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 > 节日庆典 > 春节 > 春节的童年回忆故事:年俗祭祖

春节的童年回忆故事:年俗祭祖

   来源:文书咖    阅读: 3.0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编者按:一年时间过得很快,作者回想起自己儿时春节祭祖的景象,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年俗祭祖》故事吧!

春节的童年回忆故事:年俗祭祖

岁月的脚步这个快啊,走着走着不经意间来到了年根年尾。于是,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祝福》里说过的“旧历的年底毕竟最象年底”,“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在我的家乡,如同这样的气象当中,家家户户总是以极其隆重、热烈乃至虔诚的春节盛典,宣泄释放攒足了一年的澎湃激情,抖擞精神吹响春天序曲,轰轰烈烈向新一年迈进。而在这仪式感极强的年俗里,有一项至为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祭祖。

年三十这一天的中午刚过,暖融融的阳光映照着大红春联愈是耀眼夺目,满院生辉,老老少少的脸上描画着满足的笑。在喜庆祥和的气氛里,大家都是紧张繁忙、年年如是的筹备着。女人们精心洗刷锅盆瓢勺、杯盘碗筷等餐具器皿,把早已准备的鸡鸭鱼肉、水果点心各类供品悉数清点装盘。与此,紧锣密鼓张罗着包好除夕晚餐、夜里“发马子”以及初一早上的三顿水饺。一家老少围拢一起,有洗菜剁馅的,有和面擀皮的,说着笑着忙乎着。其中“发马子”的水饺作重点处理,有一部分要包进红枣和硬分币、角币,寓意“吃甜头”,“咬口福”。

男人要完成的是更为重要的“请影”,也有的叫“挂轴子”。其实就是按世次写有先祖名字的民俗卷轴年画。其内容通常是程式化的民居院落,大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顶端端坐着被视为始祖的男女长者,其余画面多为竖排的长方格子,填有历代先辈的名字;下半部分是院落概括及古代人物等,院门上常见“悽怆音容在,烝尝俎豆新”,“本支绵百世,俎豆永千秋”之类联语。整个画面装饰是大色块的红蓝黑绿,艳丽耀目。升“影”时,先把与之配套的苇箔或竹帘子固定墙上,然后将其端端正正悬挂于正中,两侧配以多为荷花、芍药内容的副联,并在下端横拦一根细线,以防翘边翘角。

“文革”时期这个“影”曾被看作是封建迷信的东西,大都以火焚烧。可到了春节还的供奉,有人捉摸出在纸板上粘贴红纸的办法,做成高宽各二十几乘十几厘米的长方形牌位,去掉上边两角或制成圆弧状,书写“显考(妣)府君之神位,男某某奉祀”的字样,供之膜拜。直到现在仍然有人沿袭这种做法。这个“影”升挂起来后要安放供桌,找出一年一用的桌帷子、香炉、烛台以及大红蜡烛等,还有十双新买的红色竹筷,代表着红火和十全十美。 到这时,往往大都是下半晌了,族中“老领头”便召集起爷们儿,共同去请“老人们”回家过年。一帮人马来到墓地上坟叩头,点燃鞭炮,并特别说一句:“老爷老妈回家过年啦”。“老爷老妈”是泛称,代指所有已故的先祖长辈。回家时还要虚掩着门,意为让先人进家,还的在“影”前磕头,以示恭敬和完成了送达通知的任务。

儿时记忆,除夕之夜叫“年五更”,是一个让孩子们有着急切期盼,又有些许胆怯和充斥着神秘色彩的夜晚。这期盼,是渴望新衣新帽、口腹之欲和喜庆鞭炮带来的兴奋冲动;这胆怯,来自那灯烛摇曳里“影”上色彩炫目的古装男女,随微风一起一伏,欲止还动,忽闪忽闪的令人有些头皮发麻;这神秘,是大人们有意无意的渲染,不许高声喧哗,不许乱说乱动,束缚了顽皮少年的随性而为,营造了一种诡异迷惑的氛围。

还有一些禁忌,比如不小心碰碎了碗碟之类,要说“岁岁平安”;煮水饺破了皮说“挣”了;馒头、包子裂了说“笑”了。小孩子如果出言不恭,长辈自然会说“童言无忌”打圆场。可是,有一次我在姥姥家过年,除夕日舅舅“挂轴子”,我看到上面花花绿绿的人物,兴奋的蹦跳着咋呼表弟:“快来看孩啊”,童言出口,惹得舅舅近乎于呵斥,“净胡说,没老没少”。这是“影”的烙印,一生铭记,以至成年后每当看到和我自己“请影”时,总是充满了怯怯之感。由此看来,小小少年的记忆是多么的根深蒂固以及对那颗稚子之心是不敢疏忽染瑕的。

过年的夜晚须明烛高照,灯火通明,预示家业兴旺,同时暗含了不能让先人摸黑之意。这个夜晚阖家团圆,其乐融融,迎新辞旧,只待“发马子”——将天地全神乘骑的纸马烧掉,送神灵回天。这是整个年夜里最为庄重、谨慎而不可差池的时段,是祭祖的重点和高潮。在接近正点之前,已经把白天备好的“祭礼”按序一一陈列供桌,通常为“小三牲”鸡鱼猪肉,豆腐,寓意得福;“三生和菜”菠菜、白菜、粉丝,蕴含勃勃生机、清白做人和福寿绵长。还有不可或缺自家蒸做的五个饽饽,五福临门;一盘年糕,年年攀高。待到吉时,家人一齐忙活,水饺煮好后每碗各盛一对,分别供奉于天地、灶王、祖先等,点高香、焚烧大批烧纸、送大个的“金银元宝”,燃放长挂鞭炮,叩拜四方,恭请天地诸神和先祖歆享“祭礼”,每家每户都是以最高规格的祭拜,祈求来年幸运吉祥。

从除夕“请影”开始,每日三餐都要把热好的饭菜端上供桌拜祭,同时不能忘记将水饺汤之类倒在地上一些,祭奠一下。初三早上吃完饭以后就意味着过完年了,赶紧送老祖“回家”,这样出嫁的闺女才能回门。每到这一时刻,我们这里收拾“落影”,母亲那里依次敞开屋门街门,嘴里念念有词:“老爷老妈都走吧,过完年了,回去好好看您的门”。这话说的煞有介事和郑重其事。其实呢,母亲也就那么一说,她知道无神无鬼,什么也没有。但,这绝不是有人所说的封建迷信,更不是有人认为的愚昧无知。慎终追远乃圣人之训。祭祀先祖是对根的问询崇奉,是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与生生不息,这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平城洲桥

公众号|咱们村

元旦
春节
元宵节
情人节
学雷锋纪念日
三八妇女节
植树节
消费者权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