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历 > 职场指南 > HR管理 > 儒家的“诚信”与现代管理

儒家的“诚信”与现代管理

   来源:文书咖    阅读: 1.3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儒家的“诚信”与现代管理
儒家的“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今天,“诚信”不但有其价值,而且已成为现代管理、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之间的重要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信”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说文》曰:“信,诚也。”孔颖达在注疏《礼记·礼运》中的“讲信修睦”时说:“信,无欺也。”“信”即是“诚”,“忠”即是“诚”,因此在“忠”和“信”都包含着“诚”。孔子认为,“信”是一个人必备的德行,他的学生子张向孔子请问什么是“仁”时,孔子回答说:“能行五者於天下为仁矣。”子张进一步请问具体内容,孔子解答说:“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可见孔子把“信”作为五德之一,并且认为,诚信就能得到任用,“信则人任焉”。

儒家认为,“信”既具有调节人与人间的关系,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王侯将相要讲“信”,就具有亲合力,能团结人民,这样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故《周书》曰:‘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这段话就是指出管理者讲诚信,讲信用,任何法律制度都能得以顺利贯彻。诚信确是在国家的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保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美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至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亡,岂不哀哉!”在司马迁看来,“信”是国君治国的“大宝”,取信于民,就能保住政权。如果国与国之间、上下之间、家庭亲属之间,都互相欺骗,那么,必然就各怀异心,互不信任,以致分崩离析,国与国之间就可能发生战争,国内的政权就有可能不稳固,家道就绝不会昌盛。即是用欺骗带来一点点好处,但是,这点好处不能医治所带来的伤害,不能补救其所带来的损失,是十分可悲的。

诚招天下客,以诚信为本。一个人没有信誉,不能在世上立身处世,同样一个企业没有信誉,也不能得到发展。诚信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任何企业都必须要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的新变化,提出适应新形势下的营销策略。要完成上述营销策略,企业和商家都应该以优良产品质量(或服务),诚挚的售后服务来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一个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看你的产品是否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要使消费者信任你的产品,那就必须是质量可靠的,优良的。

人们历来崇尚有声誉的公司,追求名牌产品,而声誉和名牌则来自于“诚信”。(云中鹤)

来源:管理论坛杂志

职场动态
办公室交际
职场打拼
创业人生
如何创业
精英人物
HR管理
名企聚焦