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工作总结 > 德育工作总结 >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精选20篇)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精选20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3.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

德育在全部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关系着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计。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更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特征。而社会主义的道德是精神文明的一方面,精神文明要从儿童开始。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道德,要从小开始培养。”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精选20篇)

学前儿童德育教育任务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就是说,学前儿童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培养和形成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践锻炼,同时儿童的道德品质也是在儿童的相互关系中,在儿童对成人的态度中,在儿童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德育教育应贯穿在儿童的整个生活中。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中?

(一)要创设条件让儿童和成人或儿童相互之间直接接触和交往。

因为儿童生活在集体中,必然和别人发生道德关系。在和儿童之间交往中才能认识人和人相互关系,学习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逐渐掌握行为规范形成道德品质。儿童只有参与集体活动,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否则也就很难培养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等道德品质。

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除组织好儿童的集体活动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孩子有自由活动、自由交往和接触的时间与场所,让儿童在交往中,在欢乐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儿童的个性。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步地扩大儿童交往的范围和要求,从而也提高了道德品质的要求。例如,在幼儿园玩玩具时,让幼儿懂得向别的幼儿借玩具时要用礼貌用语。遇到矛盾,解决矛盾才学会了正确的行为规范。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多接触,多交往,这是重要的因素。现在我们让儿童自由活动的时间少,限制交往,多是集体活动,有的儿童跑到卫生间谈话交往。我们教师不要怕产生矛盾,避会矛盾,让幼儿掌握正确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

总之,在儿童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中,有着广泛而多样的道德教育因素,它为形成儿童道德品质和培养个性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寓德育于儿童的一日生活中。

(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到有心人,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抓住时机进行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儿童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新的信息,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思想认识和行为目的都会通过他们的目光、表情和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教师要深入儿童生活,认真观察儿童的一举一动和表情。及时掌握他们的各种想法和问题,对儿童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才能及时地、有的放矢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例如,有一次午餐,吃的是糖包,孩子们都吃得特别香,特别多,糖包剩得不多了,我准备到食堂再去取。忽然,我发现靠窗户的桌子上剩下一个糖包不知被谁咬了一口,糖包的缺口正对着朱晶小朋友。是朱晶咬的吗?不像,朱晶的糖包在手里吃得还正香呢!朱晶是班上比较胖的'小朋友,饭量比较大。我走过去问:“你们还要糖包吗?”那张桌子的小朋友看了看说不要了。被咬了一口的那个糖包最后被朱晶吃了。下午睡觉起床后在给朱晶梳头时我问她:“朱晶,桌子上的最后一个糖包是你吃的吗?”朱晶点了点头,“那么那个糖包是你咬的吗?”朱晶又点了点头。“你手里不是还有一个吗?怎么还要咬一口桌子上的糖包呢?”朱晶坦然地说:“因为要没有了,可我还想吃,就咬了一口,老师说过,别人咬了就不能吃了。”当时我没有批评她。而是针对这件事组织了一堂课《大象请客》。讲的是大象请小熊和大熊吃糖饼,大象不爱吃面食,面没有多少了,只烙了三张,给大熊和小熊吃。请小朋友来分,有的小朋友说,一人一个,剩下的一张一人一半,有的小朋友说,大熊大吃两个,小熊小吃一个。朱晶始终没有举手,我说:“朱晶小朋友请你给他们分一分好吗?”朱晶站起来想了想说:“我认为一人一个,剩下的一个谁吃的快谁吃。”从这我了解到朱晶为什么咬糖包了,我及时地对她进行教育,使她们懂得互相谦让。只有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才能抓住一切最佳动机进行教育。

(三)要及时地正确处理儿童相互关系中的各种矛盾,这是一日生活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利措施。

1、典型的事例要面向全体儿童进行教育。及时处理发生的矛盾,帮助和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相互关系。一个是牵涉全体儿童参加的,如:欺负弱小儿童的。另一个是问题性质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的个别问题。

2、个别问题则需要个别处理,还要掌握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教育。同时教育方法要灵活,要使人信服,要幼儿明辨是非,问题处理要公平。例如:在一次饭前洗手时,朱晶活动量大,饿得快,她一听说吃饭了,很快跑到洗手间去洗手。洗手要求是:先打一遍香皂认真洗,洗完后让值日生检查。今天值日生是我们班胆子比较小,平时不爱说话的刘淼。她洗完手后到刘淼那检查。刘淼做事非常认真,把朱晶的手翻来翻去认真检查说:“你多用香皂洗一洗,你的手没有洗干净,再重新洗。”她认为手没有洗干净就是没用香皂洗的原因。朱晶说:“我用香皂洗了,你看见我没用香皂了。”刘淼红着脸说:“反正你没有洗干净,重新洗。”她们正吵着,我听见了走过来了解事情后想了想问:“朱晶你是用香皂洗的手吗?”朱晶点了点头,又问刘淼:“你看见她没用香皂吗?”刘淼摇了摇头说:“我没看见她怎么洗的,反正不干净。”我说:“这样吧,如果用香皂洗手,手上一定有香皂味,朱晶让我闻闻你的手好吗?”朱晶听我这么说把手放到背后,低着头说:“我没有用香皂洗手。”我说:“你为什么不用香皂洗手呢?”她说:“因为今天我特别饿,我看是刘淼值日就想混过去,我错了。”她又打香皂认认真真地重新洗了手,才去吃饭。

因此,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矛盾问题本身就是生动的德育教育,教师处理问题的态度会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些印象又会深深地影响儿童将来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

(四)要抓好儿童道德评价的活动

道德评价是按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所作的一种是非、好坏的判断。它可以影响、调整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使道德面貌发生变化。当儿童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以后,就会逐渐地判断行为的是非、好坏,就会赞扬和支持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批评和反对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儿童道德评价活动可加强对道德认识的理解,只有理解了道德行为准则,才能以此衡量和比较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做出好坏的评价,从而也就提高了道德认识。儿童道德评价可进一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儿童年龄虽小,但却有积极向上之心,愿意学习好的行为,愿意受到肯定和表扬,得到满足,受到鼓舞,从而强化了儿童的良好品德。儿童道德评价活动可帮助儿童更好地形成关心别人,互相友爱的品质。儿童学会对小朋友的行为进行评价,就是他们平时关心和注意观察小朋友行为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其他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感染与熏陶,进一步促进了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儿童道德评价活动要在教师有组织有领导下进行,才能起到它应有的教育作用。教师要掌握每个儿童的进步和变化情况,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其次对那些淘气的或者不引人注目的儿童,应积极引导他们参加道德评价活动,表扬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使幼儿接受教育,促进发展。例如,在小班可组织“谁的小车开得快,”中班可组织“我和小树一起成长”,大班可组织“丰收的花篮”等活动。儿童道德评价活动应组织得生动、活泼、有意义,形式多样,使儿童产生很大的兴趣,使儿童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乐于参加道德评价活动,以便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在儿童日常生活中要有目的地长期进行。只通过上课和其他个别的活动是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儿童一日生活中的德育工作。对他们施以积极的影响,精心培养和塑造儿童的思想品德,为使儿童将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品德打下良好基础。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各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

在教学中,通过说服教育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良好品格的养成需要坚持持久,在掌握一定学习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学习知识的大潮中去,将来回报祖国。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各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各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

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对学习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活动丰富学生学科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3

品社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我在教《品德与社会》时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注重加强课程的横向联系,拓宽教育渠道,形成学科间渗透、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补充的道德教育网络,从而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1.品社课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体现教育的整体性

小学语文、数学、品社、自然等学科既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虽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任务。

我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把握好教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捕捉住每一个可利用的环节,寓思想教育于愉快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品社课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体现教育的针对性

由于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出现了许多偏差。如受“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使得学生开始滋生做事情讲报酬的思想意识。又如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生口袋里的人民币也日益增多,吃零食、比穿戴、讲享受成风。所有这些决定了品社课只靠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和教师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奏效的,必须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学教材明道理,联系实际找差距,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辨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今年,有个学生叫张,他家里很有钱,平时他手里的零花钱一般都有几百元,他今年过生日请同学聚餐就花了四百多元。我了解这一情况之后,对他进行教育,他不但不听,反而说,“这几个钱算得了什么,我家里有的是钱,我爸爸都不说,您说什么呢?”我用联系了他的爸爸,真没想到,他爸爸振振有词地说:“关于我儿子用钱的事,你就别操心了,只要你把他的成绩搞上去就行了。”我只好苦笑。这样好的孩子不能放弃对他的教育。于是,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开展了“我们的零用钱怎么花”的大讨论,教育孩子要节约,不要乱花钱。通过同学们激烈的辩论,大家都明白了节约的道理。张同学也受到了教育,逐渐改变了乱花钱的`坏毛病,同时也学会了关心别人。

我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品社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体现教育的一致性

品社课教学要从课堂内容出发,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学校开展什么德育活动,我都渗透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之中,围绕学校的德育主题开展教学。

我结合品社课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感受、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知与行的转化,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4.品社课教学与课前、课后活动相结合,体现教育的连续性

品社课的中心环节是明理,即:使学生明白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阐述的道理,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有的教材提供的感性材料不足,明理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将根据教材特点开展课前活动。如: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有关资料等,为明理充实感性材料,做好铺垫。

品社课教学还要与课后活动相结合,因为品社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与课后活动相结合,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我通过课后活动的开展,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发展。

我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拓展到家庭教育。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更具影响力。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达到教育无痕,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4

学校是小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丰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很好地发挥数学德育的功能。

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提供的,但德育并不只是思品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的任务。下面总结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学习统计的一个题目就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内容。在完成此题的知识传授后,教师可借机渗透:“20xx年7月13日,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京申奥成功了!那天电视进行了现场直播,电视画面上以及老师身边的人们个个欣喜若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申奥成功会令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吗?因为一个国家申奥能否成功,不仅仅看这个国家体育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你们看,现在我国的宇宙飞船上了太空,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小轿车,这些都是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申奥的要求这么高,我们国家能争取到20__年奥运会的主办权,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同学们听后群情激昂,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二、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公德心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

数学本身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脱离了生活实际,数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就如无源之水。因此,教学时,可举些生活实例来加大思想渗透的力度。如从上下车看候车公德,从乘车人数看超载现象?这些都可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性,激发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三、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譬如,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等许多带有规律性的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认识它的性质,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梯形。上课时,让学生拿出梯形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图形,并且思考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且考虑这个新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通过第二次合作探究,学生运用割、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由此再次推导并验证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原来数学世界奥秘无穷,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们一定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解题时,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四、结合课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

思想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改革开放后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家中各种高档家电的普及率:电话98%、冰箱90%、汽车68%?结合教学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好、更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德育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5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 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爱心助学会”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爱心助学会”,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意义重大,作为德育一支中坚力量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和强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6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系统的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影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了解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认识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以下是我本学期的做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我们的英语pep教材贴近学生生活,每个单元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每个话题又都可以实施德育,开学初我就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每个话题制定了德育目标,把教材本身所固有的思想性挖掘出来,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实施到教育教学中。第一单元是Hello!我设定的德育目标是:学会跟别人打招呼,大方地介绍自己;渗透爱惜文具、热爱学习的情感教育。第二单元是:Colours设定的德育目标是:学会问候他人,向他人介绍朋友;了解彩虹的颜色组成。第三单元是Look at me!设定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眼睛和牙齿的意识。第四单元是:We love animals设定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动物的意识。第五单元是Let’seat!设定的德育目标是:能够比较中西方早餐的异同,了解中西方餐具和菜谱的不同。第六单元是:Happy birthday!设定的德育目标是:了解中西方文化中谈论年龄的差异;了解不同国家的幸运数字。

二、找好切入点,自然而然的渗透德育。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根据德育目标,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恰当的时间和环节,有效地渗透德育。

只要心中有了德育目标,我就会在每节课恰当的环节中自然而然的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注重教师形象,发挥示范指导作用。

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她的言行、她的生活、她的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和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支持,形成融洽的交流渠道和民主平等、友善、活泼的教学气氛。课堂用语讲究文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座下时,常用”please”,请同学帮忙时用“Excuseme”,学生帮了你或回答时,不忘对他说“Thankyou。”叫错了名字说声“sorry”。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我觉得学科教育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会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的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7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呢?

一、抓住“三性”

针对性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的新特点及变化趋势,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用政治家的敏感去接受新信息,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规范性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绝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讲什么,必须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这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依据,必须长期贯彻,克服随意性,不搞运动式,使德育内容规范、完整。

计划性数学教学中要研究哪些内容跟思想教育联系紧,哪些内容能有机结合,要求数学教师要订出整体计划,形成相应序列,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融入教材。

二、把握渗透的“点”、“时”、“度”

找准教材中的“渗透点”是重点。教材是教和学的根本,也是进行思想教育之“源”,数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育人因素”,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圆周率”、“国旗中五角星的大小比例”等。新教材中则更多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数学教材中的育人因几乎都寓于知识之中,有一定的“隐蔽性”,这要求数学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在充分驾驭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悟出育人的真谛,找准教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德育渗透点,数学课堂中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掌握育人渗透的“时机”是难点。数学教学由于知识性较强、注重知识运用,对课堂结构的严谨,连贯性要求较高,因此,数学教学中不能不顾知识随意安排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强迫“渗透”冲击教学,教师必须遵循教材中知识的`结构、层次、所处的特定位置,安排好教学过程,使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随教材要求的变化而随机渗透,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态度的变化,捕捉其情思的变化信息。调整思想渗透的“点”与“时机”,做到因人施教。要把握好渗透时机,教师要做到“眼明、耳灵、腿勤”:眼明则不失察;耳灵则信息准;腿勤则深入,掌握了解学生的知、情、意、行。再针对学生、教材实际,精心思考设计,思想教育的最佳渗透“时机”就不难把握了。

把握思想教育渗透的“度”是关键。“点”与最佳“时机”的结合中,教师应注意恰如其分处理好二者关系,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透”得“过度”,就会改变数学的性质,降低数学的知识性与科学性,而如果“渗”得不够,“透”不到位,则不能与学生的“兴奋点”发生共振而功亏一篑,因此数学教师要注意数学教学的特点,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不偏不倚,调度得当,准确把握渗透的“度”,使其到位而不越位。

三、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新课引入可以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病在床上学习,观察黑板上面的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概念教学在引入数学新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通过新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对比,寻找联系、区别。如在教学零指数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幂的除法中,被除数指数不大于除数指数时产生的矛盾,引入解决矛盾的新方法,规定了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但又产生底数取值缩小为非零数的矛盾,这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探求欲。

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及指导论证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参与到结论的探求推导过程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入繁,通过特殊探路,执果溯因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教师可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圆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时,可利用残缺不全的图形工件,提出问题:怎样把这块工件补全?从而对学生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进行训练。此外,教师应注意让教学内容“活”、“动”起来。采用数形结合,图形变换,一题多解等进行变式训练,激发学生联想思维,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想也“活”起来,“动”起来。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8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所有工作之中,当然应该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其中,占据着学校工作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历年来的各科教学大纲也明确强调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数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有关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也可结合教材,通过介绍有关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我在教小学数学第十册《圆周率》一节时,圆周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出课前准备的几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进而我引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穿插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通过介绍数学家的生平及光辉事迹,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同时他们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使学生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牢固,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编写故事例题

教材中的一些例题虽也具有德育教育思想,但不明显。因此,我就在不改变题型模式的情况下,把它改编成一个个趣味小故事,使学生在趣中动脑思考,乐中求知,同时又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我在教学生学习已知圆和半径或直径,求圆的面积这一类型的应用题时,我把例题改编成这样的形式:爸爸要砌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花坛,可爸爸对圆的知识知道的比较少,你能帮爸爸算一算修这样一个圆形花坛需要占多大的面积吗?通过这道例题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白该怎样做,更重要的使培养了学生的助人为乐品质,同时又使学生明白从现在起就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为祖国、为家乡做出贡献。再比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在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中,附小学校四年级同学做了45件好事,而我们五年级同学做了60件好事,请算一算,五年级同学做的好事比四年级同学多几分之几?把学生生活中的事编成一道道有关的数学故事题,呈现给学生,学生的惊喜程度自不言而喻,学习兴趣自然高涨,教学效率也就随着提高,同时又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利用数学作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除了充分利用教材外,还可通过学生的作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渠道相对于语文学科要少一些。由语文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日记、作文等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受到启发,我就想在数学上是否也能采取类似的措施呢?后来,我就针对学生的作业,并结合课堂听讲情况,在作业上采取了与批改作文、日记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和在数学作业中给学生评价语等方法。如对作业做得较正确,书写又较规范的学生,我就给他加油,望他继续努力——“太棒了,继续下去,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若某些学习较吃力的同学,经过自己努力,作业比前次有所进步,我就及时鼓励他——“进步真快,加把劲,一定会更好”。若学生作业较以前有所退步,我就尽量找出其作业中的优点,先扬后抑,如——“书写这么流畅,若再提高正确率,会更优”等等。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把每天自己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和不足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弊端消失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不见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些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进行审美教育

美学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的因素。在德育大纲中明文指出:“美学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因素,结合有关学科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教具,既有利于帮助教师讲授,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审美教育,同时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圆、轴对称图形、圆柱体和圆锥体等都可以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感受美。再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在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时,放一些比较悦耳动听的轻音乐,渲染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情感教育方法。

总之,数学教学和其它各科的教学中都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认清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教书又育人。明确教学目的,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有目的、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9

体育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德育教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体育学科的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在此谈谈我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课堂常规,运用体育常规进行经常性教育

看似简单的'课堂常规在体育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比如,班级体育课中的队伍,是一个班级风貌的窗口,在课堂中队伍整齐,做到快静齐,不但可以显出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教学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如这学期队列练习时,我以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为契机,教育激励学生。

二、挖掘教材内涵、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耐力跑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但教学中不少学生惧怕耐力跑项目。因此,在耐久跑练习跑前,引入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生活、马拉松运动员坚持跑完全程等例子以此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既能取得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效果,又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集体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如篮球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之女,个人主义思想比较明显,缺乏合作意识。这点在我所教的六年级尤为突出。因此,我在教学时反复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明白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队伍,很难在比赛中取胜对方。而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人即使个人技术再高,若不讲究集体配合,也难以有所作为。让学生在合作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这学期的考核项目我尝试设置了一项集体考核项目,应该说效果不错,因为是集体考核,学生们都不想拖同伴的后腿,练习也更认真了。

同样,这学期在上支撑跳跃、垫上运动、单双杠等技术要求高、难度相对大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都及时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此外,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在课前我努力做好合理的场地布置,使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自己的示范动作尽可能的完美以此来鼓舞学生;再以热情的态度、关心语言激励,保护与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收获成功,进一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学习武术可以加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我在上武术课时,将“抱拳礼”的知识拓展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抱拳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进一步体会武术的博大精深。这种方法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教育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就显得不空洞,而且行之有效。

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体育教学也不例。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比如我们体育教师的站位,夏天一如既往的面向刺眼太阳;冬天尽量让学生背风而站,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全体学生。相信教师的这些行为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无形中教育学生要认真上好每节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总之,在体育教学之中,处处都存在着德育因素,只要教师用心体会,体育将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良好渠道。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0

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俗话说:“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1、语文学科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

3、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教材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1、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地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

2、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苦,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

1、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2、通过欣赏文章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激起人们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

四、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

1、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2、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

1、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

2、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五、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善多变,思维辨别能力差,我们就要从一些起码的习惯上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写字的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用语习惯等方面,加以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

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1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德育内容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与德育密切相关。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等品质。这些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教师应该利用时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这种自发意识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的品质。同样,也会有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暴露出缺乏某些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的现象。这一切,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既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德育渗透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会面对很多环保问题,如在练习中要求学生不要践踏草地;不要随地扔垃圾;对于学校场地的爱护,以及对学校环境的保护,所以我在上课前对运动场进行撒水,以免引起尘土飞扬。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思想品质。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敢、机智、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性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通过常规的严格要求,有利于良好班风形成。

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努力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理论课教学中,体育教材也有鲜明的思想性。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感情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教育的最好时机。通过球类、田径项目,体育游戏等教材,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荣誉、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材,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健美操教材,进行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提高审美能力;通过体操教学中的互相帮助、保护,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通过布置场地、器材收拾,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等。

利用教学中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组织工作重点,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完成体育课的任务,同时也是贯彻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如通过课的任务、要求、目的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整队、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强化纪律观念;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采用分组练习,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及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投掷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守纪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通过结束部分小结讲评,结合表扬与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在体育课的整个组织教法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必须精心协调、严密组织,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踏踏实实、不畏艰难的作风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运用榜样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如当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中重振雄风凭中国人特有的志气,再次获得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时;当刘翔在奥运比赛中获得金牌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为革命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他们获得强健体魄的信念,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榜样作用:每年选出体育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表扬,这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谈吐文明、衣着整洁,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后进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这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体育教学中坚持德育教育,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美的情操,使他们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这学期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让学生养成好的思想品质,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素质提高,进而有利于学校德育管理和教学。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2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倡导原创文章)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数据收集复习的有关知识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的有关知识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倡导原创文章)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九年级复习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倡导原创文章)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3

本学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

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4

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根据本学期工作重点及当前社会形势,以及本学期制定的德育渗透计划,我积极努力的按照计划执行,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德育渗透工作,现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学期以来,结合本学科特点,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大多数学生改掉了他们身上那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习惯,不再我行我素,心中装着他人,相互团结友善,使大多数学生在一步步的健康成长期来。因此,我更加觉得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教学中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

二、存在问题

大多数学生身上仍然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习惯。我行我素,心中无他人,心胸狭窄,这些不良习现象仍以各种补同形式存在着,它们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坚持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继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从细微处入手,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身,学会生活”,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深入全校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内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3、努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树立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利用课堂主阵地,抓好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师都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德育渗透。

4、通过音乐教学及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音乐习惯,树立报国的理想。

5、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孩子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艺术,开阔音乐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让学生从美术音乐中感受美、发现美、运用美的艺术,去为人类创造更美的生活。

6、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说身边的热,谈身边的事,把音乐融于生活,把生活带入音乐气氛中,让一切变得美好。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实际,拓展德育常规内容。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只有不断地优化德育常规内涵,使之更具体,更有时效性,更可操作,才能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

8、根据学生心理,研究常规落实方法。空洞的说教不会产生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对于小学生,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常规落实的措施上,要站在儿童的角度,蹲下来看孩子,采取合理有效、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在活动中训练,在竞争中落实,激发热情,激励自治,鼓励自信,缓解焦虑。

9、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和家长联系,就学生音乐学习、家庭教育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仍需要树立育人教书、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本职的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学自强的,具有良好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素养的一代新人。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5

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品质将会影响她的一生。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领导的协助下,我们制定了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

新教材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内容编排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本册教材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学生受到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生活的教育;学到了不管做什么事要有恒心,有毅力,集中精力去做;我还启发学生热爱科学,大胆实践,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去领悟课文内容,提高思想觉悟。

二、在写作中升华

经常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写作其实就是将自己生活中最真切的体验记录下来,优秀的作文也就是能将自己受到的启迪来启迪读者、能将自己被触动的情思触动读者的心路历程,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写最熟悉的人和事,多从亲情、师生情、同学情等方面落笔,以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优势:稚气的纯真,初次审视人生的新奇和敏感,歌哭自然的文字表述。

以一些能触及学生心灵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写作成为任思绪尽情流淌的过程,而决不是为表达某种崇高理想或伟大精神而进行的刻意编造,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和自我心灵净化和境界提升的过程。阅读这样的作文,你会为学生的朝气热情感染,也常常能发现他们的困惑与苦恼,这就需要老师利用真诚细致的批语和平易近人的课堂活动予以鼓励引导。

班里还一些同学爱打架、拉帮结派、爱一时冲动等等不良习惯,需要我们老师用足够的细心、耐心、爱心去教育他们。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坚定不移的长期开展下去。做教师的要不分时候,不分场合,随时用自己的智慧去教育学生。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6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作为农村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学校生存、立足的基础,然而学校教育终极目标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现代人,这正是我校德育工程的宗旨。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找到两育并举之路,我们认为其最佳结合点就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而且要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学科教学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也应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德育教育的使命。学科教学如何去贯彻落实德育渗透这一目标?通过探索,现就构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谈谈学校的具体做法。

一、重视提高全员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与现代德育意识

首先要纠正教学观念上的偏差,许多教师觉得德育仅仅是德育领导、班主任的事情,这是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大纲》的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让所有工作者都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务。所有学校工作人员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所谓“教学教育化”,“教书并育人”。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关键在于行政领导,基础在教师。教学领导与教学第一线教师应切实改变观念。学校不仅仅对学生将来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幸福负责。要从更深层次去认识德育渗透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并不矛盾,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学科教学可以渗透德育内涵,德育渗透塑造健全人格更会促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讨论,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途径,认识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简单的“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一个“传道者”,教学与教育必须结合,而且能够结合,从而能够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明确教师培养方向,加强教师师德教育,以“德”促“德”

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是德育渗透工作的实践者,而且学生在校接触的都是教师,因而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无疑会产生巨大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榜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影响往往超过其所学科知识本身。不难推断,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缺乏高尚人格的教师,虽然不一定会使教出来的学生道德败坏,人格扭曲,但决不可能完成学科德育渗透任务,不可能促进学生健全高尚人格的养成!即使教材中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我们想,我们的教师不仅具有极高的学科素质、文化底蕴,也应具有自然诚实、乐观自信、充满热情,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品格,也应该追求教师大气与豪气,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只有这样,虽然教师是平凡的,但肯定充满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充满人格魅力教师,才会教出富有人格魅力,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因此,切实加强师德修养培训,将东宝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落到实处,将师德修养作为评价教师首要依据,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确定学科德育渗透目标,挖掘学科德育渗透素材

创建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小学所有学科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与各科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德育目标。应该说,我们的各科教材也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何有效地、科学地挖掘教材中德育内涵,将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是落实德育渗透的核心工作。为此,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指导各科教研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学习,讨论研究,明确本学科德育渗透主体目标。各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共性,如都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但又有着各学科德育的不同个性。如品德与社会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主族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历史上的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等。第二是要求各年级备课组根据这些具有学科特点的主体德育渗透目标,结合本学科、本年级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讨论,将它作为备课组集体备课主要任务,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从教材中找到德育渗透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作为课程教学德育渗透的载体。

第三是组织学校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研讨课,要求各备课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我们认为,各学科德育渗透目标内容是有多样性,各有特色,但德育渗透教学模式有其共性。通过听课、评课,各学科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比如主体性教学策略,反思性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等。研究如何创设宽松、民主的,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

四、挖掘教师潜力,加强艺术与技能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真正的“人”的.健全必须同时在三个维度上发展:即知识、身体和人文。现代教育必须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因而教学重要任务应该是创建“生命生活质量”,关注人的“灵魂建设”。

而生活质量的提升,灵魂建设的加强,都离不开艺术与体育。不断加强音乐与美术课程,并开设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初步形成综合化的艺术课程。并在艺术课程教学中,强调学生对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将这一目标作为艺术课程德育渗透的重点工作。

在体育学科教学中,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还应该通过体育锻炼活动,以身体上坚强达成精神上顽强的意志;也更需要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兴趣,培养一种伴随他们一生的体育活动爱好。促成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未来生活质量,培养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经过实践、探索与改进,完成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初步训练,并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使体育教学逐渐步入正轨,在加强艺术、技能学科,发挥其德育渗透功能的同时,还应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挖掘教师潜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视心理问题,引导解决,促成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也同样重要。

五、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保证德育渗透工作正常进行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我校把“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教师教案检查中,由德育工作分管领导负责检查教师教案中德育渗透的内容以及如何渗透的方法。在学生评“教”栏目中,将教师的亲和力、修养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应该说,我们在德育渗透管理机制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学科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仍然滞后,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手段,这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渗透的健康发展。我校准备制定《学科教学渗透实施细则》,进一步将其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发挥学科德育渗透的功能。

总之,在学科德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我校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有很多问题还需探讨,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我们完善;我们希望经过研讨集思广益,引进各校的先进经验,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7

本学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我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如: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劳美的和谐发展。俗语道:“人看从小,马看蹄爪”。这充分说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什么固定模式,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应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针对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我曾在这方面努力做过一些尝试,现小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制定渗透计划

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它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它总是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寄予一定的褒贬爱憎。翻开课本,你会发现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几乎都有一个道德教育的目标。因此,新学期开始,教师应该定出本期的德育重点,有意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智育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合理地统筹安排,制定出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二、抓篇、段的朗读训练,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语句优美、内容生动的写景抒情的文章,它们真实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场景,为小读者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灿烂的天地。对此类文章,我把握教材特点,着重抓好篇章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和美的熏陶。 如:教《日月潭》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三种不同的读法:1、浏览,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学习小组里读给同学们听听。2、默读,用笔画出说明日月潭美丽、壮观的语句,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互相订正,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向教师汇报。3、朗读,了解日月潭的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读”的训练,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领略到海上日出时的雄伟、奇特的美景。这时,我再利用投影片,让同学们观看保护环境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与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生共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了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功能。

三、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有的课文,由于时代距离现在太远,所以给理解课文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背景介绍,学生自然地了解了战争,自然激起对战争的愤恨,对战士们的敬爱,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对和平的热爱。德育自然渗透到了教学中。

四、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德育渗透

文章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感情。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揣摩与品味的方法,强化语感训练,挖掘语句的含义,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品味及思想内涵,从而达到提高能力、渗透思想教育的目的。教育学生不要被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吓倒,要像小草那样勇敢、坚强、有韧性,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作风。这样,德育就非常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学生在不经意中欣然接受。

五、进入角色,再体会角色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还常常引带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再现情境。一种是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表演;另一种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这样,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就在自己的身边。这就促使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来理解课文,加强体会,不仅使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器官,而且笼罩了情感的色彩。

六、让人物感染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好模仿、崇拜偶像是他们的特点,可以把课本中许多正直、勇敢、顽强、品德高尚的人树立成他们的榜样。

七、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因为学生的周记、作文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起初的想法、观点。教师应当把批改作文、周记当作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环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演、鼓励,强化其优点。但我也常常从中发现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偏见,甚至思想深处的某些丑恶、消极的东西,我总是通过中肯的评语、谈心等予以批评指正。我坚信,只要教师能长期重视学生思想上的点滴教育,学生会逐渐形成良好品德的。

八、教师以身作则,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极好的学习对象,教师的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会给学生很好的影响;教师的谦虚有礼,勤学好问,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受到感染。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去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不同与其他学科,它是对具体对象的审美和思想倾向而诱发的情感领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师应努力做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只要教师有强烈的既“育才”又“铸魂”的意识,那教师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出更好的德育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日益完善。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

一、理论引领,是学科德育的前提

学科德育的落实,关键是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师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进而自觉地“融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一)抓学习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道德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让教师抓住不同学科渗透德育的途径。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认识到“三个不等于”:第一是教学不等于智育,第二是分数不等于质量,第三是活动不等于德育。“三个不等于”的观点在全校教师中逐步形成,使旧的教育观、教学观发生转变。

学校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积极开展多学(学理论、学范例),多思(反思成效、反思差距),多听(听经验介绍、专家辅导),多研(评课、交流、参与课题研究),多实践(积极参与学科渗透德育研究实践)的学习活动。“五多”学习活动帮教师提升了认识、明确了目标、知道了方法、消除了困惑。

(二)抓示范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提高实效,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是“知道应该做,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听起来很有道理,做起来没有章法”。因此我们注意发挥学校市、区骨干教师的引领力量,开展了“什么是一节好课”等系列的活动。让他们上引路课、观摩课、并加强会后的研讨、交流,使教师们学有实例。

(三)抓反思

学了理论,看了范例,余下的就是开发并落实教材中的寓德点及本班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要求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后反思,在《教学反思录》上记下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得失成败。把这些作为反思内容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讨论,既为教师提供撰写论文、总结、案例提供材料,又可作为学科德育工作的素材。

二、完善制度,是学科德育的保证

制度不仅有约束、强制的作用,更有引领、调控的作用。充分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是促使学科德育工作走上正轨的必经之路。

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德育研究,我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三、强化课堂,是实施学科德育的中心

有人说:一堂好课或者一位好老师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在实践研究中,为了使学科实施德育更具实效性,学校初步总结出德育渗透课的教学模式:三环节、三步法。三环节即“选择渗透点(块)——把握渗透点(块)——开掘渗透点(块)”,三步法即“备课挖掘--讲读渗透--总结延伸”。

(1)备课挖掘。一是做好每册书的渗透德育总规划。对教材本身蕴涵的德育内容的条、块、点,恰到好处地挖掘、体现到位。二是分解总目标落实到单元、到每节课。三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有体现三维目标的具体实施内容、方法。

(2)讲读渗透。即按备课教案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自觉讲到位。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一般体现在以下各方面:在课堂导语中体现、在课程背景上体现、在涉及人物上体现、在学科教学目标上体现、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上体现,以及在组织评价教学中体现等等。根据需要抓住主要点实施教育。

(3)总结延伸。在组织、总结、评价中既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又要注意情感的升华。并布置课后相关的读物,拓宽学生的精神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要真正在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润物细无声。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20

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本学期,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了德育的渗透。

一、语文科德育渗透的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在学生语文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2.语文人格教育。语文人格教育,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活动。

3.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也是中学语文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我们的教学也应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为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作努力。

二、语文德育渗透的途径。

如何把德育渗透于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结合课文内容,直接进行渗透。“文以载道”,课文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我教学时,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内容,自然贴切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欣赏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潜移默化。

2、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活动课中,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打电话、交朋友等专题活动。“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培养健康心理有裨益,比如我在开“故事会”活动,学生踊跃发言,连班里平时语文最差的一位同学手也举得老高,而她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从此,这位同学大大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摒弃了,现在这位同学的成绩已居班级中游。语文活动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优化学生心理。

3、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感恩渗透。感恩,是人类最需要的精神品质,也是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础。当前,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普遍性的道德危机:儿童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道德学习理论、品德建构理论认为,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教育的点拨。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潜藏着丰富的感恩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弥补了以往感恩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高的缺憾。比如上《孔子拜师》这课时,我就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伟大,让孩子们给教自己的老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今后,我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学习总结
自我总结
德育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学生工作总结
少先队工作总结
幼儿园工作总结
班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