品二期、川申农特产品加工异地搬迁等项目建设力度,力争8月竣工投产。

(二)继续强化工业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能力。重点抓好以庄子产业园为核心的园区建设,为园区承载产业搭好平台,利用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契机,加大项目推介和招引力度,把园区建成为促进就业、脱贫致富、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下半年,力争3个成都产业转移项目实质落地开工;全县累计新增解决建卡贫困户就业240人。

(三)继续加大涉农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品原材料生产区延伸。工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以食用菌、茶叶、黑木耳、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继续加强涉农小微企业“升规”培育,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建设,同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指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软实力。下半年,力争新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户;新增小微工业企业5户。

(四)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为企业搭建展销平台,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川货全国行”等展会,同时对参展参会企业给予专项补助,鼓励扶持企业“走出去”,扩大“青川造”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模式,积极探索,开展网上营销,促进企业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五)着力企业驻村帮扶定点扶贫。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鼓励企业给予结对帮扶的贫困村适当的经济扶持、实物扶持,用实际行动来充分发挥结对企业的帮扶作用;积极鼓励企业引导全体员工与贫困户结对子、献爱心、捐款捐物;积极引导结对帮扶企业充分吸收贫困村富余劳动力,让贫困户就地、就近增加现金收入。

扶贫工作报告 篇13

近日,xx市扶贫办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人员深入12个乡镇,15个贫困村,对驻村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听取县、乡有关驻村扶贫工作情况介绍,与部分驻村工作队队员、扶贫村干部和群众进行座谈,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问题,就进一步做好驻村扶贫工作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建议。

一、驻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去年八月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各驻村工作队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积极驻村对接,调查研究,熟悉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因地制宜,结合所驻扶贫村的实际,制定帮扶规划,确定帮扶项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落实。

(一)选派单位重视,驻村工作力度大。各选派单位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驻村工作,选派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具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组成工作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省、市、县三级工作队就全部与所帮扶村进行了对接,并迅速驻村开展工作。许多单位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深入扶贫村调研,带领工作队员与乡村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项目。省经合办、营口港务集团、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大学、省广播电视大学等省直单位,都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讨论驻村工作规划,确定帮扶项目,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保证了项目的尽快落实和顺利实施;市服务业委、市住建委、市水务局等单位自去年8月成立驻村扶贫工作队以来,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到扶贫村,与驻村工作队一同调研,了解致贫原因,因地制宜确定帮扶项目,落实帮扶措施。

(二)驻村工作队真抓实干,项目推进快。各驻村工作队都立足贫困村的发展实际,制定了符合村情的帮扶规划,制定的规划,都体现了以项目为支撑,突出了帮扶重点。在工作中,各驻村工作队都注重把本单位、本部门的'政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下真功夫,出好思路,想好办法,办实在事,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致富群众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帮扶合力。许多工作队的同志,始终坚守在项目施工的第一线,与乡、村干部一起,共同指挥督促项目的实施。省广播电视大学驻村工作队去年7月进驻喀左县甘招镇西赤里赤村,从开展调查研究入手,先后走访了218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300多人次,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帮扶规划,落实了修建村路等帮扶项目。为了把路修好,他们吃住在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目前,1.2公里高标准村路的路基已经完工,今年秋季进行硬化,14盏路灯已安装完毕;省经合办进驻建平县榆树林子镇炮手营子村,为该村引进建设服装加工厂项目,为抢时间赶进度,工作队的同志清明小长假都没有休息,连续一个多月工作在施工工地上。目前,服装厂已经建成并开工生产;省政法委帮扶凌源市刘杖子乡刘杖子村,为帮助修建村部和文化活动室,工作队同志始终工作在施工现场进行指挥,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确保各驻村工作队能吃饱住好,全身心地投入到驻村扶贫工作之中,各乡镇都力所能及地积极创造条件,为驻村工作队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除一些工作队坚持要求在村里吃住外,绝大多数乡镇都安排工作队在乡镇吃住,由乡镇统一解决食宿,有的还为工作队安装了空调,提供了交通工具。北票市上园镇对驻村工作非常重视,在镇里为进驻上园村的营口港务集团驻村队员提供了相对较好的吃住条件,同时还为每个工作队员配备了一台电动自行车,解决了乡村交通不便的困难。为便于开展工作,各县(市)区和乡镇还分别任命省、市驻村工作队队长为乡镇党委副书记和村第一书记,把驻村工作纳入到乡镇党委和村委会日常工作之中。大连海洋大学工作队派驻xx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驻村工作队长任乡党委副书记。乡党委非常重视和支持驻村工作,多次专题研究驻村工作,与驻村工作队一同落实、推进帮扶项目。

二、驻村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选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各驻村工作队员的积极工作下,驻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年来,省、市两级153家帮扶单位共落实帮扶项目233个,帮扶款物及协调资金达1.45亿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扶贫。共协调和投入资金1587万元,围绕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实施项目扶贫。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帮扶龙城区联合镇北台子村,重点发展香菇产业,申请400万科技项目资金,并由省微生物院联合菌业基地牵头,在北台子村实验栽培省微生物院自主研制的“辽香1号”香菇新品种,提供技术推广和服务,计划扶持100户农户,三年建设300亩示范基地,大棚180个,预期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利润300万元,可辐射和带动联合镇形成香菇栽培特色产业;省教育厅投资45万元,扶持发展保护地、养羊小区等设施农业建设;省联通公司投资100万元用于农业技术培训、高标准大棚及信息化建设;省妇联协调资金215万元用于农村妇女发展生产项目;沈阳师范大学投资10万元改造果园。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

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民生工程。共协调和投入资金8967万元,扶持水电、道路、桥梁、村部、社区文化活动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省发改委安排1043万元资金,用于喀左县乡镇农网改造。安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资金506万元,支持羊角沟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省审计厅投资45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协调400万元资金,用于宜居乡镇建设;市中级人民法院投入33万元为凌源市沟门子镇河坎子村维修村部及建文化广场;市人大、市政协、市交通局、市审计局等单位都为所帮扶村实施了修路、打井、维修村部等基础设施项目。

三是以文化教育为重点,实施科教扶贫。共协调投入资金3716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兴建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省卫计委组织协调各种大型义诊、畜牧养殖技术讲座、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走进喀喇沁镇,1200余人接受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247名群众接受义诊,免费送药60余种。组织协调实施“一对一”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家庭11名大学生,每人发放20xx元助学金;省民政厅投资120万元支持清风岭镇孟杖子小学建教学楼;省教育厅投资30万元,建乡幼儿园;市服务业委投入14万元,帮助卢杖子村修建了文化广场,购买体育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扶贫工作报告 篇1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总体思路,根据省委三加十扶贫攻坚组合拳,结合“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则

注重把握“五个结合”主攻方向和“五个一批”的消贫路径,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乡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计划,找准路子,建好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三、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乡共4个村11个村民小组,600户3000人,幅员面积103.5平方公里,20xx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00元。20xx年底我乡按国家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42户510人,截止20xx年12月31日,共清退31户,123人,新增16户52人,脱贫83户296人,最终核定贫困户44户,143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户,人;无劳动能力户人。

贫困村和贫困户呈现出如下共性即是三弱三难:

一是自然环境弱,基础设施建设难。11个村民小组中仍有5个组未硬化,田间作业道基本为零。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电:4个村600户人原有的分户线路有所老化、停电现象随时发生,存在用电难的问题,电网还需进一步改造。通讯:目前我乡4个村均没有广播、宽带,群众在信息吐纳方面严重滞后。水:目前通过百千万及安全饮水工程生活和灌溉用水已基本解决,但由于各村都没有排污系统,加之地形地质复杂,全乡各村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地质滑坡(共22个点),严重破坏土地、房屋等,但困于治理资金和难度大,只能长期监测。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弱,群众增收难。农业是全乡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客观来说,我乡在种养殖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存在盲目跟风赶不上趟的现象,别人种青脆李就种青脆李、别人种核桃种核桃,而且管理粗放,没有明显的区域和产品优势;旅游业也还未形成气候,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保障跟不上,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够优化的问题,农户普遍存在观望态度,信心不大,办法不多;集体经济4个村均是有骨无肉,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差。三是社会事业发展弱,人口质量不高,享受公务服务难。社会事业发展落后,贫困户普遍缺文化、缺技术、缺政策、缺人才、缺保障,导致社会问题多,综合素质偏低,是我乡致贫的深层次原因。全乡贫困人口中青壮年人无一技之长,就业难、创业更难;全乡种养殖方面的专业人才溃乏,全乡没有专业的农技人员,服务农业发展困难;还有因风俗习惯、教育教养等原因,在贫困村养老敬老良好风气尚未形成,产生一部分贫困老人。

综合分析我乡开展扶贫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是:贫困需求多,扶贫资源供给少;乡镇编制项目科学化不高、针对性不强,导致扶贫项目粗放,项目发挥的效益不明显;产业化、组织化不高;涉农资金上级要求与基层需求有效对接差,上级都是按照行业需求和规划安排钢性使用资金,基层无权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导致不够精准和有效;齐抓共管合力不强,导致政府主唱,群众观望,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度不高,缺少外力驱动。

四、目标任务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从20xx年起实施精准扶贫,我乡计划用2年时间,对上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采取精准扶贫措施,到20xx年底稳定实现中央提出的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省委提出的“四好两富”,为我乡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实施,使贫困对象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在全乡达到“六确保”目标:一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二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三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四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五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六是确保每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

五、工作内容

(一)精准识别

1、扎实做好建档立卡

(1)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按照省州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政策兜底低保户三类贫困户。按照10对比8排除,对20xx年建档扶贫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严格审核各村上报的贫困户名单,确保做到识真贫。

(2)完善系统,建档立卡。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一户一网页、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2、建立帮扶制度。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政策兜底或医疗救助(共户人)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共户人)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目标,按照四个一批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3、建立帮扶台账。各村要建立驻村帮扶的结对帮扶台账,帮扶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

(二)精准施策

1、精心组织实施基础扶贫。

(1)完善道路和交通设施的提升工作。

xx期间,我乡四个村的村道硬化已全部完工,但因受环境和政策的局限性,村道延伸较差,一部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需硬化组道20公里,分别是小河坝村5公里、耕读百吉村12公里,巴地五坡村3公里;需建设田间道120公里,分别是小河坝村5公里,蔼紫关村5公里,耕读百吉村6公里,巴地五坡村4公里。需建设安保工程13.2公里,其中小河坝村3公里,巴地五坡村4公里,耕读百吉村3公里,霭紫关村3.2公里。

(2)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和通信。

需对一村、二村、四村的变压器进行更换,对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对4个村,10个组的广播、户联网进行安装。

(3)完善群众安全饮水工程。

通过“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全乡四个村灌溉用水已基本解决,但群众安全饮水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小河坝村小河坝组夏天生活用水困难,泥沙多,必须要到小寨子拉水吃,计划投入资金10万元左右。(实际以工程实物量计算)。

(4)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和危房改造。

一是全乡各村都存在地质滑坡,在县国土资源局建立的地灾点数据库中达22个,各村村道路基多处塌陷,空虚,都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共计需修堡坎400余方。最为严重的是巴地五坡村村道,通而不畅,约需修堡坎200余方。二是巴地五坡村山体滑坡严重并日益加巨,治理难度较大,具体情况已专题报告县政府和县国土局。三是部分群众房屋因地灾成危房,需改造户人。四是结合地灾治理和旅游产业发展考虑,需对河进行整治,共计6公里,预计资金400余万,

2、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

(1)培育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

请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各村自然、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特点,重点推广种养殖(牛、羊、中蜂)、林果(青脆李、)食用菌(羊肚菌)、羌文化旅游(羌族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蔬菜(莴笋、无茎豆)、中药材6个产业,良种繁育与栽培、品种改良与养殖、羊肚菌栽培、中药材种植4类技术。通过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各村有计划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方面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民易学易懂易用的技术;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让贫困农民参加具体的科技扶贫项目,从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致富本领。

(2)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对全乡的致富人才进行摸底建库,搭平台,提要求,一方面引导他们在乡创业致富,将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和他们“联姻”,转变贫困户观念,面贫困户以资金、劳力、资源等入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3、实施能力扶贫。

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学习技术、落实就业。同时,县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技术培训。

4、积极开展就业扶贫

(1)实施“订单”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积极与县就业局对接,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

(2)提升就业技能。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

(3)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协调劳动就业部门加大就业推介力度,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5、大力实施保障扶贫。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低保、“医疗救助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

(2)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特别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对残疾人和无人监护儿童的救助力度。

(3)加快危房改造。因巴地五坡村属地质灾害较严重区域,故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优先安排危旧房改造指标。

6、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抓扶贫。

一是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我乡林麝养殖基地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立村委+合作社+农户”、各村以发展果园、养殖、林权抵押、林地流转等模式,小河坝村土地流转、蔼紫关村林地流转、耕读百吉村发展牦牛养殖、巴地五坡村种植上药材,增加村集体收入。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乡党委、政府成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乡驻村责任人、村委负责人为成员。每个村的驻村领导是每个村的帮扶领导小组组长,村两委负责人为副组长、省、县、乡派驻的联系帮扶人员、驻村干部均为成员。按县委政府要求,乡领导小组组长要同驻村负责人、帮扶干部、第一书记签订责任书。

(二)建强队伍,竭力帮扶。各村帮扶领导小组组长要负责统筹协调该小组成员的工作分工,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与村以及帮扶对象取得联系,摸清底数,找准“贫”因,主动深入,开展帮扶工作。要坚持抓好本村内扶贫开发重大问题的研究、难点问题的协调,推动精准扶贫取实在推进。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乡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衔接县直部门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确保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要切实加强沟通协作,乡精准扶贫办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

(四)科学评价,强化考核。科学制定考核细则和扶贫开发考评办法,从建档立卡到脱贫,确保每一步有档案记载,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月一写实,一年一考核;落实督查问效制度。对在扶贫开发中工作突出、减贫效果明显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严格进行责任倒查,视其情况给予警示提醒、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注重选树典型,注重宣传励志脱贫,加大能人致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乡党委、政府每年将评选“先进帮扶干部”,予以表彰。

扶贫工作报告 篇15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中国2x11至2x12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新的标准,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竖立“大扶贫”理念,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x11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14499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洮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救灾救济,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x11年我们申报并编制完成了整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秦巴山区整片整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实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申报了马坝、中滩、大山、义堤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一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村道1.248万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训室4处18间230平方米,拓宽、砂化3村村组道路13.6公里,新修便民桥5座,加固维修1座,推广太阳能灶1488台,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墙40米,新建过水路面1处,新修管网供水1处解决了50户210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康河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项目在建,计划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乡整村推进建设任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扎实开展了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引进北京开发商,在大山村成功流转土地100亩,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1处;扶持农户创建了坪阳养鹅基地,养鹅1000只,竹园诚信

养殖基地,养鸡1万只以上,兴隆养鸡场,养鸡1000只以上;创建坪阳、兴隆、下坪3处优质洋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80亩;创建了大山养牛基地,养牛2x00头以上。

(三)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扶贫开发的渠道和内容、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

(1)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我们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2702户12249人。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了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认真落实了城乡低保的“调、减、免”及扩面提标工作,规范低保、优抚等工作运行机制。按照县上有关精神,对全乡低保户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实现了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建立了低保户家庭档案,并按照“五优先、六不准”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55户低保户进行了调整,做到了确定低保对象准确,操作程序规范,发放资金及时。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低保扩面提标精神,全乡2702户贫困家庭中,有908户3472人已纳入低保,占贫困人口的23.9%,三年来,共发放农村低保金854.8372万元,五保供养金41.04万元,城市低保金9.04976万元,军人优抚金

25.07225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合谐稳定。

(3)扎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新农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按照省、市、县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乡14499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了新农保家庭档案。加强了政策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实施新农保政策做好了前期准备。

(4)认真开展了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因灾返贫,因灾受穷农户的生活问题。我乡自然条件恶劣,高寒阴湿,自然灾频发,特别是暴雨、冰雹、雪冻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返贫率高。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10户1480人,因灾返贫人口达到500多人,扶贫开发成果巩固难。为了使贫困户能够度过难关,乡上多方筹集资金,为受灾户分忧解难,三年来,共发放救灾资金10.6万元,救助资金49.2166万元,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四)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转工作,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

我们结合整村推进扶贫科技培训规划的实施,邀请陕西教育集团师资队伍2x余人,在全乡17村扎实开展了为期1月的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培训达800多人次,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由体力型向脑力型转变,由自发型向有组织

型转变。在农民工输转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输转劳务工,三年来,共向外输转劳务工12x00余人,创劳务收入1.5亿多元。

扶贫工作报告 篇16

我县的社会扶贫工作严格按照市扶贫办的总体部署,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动员社会各界、各阶层力量积极参与帮助贫困村的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共筹集社会扶贫资金831万元,其中部门绑捆资金318万元,汶川地震捐资513万元(捐资中的400万捐赠给地震受灾区,另外113万元用于我县受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完成特困村公路建设7条45公里,新建囤水田353亩,新建维修水利设施1300处,维修校舍1处,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950人(次)。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需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推动此项工作。特别是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由于贫困地区地势偏僻,交通闭塞,房屋结构落后,因此,损失较为为严重,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为调动全社会参与帮扶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播放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群众的同情;二是广泛及时宣传在抗震救灾中帮扶贫困群众的先进事迹,用先进典型来感召群众参与;三是县委、县政府要求各单位将参与社会扶贫作为加强对内部职工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个部门定期分批安排职工到贫困地区进行帮扶,并将帮扶成效与工作业绩挂钩。

二、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为切实加强社会扶贫工作的领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关心、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建设。自20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以两办的名义联合下文,要求加强社会扶贫工作,并实行扶持政策一定五年不变。县委还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特困村制度,明确了每个县级领导和部门所联系的贫困村具体的帮扶内容,特别在今年抗震及灾后重建期间,每个领导与部门多次深入联系村,帮助研究制定具体的救灾措施,协调解决重建所需的物资,确保全县没发生一起因地震造成的纠纷。

三、加强督促,公开公示

为确保社会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县委、县政府将各单位及其职工的捐资情况纳入了年终的目标考核。在捐资过程中,绝大多数单位及干部职工反应积极,但有少数单位及个人因认识不到位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按时捐款,对此,县扶贫办协调县督查室在党政网上发出《督办通知》,要求未捐资的单位限期完成捐资任务。同时,建立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对单位和个人的扶贫捐资,一律存入扶贫专户,资金的使用原则由县扶贫办提方案,交县扶贫领导小组集体审定。资金的'筹集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在《大足报》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安排到特困村的社会扶贫资金,严格按项目管理程序报批,执行扶贫资金的“备案制、报帐制、公示制、审计制”管理,建立健全社会扶贫资金专帐、项目台帐制。对一些重点建设项目,还邀请县纪检、监察部门实施全程跟踪监督,县审计部门定期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使用。

今年社会扶贫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极少数单位和个人对扶贫工作认识不足,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二是社会扶贫筹资主要来源于县直部门和街、镇、乡单位、职工及工商企业,居民捐资较少,筹资渠道不宽;三是社会扶贫力量仍然较为薄弱,扶贫面有限。

扶贫工作报告 篇17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到20__年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根据《中共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全面建小康社会的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切实组织实施好我乡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经深入调研,结合我乡实际,现将我乡精准扶贫工作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总体思路,根据省委三加十扶贫攻坚组合拳,结合“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则

注重把握“五个结合”主攻方向和“五个一批”的消贫路径,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乡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计划,找准路子,建好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三、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乡共4个村11个村民小组,600户3000人,幅员面积103.5平方公里,20__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00元。20__年底我乡按国家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42户510人,截止20__年12月31日,共清退31户,123人,新增16户52人,脱贫83户296人,最终核定贫困户44户,143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户,人;无劳动能力户人。

贫困村和贫困户呈现出如下共性即是三弱三难:

一是自然环境弱,基础设施建设难。11个村民小组中仍有5个组未硬化,田间作业道基本为零。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电:4个村600户人原有的分户线路有所老化、停电现象随时发生,存在用电难的问题,电网还需进一步改造。通讯:目前我乡4个村均没有广播、宽带,群众在信息吐纳方面严重滞后。水:目前通过百千万及安全饮水工程生活和灌溉用水已基本解决,但由于各村都没有排污系统,加之地形地质复杂,全乡各村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地质滑坡(共22个点),严重破坏土地、房屋等,但困于治理资金和难度大,只能长期监测。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弱,群众增收难。农业是全乡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客观来说,我乡在种养殖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存在盲目跟风赶不上趟的现象,别人种青脆李就种青脆李、别人种核桃种核桃,而且管理粗放,没有明显的区域和产品优势;旅游业也还未形成气候,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保障跟不上,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够优化的问题,农户普遍存在观望态度,信心不大,办法不多;集体经济4个村均是有骨无肉,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差。

三是社会事业发展弱,人口质量不高,享受公务服务难。社会事业发展落后,贫困户普遍缺文化、缺技术、缺政策、缺人才、缺保障,导致社会问题多,综合素质偏低,是我乡致贫的深层次原因。全乡贫困人口中青壮年人无一技之长,就业难、创业更难;全乡种养殖方面的专业人才溃乏,全乡没有专业的农技人员,服务农业发展困难;还有因风俗习惯、教育教养等原因,在贫困村养老敬老良好风气尚未形成,产生一部分贫困老人。

综合分析我乡开展扶贫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是:贫困需求多,扶贫资源供给少;乡镇编制项目科学化不高、针对性不强,导致扶贫项目粗放,项目发挥的效益不明显;产业化、组织化不高;涉农资金上级要求与基层需求有效对接差,上级都是按照行业需求和规划安排钢性使用资金,基层无权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导致不够精准和有效;齐抓共管合力不强,导致政府主唱,群众观望,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度不高,缺少外力驱动。

四、目标任务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从20__年起实施精准扶贫,我乡计划用2年时间,对上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采取精准扶贫措施,到20__年底稳定实现中央提出的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省委提出的“四好两富”,为我乡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实施,使贫困对象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在全乡达到“六确保”目标:一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二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三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四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五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六是确保每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

五、工作内容

(一)精准识别

1、扎实做好建档立卡

(1)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按照省州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政策兜底低保户三类贫困户。按照10对比8排除,对20__年建档扶贫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严格审核各村上报的贫困户名单,确保做到识真贫。

(2)完善系统,建档立卡。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一户一网页、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2、建立帮扶制度

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政策兜底或医疗救助(共户人)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共户人)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目标,按照四个一批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3、建立帮扶台账

各村要建立驻村帮扶的结对帮扶台账,帮扶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

(二)精准施策

1、精心组织实施基础扶贫。

(1)完善道路和交通设施的提升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乡四个村的村道硬化已全部完工,但因受环境和政策的局限性,村道延伸较差,一部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需硬化组道20公里,分别是小河坝村5公里、耕读百吉村12公里,巴地五坡村3公里;需建设田间道120公里,分别是小河坝村5公里,蔼紫关村5公里,耕读百吉村6公里,巴地五坡村4公里。需建设安保工程13.2公里,其中小河坝村3公里,巴地五坡村4公里,耕读百吉村3公里,霭紫关村3.2公里。

(2)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和通信。

需对一村、二村、四村的变压器进行更换,对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对4个村,10个组的广播、户联网进行安装。

(3)完善群众安全饮水工程。

通过“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全乡四个村灌溉用水已基本解决,但群众安全饮水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小河坝村小河坝组夏天生活用水困难,泥沙多,必须要到小寨子拉水吃,计划投入资金10万元左右。(实际以工程实物量计算)。

(4)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和危房改造。

一是全乡各村都存在地质滑坡,在县国土资源局建立的地灾点数据库中达22个,各村村道路基多处塌陷,空虚,都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共计需修堡坎400余方。最为严重的是巴地五坡村村道,通而不畅,约需修堡坎200余方。二是巴地五坡村山体滑坡严重并日益加巨,治理难度较大,具体情况已专题报告县政府和县国土局。三是部分群众房屋因地灾成危房,需改造户人。四是结合地灾治理和旅游产业发展考虑,需对河进行整治,共计6公里,预计资金400余万,

2、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

(1)培育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

请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各村自然、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特点,重点推广种养殖(牛、羊、中蜂)、林果(青脆李、)食用菌(羊肚菌)、羌文化旅游(羌族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蔬菜(莴笋、无茎豆)、中药材6个产业,良种繁育与栽培、品种改良与养殖、羊肚菌栽培、中药材种植4类技术。通过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各村有计划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方面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民易学易懂易用的技术;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让贫困农民参加具体的科技扶贫项目,从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致富本领。

(2)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

对全乡的致富人才进行摸底建库,搭平台,提要求,一方面引导他们在乡创业致富,将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和他们“联姻”,转变贫困户观念,面贫困户以资金、劳力、资源等入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3、实施能力扶贫。

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学习技术、落实就业。同时,县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技术培训。

4、积极开展就业扶贫

(1)实施“订单”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积极与县就业局对接,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

(2)提升就业技能。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

(3)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协调劳动就业部门加大就业推介力度,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 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5、大力实施保障扶贫。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低保、“医疗救助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

(2)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特别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对残疾人和无人监护儿童的救助力度。

(3)加快危房改造。因巴地五坡村属地质灾害较严重区域,故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优先安排危旧房改造指标。

6、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抓扶贫。

一是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我乡林麝养殖基地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立村委+合作社+农户”、各村以发展果园、养殖、林权抵押、林地流转等模式,小河坝村土地流转、蔼紫关村林地流转、耕读百吉村发展牦牛养殖、巴地五坡村种植上药材,增加村集体收入。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乡党委、政府成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乡驻村责任人、村委负责人为成员。每个村的驻村领导是每个村的帮扶领导小组组长,村两委负责人为副组长、省、县、乡派驻的联系帮扶人员、驻村干部均为成员。按县委政府要求,乡领导小组组长要同驻村负责人、帮扶干部、第一书记签订责任书。

(二)建强队伍,竭力帮扶。各村帮扶领导小组组长要负责统筹协调该小组成员的工作分工,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与村以及帮扶对象取得联系,摸清底数,找准“贫”因,主动深入,开展帮扶工作。要坚持抓好本村内扶贫开发重大问题的研究、难点问题的协调,推动精准扶贫取实在推进。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乡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衔接县直部门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确保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要切实加强沟通协作,乡精准扶贫办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

(四)科学评价,强化考核。科学制定考核细则和扶贫开发考评办法,从建档立卡到脱贫,确保每一步有档案记载,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月一写实,一年一考核;落实督查问效制度。对在扶贫开发中工作突出、减贫效果明显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严格进行责任倒查,视其情况给予警示提醒、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注重选树典型,注重宣传励志脱贫,加大能人致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乡党委、政府每年将评选“先进帮扶干部”,予以表彰。

扶贫工作报告 篇18

×县位于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系山北端山脉,幅员面积1373km2,辖10个镇5个苗族乡,总人口47万,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苗族)、山区省定贫困县(有57个精准扶贫村)、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全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十二五”期间,我县着力“以水兴县”发展路径,按照“水利跟着扶贫走”的发展思路和实现“人有水饮用、田有水灌溉”两个目标,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农水工程、中小河流堤防工程、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病险水库整治及其渠系配套工程等项目投资21449万元,保障了群众饮水和灌溉用水的基本需求。但受地方经济水平落后、财政紧张的影响,我县“十二五”水利设施项目建设规模小、覆盖范围窄,且我县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县境内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水利发展仍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落后的水利设施仍然是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为此,根据省水利厅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四大贫困片区88个贫困县的安排部署及《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总体要求,我县围绕全市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全面*“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难题为中心,组织水利工作组深入乡镇村调查,广泛听取基层群众、专家的建议意见,针对水利发展存在问题,在解决群众饮水、灌溉、防汛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谋划。

一、全县57个精准扶贫村水利建设需解决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问题

我县以水利项目建设为抓手助力扶贫工作,将全县57个贫困村生产生活用水纳入全域安全饮水、全域灌溉建设,实现全面覆盖。除新建集中饮水工程9处外,对较为分散的村采取联户供水和分散供水等方式,精准到户,解决57个贫困村54913人饮水困难,实现持续可靠安全饮水;加快推进贫困村渠系整治和配套建设,精准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五小水利”工程,优先做好贫困地区“最后一公里”渠系建设,有序推进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贫困村用水保障体系。

(一)省级重点扶贫村古宋镇范家村的水利规划。一是人饮工程规划。计划实施青山岩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主支管建设10km,入户安装管网建设10km,新建水窖5口,解决范家村1170人的饮水需求;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计划建设渠道3.1km,新建排洪沟0.3km,整治山坪塘2口,新建蓄水池1口,打造高效节水灌面100亩,解决该村农业发展需求;三是水生态治理工程,计划建设0.7km堤防,保护村民生命和农田安全。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274.38万元。

(二)市级重点扶贫村僰王山镇永寿村、麒麟苗族乡德应村和五星镇大同村的水利规划。一是开展饮水工程。计划在僰王山镇永寿村实施水厂1座,新建水窖12口,解决永寿村1859人饮水困难;计划在麒麟苗族乡德应村实施水厂1座,新建水窖18口,解决德应村1094人饮水困难;计划在五星镇大同村新建联户供水工程1处,新建水窖33口,解决大同村3820人饮水困难。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计划在德应村建设渠道6.7km,整治山坪塘8口,新建蓄水池2口,打造高效节水灌面500亩,解决该村农业发展需求。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773.32万元。

(三)其余53个精准扶贫村水利规划。一是人饮工程规划。需新建村级集中供水工程7处,新建联户供水工程3处,管网延伸318.33公里,新建水窖1890口;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需整治山坪塘167座,整治泵站6座,新建和整治渠道275.82公里,新建蓄水池286口,新建高效节水灌溉4604亩。以上项目计划总资金11065.64万元。

二、部分重点水利民生工程项目

(一)县城应急备用水厂工程建设。目前,我县县城用水仅依靠古宋河一个水源供水,随着我县光明新城、纳黔高速连接线、成贵高铁客运站等项目的建设,现有三角沱水厂水压已无法满足我县城市发展的需求,且一旦水源或水厂遭遇重大变故导致停水、断水,后果更不堪设想。为此我县高度重视应急备用水厂建设,拟通过我县“十三五”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项目,以我县官上水库为应急水源,扩建梧桐水厂,铺设φ400管道7.4km,解决光明新城、纳黔高速连接线、成贵高铁客运站用水及县城应急用水需求,工程总投资约1656万元。

(二)石海供水工程后续建设。我县石海镇为喀斯特地貌乡镇,导致石海镇的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辖区内的'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石海景区也因水的缺失导致景区发展困难。为此我县于20__年通过整合农村饮水安全资金和发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形式,建设以仙峰苗族乡大地方水库为水源的石海供水工程,工程建设资金为2380万元,工程已通过农村安全饮水资金解决水厂建设,但由于发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00万元没有到位,导致该工程后续管网铺设无法按时完成。

(三)两龙山洪沟河堤建设。在省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僰王山镇两龙山洪沟治理项目已于20__年9月通过省厅的初步设计审查,该项目所在的新河村有群众20__余人,有新河小学、新河初中两所学校沿河而建,且该区域为云贵高原过渡段,汛期河水陡涨陡落,山洪到来时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拟通过山洪沟治理项目建设河堤2.02㎞解决该村防汛安全问题,工程项目资金1213万元。

三、“十三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

根据《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要求,我县认真梳理全县水利发展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机遇,在广泛征求群众、有关专家建议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十三五”水利发展项目。

近年来,我县着力饮水安全工程、产水配套工程、水源保障工程和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同时积极稳步推进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自去年以来,通过采用“三段九步”法确权模式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已对全县5642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确权颁证,完成总体工作任务的80%。其次,以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新一轮选题,开展了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水库管理界线,落实水库管理保护责任体系。该项改革工作已完成实施方案的初稿编制。通过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水资源和水利资产,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水利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地上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和农民“靠天喝水”、农业“靠天吃饭”的尴尬状况。恳请省水利厅对我县水利扶贫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及“十三五”水利建设项目予以支持。

扶贫工作报告 篇19

##县位于**市西北部,南接乾陵,西邻法门寺,北倚彬县大佛寺,总面积889平方公里,共辖6镇1街道办172个行政村,总人口20.34万人,全县劳动力10.74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2万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区域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我们就业扶贫工作坚持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核心,以建立就业脱贫信息系统、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岗位技能对接、鼓励群众创业就业为重点,强化措施,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截至目前,转移就业农村贫困劳动力490人、创业20人、技能培训427人,分别占市下达任务的123%、100%、164%,就业扶贫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现就就业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三个到位,夯实就业扶贫工作基础。

我们坚持把成立组织机构,开展调查摸底,广泛宣传政策作为就业扶贫工作的基础,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办公场所,确保就业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按照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及时成立了##县培训就业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人社工作的常务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人社局局长兼任,在全系统择优抽调6名年轻干部,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并落实办公地址,制定规章制度,配备专线电话,购置办公设备。就业扶贫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全县培训就业扶贫计划、协调解决培训就业扶贫方面的各项问题。制定出台了《##县精准脱贫培训就业脱贫一批专项工作实施意见》(#办字【20xx】28号),印发了关于《##县20xx年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20xx年##县就业扶贫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就业扶贫联镇抓点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县就业脱贫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二是调查摸底到位。年初,组织专人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就业及培训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掌握了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等情况,并对全县13079户49482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和790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建立纸质和电子台帐。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2336人,有就业愿望的6176人,有培训意愿的3291人,有创业愿望的20__人。6月5日,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就业扶贫督导抓点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对我县六个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的87个贫困村的“一库五册”建立情况,“十种情况”区别研判,进行了一次详细摸底,对全县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是广泛宣传到位。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利用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各种就业扶贫政策的宣传,县就业扶贫办公室印制《转移就业拓展工程地图》、《转移就业手册》、《外出务工人员劳动及工伤知识问答》等资料,及时下发到5964户贫困户中,极大的提高了就业扶贫政策的知晓率。我们与县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联合建立贫困劳动力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发布**县能吸纳贫困劳动力的县域企业的用工信息,定期发布县上的各类扶贫政策。同时,通过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对就业扶贫政策进行了集中宣传。

二、开展三类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

我们按照“缺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培训就业脱贫一批的牵头抓总作用,大力开展各类培训。

一是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按照“重点突出、平衡推进”的原则,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现场教学、现场实践,开展针对性的送培训下乡、送岗位到户等特色培训活动,手把手的把实用技能送到田间地头。在创业培训中,由市局委派讲师,向学员传授创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明确学员的创业方向,增强创业本领。

1-9月份共培训427人,完成市上下达任务260人的164%。其中创业培训17期425人,培训贫困劳动力121人,完成市上下达任务50人的240%。其中贫困劳动力创业20人,带动附近贫困劳动力50人就业,县小额担保贷款为其提供16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我县涌现出了##等创业先进典型,为贫困劳动力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大力开展菜单式培训。由县人社局牵头,联合县农牧、林业、教育、科技、旅游、果业等部门,组成七个培训讲师团,由各部门的专家老师为成员,在9月份,深入各镇办和村组,开展“菜单式”技能技术培训,这次培训覆盖了全县21个退出村,2个深度贫困村,共培训缺技术贫困劳动795人。

三是长期开展各类培训。人社、教育、果业、商务等职能部门根据自身业务,对全县各类贫困劳动力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截止9月底,共培训果园管理、电子商务、养殖种植、计算机、家政等实用性强、涉及面广的专业44856人次,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2352人次。

三、做好三个结合,强化就业扶贫工作措施。

在就业扶贫工作中,我们把劳务输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作为就业扶贫的有效措施,积极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各类就业岗位。

一是与现场招聘相结合。新春刚过,我们就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20xx年“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的通知》,2月6日,组织开展了以“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送政策”为主题的20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260户,帮助8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人。2月10日,邀请福建、江苏、西咸等地54家名优企业在我县中心广场举行20xx“春风行动”春季大型人力资源招聘,进场应聘人员达2500多人,达成用工意向320多人,成功转移就业2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人。5月10日,联合市中心劳动力市场在我县**镇文体中心成功举办“##中心劳动力市场**县**镇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解决了贫困户就业18人。

二是与劳务对接相结合。5月17日,通过市人社局牵线搭桥,我们与江苏省**市开展了扶贫劳务协作对接活动,并签订了两地扶贫劳务协作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为**职业技术学院、可成集团等知名企业发送务工信息一万多条,同时,和省内外国有企业驻陕央企积极对接,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就业门路,缓解了我县的就业压力。7月23日,我局联合县纪委、组织部、扶贫办、教育局、卫计局等部门组成初审组,对西安国际机场(合力团)拟招录的5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进行初审,最终确定39人报送西安国际机场(合力团)进行复审;7月24日,由合力团西部机场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县初审通过的招录对象进行复审,最终确定19人为招录对象,目前已全部上班。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就业专项活动,为贫困群众搭建了更好的就业平台,实现了人岗对接,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是与就近就地专业相结合。在就近就地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中,我们结合实际,设计开发了##县就业扶贫“一图一册一群一平台一系统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并将《转移就业拓展工程地图》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手册》发放到全县5964户贫困户家中。通过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发布用工信息9次42000条,共为县域内48家协议企业招聘贫困劳动力87人,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我局设计完成的智慧##·就业扶贫直通车工作系统,能够详实的记录各包抓部门及包户干部的帮扶过程和效果,使帮扶过程透明有效,帮扶干部之间信息畅通,并将扶贫中遇见的困难准确提示,在此基础上,该系统还将全县5964户贫困户2026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进行收录,实施动态管理。特别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底数努力做到“五清”(即劳动力基本情况清、培训就业意愿清、转移就业意愿清、转移就业收入清、具体帮扶措施清),建立健全覆盖全县172个行政村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台账,并依据有关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进行跟踪服务,定期回访,确保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我们的“五位一体”工作方法在9月21日全省返乡创业暨就业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受到了全省人社部门的一致肯定。

四、开发三种公岗,援助贫困劳动力托底就业。

我们把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扩大公益性岗位,建立就业援助网络体系,确保贫困劳动力托底就业。

1、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公益专岗。按照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我们连续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县有效利用就业扶贫公益专岗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通知》、《关于下达20xx年全县公益专岗开发利用的通知》等文件,向全县各镇办,县级各部门下达了公益专岗招聘任务,并分别于9月26日和10月9日召开公益专岗现场招聘会两次,提供公益专岗岗位136个,参加两次招聘会的贫困劳动力318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63人,目前已签订合同的59人,没有签订合同的单位正在和贫困户积极协商、签订协议,我们有决心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90人的目标任务。

2、在贫困村开发特设公岗。按照《关于扎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市20xx年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们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在全县87个贫困村按照每个贫困村不低于2人的标准,共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175个。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由贫困劳动力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村两委班子、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四方”会议研究同意,然后在村上公示三天,最后对公示无异议的拟安置人员向各镇办上报,镇办汇总后向县人社局以正式文件上报。目前,全县符合条件的175名贫困劳动力经县人社局批复同意,已全部上岗,并按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有效解决了“三无”人员的就业困难。

3、规范开发其他公益性岗位。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促进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县市执法管理局、公安局、教育局、福利院及部分乡镇开发了一批城乡保洁、交通协管、治安巡逻、校园保卫、养老服务等公益性岗位,优先解决城镇特困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和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截止目前,我县公益性岗位人员总数为76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2人。

虽然我们在就业扶贫工作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贫困劳动力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二是在全县建立和命名一批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增加贫困劳动力的收入;三是加大就业资金在就业扶贫工作中的力度,让就业资金发挥的效应;四是积极加大和**市的合作力度,贯彻落实两地的劳务协作协议。

扶贫工作报告 篇20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县的东部,最高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200米,气候属温带气候,降雨量在900至1000毫米之间。全镇辖12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全镇幅员面积为468.23平方公里,总户数5834户,22235人。镇境内居住有彝、汉等8种民族,是XX县右所片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XX县金铁矿业集团位于XX镇境内,省道S307公路横穿全境,是XX县的东大门。全镇耕地面积22969亩,出产水稻、马铃薯、玉米、荞麦、小麦,种植业以核桃、青(花)椒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主,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铜矿、煤矿等。

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是确定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础,为认真落实XX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县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一是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包村干部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经镇党委政府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按照精准扶贫对象识别的工作要求,制定了《XX镇精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三是规范程序,识别公开民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坚持严格程序,公开公正的基本工作原则,采取农户申请、村民主评议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推选,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群众。四是广泛宣传,培训到位。贫困户识别期间,我镇举办各级培训班4期共112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20余次,极大地推动了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加强督查,确保实效。为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镇领导、驻村工作组成员深入贫困村督查指导共23次,对贫困户名单及相关档案进行抽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纠正,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通过以上工作,根据XX县扶贫移民局所定的规模进行了总量控制,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贫困村识别标准,识别出了11个贫困村。按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788户,贫困人口数3274人。省上下达任务,县扶贫移民局要求将20xx年我镇享受彝家新寨的23户贫困户107人,在系统中进行删除处理,最后录入系统贫困户数为765户,3152人。

三、精准扶贫工作

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我镇结合各村实际及区域特点,扎实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制定扶贫计划,落实扶贫措施。

积极和“挂、包、帮”单位衔接,我镇和帮扶单位共同为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了帮扶计划,明确挂钩帮扶责任人,确定帮扶具体目标、任务,做好了帮扶台账、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等工作。

(二)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在“挂、包、帮”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共同协调安全饮水资金82.3万元,惠及8个村23个村民小组。协调投入通村通组修路资金610.6万元,惠及10各村26个村民小组。投111万资金修建桥梁8座,惠及5个村。对3个贫困村开展彝家新寨建设。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1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县电力公司对10个贫困村实施了农网改造。

(三)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助农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核桃产业。通过上级部门的扶持和指导,截止20xx年年底,全镇共种植核桃65885亩,改良嫁接36800亩,受益挂果核桃逐年增多。二是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我镇二半山的贫困村特别适合种青(花)椒种植,截止20xx年度,全镇共种植青(花)椒15240亩,受益面积逐年增多。三是在3个贫困村发展特色烤烟,共有种植面积700亩,共2100担,可创造经济效益270多万元。四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在我镇二半山以上贫困村开养殖业,在上级部门扶持下,近两年投入50万元用于购买种猪、种羊发展畜牧业。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进一步贯彻省、州、县扶贫政策,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投入,为经济增收创造条件。

二是继续扶持产业建设,增强种植业、养殖业的技术支持,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为农产品的产、供、销提供保障。

三是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种植、养殖、务工等技能技术的培训。

四是以雅砻江沿江经济开发为契机,加大农业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助农增收。

扶贫工作报告 篇21

按今年8、9月份,我地遭遇近年来温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夏季高温过程。但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全街道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工作现场一片繁忙,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工作,市委组织部帮扶领导和干部,街道机关、村(社区)联系干部顶烈日、冒酷暑,蹲点解决具体问题,农户家庭成员积极主动落实任务,全街道易地搬迁工作高效稳步推进。为进一步推动全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确保搬迁任务落实落地,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全街道有精准扶贫工作易地搬迁任务的10村(社区)、37户、89人。瓦口隘村是省定贫困,有易地搬迁任务20户、49人。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在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以后,全街道各级各部门创新举措,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按照“四有”标准尽快建成,让贫困户住上好房子。

一、工作情况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重要举措,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保障。全街道易地搬迁工作按照扶移局提供的统一格式、范本,明确开工时间、建设面积等基本信息,坚持痕迹管理,统筹兼顾,实施易地搬迁工作,做到了全覆盖、同推进。领导蹲点,督导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市委组织部定点帮扶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到所联系的瓦口隘村和贫困户,蹲点指导工作,帮助贫困户制定易地制定搬迁计划,协调落实资金和搬迁地块,督促工作进度,监督建筑质量和安全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和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结对共建,助推落实。借助城市社区的领导、人力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4个城市社区干部与省定贫困村瓦口隘村贫困户接对子,实行“一帮一”、“一帮几”的模式,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地解决具体困难,极大地促进了易地搬迁工作。拥军街社区社区党委、居委会“一班人”不讲价钱,不说“二话”,重视联系户工作,从9月1日起,社区书记、主任都到现场指导督办,催进度、督质量、查安全,被帮扶联系户一周内异地搬迁重建的房屋从打地基到屋面盖瓦封顶,部分院坝街沿硬化,进度达到预期。同时,该社区针对联系户(74岁)及爱人(78岁)年老多病、家庭生活困难的实际问题,发动社区干部职工纷纷自愿捐资,在中秋节前为两位老人送去慰问月饼、猪肉、保暖内衣、胶鞋各类冬季衣物53件(套),解决了具体问题,帮助联系户树立脱贫奔康的信心。xx社区行动早、进度快,不仅按时按质完成房屋搬迁任务,同时为联系户吴永浩提供装修材料,支付了装修费用,还为其购买了灶具、厨具,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吴永浩现已入住新房,享受着党的政策带来的实惠和温暖。神门关社区自工作启动以来,对所联系户使用机械平整场地,加快进度,注重建筑质量和安全,全面完成易地搬迁工作任务。兰家坝社区联系瓦口隘社区易地搬迁11户,社区书记、主任经常到联系户监督建设进度和质量,现已全面完成基础砼浇筑、主体结构建设和青瓦屋面材料准备工作。自我加压,增添举措。在工作中,全街道非摘帽贫困村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压实责任,卯足干劲,增添措施,强力推进,力促尽快按“四有”标准尽快完工。

二、存在问题

通过到村(社区)和入户调查了解,全街道易地搬迁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软件资料不完善。部分村(社区)软件资料不够完善,缺少逻辑性。二是政策执行不严谨。少部分贫困村(社区)未吃透脱贫政策,政策执行出现偏差、走样,特别是建筑面积超过人均和户均面积。三是工作进度滞后。部分非摘帽贫困村的易地搬迁工作进展缓慢。

三、工作要求

各级各部门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坚持目标导向、统筹安排、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易地搬迁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自查报告
情况报告
事迹材料
申报材料
社会实践报告
述职报告
述廉报告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