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精选 >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十篇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十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3.0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篇1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对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十篇

通过学习这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这次讲座公益讲座,聆听各位园长的分享,结合我们幼儿园的现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现状和家长重视程度、配合程度,我园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了一些调整。希望我们的衔接工作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因此。

实施幼小街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我们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当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近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如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紧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总之,双方都应该立足于儿童的终身发吸势动小街接工作,为儿童适应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是体、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全面发展中顺利过渡、面决不能搞单项突破上或后面发展

(三)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我们要引导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一日流程,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小学知识。提前组织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和用小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幼儿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主要内容与方法: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篇2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受益匪浅。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习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各班老师既向家长汇报了孩子们近阶段的进步和不足,同时也提出了本学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注意事项,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此次幼小衔接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习、收获的家园。

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习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习习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习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习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习的信心,教给他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经过去年家长会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已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了幼小衔接的学习、锻炼以及提高,让孩子和家长们充分的得到了学习和调整(桐桐现在做到了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会努力的培养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数学、识字方面,当然首要一点是兴趣,做到不强迫学习,相信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会顺利的渡过这个难忘而又充实的大班生活,让孩子们可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长,谢谢!

听了于老师关于幼小衔接讲座后。我把听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举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对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长有帮助。

幼小衔接培养习惯是关键。蒙台梭利教育有这样一个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发式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合理、正确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为孩子储蓄大量的、进一步爆发的、快速成长的、具备更久远竞争力的基础。

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要为孩子构建和谐的环境,做孩子的表率。还有一点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只有锻炼好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习的资本。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篇3

今天学习了袁冰楠老师带来的《让音乐成就快乐儿童——关于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受益匪浅。

讲座开始,袁老师请大家看了一段矿泉水售卖机的视频,神奇的是,只要演奏好听的音乐,就会自动出来一瓶矿泉水,好听的音乐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大家都在美妙的音乐中陶醉着。正如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类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可见音乐是我们最密切的艺术形式。

袁老师先带我们查找了当下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以目标为起点,进行后续的活动开始。“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我们还要先审视蕴含的音乐技能和审美含义,考虑如何让这些审美含义的音乐知识技能对本班幼儿产生有实际意义的。其次,要重视幼儿的学习技能、策略,发展学习品质,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积极地个性以及社会性品质。

歌唱活动的组织,让我产生了共鸣。首先是范唱部分,我们第一次要尽量“清唱”,音量适当放低,既能培养幼儿专注倾听的好习惯,也能避免幼儿歌唱时喊叫。2-3遍后,再加入右手单旋律的伴奏,使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词的理解和记忆,也是难点,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更多的是老师准备教具和图谱,幼儿看图谱理解歌词,学唱歌曲。今天,袁老师举了一个大班歌唱活动《小鸟小鸟》的例子,让我豁然开朗,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也可以自己设计谱图,不但有利于理解歌词,更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练习歌曲的环节,也可以加入“反思评价”,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管理能力。

最后感谢家长学校365的培训平台,能够让我们在疫情期间也能跟随专家老师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的水平,让学习和进步成就更优秀的我们。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篇4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习,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习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习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习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习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习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尽量改变拖拉习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学习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篇5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之间有着前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从5日的研讨会中,我感觉到了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之间存在的“代沟”,正是这些“代沟”造成了幼小衔接中的诸多障碍,也致使我们走了许多的弯路。增加幼小之间的联系,吸收先进的教育观念,明确幼小衔接正确的教育方向正是我们现阶段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

一、幼小形式大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有着诸多差异,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 学习形式的差异。幼儿园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无拘无束的模仿、学习,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收获知识。而小学教育以学习为主,孩子们要在课堂上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完成各科作业,并要认真地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相对来说较为枯燥。

2、 课程内容的.差异。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而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各学科分科明确: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区别于幼儿园每班固定配备两名教师,进行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小学则各学科都有专门的教师传授知识。

3、 学习方式的差异。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但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环境也随之改变。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 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4、 行为要求的差异。在幼儿园,老师们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但纪律的约束度并没有小学那么高。孩子一旦上了小学,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儿童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有较强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而幼儿园是从尊重孩子角度出发,以孩子兴趣点为重。所以,我们更侧重对幼儿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 理解能力的培养,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幼小衔接全方面

何为幼小衔接?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在这幼儿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帮助幼儿实现两个阶段的平稳过渡呢?

1、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避免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的片面教育观,拒绝小学化教育倾向。根据幼小行为要求上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而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应当更加侧重学习兴趣,学习和生活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培养。而幼儿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更能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以语言领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一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听故事、儿歌、看图书等使幼儿喜爱文学作品。同时,引导孩子对这些文学作品大胆提出质疑,激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帮助幼儿阅读的途径,让孩子之间相互学习,以互相带教的方法一起阅读,增加阅读兴趣。

2、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和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幼儿入学后适应能力。所以,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上小学的愿望,激发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兴趣和向往,从心底里准备好成为一名小学生。从而在主观上有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愿望和行动。同时幼儿园应当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可以和小学相互配合,开展参观小学,聆听小学课堂,尝试成为一日小学生等等活动。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本次研讨会中,我们接收到了许多小学老师的希望,老师们希望幼儿园更多的关注到幼儿的良好倾听的习惯、正确的握笔姿势、养成课前做好课堂准备的好习惯。是的,这些都是幼儿学习所需具备的良好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这些良好习惯,除了平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提点和渗透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室中的区域角中创设模拟小课堂的情景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小学学习的知识经验,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许多幼儿的家长教育理念不正确,因担心幼儿在小学跟不上班级学习进度,为孩子报了小学课程的兴趣班。以至于幼儿因在进入小学后重复学习相同的知识内容而对学习丧失了专注力和兴趣,对其一生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教师都有被家长要求增加小学学习内容的要求,这时候老师应当进行耐心的解释和疏导,帮助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同时,为了解除家长的顾虑,幼儿园可以和小学相衔接,家长和小学教师相衔接,请小学教师为家长朋友开展一次座谈会。帮助家长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解除家长的顾虑。

幼小衔接,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才能让幼儿平稳过渡。虽然,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巨大,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幼儿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愿在我们幼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们能顺利的过渡到小学生活,从而快乐的学习成长!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篇6

今天听了主要关于幼小衔接方面的内容,首先从孩子的心理和养成习惯着手。

孩子的心理,从幼儿园到一年级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会有恐惧或者是不习惯,要平时给孩子给予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还有就是养成习惯的`问题,养成习惯是也是从幼儿园开始和平时在家里的一些教育还有就是平时在幼儿园和家里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不管是从拼音还是从数学,要很好的引导孩子去适应这个东西,不要求他学习了很多,只要求就是简单的了解,有助于孩子以后是从幼儿园到一年级一个过渡,主要还是心理方面和平时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篇7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学习任务之际,我们大班年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结合大班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1、开学初我们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携手向前走》家长会,让家长接受了幼儿园、小学的专题指导,有效地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让家长进一步明确如何在心理和能力上为孩子作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决定幼儿成绩的好坏,因而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能够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家长对幼儿进行一些零散正确入学知识准备,但不是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玩具收起来。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2、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4、结合“小小值日生”和“小书包真整齐”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幼儿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可见,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家长们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去做。比如大班时期,家长就要注意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5、参观小学,通过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观看小学生上课、参观小学的图书室、教室、走廊文化,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小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更增添了他们向往上小学的愿望。模仿小学生上课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孩子们求知欲旺盛,上课表现特别棒,上课位置的适当调整;增加一些书写、早期阅读的练习时间;改变举手姿势。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有了较初浅的经验练习。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篇8

听了于老师关于幼小衔接讲座后。我把听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举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对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长有帮助。

幼小衔接培养习惯是关键。蒙台梭利教育有这样一个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发式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合理、正确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为孩子储蓄大量的、进一步爆发的、快速成长的、具备更久远竞争力的基础。

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要为孩子构建和谐的环境,做孩子的表率。还有一点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只有锻炼好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习的资本。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内容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法的变化。父母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在各方面辅助老师为孩子科学地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们要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他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他人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同时父母应避免以下倾向:

1、对孩子期望过高。

2、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会使孩子事事依赖、自信心降低。

3、父母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篇9

非常荣幸听了李娟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更加了解和有效衔接的相关知识。让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使我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法。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理能力、安全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很重要,并不只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就能让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生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品质,更有助于幼儿小学的学习生活。学校里的生活不只是学习,能与他人友好交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安全意识、对待事物有好奇,探索意识等等,都是学校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为培养幼儿各方面进步的。我们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幼教工作的'我们,要勤思考,在幼儿园里的一日生活中,教学设计中…我们如何让幼儿在玩、操作实践中得到全方面进步!更好的培养幼儿喜欢学习喜欢探索,拓展幼儿学习经验和视野。我们要全面培养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李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幼小衔接工作并不只是开始干大班下学期,它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生活,这些好习惯应该是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帮助孩子养成的。老师和家长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一些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们慢慢自己去适应,给他们信心。其实幼儿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老师们就在做了,只是大班的时候要求更高一些,更接近小学一些。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篇10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读书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工作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军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