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导游词 > 导游词精选 > 长陵导游词(精选9篇)

长陵导游词(精选9篇)

   来源:文书咖    阅读: 1.6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长陵导游词 篇1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下,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自明永乐七年(1409)开始建长陵,到清朝顺治初年建思陵,在方圆80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共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此外还有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丛葬宫女等。营建时间前后达200余年,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墓葬群。

长陵导游词(精选9篇)

明成祖朱棣选定在北京营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政治方面。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所以自从他登基起,就计划者迁都北京,故而皇陵随之建在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其次,战略方面。明朝初年,蒙古等的残余势力逃到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一个长期威胁。若身处南京,未免有些鞭长莫及,难以达到控制北方局势的目的。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极具战略意图的举措,这对明朝疆域的巩固也的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朱棣的决策影响可谓深远。

永乐五年(公元l07年),永乐皇帝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水先生等人前往北京一带开始选择万年吉壤”。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都不满意。后来在江西术士廖均卿的推荐下,选中了昌平这块风水吉壤。整个陵区东,西,北三面群山如拱似屏,南面龙山,虎山分列左右,构成天然门户。陵区大宫门正好建在两山之间,门里是一片开阔的盆地。整个陵区以长陵位关键,以大宫门一一长陵一线为中轴线。北面以天寿山为镇山,东面有蟒山,西面有虎峪,正和风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再加陵区内温榆河从西北蜿蜒流向东南,形成陵区的抱水,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自永乐七年(公元l409年)正式在此建长陵,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明十三陵的营造工程,历经了二百多年,从没间断。十三陵以时间先后,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除以上十三位皇帝外,陵内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及殉葬宫人数十人。另外还有7座妃坟园寝和1座太监墓。由于十三陵中的第一个陵是长陵一一永乐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因此长陵的中轴线也就是自然成为整个陵区的中轴线。

长陵导游词 篇2

各位朋友,请往右侧的窗外看,这是十三陵陵区的标志性建筑物——石牌坊,它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大的石牌坊,共有五门六柱十一楼,建于公元1540年,至今已有四百六十多年历史了。

现在请大家往前看,前方有一个大门,门开三洞,这便是明十三陵陵区的正门——大宫门。因其颜色为红色,故又称之为大红门。在大宫门的左右各立有一座皇帝下马碑,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古代皇帝到这来祭陵,至此也必须下马。原来在大宫门的两侧连有40公里长的围墙,设为禁区,重兵把守。其实就是一座为*皇帝而设的“紫禁城”。明朝规定,每年大祭三次,小祭四次。皇帝每次祭陵便在大宫门前下马进入陵区。

在大宫门之后依次是碑亭、石象生、棂星门,这条路被称为神路,下面我把神路上的建筑向各位做一简介。大家请看前面的碑亭,里面是长陵的神功圣德碑。正面是碑文,列述永乐皇帝的功绩,碑的背面是清乾隆皇帝写的《哀明陵三十韵》,碑东侧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清朝嘉庆皇帝论述明亡的原因。

在碑亭之后便是整齐地排列于神路两侧的石像生,何为石像生呢?其实就是些石人、石兽等,即为象征生命的石雕,它们将为*的帝王们在另一个世界提供服务。十三陵的神路上有石兽24只,包括狮子、獬豸、骆驼、麒麟、马和大象,每种兽4只,两立两卧。此外还有石人12个,即文臣、武将、勋臣各4人。

在神路的尽头是棂星门,俗称龙凤门,当地人又称其为火焰牌坊,此处意为“天门”,即皇帝皇后等人的棺樽通过此门后,灵魂便升入了天堂。

我们马上就到了,请大家收拾一下随身物品,带好照像机,我们准备参观十三陵之首——长陵。

长陵导游词 篇3

1992年,在北京旅游世界之最”的评定中,专家学者对十三陵的判定语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__年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世界遗产名录》对它的评价如下: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的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500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石牌坊位于神道最南端,建于嘉靖十九年(公元l540年),是陵区的标志。石牌坊青白石料组装雕琢而成。体量巨大,其结构为五间六柱十一楼。其高14米,宽28.86米,是我国现存营造时间最早,建筑等级最高的大型仿木结构的石牌坊。牌坊的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和十六条云龙的图案。

大宫门是陵墓区的正门,俗称大红门”。门向南,分三洞,是陵区的总门户。它位于虎山,龙山之间一高岗上,距石牌坊1.25千米。门口左右立下马碑二方,正面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个字。当时奉旨官员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皆由步行进入陵区,否则以大不敬论罪。《大明律》还规定,陵区内一草一木都不得擅动,否则以谋毁山陵”论罪,且山岭内盗砍树木者斩,家属发配从军”。

沿中轴线向北距大宫门0.6千米,就是长陵神功圣德碑碑亭。碑亭是重檐歇山式建筑,正方形,四面劈门,高约三丈,建于宣德十年(1435年)。亭内是明成祖永乐帝朱棣的神功胜德碑。碑身正面刻的是明成祖长子一一仁宗朱高炽撰写德神功胜德碑文,碑文有3000多字。碑的背面刻有的是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清高宗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详细记述了长陵,水陵,定陵,思陵几座陵墓的残破状况。碑东侧刻有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碑西侧刻有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清仁宗论述明亡国的教训得失。长陵的神功胜德碑是十三陵唯一刻有碑文的陵碑,其他各陵碑都均没有刻字。

碑亭四隅各立一座高10.81米的汉白玉华表。这四座华表为墓前标志,也是附属碑亭的装饰性建筑。

大宫门后的大道叫神道,又称陵道。神道纵贯陵园南北,全长7.3公里,向北直达长陵陵门。在碑亭北侧,各有一列石雕群,统称石像生。在陵墓前设置石像生的仪制始于秦汉,以象征死者生前仪卫。此后历代君王沿用不绝,只是神兽形象和数量有所不同。

明十三陵的石像生沿用明孝陵的规制,但增加了4尊功臣像。长陵石像生以一对石望柱开始,其后800米的神道上排列有石兽12对,石人6对。石兽每种两对,狮子,獬豸(xiezhi),骆驼,麒麟,马,象,各四匹,两卧两立分左右排列在神道两侧。石狮的形象威武雄壮,凛然不可侵犯。陵前置狮子为镇物,用以驱区避邪;獬豸是传说中象征公平正义的神兽,它被认为能辨曲直”,有触不直者”的能力,在此也起着保护帝王的作用。骆驼为沙漠之舟,象征运输。大象聪明温和,力大无比,象征祥瑞,且帝王生前仪仗也多用大象。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古人认为如有麒麟出现,则是帝王有圣德,天下太平的象征。在神道上设置麒麟有歌功颂德之意。石马多被置于陵墓前,原因是皇帝生前仪仗中必有仗马。石人6对,文臣,武臣,勋臣各四人,分别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各级官员,将军和有功之臣。这些石声像建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

石声像的北端是一座玲珑别致的棂星门。古人认为圣殿之有棂星门,盖尊圣门如天门也”。故用棂星命名的门成为一种象征,比作天宫之门。此处棂星门为三开间,门上中间各饰有火焰珠宝,因此又俗称火焰牌坊”,也叫龙风门。

长陵导游词 篇4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明十三陵中最大,年代最久的众陵之首——长陵。长陵位于天寿山下,始建于公元1420xx年,先后历时四年建成,陵内葬有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及徐皇后。

永乐皇帝初为燕王,后从侄子朱允文手中夺得皇位,因他在北京起家,又考虑到北京地势的重要性,于是在1420xx年自南京迁都北京。除长陵外,北京的紫禁城、天坛等建筑都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著名的建筑。他厚文重武,安内攘外,不但在军事上修筑长城,而且又派人编著了举世名著——《永乐大典》。不但发展农业,让百姓安居乐业,又派郑和下西洋,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但他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最残酷的是采用活人殉葬制度,他死后,有不少宫妃被赐死殉葬。

长陵的主要建筑有陵门、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宝顶等,分为三进院落。自陵门到陵恩门为第一进院落,东南角有碑亭一座,原来无字,立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皇帝看过长陵后在碑的正面有满汉两种文字写了谒陵感受,碑的背面是清乾隆皇帝写的明陵八韵。第二进院落自陵恩门到内红门,院内在汉白玉台阶之上威然矗立着我国最好的楠木大殿——长陵的陵恩殿,殿内有楠木巨柱60根,当中4根直径为1米以上,大殿现在展出定陵出土文物。第三进院落是自内红门至明楼,明楼前有二柱牌坊、石五供,明楼额上写“长陵”二字,内设“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碑。

明楼两侧连宝城,宝城中央的高大土丘为宝顶,宝顶下面即是地宫。长陵的地宫尚未发掘,在十三个陵中只有定陵的地宫被打开。

现在,各位一定很想知道,那神秘的地宫是什么样子的吧?参观完长陵后我们就去参观定陵的地下宫殿。

长陵导游词 篇5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要参观十三陵景区。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群,陵区内葬有明朝的十三个皇帝,二十三个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及公主等。

明十三陵始建于公元1420xx年,位于北京北部的昌平区境内,距市中心50公里,整个陵区是个小盆地,以天寿山做为天然屏障,左右有龙山、虎山,守住门户,是理想的“风水宝地”。在这个小盆地内,扇形分布着十三个帝王陵。那么是谁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呢?明朝有十六个皇帝,那此处为何只有十三座陵呢?别着急,请听我细细道来。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后葬在了南京的明孝陵。他临死传位给皇太孙朱允文,这使得当时被封为燕王的朱棣非常不满。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四儿子,当时他的三个哥哥都以*,论资排辈,他才是理所应当的皇位继承人。于是为了争夺皇位,叔侄子俩打了起来。这就是历史上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最后,朱棣夺了皇位,而他的侄子朱允文却不知所终,既不知所终,当然无法建陵,于是明朝的前两位皇帝的陵一个在南京,一个未建皇陵。

朱棣做皇帝以后,改年号为永乐,希望天下太平,永远快乐,但人岂有不死之理?于是在他继位后不久,便一直筹划着两件大事:一是迁都北京;二是在北京周边地区为自己及子孙们找一块万年寿域。经过多次筛选,最后才相中了昌平北部的黄土山,后改为天寿山。永乐皇帝死后与他的徐皇后葬入了十三陵最早且最大的皇陵——明长陵。

到了明代第六位皇帝正统及第七个皇帝景泰的时候出了点乱子,由于正统皇帝御驾亲征被俘虏,他的弟弟被推上了台,做在了哥哥的位置上,成为新皇帝。并改年号为景泰。新皇帝改年号为景泰,希望从此好景常在,国泰民安,但是这年号未能应验,而是好景不长。正统皇帝被放回后,兄弟二人明争暗斗,后来正统皇帝复辟成功,重新登上了座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可想而知景泰皇帝的下场,先被降为王,连死后也未能葬在十三陵,而是以亲王礼制葬在了颐和园西侧的金山口。重新登上王位的正统皇帝改年号为天顺,前后做了20xx年皇帝,死后葬在了十三陵的裕陵,自此以后,直至亡国皇帝崇祯,死后都葬在了十三陵陵区内。现在各位都明白为什么明朝有16个皇帝区却只有13个陵了吧!今天十三陵景区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前来参观。

看过"

长陵导游词 篇6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截止20xx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长陵在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明亡后,陵园建筑经过多次修葺,除左右廊庑、神厨、神库、宰牲亭、具服殿不存外,其它主要建筑均被保存下一,其中楠木结构的棱恩殿和棱恩门是明代陵寝中仅存的殿门建筑,规制宏阔,用材考究,堪称我国古建中的瑰宝。

长陵祾恩殿,是目前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型楠木殿宇,规模大,等级高,用料考究。它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上。顶部为中国古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面阔九间(通闭66.56米),进深五间(通深29.12米),象征着皇帝的“”之位。支撑殿顶的60根楠木大柱十分粗壮,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径达到1.124米,为世间罕见佳木。

长陵导游词 篇7

明十三陵定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定陵是以明十三陵中所营建的第十座陵墓而建的遗址博物馆。明十三陵是明朝自迁都北京后,定陵十三位故去皇帝的埋葬之处。十三座陵寝构成的皇陵建筑群均依山为陵,规模宏大、气势磅薄。明十三陵从明朝永乐七年(1420xx年)营建长陵始建,到清朝顺治初年营建思陵时止,筑陵时间长达二百余年。各陵名称以营建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长陵面积约120平方公里。群山之内,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布局庄重和谐。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20xx年),是陵区第一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1]此后明朝营建的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先宗庆陵、慕宗德陵等十一陵分别座落在长陵两侧山下。

陵区中部长达七公里的长陵神道(总神道)与各陵相通。明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是最后一陵,位于陵区西南隅,系妃坟改用,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始定陵名,增建地上建筑。此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七座、太监墓一座,并曾建有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周围曾筑有十个关城。

明末清初,陵区的部分建筑受到战争破坏,此后其它建筑也不断残坏,为此,清政府于乾隆五十到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对十三陵的主要建筑进行过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葺,民国建元后,北平市政府又于公元1935年修葺了长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先后对长、献、景、永、昭、定、思七陵和神道建筑进行修葺,按计划成功地发扬了定陵地下宫殿。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长、定、昭三陵和神道四处景点对外开放。

长陵导游词 篇8

长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距北京故宫五十公里。陵区南起石牌坊,北倚天寿山主峰。四面环山,绿树丛丛。南面又有龙虎两山左右对峙,势如门户。当中奔流不息的山水自西向东而去,好似天然的护陵河。南北贯通的高速路似一条巨龙连接着长陵至故宫。

明长陵为十三陵之首,永乐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永乐皇帝建北京皇宫(故宫)的第三年(公元1420xx年)自建的“寿宫”。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

明长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所有木件全用金丝楠木为之,古色古香。一米多直径,十几米高的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形象逼真,做工精湛考究,此造像是巨上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此外陈列着明陵地宫出土文物数百件,播放1956年发掘地宫的实况录像,帮助游人解开地宫之谜。

明长陵,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用料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历经六百年沧桑,仍完好无损,金碧辉煌。它早已被公布为全国第一秕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权以其宏大的古建筑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和各界专家学者,而且永乐皇帝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有作为的皇帝,所以长陵又是世界最有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长陵导游词 篇9

各位请看,这就是定陵的明楼,明楼是一个陵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每个陵的最高建筑,为什么定陵的明楼能保存如此完好呢?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座明楼看起来斗、拱、梁、枋俱全,再加上油漆彩绘象是木结构的,但实际上完全是石制的,故不怕火烧,不怕日晒雨淋,所以保存相当完好。明楼的两侧连接环绕着周长800米的围墙,它叫宝城,在宝城的正中的高大土丘被称为宝顶,在宝顶下方即是地宫了。现在,请各位随我上宝城,我给大家讲一讲定陵发掘的经过。各位朋友,请到这里来,大家肯定很关心当年发掘定陵地宫的情况,这得从1955年说起。当时北京市委的几位领导及我国著名的学者吴晗、郭沫若、沈雁冰等人联合上书国务院,建议发掘明陵,以研究明史。经周总理的批示后,成立了发掘委员会,发掘队长是年仅29岁的赵其昌。发掘工作于1956年5月正式开始。

各位请看!发掘队首先从宝城西侧了一条探沟。很遗憾,一无所获。后来又挖了一条更长,更宽的探沟,当挖到7.5米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字样。发掘队按小石碑提供的线索,在正对明楼的中轴线上又挖了第三条探沟。于1957年5月在隧道的尽头发现了金刚墙。拆开金刚墙进入与地宫的过渡的隧道券,当然大家兴奋极了,一年的汗水和心血终于有了回报。突然,人们一片沉寂,怎么了?原来呀,在大家面前赫然出现两扇巨大的坚闭的汉白玉石门。每扇石门高有三米三,宽有一米八,有四吨重,门上有青铜门梁,用人力无法推开。更糟的是,人们发现在石门的背后还有一块长条小石碑似的“顶门杠”,死死地顶在门后,怎么办?危难之处总会有人显身手。忽然,有人说:“让我来试试!”大家回头一看,哟!一个小伙子从人群中走出来。信不信由你,他只用了一根木条及一些铁丝,不到5分钟便打开了大门,真神了!就这样,这座沉睡了337年的地宫被打开了,那么到底那位年轻人是怎么打开地宫大门的,地宫内有什么呢?好!现在我们就去揭开地宫秘密。

北京导游词
天津导游词
河北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内蒙古导游词
辽宁导游词
吉林导游词
黑龙江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