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 “中国智造”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中国智造”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来源:文书咖    阅读: 8.3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国务院总理xx2019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中国制造要向中国“智”造发展必须要弘扬“工匠精神”!

“中国智造”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中国智造”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核心观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人力资源、土地、资本、技术和信息这五大生产要素中,我国唯有在人力资源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如何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作用,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对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创新资助方式,激发人才价值

改革之初,为了鼓励富有闯劲的企业家突破计划体制的樊笼,政府通常采取对符合国家发展导向的工业企业和项目予以资助的方式,激励这些“草莽英雄”参与经济改革。但是获利的往往只有企业主和项目中介人员,从而严重挫伤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互联网十创新”也催生了“创新模式”。通过众包、众筹等方式,人们调配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便利程度远超过去。与之相应,提供原始创意和智慧的人力资源上升为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于生产制造领域来说,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自然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最关键要素。

在这样的新背景下,政府应当创新专项资金资助方式,使其激励作用“纵向到底”,直接惠及实施项目的技术人员,从而使财政资金真正发挥出鼓励引导作用。比如,激励企业推广采用众包方式,通过互联网向内部员工或社会力量“悬赏”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于企业支付给解决问题的个人或团队的奖金予以一定补贴,即企业“借贷”大众智慧、政府补贴部分“利息”。这种类似于“智力贷款贴息”的资助方式,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项目实施人员的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项目实施人员可以直接从中获益,从而不断激发出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动力。

完善职教体系,培养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人员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头脑和灵魂。然而2019一2019年,我国超过60%的省、区、市第一批本科文科录取分数线高于理科。可见当前我国中学生对文科的青睐程度超过理工科,这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言显然是一个不利信号。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教育体系,提高理工类专业对青年一代的吸引力。

在这方面,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模式和“双轨制”高职教育模式可以给我们有益启示。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模式是在传统大学基础上,吸收某些职业教育的特质建立起来的一种技术大学教育模式。它通过与社会和工商界合作办学,开设社会和工商界亟需的工业技术和管理专业课程,为工商界培养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德国约有2/3的工程师、1/2的企业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毕业于应用技术型大学,而且应用技术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高于其他受教育人群。

为此,按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的总体要求,建议充分借鉴德国先进经验,加快完善中、高层次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加快推进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引导一批独立学院发展成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重点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二是加强应用技术类高校与国内高水平综合型大学、高水平工科大学以及国(境) 外高水平院校的合作,联合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完善职业教育学生学习深造通道。三是鼓励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发挥资源技术优势举办企业大学,并且按照我国职业教育规律规范管理。四是鼓励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有针对性地培养制造业亟需的中高级人才,选拔其中的优秀人才到海外培训,或为其创造协助国内外专家工作的机会。

创新方式方法,培养能工巧匠

如果说专业技术人员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头脑”和“灵魂”,那么能工巧匠则是创新发展所需的灵巧“四肢”。目前,中国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出现“新蓝领收入秒杀众白领”的现象,许多制造业领域高级技工的缺口极大。以数控机床为例,掌握操控多轴联动数控设备进行数控多轴加工技术的“高端蓝领”严重匮乏,企业难以找到适用的技能人才,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产品升级。

为此,建议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培养符合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一是鼓励高职院校联合企业建立一批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接触前沿技术和最新设备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业务技能。二是选择具备条件的企业和高职院校,组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聘请一流高水平技术能手为导师,为制造业企业培养一大批未来的“巧匠”“巨匠”。三是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发展多样化的职工继续教育,为技术工人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有些人认为再提“工匠精神”已经落伍了。但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学习心得专题
开学第一课专题
政企专题
安全专题
安全生产专题
保先
办公室
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